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翳槐
拓跋槐(?—338年),鲜卑族拓跋部人,籍贯云中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平文帝拓跋郁律之子,东晋十六国时期代国国君,于东晋咸和四年至咸康元年(329—335年)及东晋咸康三年至咸康四年(337—338年)在位,是代国第二十八任、第三十任君王。
早年隋炀帝拓跋纥那掌权时,拓跋翳槐避居于其舅父的贺兰部中。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拓跋翳槐被各部酋长拥立为部落首领,上任后便将弟弟拓跋什翼犍派往后赵当人质以请和。担任首领期间因杀死贺兰部蔼头,引发各部叛变,各部酋长重新拥立炀帝拓跋纥那为代王。拓跋翳槐只得出奔后赵,受到了后赵王石虎的优待。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拓跋翳槐在后赵将领李穆的帮助下回到大宁县(今张家口市),各部纷纷背叛隋炀帝拓跋纥那转而拥拓跋翳槐为王。拓跋翳槐复位后,兴建新盛乐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东南)并迁都于此。
次年,拓跋翳槐去世,留下遗诏传位给远在后赵的拓跋什翼犍。北魏天兴初年,拓跋珪拓跋追封其为皇帝,谥号为“烈”。
人物生平
拓跋翳槐是北魏平文帝拓跋郁律之子。早年拓跋纥那执政时,拓跋翳槐与之不睦,居住在贺兰部酋帅蔼头舅舅家。贺兰蔼头为保护他曾违抗拓跋纥那遣回拓跋翳槐的命令,拓跋纥那大怒之下召集宇文部进攻蔼头,宇文部战败后拓跋纥那退往大宁县。
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拓跋翳槐被贺兰部及其他各部拥护为代王,拓跋纥那逃奔宇文部。应后赵王石勒求和的要求,拓跋翳槐派遣弟弟拓跋什翼犍出质后赵,随行的人有五千余家。
咸康元年(公元335年),拓跋翳槐以舅舅贺兰部蔼头不修臣职为由将其杀害,引发各部叛乱,拓跋翳槐大失人心。拓跋纥那趁机回国被拥立为王,拓跋翳槐投奔后赵,后赵王石虎送给他宅府、伎妾、奴婢等,待遇优厚。
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拓跋翳槐在后赵将领李穆的帮助下回到大宁县,国人六千余部落纷纷归附拓跋翳槐。拓跋纥那出逃慕容部,拓跋翳槐成功夺回王位。复位后,拓跋翳槐在旧城东南十里的地方新建了新盛乐城,定都于此。咸康四年(公元338年),拓跋翳槐去世。
北魏天兴初年,拓跋翳槐被拓跋珪拓跋珪追封为帝,谥号“烈皇帝”。
施政举措
即位前,拓跋翳槐曾派遣弟弟拓跋什翼犍前往后赵当人质以求和。即位后,在旧首都的东南十里之处修建新盛乐城作为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