梓叶槭
梓叶槭(拉丁学名:Acer amplum subsp. catalpifolium (Rehder) Y. S. Chen ),又名梓叶枫,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槭属(Acer)落叶乔木。其性喜阳,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常零星分布于海拔400–2000m的常绿阔叶林中。梓叶槭为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雅安、成都市、峨眉山、都江堰、大邑县、平武县、雷波等地区。
梓叶槭高可达25米;树皮平滑,小枝无毛,圆柱形,冬芽卵圆形,鳞片无毛;叶片卵形或长圆卵形,纸质,叶柄无毛;伞房花序,花黄绿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四月于叶初生时开放,花丝细瘦,花药黄色,花盘盘状;小坚果淡黄色,压扁状,卵形;种子无胚乳,种皮薄;子叶扁平、折叠或卷折。花期4月上旬,果期8-9月。
梓叶槭树形优美,可作行道树或城市庭园绿化;且木材材质坚硬致密,可制造各种器具,是优良的绿化和用材树种。由于砍伐及毁林耕种等人为破坏和自身天然更新困难等因素,导致梓叶槭数量稀少,于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保护级别为二级。
形态特征
梓叶槭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为深灰色或灰褐色,表面平滑。
茎
小枝圆柱形,无毛,当年生的嫩枝绿色或紫绿色,多年生的老枝灰色或深灰色,具圆形皮孔;冬芽小,卵圆形;鳞片6枚,近于无毛。
叶
叶为卵形或长圆卵形,纸质,长10-20厘米,宽5-9厘米,基部圆形,先端钝尖具尾状尖尾,不分裂或在中段以下具2枚微发育的裂片;叶片上面无毛,深绿色,下面仅脉腋具黄色丛毛,其余均无毛;初生脉和次生脉均在上面微凹下,在下面显著;叶柄长5-14厘米,无毛。
花
伞房花序长6厘米,直径20厘米,具长2-3毫米的总花梗;花黄绿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长圆卵形萼片5枚,先端钝形,现凹缺,无毛;长圆倒卵形或倒披针形花瓣5枚,无毛;雄蕊8,在雄花中长3-3.5毫米,在两性花中较短;花丝细瘦,无毛;花药黄色,近于球形;花盘盘状,无毛,位于雄蕊的外侧;子房无毛,花柱细瘦,2裂柱头反卷。
果实和种子
小坚果淡黄色,长1.5厘米,宽6-8毫米,压扁状,卵形;果翅连同小坚果长5-5.5厘米,嫩时呈绿色,成熟时变为淡黄色,展开成锐角或近于直角;果梗长2-3厘米。种子无胚乳,种皮薄;子叶扁平、折叠或卷折。
物种分布
梓叶槭为中国特有种,主要产于中国四川省,零星分布于四川省的雅安市、成都市、峨眉山、都江堰市、大邑县、平武县、雷波县等地区。
生长习性
梓叶槭为喜阳或半喜阳植物,喜温暖湿润、靠近水源且植被覆盖度大约为70%(±5%)的环境,常零星分布于海拔400–2000m、坡度22°(±3°)且坡向以偏西方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中。
繁殖方式
梓叶槭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种子繁殖。其翅果在秋季扩散,秋末初冬的低温会抑制种子萌发,从而使得深入森林腐殖土中的种子得以保存,同时这种自然湿冷层积也有利于其种子打破休眠,次年春季温度升高时,种子即可在晚春和初夏顺利萌发。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海拔400-1000m的平地或坡度不大于10°的坡地作为圃地,要求土壤为中性或微酸性的壤土或沙壤土,具有一定厚度、排水良好且病虫害少;然后进行深整细耕,清除禾本科杂草,于春季进行深翻并压实;种植前施足基肥并对土壤进行消毒;最后做高床育苗。
播种育苗
于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进行采种,采收后进行阴干、除杂以便备用;春季播种前30天对种子进行筛选和清洗,得到饱满的种子;然后进行催芽处理,待种子露白达到一半以上方可采用点播的方式于春季进行播种,期间要注意遮阴保湿。
田间管理
幼苗长出真叶后注意去膜透气;其次灌溉应分阶段进行,生长初期少次多量,速生期多量少次,生长后期非干旱不灌溉,灌溉后要进行松土除草;另外夏季要注意遮阴;最后待幼苗出齐后开始间苗,苗高150-200cm时可在阴天进行移栽,并进行追肥截至9月中旬,11月停止生长后和春季苗木萌动前进行起苗,起苗时注意保持根系完整,切勿伤苗干和顶芽,少伤侧根、须根。
病虫害防治
梓叶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褐斑病、大漆斑病等,可以通过喷施百菌清、代森锌、甲霜灵等可湿性粉剂来防治立枯病,另外褐斑病、大漆斑病可以在发病初期通过喷波尔多液或代森锌溶液来防治。
梓叶槭常见的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蚜虫、介壳虫等,在农业防治上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等措施消灭地下害虫,化学防治上可喷施辛磷硫乳油;喷施吡虫啉溶液可以防治蚜虫虫害;另外蚧壳虫虫害可以通过喷施马拉硫磷或亚胺硫磷等溶液进行防治。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梓叶槭种群总体上表现出由稳定型向衰退型转化的衰退型结构,老龄级个体逐渐增多,幼龄级个体则有所降低,种群稳定性降低,难以长期维持。
致危因素
梓叶槭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属120种极小种群濒危植物,由于砍伐及毁林耕种,加上自身天然更新困难等因素,导致其数量稀少,生境破碎化严重。
保护等级
梓叶槭于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保护级别为二级。
保护措施
为保护梓叶槭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及其生境,截止到2013年,中国四川省已建成167个保护区,其中针对保护野生植物和森林生态的保护区有50个。
用途
梓叶槭为优良的绿化树种,其树体高大,树形优美,伞形树冠,冠大荫浓,可作行道树或城市绿化庭园树种使用。
梓叶槭还是优良的用材树种,树干通直,材质坚硬致密,可用作木材制造各种器具。
相关亚种
兴安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 subsp. xinganense Fang)
本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的叶系不分裂者较多,阔卵形,长8-10cm,宽5-6cm,先端短急锐尖,基部近于圆形,3裂者少,裂片三角形,先端锐尖,果序伞房状,连同长5毫米的总果梗在内共长7cm,直径6cm;翅果较小,长3-3.5cm,翅近于倒卵形,宽1-1.2cm,张开成钝角。花期不明,果期9月。
相关研究
梓叶槭现有研究较少,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对梓叶槭种群结构的调查上,如潘红丽等人研究了中国四川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名录,其中包括梓叶槭,阐述了梓叶槭的分布格局、致濒原因、保护对策等。张宇阳、许恒等人研究了其种群结构及其生存群落的物种构成和群落特征,吴邦利等人调查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梓叶槭的数量动态。
也有部分学者对其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如余道平、马文宝等人研究了种子形态和其萌发特性,随后马文宝等人又对梓叶槭的果实形态和扩散特性进行了研究。
参考资料
Acer amplum subsp. catalpifolium.植物智.2023-05-12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12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