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平武县

平武县

平武县,别名龙州、龙安,中国四川省绵阳市下辖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东麓,涪江上游,全县总面积为5974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平武县户籍总人口17.25万人,其中藏族羌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0.14%。

平武县位于绵阳市北部,县域为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有三大山脉,西北部为岷山脉东坡,北部为摩天岭山脉,东南为龙门山脉,涪江水系纵横切割,流经其间。平武县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云多、雾少、阴天多的特点。周秦时期,平武县为底羌民族聚居之地,晋朝时期,县境内首次以"平武"为名建县,清顺治六年(1649年),设龙安府,下辖平武、江油市、石泉三县。民国二年(1913年),仍设平武县,1950年1月,平武县人民政府成立。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下辖6个镇,14个乡。

平武县境内有丰富的藏族、羌族、回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拥有豆叩羌族乡银岭村、虎牙藏族乡上游村、白马藏族乡亚者造祖村、木座藏族乡民族村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县域内报恩寺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藏人跳曹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平武县被纳入全国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境内有印象梅林、报恩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老河沟景区、禅茶清谷景区3A级景区2个,以及王朗、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此外,平武县素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的称号,52.6%的县域面积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县内野生大熊猫共335只,其数量居全国之首。

平武县地处两省三市一州交界处,是成渝绵地区北上河西走廊,连接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境内建有绵九高速公路、广平高速、平松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G247、G543、S107、S216等6条国省干线纵横全境,是西安市成都市绵阳市等地进入九寨沟、黄龙两个著名景区的门户。平武县立足优势,发展山区特色产业,果梅、茶叶、核桃等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633平方千米,是四川省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境内以绿色工业体系为主,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2022年总产值16.12亿元。第三产业则以健康养老、现代物流、特色旅游等产业为主,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6亿元,是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地区生产总值(GDP)67.1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7:37:45.3。

名称

平武县因何得名,史书无明确记载。根据《隋书·地理志》《资治通鉴》《三国志》等史书记载,平武县曾命名为刚氐道(县)、广武县、江油县等。平武县名最早出现于晋朝华阳国志》中,书中记载“平武县有关尉”。在1990年以前,“平武”曾三次被用作县名,意为“天下从此太平,永远休兵罢武”。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周秦时期,平武县境内为氐羌民族聚居之地。西汉时期,置刚氐道,属广汉郡东汉刘祜永初二年(108年),析广汉郡北部地域设广汉属国,刚氐道改隶广汉属国。东汉刘协建安二十年(215 年),刚氐道改隶阴平郡。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为防备曹操越摩天岭南下,在刚氐道境内设置了军事要塞江由戍,后习称江油关,关址在今平武县城东南50千米处的南坝镇老街。

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建兴七年(229年),置广武县县,改刚氐道为刚氐县。曹奂景元四年(263年),曹魏攻陷成都市,广武、刚氐二县归于曹魏。魏元帝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广武、刚氐二县归于西晋。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广武县名为平武县,县域首次以“平武”为县名。东晋时期,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平武、刚氐二县入于东晋版图,省刚氐县入平武县,上隶阴平郡。

南北朝时期,平武县建置未变,隶北阴平郡。西魏时期,废帝二年(553年),西魏伐蜀,蜀地尽入西魏版图后,复置龙州,将其治地由阴平(今江油市小溪坝镇)移至江油关(今南坝镇)。

隋朝至宋朝

隋朝时期,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江油郡,置江油、平武二县,治地不变,直隶龙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龙州平武郡,平武郡领江油、平武、马盘、方维四县。

唐朝时期,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平武郡改名为龙门郡,管理江油、平武、马盘、方维四县。武德四年(621年),郡领江油、平武、马盘三县。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年),改名为龙州,又称龙门州,归茂州管辖。贞观八年(634 年),省平武县入江油县,州领江油、马盘二县。李隆基天宝(742年),改为江油郡,郡领江油、清川县二县。李亨至德二年(757年),改江油郡为灵应郡,置龙州都督府。乾元元年(758年),改灵应郡为龙州,管辖江油、清川二县。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蜀政权承唐旧制,龙州及江油、清川二县建置、治地均无变化。

北宋建立后,置龙州,领江油、清川二县。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改龙州为政州。赵构绍兴元年(1135 年),复改政州为龙州,仍领江油、清川二县。赵昀宝庆三年(1226年),设龙州三寨长官司,授予龙州判官王行俭世袭长官司之职,龙州土司正式产生,王行俭成为境内第一任王姓土司。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境内发生兵乱,清川县废。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龙州与江油县改治于雍村(今江油市大康镇),并从此后至明朝初期的130年间内,平武县境内再无县级以上政区建置,成为龙州江油县及龙州三寨长官司辖地。赵禥咸淳元年(1265年),龙州知州薛严被授予世袭土知州之职,龙州成为土司领地。

元朝至清朝

元朝时期,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龙州土司归附元朝,平武县为龙州江油县及龙州三寨长官司辖地。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升龙州为龙州宣慰司。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 年),又升为龙州元帅府,并将龙州三寨长官司纳入其中,平武县境为龙州辖地。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龙州元帅府为龙州宣慰司。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西夏割据政权占据龙州,大夏开熙元年(1367年),授龙州等处军民宣抚司。

明朝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今平武县境为龙州江油市县与青川守御千户所辖地。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年),设宁武县附郭,与龙安府同治今平武县城龙安镇。万历十九年(1591年),改宁武县为平武县,县境第三次以“平武”为名,此后,县名及治地至2009年底未变。

清朝时期,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攻占龙安府,各土司相继归顺清朝。清政府仍设龙安府,下辖平武、江油、石泉县三县,黄羊关土长官司、阳地隘土通判、龙溪堡土知事三土司和青川县守御千户所。顺治十年(1653年),省江油县入平武县。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青川守御千户所并入平武县。康熙元年(1662年),设江油县隶龙安府,治今江油市武都镇雍正七年(1729年),拨松潘卫隶龙安府。雍正九年(1731年),拨彰明县隶龙安府,改松潘卫为松潘厅。同年,平武县设县丞署于青川(今青川县青溪镇),管辖原青川守御千户所辖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松潘厅升为直隶厅,脱离龙安府管辖范围。嘉庆七年(1802年),平武县设主簿署于大印,管辖县南平通河流域。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国民政府废除龙安府,设平武县和黄羊关土长官司、阳地隘土通判、龙溪堡土知事三土司,隶川西道,平武县原县丞署辖地改设青川县分县。民国七年(1918年)后,平武县境进入军阀割据的防区制时期。民国十三年(1926年),西川道撤销,平武县直隶于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年,四川省内部政权统一,平武县归四川省人民政府设第十四行政督察区管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平武县全县分设三个区,一区区署先驻县城、后迁水晶,二区区署驻煽铁沟,三区区署驻青溪,三土司世袭领地始在名义上纳入平武县管辖范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三土司世袭领地统一改称为“夷地”,实行改土归流,分别建立黄羊、阳地、虎牙三个特编乡,预备在三土司领地内推行保甲制,但因土司抵制、番民阻挠而未能实行,仍实行番官、头人制度。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四川省政府分出平武县第三区建立青川县,土司领地三特编乡改为乡,隶平武县第一区,三土司名存实亡,当代平武县行政区划基本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27日,平武县解放。1950年1月,平武县人民政府建立,隶剑阁专区,并建立藏族自治委员会,下设黄羊、白熊、YY直播3个大部落,在原土司世袭领地内恢复番官、头人制度。藏族自治委员会辖区以外,分设5个区、19个乡。1951年9月,改藏族自治委员会为藏族自治州。1952 年 12 月,剑阁专区更名广元专区。1953 年 3 月,撤销广元专区,平武县改隶绵阳专区。1956年2月,白石乡划归江油市,甘溪、桂溪、都坝、贯岭4乡划归北川羌族自治县,全县境域格局基本成型。1956年10月,藏族自治区民主改革完成,在平武县沿袭了755年的土司制度正式结束,全县行政区划改为4个区、32个乡、1个镇。

1959年,全县人民公社化后,形成6个区、39个人民公社、1个镇。1968年7月,绵阳专区更名为绵阳地区,平武县划归绵阳地区。1984年,改人民公社为乡,全县共辖6个区、39个乡、1个镇。1985年2月,建立绵阳市,平武县划归绵阳市管辖。1992年,平武县撤销6个区,撤销和合并了部分乡,新建了部分镇,改39个乡、1个镇为9个镇、10个乡。1993年12月,改木皮乡为木皮藏族乡。1995年,恢复锁江、徐塘、平南、水观、水田、旧堡等6个乡,全县共辖9个镇、16个乡,其中6个为藏族乡。1999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平武县享受少数民族县待遇。2003年,徐塘、锁江、平南三乡改为羌族乡。 2009年,平武县下辖9个镇、16个乡。 2019年,平武县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设6镇14乡。

地理

位置境域

平武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绵阳市北部,涪江上游。介于东经103°50′-104°58′、北纬31°59′-33°02′之间,县域东西宽约104千米,南北长约120千米,辖区面积为5974平方千米。平武县东与青川县相邻,东南与江油市相毗,南邻北川县,西与松潘县相连,西北与九寨沟县接壤,北隔青川摩天岭与甘肃文县相靠。

气候

平武县地势起伏大,境内气候的差异明显。县域内低山河谷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无酷暑,冬季漫长无严寒,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在县域内中山和高山地带,降水量大,日照不足,四季难分。中山和高山山脊地带气温更低,长冬无夏,少数极高山则终年积雪

温度

平武县四季分明,但夏、秋季短,春季稍长,冬季最长。四季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武县多年平均气温14.7°C,冬季12~2月为一年中的最低气温季节,季平均气温仅5.1°C。从2月到7月气温逐渐上升,从8月到次年1月气温逐渐下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其中,夏季6~8月为一年中最高气温季节,季平均气温为23.3°C,7月份温度最高。由于县域内地域跨度较大,地势起伏也很大,其年平均气温的地域分布变化较大,年平均等温线沿着河谷向北弯曲,沿着山岭向南延伸,县境内河谷温暖,山地凉寒。

降水

平武县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夏季从太平洋高气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其中7月降水最多,冬季从蒙古高气压吹来的西北风,性干寒,降水极少,12月降水最少。此外,县域内年降水量的地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南部多,西北部少,山地多,河谷少。降水量迎风坡多,背风低山谷地因属雨影地区,降水量少。平武县内东南部龙门山地带年降水量高达1000~1400毫米,龙门山西北河谷低山地带仅有800毫米左右,西北的中山、高山地带,如王坝楚等地降水上升到1400毫米。从王坝楚再往西北的白马乡境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厄里寨附近最少,只有629毫米,县域内年降水量最多与最少之差可达1000毫米左右。

日照

平武县平均年日照1267.5小时,2月和9~11月日照数不足100小时,日照最多为8月,达156.7小时,春夏日照充足,秋冬日照偏少。县域内日照数的长短除受地理位置影响外,还受该地区的地形和云、雾等天气现象的影响。

地质

地质构造

平武县地质构造主要有三大构造体系,分别为摩天岭东西向构造带、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及镇江关涡轮状构造。 摩天岭东西向构造带属于巨型纬向体系-昆仑山脉秦岭带的一个南缘亚带,总体走向为东西或近东西向。摩天岭东西向构造带在县境褶皱主要为木皮复背斜,东西长93千米,南北宽15~39千米。复背斜分为东段及中段、西段,平武县境只有中段与西段的一部分。与木皮背斜伴生的断裂构造有位于摩天岭东西构造带南缘的老营坪冲断层、位于县域叶塘乡东侧的叶塘正断层以及南起银厂沟以及北经虎牙关至松潘县小河营以北的虎牙关大断层。

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西北侧,中间被南坝大断裂分割为南、北两带,发育其间的主要构造形迹皆以走向北东的褶皱、断裂为特征。在北东向褶皱中,藏王寨向斜位于江油大断裂及南坝大断裂之间,轴部由石炭系下统及泥盆系上统碳酸盐岩组成,产状平缓,展布宽阔。高庄复向斜位于南坝大断裂的西北侧,在县境展布规模长32千米,宽10~14千米。轿子顶复背斜位于后龙门山腹心地带,为一由基底与盖层两部分构造形迹所组成的复合构造成分。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的北东向大断层由南坝大断层与青溪大断层组成,南坝大断层斜贯整个龙门山,在县境延伸长度43千米,走向北东48度左右。青溪大断层北起勉县,向南西进人平武县,在县域长约62千米。

杨柳坝旋扭褶带由一系列向北西收敛,向南东散开,向北东弯凸的弧形褶皱、断裂组成。东以虎牙关大断裂为界,东南与镇江关褶束联合,杨柳坝旋扭褶带属镇江关涡轮状构造的东部一角。组成杨柳坝旋扭榴带的主要构造有杨柳坝向斜、茶坊背斜、泗耳向斜、牛奔水向斜等弧形褶皱。三叠系及假整合于其下的古生界全部卷人了褶皱敲,并发生变质,属印支构造运动产物,而杨柳坝旋纽褶带中具有主导地位的为杨柳坝向斜和茶坊背斜。

地层

平武县地层跨于扬子区及昆仑秦岭区两个一级地层区划单元之间,前震旦系出露于出露于平武县铜厂沟至青川县通木梁一带,以变质中基性一中酸性火山石、火山碎屑为主,摩天岭小区的前震旦系主要出露于摩天岭木皮复背斜轴部,可划分为下部变质碎屑岩组、中部变质中基性火山岩组和上部变质中酸性火山岩组。

震旦系围绕摩天岭碧口群、轿子顶通木梁群古老基底岩系出露,主要岩石有滨海租屑岩、浅海类复理石碎屑岩、碳酸盐岩、薄至中厚层状变砂岩千枚岩、砾变砂岩、变砂岩等。寒武系出露于轿子顶复背斜两翼,产"平溪式"铁锰矿及石煤。奥陶系出露于平武县马尿沟、马槽渠等地,仅有厚度不大的中奥陶统宝塔组结晶大理石。志留系出露于县境东南藏王寨,主要岩石有灰岩夹页岩、砂页岩、千枚岩、板岩、泥质灰岩等。泥盆系出露于藏王寨向斜北东段及仰天烤向斜西端、平武县中部、西部和西南部以及县内草原及木座一带,主要岩石有碳酸盐岩、浅海碎屑岩、碎屑岩、浅变质暗色碎屑岩、石英砂岩等。石炭系出露于县境东南部边缘、县境西部磨子坪向斜、杨柳坝向斜及茶坪背斜西翼。主要岩石有海相碳酸盐岩、浅海相碳酸岩等。三叠系集中出露于县境西部磨子坪向斜、杨柳坝向斜和泗耳向斜核部。主要岩石有结晶大理石、大理岩、碎屑岩等。第四系沿涪江两岸各级冲积阶地广泛发育,其中以枕流、龙安、长桂、古布城、南坝等地发育最好,沉积物砾石层和砂等。

地形地貌

平武县为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山地,境内有三大山脉,西北部为岷山脉东坡,北部为摩天岭山脉,东南为龙门山脉。县境西北部岷山山脉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势高,相对高差 1000~2000米;县境东南部山体较为平缓,相对高差1500米以下。平武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部海拔5588米岷山主峰雪宝顶,由西北向东南,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到县境东南的二郎峡椒园子河谷,海拔降至600米,相对高差近5000米。县境地貌多为高山峡谷,山地为主,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征。

平武县境山地都属印支运动褶皱带和断块抬升的产物,是在喜马拉雅运动以后强烈上升的地区之一。县境西北边缘山地分布极高山、高山、中山,向东南过渡为低中山、低山、丘陵。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分布在县境西北部虎牙乡与松潘县接壤地带,总面积仅有0.7平方公千米,占全县幅员面积的0.01%,县境最高峰雪宝顶海拔为5400米。高山(海拔4000~5000米)分布在白马、泗耳、虎牙等乡,面积110.9平方千米,占全县幅员面积的 1.86%,山岭绵延,形成大的山脉,山脊少见孤峰。中山(海拔2500~4000米)主要分布于藏区、水晶区以及除旧堡、新乾两乡以外的大桥区各乡,其余乡镇也有零星分布,总面积1820.66平方千米,占全县幅员面积的30.61%。其地形切割极为强烈,山坡陡,沟谷深,悬崖峭壁。 低中山(海拔1000~2500米)是县境分布最广的地貌类型,全县各区乡均有分布,总面积3644.66平方千米,占全县幅员面积的61.28%。低山(海拔600~1000米)总面积307.7平方千米,占全县幅员面积的5.17%,广泛分布于县境东部向低中山过渡地带,包括古城、南坝、豆叩以及阔达、旧堡等乡,低山区山势较平缓,山顶、山脊钝圆,河谷较宽阔。

此外,平武县平坝面积占辖区面积的0.97%,全为河谷冲击平坝,分布于涪江平通河的干流和支流两岸,高出水面3~20米,海拔在600~2240米,县域内较大的有平通石坝、响岩大田坝、南坝文家坝、高村代坝、古城大坝、龙安汇口坝、土城么儿坝、毛香坝等。县境丘陵面积分布很小,仅有5.68平方千米,占全县辖区面积的0.09%,分布于古城、高村、水观、高村、坝子、大印等乡镇。

水文水利

水文

平武县位于涪江上游,境内大、小河流均注入涪江,组成不对称羽状水系。涪江水系在县境干、支流、溪沟计有441条,除涪江干流外,县境主要支流有虎牙河、高村河、水田河、五龙庙河、白鸭河、石坎河、平通河、马家河、徐塘河、杨家河、泗耳沟等18条,多发源于县境。

平武县位于涪江上游,涪江,古称涪水,为嘉陵江西岸最大支流,流经松潘县、平武、江油市绵阳市市中区,在合川区县城东南汇入嘉陵江,全长700多千米,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千米。 干流河道长120千米,流域面积4310平方千米,河段自然落差2200米。涪江干流在平武县境全长156.4千米,流域面积5510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52.8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47亿立方米。在椒园子出境处海拔600米,河床落差2990米,系山区型河流,河道曲折,深切于崇山峻岭之中。县内河流如虎牙河、高村河、水田河、五龙庙河、白鸭河、石坎河、平通河、马家河、徐塘河、杨家河、泗耳沟等18条,均为涪江支流。

水利

截至2021年末,平武县有水利工程3862处,供水2954万立方米,可灌溉面积0.32万公顷。平武县水牛家水电站水库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境内的涪江一级支流火溪河上游,为火溪河 “一库四级 ”规划开发的龙头水库电站 。水牛家水电站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和厂区枢纽三大部分组成。电站大坝位于平武县白马乡稿史瑙村赖子湾附近,引水系统布置于火溪河右岸,经引水隧洞、调压室、压力管道引水至地下厂房发电,尾水直接注入火溪河。水牛家水电站系混合式开发,水牛家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为2270米,正常蓄水位高程以下库容为1.34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092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能力。

2021年,平武县修建了位于涪江干流、县域内龙安镇两河堡村的铁笼堡水库,水库坝高160米,总库容4.93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32万千瓦,该水库是防洪、供水、灌溉、发电、改善生态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并促进涪江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工程。

土壤

平武县土类多样,自然土有黄壤、棕壤、黄棕和暗棕壤、山地褐色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寒膜土等8个土类,其中黄壤土区分布于县城东南部,涪江两岸中山宽谷地区,包括平驿、响石、平通、古城、长桂、枕流、阔达、新乾等地,面积为2.5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1%。这一土区的植被有青杠、桤木、杨柳、青钱柳马尾松等,是县境较好的粮油生产基地。黄棕土区分布于县境西南部中山向高山过渡地带,包括赤水、山峰、徐塘、平南县、旧堡、大桥、木座、木皮等地,土地面积20.95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5.1%。土壤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土区内植被保存较好。亚高山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包括白马、木座、木皮、叶塘镇海河、大桥等地,面积为24.7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1.5%。

平武县耕地土类分为黏、壤、砂、石砂、石砾等5个土类。 其中,黏土约1.067万公顷,分布于龙安、古城、高村、坝子、水田等镇乡地区。 石砂土约1.2万公顷,遍布县境各地。壤土面积较少,约5067公顷,分布江河两岸,多属高产田地。砂土约2133公顷,多分布于河谷地带,石砾土仅平驿等地零星分布。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平武县水资源由地面水与地下水组成,截至2022年末,县内地面水储量为45.19亿立方米。县内地面水主要来自于降水、极高山融雪化冰和地表河川径流,县内流域面积在10000万平方米以上的涪江支流有12条,平均降水量为907.5毫米,地表径流深度为821毫米,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47亿立方米,加上松潘流入的客水8.97亿立方米,年平均地表水总量55亿立方米。由于气候降水等自然因素变异,县内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县域地下水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根岩溶水三种类型,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降水,截至2022年末,地下水储量为9.85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截至2021年末,平武县内有铁、锰、铜、铅锌、白钨矿、 汞、、金、黄铁矿脉石英重晶石等39种矿产,23种资源储量。县境内蕴藏着四川省84.24%的铁锰矿石和锰矿、0.52%的铁矿产及非金属矿产,各类矿产资源储量达12亿吨。"平溪式"锰矿主要分布在南坝镇、水观乡境内,"虎牙式"锰矿分布在虎牙乡境内,铅锌矿分布在响岩镇境内,岩金矿分布较广,在大桥镇、白马乡等乡镇境内均有矿点分布,花岗石矿集中分布在高村、木座、木皮藏族乡境内,石英矿分布较广,在高村、南坝、虎牙等乡镇均有矿化点,截至2021年末,县内有重点加工企业5家,其中锰业集团公司已成长为矿产品开采加工的龙头企业。

森林资源

2022年,平武县森林面积46.0887万公顷,大约占县域面积的80%,其中人工造林面积0.0033万公顷,森林蓄积量0.00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7.46%,古树名木种类达60种,草地面积0.5538万公顷,湿地面积0.0000561万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21年末,平武县土地面积59.50万公顷,耕地1.20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51%,其中,水田0.08万公顷,水浇地4000公顷,主要分布在龙安、古城、南坝、响岩、高村等乡镇;旱地面积1.42万公顷,多分布在龙安、豆叩、水晶、南坝、大桥、响岩等乡镇。林地面积48.64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1.7%;园地1.10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84%,以锁江藏族乡最多,其余主要集中在水晶、大桥、黄羊关、锁江等乡镇。草地面积0.55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92%,其中,天然牧草地0.01万公顷,其他草地0.53万公顷。城镇村工矿用地0.49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83%;交通用地0.31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5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75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5%。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截至2021年末,平武县内野生植物有294科4159种,其中大型菌类植物25科297种,地衣植物17科110种,苔藓植物11目30科155种,蕨类植物35科143种,裸子植物10科56种,被子植物门177科3398种。县境内野生植物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谱,植被主要有农耕区草丛、杂灌、杂木林、 次生林、阔叶常绿和落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等。境内特殊的植被、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种类繁多的菌类生长,绝大多数都能食用和药用,主要有虫草、赤松茸、珊瑚状猬状猴头菌、木 耳等,具有开发价值。蕨类资源丰富,被广泛利用,如贯众木贼大量用于中药;紫萁、蕨、绒蕨、井栏边草水蕨等植物幼芽被用于制作做薇菜;裸子植物分布较广,主要有马尾松、家杉、四川红杉等,主要用于建筑和家具用材;被子植物门种类丰富,分布的科数约占全国的59.45%,占四川省的95.05%。此外,境内珍稀濒危植物众多,有珙桐红豆杉水杉楠木等国家保护野生植物55种。

动物

截至2021年末,平武县有野生动物345科1932种,其中,脊椎动物16目106科704种,昆虫纲23目194科1085种,蛛螨类3目20科85种,占种总数的76.5%。境内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属羚牛林麝绿尾虹雉、豹子、云豹等,境内国家重点保护动物89种,其中鸟类44种,占全国重点保护鸟类种数的15.9%。野生川金丝猴数量2200只,局部种群数量30~80之间。20个乡镇中15个乡镇分布有野生大熊猫,有大熊猫335只,约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数量的18%,野生大熊猫数量居全国之首,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883.22平方千米,占辖区面积的48.3%,被誉为“大熊猫第一县”。

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绵阳市平武县境内,建于1963年,护区地处大熊猫集中分布的岷山山系腹心地带,是连接岷山大熊猫A种群的枢纽。保护区总面积32 29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金丝猴属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是国内科普和环境教育基地,并开展了生态旅游。与北京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银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开展了科研合作。实施了民族手工艺、种养殖业、农村能源等社区发展项目。2002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通过了联合国环境署“绿色环球21”生态旅游认证。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建于1993年,总面积63615公顷,区内为原始林区,无人居住。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有雪山、河流、峡谷与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丰富。区内主要保护对象大熊猫的分布密度高,数量多,大熊猫生境保存好,栖息地面积大。保护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较少,同时,也是古北界、东洋界动物的交汇地带。保护区北面有黄龙自然保护区,西面有白羊自然保护区,南面有片口自然保护区,是连接岷山山系大熊猫走廊带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保护区的稀有性和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应优先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综述中列为“A”级。

自然灾害

平武县地质灾害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气候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大风、冰雹等;生物灾害有病虫害和鸟兽害,几乎所有自然灾害县境均有发生,在县境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中,以洪涝、地震危害最为严重。

洪水

由于平武县境山高坡陡,大面积森林曾遭到过度砍伐,森林对降水的涵蓄及截留作用大大减弱,致使降落的暴雨几乎都以地表径流方式沿山坡奔腾直下,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2022年7月12日,平武县南部普降暴雨和大暴雨,由于山体前期遭遇过干旱,旱涝急转,形成了崩塌,县境内木座藏族乡火溪河黑水沟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洪涝灾害导致150人被困,700余人避险转移,灾害共造成3人死亡,15人失联,部分乡镇道路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电力、通讯大面积中断。

地震

1980年,四川省地质局、地震局地震地质编图组划分出“松雅地震带”,其展布于九寨沟县松潘县、平武、漳腊、叠溪、雅安、天全县一带,包括松潘地震带及龙门山地震带。平武县强震的分布与活动大断裂密切相关,故成带性明显,县境强震多发生于龙门山断裂带与平武、松潘之间的岷江—虎牙断裂带的特定部位,如两条或两条以上活动断裂的交汇处、活动 断裂带曲折最大部位或活动断裂带的斜列部位或两端。弱震往往分布于活动断裂带附近,发生于大断裂分支或小断层上,因分布广泛,成带性不明显。

2008年5月12日至2010年5月,平武县境内共计发生5·12汶川地震余震5732次,其中2.0级以下3308次,2~3级地震1931次,3~4级地震435次,4~5级地震50次,5~6级地震6次,大于6级地震2次。平武县最大余震有两次,分别为2008年5月18日平武水观6.1级地震,另一次为2008年8月1日16时32分平武平通6.1级地震。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平武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六个县之一,人均经济损失达10231元,每一万人中无家可归的人数达6027人。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下辖6个镇、1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龙安镇金龙西路66号。平武县区划代码为510727,区号为0816,邮编为622550。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户籍总户数5.85万户,户籍总人口17.25 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4.14万人,城镇人口3.11万人。常住人口12.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29.2%。总人口中,男性人口8.97万人,女性人口8.2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0%和48.0%。2022年出生人口1039人,死亡人口148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18.04%。截至2021年末,平武县人口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12.49%,15—59 岁占比62.13%,60岁以上占比25.38%。

民族

平武县多民族聚居,2022年,县境内有汉、羌、藏、回等26个民族,藏族羌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5.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0.14%。平武县境内藏族分为白马藏族、虎牙藏族和泗耳藏族,全县共有少数民族乡镇共12个,其中4个羌族乡,分别为锁江羌族乡、旧堡羌族乡、平通羌族乡、豆叩羌族乡,8个藏族乡,分别为土城藏族乡、阔达藏族乡黄羊关藏族乡虎牙藏族乡、泗耳藏族乡、白马藏族乡木座藏族乡木皮藏族乡

语言

平武方言在蜀方言的成渝片区内,与成都话十分接近,语言相对而言较为规范。平武方言共有20个声母,与普通话相比较,无翘舌音、增加了普通话中没有的声母[η]、声母[n]与[l]不加区分,如“男”和“蓝”,“怒”和“路”等以及不分尖团等特点。上述特点在农村人口和老年人中体现较明显,城镇人口和年轻人中,读音多与普通话相近。平武方言共有39个韵母,声调有四种调类,四个调值,阴平调为高平调-55,阳平调为低降调-21,上声调为高降调-53,去声调为降升调-213。

此外,平武县境内回族、羌族等少数民族通用汉语、汉文,藏族除通用汉语外,与本民族人交流则使用藏族语言及文字。境内白马藏人无文字而有自己的语言,从语言系统的总特点来看,白马语与羌语、普米语相近似而与藏语稍远,声母和韵母都具有松散性和不规则性,词汇上与藏语同源的词汇占27 %,异源词占70%多,超过了藏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别,而在语法及表达语法范畴的形式上,白马语都与藏语存在着较大差别,白马语属于不同于羌语,也不同于藏语的一种独立的语言。虎牙藏族和泗耳藏族在与同族交流中主要使用藏语,其语言与松潘县藏语接近,属于藏语安多方育的农区话,语言中还保留了一些白马语的特点。

宗教信仰

平武县境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宗教。佛教的佛寺最早建于刘宋顺帝昇明元年(447年),今古城乡阳南村的天宁寺,元代时住有龙州名僧法通,到明代,佛事更加兴盛,住有名僧正知、普恩、海祥等。平武县内佛教主要活动场所有龙安镇宝塔寺、南坝镇牛心山龙藏寺、豆叩镇豆叩寺等。县内南坝牛心山的玉虚观是县内最早的道观,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此后相继建立了圣宫、真武宫等道教场所。平武县道教属“全真龙门派”,道名按龙门派字辈相传,一般需经成都二仙庵受戒,赐予道号。现今县内道教主要活动场所有响岩镇安乐山东岳庙。伊斯兰教于明朝 初年传入县境,于洪武年间修建清真寺一座,爱新觉罗·旻宁时重建,县内伊斯兰教徒主要为回族人,主要活动场所为龙安镇清真寺、古城镇清真寺、古城镇又新村锁马二山清真寺、水晶镇清真寺等。

清光绪十一至十九年(1885~1893年)间,天主教由法国神父劳步善传入平武,并在县城南街建起天主堂。天主教在县境传开后,其范围上至旧堡、大桥、土城、杨柳坝等地,下至古城、高村、水田、徐塘等地,信徒绝大多数是农民,民国初年开始有中上层人士奉教。1935年前后,是县天主教极盛时期,奉教人数达2000余人,建立了多所教堂,土城教堂是唯一完整的教堂建筑。现今,天主教活动场所有龙安镇天主堂、大桥镇天主堂、古城镇天主堂、土城乡天主堂、泗耳藏族乡杨柳村天主堂等。截至2005年,平武县有佛教信众30000余人,伊斯兰教信众近2000人,天主教信众4260人,道教信众2000余人。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有2个宗教团体,5处宗教中国化示范场所。

经济

综述

平武县内发展山区特色产业,果梅、茶叶、核桃等生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95万余亩,“三品一标”农产品达77个,中华蜜蜂、果梅、红腹锦鸡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是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平武县绿色工业体系逐步壮大,拥有规上企业45家,为发展工业经济,建设河北省—平武工业园区,园区内入驻生产企业116家,年总产值16.12亿元。此外,平武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快速,第三产业以现代物流、特色旅游、电子商务交易等为主,其中,2022年平武县电商交易额达10.6亿元,是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7.1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8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4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7.7:37.0:4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2901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939元。

第一产业

平武县依靠山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2022年,全县果梅、茶叶、核桃等生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95万余亩,建成了平武果梅+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厚朴现代林业园区,其中,平武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被称为“贡茶之乡”,县内茶园面积9000公顷,投产茶园9000公顷,茶业年产量2400多吨,年产值15700多万元。

全县拥有中华蜜蜂、果梅、天麻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是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县内生态优良,蜜源植物品种多、数量大,其以国家地标产品"平武中蜂"为主导产业,在养蜂区套种以粮油作物、草本药材等为代表的一级矮秆蜜源经济作物和以毛叶山桐子、板栗等为代表的二级高秆蜜源经济乔木。2022年,全县养殖平武中蜂9万群、蜂产品产值1.5亿元。平武县药材生产历史悠久,所产的药材有天麻、厚朴、杜仲等50多种。截至2022年底,县内天麻种植基地1760亩,年产新鲜天麻约10万公斤,年产值突破500万元,“平武天麻”于2013年9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此外,平武县创建果梅省级农业园区,县内有果农1622户,种植面积约10.67平方千米。果梅种植采用生态绿色的种植方式,并通过传统粗加工工艺制成乌梅、梅饯等梅产品。

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8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9.21亿元,林业产值5.29亿元,牧业产值7.63亿元,渔业产值0.03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66亿元。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2平方千米,粮食播种面积262.8 平方千米、产量10.51万吨;大豆玉蜀黍属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生猪出栏13.3万头以上。

第二产业

平武县绿色工业体系逐步壮大,全县第二产业以电力工业,矿产加工,农产品加工为主,拥有规上企业45家。平武县内工业经济加速转型,推进雄升科技、矿业公司等相关企业项目和大包山金矿等项目,开发地热、矿泉水等资源,并依托辉绿岩、大理石、花岗岩等矿产资源开展产业招商。农产品加工产业方面,县内建成威兰特果小酒一期项目,“姜制厚朴”精深加工研发生产线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冷链仓储物流产业园区等,2022年,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13家、评价入库49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到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2022年,平武县以果梅为主的加工型水果实现产值1.11亿元,果梅通过传统粗加工工艺制成乌梅、梅饯等梅产品,其中乌梅远销国内外。为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平武县与西华大学签订了特色梅蜜食品研发与产业化合作协议,进行果梅全产业链技术发展和产品研发。

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全年工业增加值实现16.55亿元,全县规上工业企业46户,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3.32亿元,规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42.06亿元。建筑业增加值8.33亿元,县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7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04亿元。

第三产业

平武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快速,第三产业以现代物流、特色旅游、电子商务交易等为主。在现代物流产业方面,县内设置平武县仓储物流分拨中心,有“四通一达” 等6家快递物流企业入驻,截至2021年末,县内有成乡镇物流配送站25个,村级配送点125个,乡镇、行政村覆 盖率分别达到100%和77%。在特色旅游产业方面,平武县依靠报恩寺、红军碑林等景点,推动文旅康养项目建设,并设计“白马—虎牙—九寨—黄龙”旅游大环线,建设火溪河、虎牙河、老河沟、清漪江4条沟域旅游线路,举办“土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此外,平武县发展乡村旅游,创建平通羌族乡桅杆村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清漪江流域农家研学旅行项目,并与多家企业签订民宿项目,其中“花间·伴山”成为了绵阳市首个被评为省级天府旅游名宿的民宿。

在电商交易产业方面,2021年,平武县建设了农产品上行项目、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三大板块10个子项目,项目投资3583.91万元,并设立了电子商务产业园,配套农特产品和旅游产品特色馆、电商培训中心、众创空间、电商孵化中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等机构。截至2022年,平武县电商交易额达10.6亿元,是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截至2022年,平武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7亿元,其中,限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86亿元,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26亿元,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7.73亿元,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0亿元,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18亿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包括转口贸易)63万元。其中,进口总额24.9万元,出口总额38.1万元。

河北—平武工业园区

河北—平武工业园位于绵阳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区,距离平武县城160多千米,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河北省对口援建平武的飞地工业园区。园区占地面积约3.47平方千米,工业用地200多万平方米,是一个以一类工业为主,二类工业为辅,包括居住、商业服务的综合生态型园区,其以材料及新能源、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2021年,园区引进联盛哪吒汽车分布式光伏资源开发项目等5个项目,总投资达10.4亿元,并引进产业项目10个,其中5亿元项目3个,实现税收5000万元。截至2022年末,园区内入驻华核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中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116家,年总产值16.12亿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3.3亿元。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内有幼儿园17所,在园儿童2700人。小学38所,在校学生数5207人,其中女生2484人,男生2723荣宁,小学专任教师547人。普通中学校6所(含普通初中、九年一贯制及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3043人,其中女生1483人,男生1560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1630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45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18人,专任教师42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 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1%。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藏量20.963万册,阅览室座席数365个,乡镇文化站25个,全年举办文艺活动101次,博物馆、展览馆2个,藏品1772件,全县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30%,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100%。

科技事业

2021年,平武县开展了“名贵中药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山区生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示范基地)”等国省市重点科研项目。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全年申报省级科技项目8项,获无偿资金181.8万元。全年专利申请授权21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98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3件。全年实施专利项目15件,实施专利项目新增利税 924.89万元,新增产值21229.7万元。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科技型中小企业147个,其中当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01个,其中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妇幼保健站1所,疾控中心1所,卫生院20所;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床位853张,其中综合医院床位数249张,中医医院床位数110张,妇幼保健站床位数40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454张;全县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867人,执业(助理)医师395/人,注册护士184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95%,产妇住院分娩率100%,传染病发病率230.25/10万。

平武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38年,位于平武县龙安镇龙安路184号,占地面积12488平方米,建筑面积20525平方米,是一所集医疗、教学、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内有在岗职工300余人,开放床位360张,设置有内、外、妇、儿、急诊、眼、耳鼻咽喉、口腔、疼痛、中医、ICU、麻醉等临床科室,药剂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消毒供应中心等医技科室。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远程会诊、教学、培训等服务协作医院。

体育事业

2021年,平武县举办了“我要上全运”四川省健身气功视频大赛、《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达标赛,平武县第七届职工运动会等体育活动;并参加了绵阳市第七届运动会,派出326名运动员、 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参赛。

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有体育场馆1个,全年共举办运动会40次,参加人数6.0万人次。市级以上比赛获奖牌(金)5枚。学校体育达标实施面积100%,学校体育达标率100%。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88人,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152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4808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114人,其中企业在职职工参保人数14589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8066人,2022年失业保险金标准(含医保代缴)2137.48元/月,最低工资标准1970元/月。全县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6888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561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2327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8593人。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427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农村居民7089人。县内有社会福利院1个,敬老院4个,社区服务设施数16个,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

人居环境

2021年,平武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8.6%,PM10年均浓度为 35 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为18.9微克/立方米。出入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县城及24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县储备生态环境领域项目28个,进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保护、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等。平武县还对31个村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3座,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16座。

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内污水处理厂6座,地表水达标率100%;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364天,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的比例99.7%。

交通

综述

平武地处两省三市一州交界处,是成渝绵地区北上河西走廊,连接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平武县内无铁路、无机场,水运以渡口渡运为主,公路运输一直是全县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并建有绵九高速公路广平高速公路等。“十三五”以来,平武县开展交通建设,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金额达到155.3亿元。

公路

平武县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建有九绵高速公路、广平高速公路等。其中,平松高速公路被纳入四川省高速公路路网布局规划,县内G247、G543、S107、S216等6条国省干线纵横交错,是西安市重庆市成都市绵阳市等地进入九寨沟县、黄龙两个景区的重要门户。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境内公路总里程2164.407千米,其中等级公路(含高速、一、二、三、四级公路)2122.412千米,等级外公路41.995千米。全县公路总里程0.0976028万千米,其中,国道里程205.032千米、省道里程241.425千米、县道里程271.173千米、乡道里程258.398千米,并建有桥梁152个、客运站2个。2022年,绵九高速公路公路中,平武县城至白马段、广平高速全线建成,结束了平武不通高速的历史,并完成国道G247地质灾害处置工程、G543路面养护工程、S216水晶至杨柳、全大路等改建工程。2023年12月29日,九绵高速平武至江油段建成通车试运行,至此,九绵高速平武至绵阳市段全线通车,平武到绵阳的路程由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至1.5个小时,将有力助推平武高质量发展进程。

水运

平武县内水运以渡口渡运为主,县内江油关镇的涪江索桥边——江油关,为涪江通航段的起点。涪江上游平武段沿岸,设有渡口,涪江水流经平武水晶镇以后,涪江上渡口设置的间距为3~10米不等。平武县城西门有平安渡、南门有清风渡,古城镇有上、下码头,涪江右岸支流清漪江也设有季节性渡口,随着桥梁建设的发展,部分渡口改渡为桥。

截至2021年末,平武县投资516.37万元,完成水运养护项目G247牛角垭隧道危隧改造工程、响岩镇海事趸船建设项目等4个水运养护运输项目。

公共交通

2021年,平武县有客运班线45条,客运站25个,其中县级客运站1个、乡级客运站24个,招呼站266个,实现镇镇有客运站、村村有招呼站。有货运企业9家,货运车辆561辆。开展了“春风行动”“高考送考”等特殊运输保障服务,运送务工人员、学生等人群800余人。

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营运车辆数749辆,出租汽车25辆,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12辆,开通公交车4路,民用汽车拥有量22339辆,全县行政村客运班车通通达率100%。

人文

综述

平武县历史悠久,自西汉起置治2200多年,孕育了藏羌、白马、报恩等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境内少数民族众多,有羌、藏、回等多个少数民族,境内羌族文化、藏族文化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县域内苏州北塔公园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藏人跳曹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外,平武县特产众多,拥有天麻、果梅、绿茶等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8月,平武县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报恩寺

报恩寺位于平武县东北角,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由龙州宣抚司土官事王玺主持修建。报恩寺东西长278米,南北宽100米,占地27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18平方米,平面布局由东而西,主体建筑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中后三进院落,附属建筑左右对称配列。报恩寺是一座完整的佛教建筑群,内部设计考究,单体建筑按照宫式手法建造,细部装修运用了地方技巧,建筑屋面使用琉璃配件,寺内绘有彩画,殿内立有佛像与石雕泥塑。全寺所有木构件,均为一色珍贵楠木,具有蛛网不结和高度的抗震性能。195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首次拨款2万元,对其寺院进行了全面维修,此后,报恩寺进行了多次维修保养工作,完整的保存了其建筑的本来面目。1956年,报恩寺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豆叩古寺

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豆叩镇,坐落在清漪江旁,其建于明代早期,有500余年历史。豆叩寺原名“五显庙”,为当地窦、寇两姓捐资修建,故又名窦寇寺。豆叩寺依山面河,坐西朝东,原寺院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由山门、罗汉殿、观音殿、正殿(大佛殿)组成四合院建筑,现仅存正殿。寺内建筑以三开间平面布局,平面接近于正方形,结构为抬梁式,八架橡屋前后乳秩用四柱,里转铺作施挑斡,挑斡尾部搭在随標上支承標枋,为单檐歇山顶屋面。豆叩寺于198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豆叩寺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8项、市级非遗项目21项,成功入选“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省级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跳曹盖

“跳曹盖”是流传于平武县白马藏人山寨的民间祭祀舞蹈。“曹盖”是白马藏语音,意为“面具”。曹盖面具是似人似兽的“达纳尸界”(黑熊神)神灵形象。每年的正月初五、初六两天,各寨子都要举行“跳曹盖”来祭祀山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跳曹盖的活动程序包括:杀鸡祭祖、祭祀山神、逐户跳曹盖驱鬼、全寨人在戴面具的巫师“白莫”和曹盖的带领下,到河边祭神送鬼等。舞队人数必须是单数,沿逆时针方向围圈起舞。舞队中有不戴面具的巫师“白该”3至5人,戴面具的“曹盖”4至8人,另有饰“熊瞎子”与“野猪”者各一人在其中穿插舞蹈。群众可围观或随队起舞。跳曹盖的舞蹈动作粗犷威严,质朴单一,变化较少,明显保留着白马藏人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古朴风貌。

平武套枣制作工艺

平武套枣是以平武山区特有的木枣果为原料,用雕刀将枣刻成若干花瓣,瓣瓣相套成“花篮”形状,并辅以上等山花蜂蜜精心侵蚀制成的传统技艺食品。平武套枣制作工艺起源于明朝时期,距今已有500多年的生产历史,古时为修建平武报恩寺的主人王玺专为皇帝备制的贡品,匠人制作后,套枣呈琥珀色,线条流畅,镂空活套,入口甜而不腻,既有枣的清香又有蜜的甘甜。1956年平武土司制度结束后,这项制作技艺流传民间,2022年,平武套枣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习俗

婚俗

白马藏族从订亲到接亲,通常都要等三年。每年正月初三,新郎背上青稞酒、油肉巴、烧馍和一头猪的肉,到女家拜年。第三年的正月初三,新郎背上猪肉酒礼到新娘家接亲,在新娘家住三天后,接新娘回家。新娘临行时,头顶肥腊猪油肉,穿过由男女青年提着酒壶欢迎的夹道,并扇3次裙子后进门,接受白该(白马人的端公)的祝福。晚上,还会在寨坝升起篝火,饮酒唱歌,持续三天三夜。此外,白马人多主张近亲结婚,不与外族通婚,婚后一般不得离婚。寡妇住娘家守节三年可再嫁,但不能继承前夫的财产和带走孩子。

节日

瓦尔俄足节在汉语里俗称“歌仙节”或“领歌节”,是平武县羌族妇女为祭祀歌舞女神萨朗姐而举行的传统习俗活动,因该活动主要由妇女主持和操办,当地人又称之为“妇女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三至五月初五,羌族人欢聚一堂,共度瓦尔俄足节,唱歌、跳舞、祭祀萨朗姐,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平武县内虎牙、泗耳藏族过春节受汉区的影响较多,也具有一些民族特色。过春节时,藏族人从腊月二十三至腊月三十,打扫房子、办年货、送灶神、敬天神、敬祖宗、吃团年饭、守岁等。正月初一要抢新水,从初二起,开始唱《酒曲子》,各个寨子每家每户轮流地转唱,晚上则跳锅庄,直至正月十五送年。

仪式

虎牙藏族斗牦牛是平武虎牙藏族自娱自乐“跳锅庄”时的一项表演内容,每逢年节喜庆日子,虎牙藏人便扮装起来,围起圈子跳锅庄、斗牦牛,一个队列由一两百人组成。斗牦牛时,两个人共披一张牦牛皮装扮成一头牦牛,由两头“牦牛”斗来斗去取乐,一阵吆喝声过后,两头牦牛从各自一方跑进场内,对视着绕场子跳着“蹉步”,寻找对方弱点。两头牦牛背后是伴舞的姑娘,穿着蓝布旗袍,戴着大盘子的布阳帽,手拉着手歌唱,最外围是跳锅庄与围观人群。

服饰

白马藏人服饰为自织本色麻布配以彩色边幅的长衫,现多用“细布”“料子”缝制,四季着装不一。男装一般为白色和青色右开襟长衫,腰系有长方形铜牌的皮带。女装胸戴鱼骨牌,胸、肩、袖均加以彩色布条缝成格状作装饰,后摆为百折裙,腰系自制彩色宽带并配以铜钱。无论男女老少,均头戴自制的盘形圆顶荷叶边纯白羊毛毡帽,帽上插一根至几根白色公鸡尾羽作为本民族的标志。

虎牙、泗耳藏族的民族服装多受松潘藏族的影响,如藏袍、狐皮帽、藏式马靴等基本与松潘藏族一致。另外有特色的衣服有杉、果果裙、皮褂子、皮背心;帽子还有女式蝉皮帽,其由山羊毛压模而成,直径一尺二寸左右;鞋子为兽皮缝成的水鞋。虎牙、泗耳藏族男子喜打裹腿,男女均喜戴红色为主的腰带。

饮食

平武县人主食以玉米、小麦、大米为主,辅食以猪肉、腊肉、食用野菜等为主,平武人素有酿酒、饮酒之好,黄酒为黄谷、玉米、大麦小麦等粮食自制而成,色黄味甘,度数低,白酒品种繁多。平武县人喜好面食,面食种类繁多,主要有馍、面条杂面、抄手、火烧馍等,其中平武县人尤爱杂面和搅团。

平武腊肉是平武县的美食之一,其原料为土猪鲜肉,土猪大多以传统方法饲养,使用粮食和各种猪草喂养。平武腊肉传统加工工艺,慢火熏制而成,色香味美、味道纯正,肥而不腻,以其纯正的肉质、鲜香的口味、亮净的色泽而闻名。在平武县城,有十多家专门销售腊肉的商店,腊肉制作主要以家庭小作坊生产为主。

蕨根粉丝采用山区野生植物蕨根的根状茎为主要原料,蕨根分布于贵州梵净山、汉中市、四川九寨沟县、平武等一带深山,蕨根采摘后运用现代工艺取其根部淀粉精制而成蕨根粉丝,其中,蕨根淀粉富含蛋白质、粗纤维素、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蕨根粉丝焯水煮软后,过凉水,配以红辣椒切片、泡野山椒切片、蒜末,加入醋,酱油,盐,一小勺糖以及泡山椒的汤进行搅拌,搅拌后就可以食用。

杂面为平武县家常菜之一,其为杂粮混合的面食,一般是以小麦、大豆、玉米混合或再加小豆、绿豆混合制成杂面粉备用,然后取杂面粉适量加水调和、揉揣成面团,再用手擀成杂面条下锅煮食。杂面口感有小麦面、大豆面、玉米面等的混合味,在食用时,可凭各人的喜好,添加调料调成酸辣、麻辣、咸辣、酱香、五香等口味。县城内集市和乡镇街道有商户现擀现卖的杂面条,也有小食店出售煮熟的杂面。

搅团为平武县家常饭菜之一,其由黄玉米粉制成,清水煮开后撒入磨细的黄玉米粉,加粉同时用擀面杖搅拌,搅拌时分次注入一定量的开水,用擀面杖划成一团一团的,待烧开时,再用力搅拌,直至均匀无小颗粒,再次注入开水加热,待熟后,最后一次搅匀,搅团就做成了。搅团制成后,配以酸菜汤和油泼辣子,即可使用。搅团酸味独特,麻辣酸香,鲜美爽口,老少皆宜。

特产

平武果梅

平武果梅是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特产。平武是中国果梅原产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果梅之乡。平武传统饮品梅线,在明代已属贡品,被誉为“金丝银线浸琼浆”。清嘉庆年间修的《龙安府志》中有梅的正式记载。平武县已筛选出推广的优良品种39个,建立了母本园40亩,苗圃40亩,培养优良嫁接苗10万株,建立了优质丰产示范园250亩。2014年,平武果梅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平武绿茶

平武绿茶为平武县特产,境内的土城乡、水晶镇、龙安镇等乡镇均有生产,平武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自古为“贡茶之乡”。2009年,注册“平武绿茶”品牌,并推出“中华芽”“九寨雀舌”“毛尖”“雪芽”等平武绿茶系列绿茶。2021年,全县茶叶基地面积0.9万公顷,从事茶树种植的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8家,8家加工企业组成的茶业集团1家,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企业14家。平武绿茶茶叶无污染、无农残、茶质自然纯净、汤色碧绿、滋味醇和、香气浓烈、耐冲泡。茶叶采用平武境内海拔2000米左右的羌寨高山茶园内清明前之初春嫩芽为原料,结合现代制茶工艺,制作而成。茶质自然纯净,是理想的天然绿色饮品。

平武天麻

平武天麻为平武县特产之一,其为多年草本植物,县内按照林下仿野生种植方式,无农残和化肥残留,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国家要求;有效药用成分“天麻素”平均含量不低于0.4%,其天麻素含量均大于国家药典0.2%的一倍以上,最高达0.85%。平武具有平肝息风,预防和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偏瘫小儿惊厥、癫痫、破伤风等药用和保健功效,也可以作为菜食用,食用方法多种多样。2013年9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2年底,全县天麻种植基地1760亩,年产新鲜天麻约10万公斤,年产值突破500万元。

艺术

音乐

白马民歌是植根于白马藏族日常生活与劳动生产的一种传统音乐表现形式,是白马人最为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白马人喜用唱歌来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白马民歌依据不同的歌唱场合和社会功能,大体可分为酒歌、舞歌、杂歌三大类。酒歌是白马人在参加节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饮酒时演唱的歌曲,演唱形式多为对唱;舞歌是白马人在集会跳“圆圆舞”时演唱的歌曲,演唱形式为齐唱;杂歌是白马人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劳作中为抒发情感、助力劳动、缓解疲劳时演唱的歌曲。白马民歌均用白马藏语演唱,旋律低沉、婉转,结束音常作下滑,节奏具有前短后长的切分音型特点,歌词内容丰富,涉及白马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祝愿与幸福生活的向往。

技艺

曹盖面具制作技艺是指制作白马藏人聚居区的一种驱邪祭祀祈福性舞蹈中使用的面具。雕刻曹盖面具,其原材料一般选取直径为30厘米的、高约30厘米的原木,从中间划开两半,纵面镂空,在圆弧面用线条勾画出要雕刻的模样,然后用小斧头和锥子雕刻,再用砂纸或小刀片细细打磨,最后上色,一对曹盖面具就制作完成。曹盖面具分为男性“曹颇”和女性“曹莫”两类,男性“曹颇”原色黝黑,獠牙鼓眼,面目狰狞;女性“曹莫”相对男性“曹颇”面像较为温和。曹盖面具的文化意义在于唤醒白马人的民族记忆,鼓励白马人发掘自己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

白马擀毡帽擀制技艺流传于平武县的白马、木座、木皮、黄羊等藏族乡,白马擀毡帽擀制技艺流传已逾百年。白马毡帽又叫沙嘎帽(白马语),其制作技艺包括,剪毛去脂、弹毛打绒、平铺摊毛、卷毛擀毡、木饼定型、指捏塑檐、棉线扝圈、鸡羽插等十多道工序,一般制作一顶白马毡帽需要2-3天。白马毡帽形如白色带花边的盘子,帽顶较浅,帽檐为荷叶波浪形,帽顶两侧插上1—3根白色羽毛,男人插1根短直的白公鸡尾羽,象征阳刚直爽,女人插1—3根长白公鸡尾羽,寓意美丽,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特色。

风景名胜

综述

平武县内旅游资源丰富,人文与自然资源兼具,是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四川省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县,被誉为“天下大熊猫第一县”。截至2022年末,平武县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AAA级景区2个,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

重要景点

印象梅林

印象梅林景区位于平武县的“南大门”——平通镇桅杆村,平通镇倚靠北川县,清漪江与涪江在此交汇,形成了印象梅林景区“万亩梅园,十里花海”的景象。印象梅林包括黄泥坝坪、老印象梅林、古梅园三大区域,梅林总面积约1.1万亩,百年以上成片古梅树1000多亩。有造型奇特,姿态万千的各色梅花几十个品种100万余株,其古梅树年代和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堪称奇观。2022年,印象梅林景区升为4A级旅游景区。

禅茶清谷景区

禅茶清谷位于平武县豆叩羌族乡茶香村和锁江羌族乡黄坪村,位居清漪江上游,景区范围以豆叩羌族乡茶香村和锁江羌族乡黄坪村区域为界,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禅茶清谷所在区域内森林覆盖率82%,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熊瞎子岩羊红豆杉珙桐等珍稀动植物资源。景区内种植了大量茶叶,兴于唐代的大窝茶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景区内建设了竹影羌风、羌民俗微博物馆等景点,开办了30多家特色民宿。2021年,禅茶清谷景区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你好,我叫平武,这是我的最新简历!带你重新认识这个美丽的川西北小城!.四川发布.2023-10-07

走进平武.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07

本地气候.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网.2023-10-07

四川绵阳市平武县地理环境.中国小康网.2023-10-07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10-07

走进平武.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07

查询.中国民政部.2023-10-07

平武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07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平武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迁移的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10-23

平武县志1990-2005.方志四川.2023-10-07

因为“ 很传统” 绵阳这16个村上了“ 国字号” 名录 有你认识的吗?.四川频道.2023-10-07

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07

省上公示!平武拟入选第二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县~.微平武.2023-10-07

四川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县 绵阳一地榜上有名.绵阳住建.2023-10-07

走进平武,这些村落美到词穷,还有浓浓的乡愁~.微平武.2023-10-07

保护名录.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07

平武: 印象梅林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顺利通过市检.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07

正在公示!平武将新添一个3A景区!.微平武.2023-10-07

绵阳市A级旅游景区名录(2022版)发布.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2023-04-05

四川平武“旅游兴县”战略助推文旅扶贫.光明网.2023-10-07

王朗.平武景区介绍.2023-10-07

智慧服务.九寨沟.2023-10-23

平武:全面激活乡村振兴“镇能量”.绵阳市委市政府.2023-10-07

平武县志.方志四川.2023-10-07

历史沿革.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08

四川绵阳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草案公布.四川频道.2023-10-08

平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武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23

平武2022年鉴.方志四川.2023-10-11

姜坤主持召开平武县铁笼堡水库项目建设专项推进会.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11

四川省自然保护区汇总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2023-03-02

四川省自然保护区名录(截止201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3-02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2023-04-07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09

绵阳多地强降雨引发洪灾,四川省省长:深刻汲取平武县“7·12”山洪灾害等经验教训.北京青年报.2023-10-12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10-23

领导之窗.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07

绵阳平武县委书记姜坤: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和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凤凰网重庆.2023-10-07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10-23

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12

平武概况.四川省情.2023-10-12

绵阳平武:万亩果梅喜迎丰收 村民迈向“梅”好生活.中新网.2023-10-12

姜坤:统筹第二产业发展 做强绿色工业.绵阳市委市政府.2023-10-13

以绿色为底 平武打造百亿级旅游名县.绵阳广播电视台.2023-10-13

平武县电商驶入快车道,保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封面新闻.2023-10-13

河北—平武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政策简介.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13

河北浇心血 平武结出“幸福果”.河北日报.2023-10-13

总投资10.4亿元!河北—平武工业园成功签约5个项目.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13

践行“一线工作法”平武县委副书记、县长姜坤调研走访河北——平武工业园区.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2023-10-13

图书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2-27

四川文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3-18

绵阳市文化馆简介.绵阳市文化馆.2023-05-01

本馆概况.平武县文化馆.2023-10-12

平武县人民医院2023年招聘启事.平武县人民医院.2023-10-12

平武县人民医院2023招聘启事.平武县人民医院.2023-10-12

平武县“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13

九绵高速平武到绵阳段全线通车 秘境平武欢迎你.绵阳市委市政府.2024-01-09

古韵千年 江油关.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13

绵阳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022年9月).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2023-04-05

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2023-02-06

平武县报恩寺.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09

【遗迹遗物】四川平武豆叩古寺:深藏羌山五百年.绵阳文旅.2023-10-13

跳曹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06

保护名录.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3

风雅绵州|非遗传统舞蹈——平武虎牙藏族斗牦牛.西部文明播报.2023-10-13

保护名录.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3

正在公示!平武新增3个省级非遗项目!个个都很独特~.微平武.2023-10-13

保护名录.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2023-10-13

平武“白马毡帽擀制技艺”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13

保护名录.绵阳非遗中心.2023-10-13

平武民俗--白马藏人婚姻习俗.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13

绵阳平武:羌族群众载歌载舞欢庆“瓦尔俄足节.中国新闻网.2023-10-13

平武那些不容错过的美食!快来赴一场舌尖上的旅行!.微平武.2023-10-13

平武腊肉.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13

天然蕨根粉丝.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13

平武杂面.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13

平武“搅团”.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13

文化绵州.绵阳文明网.2023-04-10

平武果梅.绵阳市委市政府.2023-10-23

平武绿茶.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13

野生天麻.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13

平武天麻.四川农村信息网.2023-10-13

保护名录.绵阳非遗中心.2023-10-13

白马毡帽擀制技艺.绵阳非遗中心.2023-10-13

四川地情 四川省情 市县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10-09

平武县|这六个小众打卡地,初夏已美成仙境.西部文明播报.2023-10-09

又一个“准”4A级景区:平武印象梅林.直播绵阳.2023-10-09

平武:万亩梅林惊艳绽放,“人从众”热闹景象回归.四川经济网.2023-10-09

四川平武:新晋国家3A级景区——禅茶清谷.上游新闻.2023-10-09

平武县禅茶清谷景区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09

平武历史名人—王 玺.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07

曾维益.平武县人民政府.2023-10-07

讲座信息|11月27日-曾维益:“白马地区的文化堆积:以恋爱、婚姻、家庭和部落为例”.川大藏学所.2023-10-07

统一检索.上外图书馆.2023-10-07

写作是一种不为人知的人生——阿贝尔.绵阳作协.2023-10-07

平武获2016年度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区称号.四川在线绵阳频道.2023-10-08

平安平武.新浪微博.2023-10-08

“森林旅游”成城市名片,四川平武县入选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红星新闻.2023-10-08

平武连续6年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 川观新闻.川观新闻.2023-10-08

走进秘境“森”呼吸!平武又添两个森林康养示范基地!洗心洗肺风景美~.微平武.2023-10-08

四川19个单位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四川观察.2023-10-08

刚刚,正式公布!平武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微平武.2023-10-08

平武入选“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榜单!再次拿下这张“国字号”名片.潇湘晨报.2023-10-08

水利部公布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梁河县人民政府.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