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月浑子
阿月浑子(Pistacia vera L.),漆树科(Anacardiaceae)黄连木属(Pistacia)小乔木,又名开心果、无名木。阿月浑子为强喜光树种,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在深棕色土的浅层、质地松散的土壤和陡坡山地、石砾戈壁地上均能生长结果。其适应性强、抗旱、耐高温、耐贫瘠,抗盐碱能力强,不耐水湿。阿月浑子原产于中亚和西亚,现今栽培区已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及澳大利亚等地,主产区在西亚和美国,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少量栽培。
阿月浑子高5~7米;圆柱形的小枝粗壮,被有灰色微柔毛或近无毛,具有突起小皮孔和条纹,幼枝常被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通常有3枚小叶;小叶革质,为卵形或阔椭圆形;小叶无柄或几无柄。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长4~10厘米,花序轴及分枝被微柔毛,具条纹,雄花序宽大,花密集;子房为卵圆形,花柱长约0.5毫米。核果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急尖,具细尖头,成熟时呈黄绿色至粉红色。其花期在4月中旬;果熟期在8~9月。
阿月浑子的果实作为中药阿月浑子的原植物可以温肾,暖脾。主治肾虚腰冷,阳,脾虚冷痢。其树皮作为中药无名木皮的原植物可以温肾,祛湿。主治肾虚阳痿,阴囊湿痒。此外,阿月浑子的木材细密坚固,色泽美观,可加工成多种细木工工艺品。不仅如此,其果皮、叶、木材中含有5%~12%的单宁,是很好的工业原料。其为一种珍贵的木本油料和干果树种。干果味道鲜美,可加工为多种成品,为食品工业上的珍贵原料。
历史记载
典籍记载
阿月浑子最早记载于唐代(中国)的《本草拾遗》,文曰:“阿月浑子生西国诸番,与胡榛子同树,一岁胡榛子,二岁阿月浑子也。”之后,唐朝(中国)著名志怪小说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道:“阿月生西国,蕃人言与胡榛子同树,一年榛子,二年阿月。”明代官员(中国)顾起元、诗人姚旅也分别记载道:“夷果之佳者曰胡榛子、阿月子,并出西国",“阿月浑子胡榛也,波斯帝国”。
名称考证
五代十国(中国)时词人李珣的《海药本草》,引用徐表《南州记》云:“无名木生岭南山谷,其实状若榛子,号无名子,波斯家呼为阿月浑子也。”宋代(中国)药学家唐慎微著有《政类本草》,其卷十二同样引用了明朝(中国)官员徐表的《南州记》,不过记载略有出“其实号无名子,波斯家呼为阿月浑,状若榛子,味辛无毒,主腰冷阴肾虚弱,房中术使用者众,得木香、山茱蓃良也。”
栽培历史
现今的阿月浑子最早在中亚被培育。在其栽培技术从伊朗中部流传至地中海地区之前已长期作为一种重要作物。早在公元前4世纪到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就已经在其著作《植物志》中描述了中亚地区的阿月浑子。近年来有更多的阿月浑子在全世界被商业化栽培,比如澳大利亚,新墨西哥州和加利福尼亚州。阿月浑子被美国农业部的大卫·费尔乔德在1904年引入加利福尼亚,但直到1929年才作为经济作物推广。
形态特征
枝干
阿月浑子,高5~7米的小乔木。树冠呈开展的半圆形或圆形,树干粗糙,呈片状龟裂,树皮呈灰褐色。圆柱形的小枝粗壮,被有灰色微柔毛或近无毛,具有突起的小皮孔和条纹,幼枝常被毛。
叶
羽状复叶互生,叶柄上面平,无翅或具有狭翅,被有微柔毛或近无毛;有3~5枚小叶,通常有3枚小叶,小叶革质,为卵形或阔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5~6.5厘米,顶生小叶较大,先端钝或急尖,具有小尖头,基部为阔楔形、圆形或截形,侧生小叶基部常不对称,全缘,叶面无毛,略微具有光泽,叶的背面疏被微柔毛;小叶无柄或几无柄。
花
花单性,雌雄异株,复总状花序长4~10厘米,花序轴及分枝被有微柔毛,具有条纹,雄花序宽大,花密集;雄花:3~5片花被片,为长圆形,大小不等,长2~2.5毫米,膜质,边缘具卷曲睫毛;5~6个雄蕊,长2~3毫米;雌花:3~5片花被片,长圆形,长2~3毫米,膜质,边缘具卷曲睫毛;卵圆形的子房,长约1毫米,花柱长约0.5毫米。
果实与种子
核果为圆形或长椭圆形,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急尖,具细尖头,成熟时呈黄绿色至粉红色。内果皮呈白色、骨质,果仁为淡黄色或乳黄色,种皮呈紫色,甚薄。
物种分布
阿月浑子原产于中亚和西亚,现今栽培区已遍及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地,主产区在美国和西亚。其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少量栽培。
生长习性
阿月浑子为强喜光树种,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在质地松散的土壤和陡坡山地、石砾戈壁地上均能生长结果,在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偏碱性的土壤和沙壤土中最适宜生长。其适应性和抗盐碱能力强、抗旱、耐高温、耐贫瘠。但其不耐水湿,在土壤粘重、地势低洼的地方生长不良。其花期在4月中旬;果熟期在8~9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阿月浑子为雌雄异株,传粉方式为风媒。非同步开花现象常在其物种间出现,因此,阿月浑子的植株会经常授粉不足,其果实产量与品质受到授粉不足的影响。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一般在3月中旬进行春播,可开沟条播。挖深为8cm,沟距30cm的条状沟。先在沟内撒入种子,然后覆盖厚5~8cm的土壤,将土壤轻轻压实,最后在上面覆盖秸秆、禾本科杂草或草毡。最好覆盖地膜,保持土壤湿度。秋播效果最好的是未处理的干种子。
嫁接繁殖
阿月浑子一般用黄连木作砧木进行嫁接繁殖。用黄连木作砧木的嫁接苗,比实生苗生长健壮,能提早1~2年进入结果期,不仅果实个头大,还可以提高其品质和风味。常采用绿枝切接或腹接的方法进行嫁接。
压条繁殖
压条法繁殖可用于在房前屋后少量种植时,一般采用水平、曲枝或堆土压条法,用这种方法繁殖的苗木,生长健壮,有利于提早结果。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圃地应选择阳光充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深厚肥沃富含石灰质的砂壤土或壤土的地块。不宜选择黏重的黄棕土壤作为圃地。可以在整地前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氮磷钾复合肥,并用多菌灵和硫酸亚铁粉剂进行土壤消毒和防治地下害虫。
施肥
每年一般于秋季或春季结合施基肥进行树盘深翻或全园深耕,肥料应该以有机肥为主,可以适当在夏季追施化肥。生长季节可在花前、新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花芽分化期分别进行施肥。前期以施加氮肥为主,每公顷施复合肥。也可以在坐果后果实膨大期,花芽分化期分别喷尿素、磷酸二氢钾或磷酸铵。
土壤
阿月浑子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也能在土层浅薄的石山坡和沙漠边缘的荒漠土上生长,但以土层深厚、排水和通气良好、疏松肥沃、地下水位较低、中性、弱碱性、砂壤土或壤土均为适宜。
水分
阿月浑子虽然抗旱性较强,当雨水过多时还应注意排水,但在缺水干旱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产量和质量,需结合阿月浑子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进行适时浇水。入冬前,为帮助树体越冬和促进其次年生长,要结合秋耕进行灌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
阿月浑子表现出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褐斑病。根腐病可以采用“纯品甲托”和“甲基托布津”交替喷施进行防治。可以采取喷施“双霉疫净”的方法来防治叶片及果实褐斑病。
虫害
主要危害阿月浑子的虫害为蚜虫,在春季新梢嫩芽上易被蚜虫侵害,可以用“蚜虫统杀”喷雾进行防治。
鼠鸟危害防治
阿月浑子的种仁因为含油率高,易受到鼠鸟侵害,主要依靠人工防治。对于预防鼠类上树偷吃果实,可以在树干上绑吊酒瓶,在树冠下撒诱饵和设捕鼠器等。对于鸟类,主要采用树立人形草标等方法对鸟类危害防治。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阿月浑子的木材不仅细密坚固,而且色泽美观,可以加工成多种细木工工艺品。不仅如此,其果皮、叶、木材中含有5%~12%的单宁,可提制料物质,是很好的工业原料网。。除此之外,它的木质还可以作为上好的雕刻用材。
药用价值
阿月浑子的果实作为中药阿月浑子的原植物可以温肾,暖脾。主治肾虚腰冷,阳痿,脾虚冷痢。其树皮作为中药无名木皮的原植物可以温肾,祛湿。主治肾虚阳痿,阴囊湿痒。
食用价值
阿月浑子种仁含油量高达62%,为一种珍贵的木本油料和干果树种。阿月浑子的果为干果,其因为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糖,所以干果味道鲜美,可加工为多种成品。种仁榨出的油为非干性且淡黄色的,芳香味美,是很好的食用油。其果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特殊芳香,作为“世界四大坚果”为人们所喜爱。
观赏价值
阿月浑子不仅适应性强、抗污染,而且树形美观,可作为丘陵山坡和半沙漠地带的造林树种,也是良好的行道树及城镇居民区绿化的经济树种和观赏树种。不仅如此,其还可作为旱生果园种植,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阿月浑子.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4-01
Pistacia vera L.Western Europe Observation.plantnet.2023-04-01
河南植物志——阿月浑子.CFH 中国自然标本馆.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