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觉
宇文觉,字陀罗尼,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557年,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第一位君主,也被称为北周孝闵帝。
宇文觉是西魏重臣宇文泰的嫡长子,也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宇文泰原计划取代西魏政权自立为帝,但他在北巡途中因病去世。临终前,他嘱咐侄子宇文护辅佐宇文觉,以保护他的权位。十月,宇文泰去世,由宇文觉继承太师、安定公等官爵。十二月,拓跋廓(拓跋廓)又下诏以岐阳之地封宇文觉为周公。宇文护在时机成熟时,逼迫西魏恭帝禅位,并拥立宇文觉即位。在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15岁的宇文觉登基称天王,也就是孝闵帝。他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
宇文觉在位期间,军政大权实际上被宇文护所掌控。这使得宇文觉的权力非常有限,他无法忍受成为傀儡的处境,因此联合一些大臣密谋除掉宇文护。这个计划被泄露了出去,宇文觉在宇文护的逼迫下退位,并在不久后被杀害,终年仅16岁。他被葬在静陵。唐朝历史学家李延寿称赞他的果断和勇敢。
人物生平
权臣之子
大统八年(542年),宇文觉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出生。他的父亲是西魏权臣宇文泰,官任柱国大将军,是当时的最高军事统帅;母亲是北魏孝武帝的妹妹,被称为冯公主。宇文觉九岁时,宇文泰为他上奏请封为略阳郡公。当时,宇文泰请来了相面方士史元华来观察宇文觉的面相,史元华私下里和宇文泰等人表示,宇文觉的面相尊贵,但寿命不够长久。
宇文觉不到十五岁时,便娶了元宝炬元宝炬的第五女,晋安公主元胡摩为妻。拓跋廓三年(556年)三月,宇文觉以嫡子身份被宇文泰立为世子。同年四月,他被封为大将军职位。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原计划取代元氏县政权,自立为帝,但他在十月乙亥日因病去世。临死前,考虑到宇文觉年纪尚幼,担心他无力颠覆原政权,宇文护就受托帮助宇文觉执掌政权。
宇文护是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的第三子,从小就跟随在宇文泰身边,学习和锻炼。他对内能打理好宇文家族的事务,对外则能指挥军队作战,收获战功累累,深得宇文泰的信任和器重。宇文泰死后,拓跋廓封宇文觉为太师、大冢宰,袭封安定公;不久,又封宇文觉为周公。
受禅开朝
西魏恭帝四年(557年),宇文护开始实施他的禅代阴谋。他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将皇位禅让给宇文觉。西魏恭帝无奈之下,亲自临朝,并指派民部中大夫、济北公元迪将皇帝的印玺交给宇文觉。然而,宇文觉坚决推辞,不愿接受。公卿百官们纷纷前来劝说,希望宇文觉能够接受皇位。经过他们的劝说,宇文觉最终同意即位。于是,西魏恭帝在大司马府逊位,宇文觉正式成为新的皇帝。
宇文觉登基后,追封宇文泰为文王,他的母亲元氏为王后,立妃元胡摩为王后,还封宇文护为大司马、东晋公。
图谋亲政
宇文觉即位之后,虽然他成为了皇帝,但军政大权仍然掌握在宇文护的手中。这种情况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其中西太傅赵贵最先采取了行动。他找到太保独孤信,希望共同商议密谋刺杀宇文护。但是独孤信并没有同意与赵贵一同行动,甚至还劝阻了赵贵。然而,这件事最终被其他人泄露给了宇文护。宇文护得知这个阴谋后,立刻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了赵贵。起初,独孤信因为知情不报被宇文护罢免了官职,但不久之后,宇文护开始忌惮独孤信以及他的家族的威望,于是找了个借口将独孤信也杀了。
宇文觉自己对宇文护也感到不满,想要夺回更多政权。支持宇文觉的大臣李植、孙恒、乙弗凤、贺拔提等就帮着宇文觉一起出谋划策。宇文觉招拢了一批武士,表面上是在皇家花园讲授武艺,实际上是偷偷演练擒拿捆缚之术。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八月,宇文觉和心腹们考虑到与宇文护相比,势单力薄,决定由李植出面,拉拢大臣张光洛一起行动。但张光洛出卖了他们,向宇文护告发此事。宇文护知道靠这几个人成不了事,就没有理会,只把主要人员李植和孙恒贬去外地任职。
受迫退位
不久,乙弗凤又向宇文觉提议,可借设御宴招待群臣的机会,乘机除掉宇文护。但不巧,这个设想又被张光洛得知了,张光洛再一次向宇文护告密。这次,宇文护立刻召集大臣贺兰祥、尉迟纲商讨对策应对。贺兰祥、尉迟纲都劝宇文护把宇文觉废掉,把他的同党都杀掉,宇文护同意了。宇文护就派掌管着禁军的尉迟纲进宫,假装通知乙弗凤等人去商议国事,等他们一到,就把他们都抓起来。接着,又把宫廷保卫人员都撤销掉。等宇文觉发现形势不妙,身边就只剩下了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女和太监,没有一点还击能力了。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登基不到一年的宇文觉被废为略阳公。一个月不到,年仅十六岁的宇文觉遭到杀害。 天和七年(57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下令为宇文觉上谥号,谥其为孝闵皇帝,称他的陵墓为静陵。
施政举措
简政还民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在位的第一年(557年)三月十四日颁布诏书,表示:“因为淅州的收成不好,百姓大多处于饥饿的困境,我感到心中悲痛和怜悯。对于该州还未收缴完毕的税收,我决定全部免除。另外,我还要派使者去巡视该州,对饥饿贫穷的人给予药物和赈济救助。”然后在同年的三月二十五日,他又下令对朝中六府的官员按照三分裁减一分的标准进行裁员。
减免刑犯
在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四月初四这天,宇文觉下诏令赦免囚犯,对于那些犯有死罪以下的囚犯,每人都给予减刑一等。到了八月初五,宇文觉又颁布了另一道诏书,表示:“我刚刚登基,教化尚未完全普及,因此我的百姓中还有不少人正处在被刑罚的时期。现在已快到秋季,这是执行死刑的时期,我考虑百姓,我认为我应该承担责任,应当宽恕有罪的人,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对于那些犯有死罪的人,我决定将他们的刑罚降格为流放;对于那些犯有流放罪以下的人,按照顺序各减一等。那些不在这次赦免范围内的人,不得按照此标准减轻罪罚。”
求取贤才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八月二十八日,发布诏书表示:“帝王治理天下,每一位都是广泛访求人才来治理国家和百姓的。现在二十四军都应当推荐德才兼备,且具备治理才能的人。每军都须举荐9名人才。被举荐的人,应当确实有真才实学且能做出成绩,如果以后一旦发现有人不称职,那么举荐他的官府,都要被追究一定的责任。”九月二十四日,宇文觉再次发布诏书表示:“从古至今,能够治理好天下的,并不是仅靠帝王一个人,而是需要上下同心,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达到目标。现在文武官员及军人中,还未获得爵位的人,都应当各提升两大级。”
家族成员
人物评价
宇文邕评价他“纯粹、杰出” 。
卢思道评价他“正统继承人,接受了应天纳禅的仪式。虽然他很年轻就继位了,但他很有才华,能够优雅地处理政务,成为了一位好皇帝。”
令狐德棻评价他“继承了前任的安定局面,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和推崇。他的权力稳固,没有出现异议和期望””然而,由于政治掌握在宁氏家族手中…给他带来麻烦和不幸。”
李延寿评价他“勇敢、果断”“继承了基业,享受了国家繁荣的时期”“遭遇到权臣专权、政治腐败等问题,最终导致了暗杀。”
陵墓
按照《周书》和记载,孝闵帝宇文觉葬在静陵,也就是现在陕西省渭城区底张街道一带。
后世纪念
刘彻诛杀了宇文护后,才下诏说:“已故的略阳公道德纯洁,天资秀杰。当时魏的诈称禅让,将更改国君继位人选,四海归心,天命所归。上应苍天神灵之吉庆,下示后土娘娘之厚德,然而灾祸却突然降临身边,内乱生于宫廷;白武之变,乘之祸;幽禁圣主,诛杀无辜;冤结百姓,毒遍天下。现在天下太平,尘埃不起;应当追封尊号。礼宜崇尚。”于是派遣太师、蜀汉公宇文迥到南郊上谥号为孝闵皇帝,陵墓叫静陵。
影视形象
考古发现
挖掘开发
2022年7月,为配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北周开国皇帝孝闵帝宇文觉的静陵,这也是继宇文邕明孝陵之后,全国范围内考古发现的又一座北周帝陵。
据介绍,墓址所在地——洪渎,原是北朝至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的集中分布地。该墓东约1千米为宇文泰第八子谯孝王宇文俭墓,东北约7.8千米为北周武帝宇文邕孝陵,西北约3.5千米为北周重臣豆卢恩家族墓地。
发掘表明,墓葬地表原有围沟。围沟呈南北向长方形,南部中间一段向南凸出,南北长147米,东西宽105米。沟内仅一座墓葬,居于中部偏北的位置。墓葬坐北向南,为斜坡墓道带四个天井的单室土洞墓,南北水平总长56.84米,墓室底距现地表深10米,系北周时期中型墓葬。
重大意义
考古专家表示,北周宇文觉墓考古发现的意义重大。围沟的发现可进一步明确北周帝陵与北周高等级大墓一样具有地面结构。宇文觉以“略阳公”身份下葬,为北周开国时期政治斗争提供实物证据,补充了北朝史史料。此外,静陵位置的确定为北周其余三座帝陵分布提供了重要指示信息。
参考资料
咸阳发现北周开国君主孝闵帝宇文觉静陵.新京报.2023-09-19
宇文觉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历史资料网.2023-09-19
陕西考古发现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静陵.今日头条.2023-09-19
陕西考古发现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静陵.新浪看点.2023-09-19
宇文家族那些事儿.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2024-04-20
卷九周本纪上第九.国学导航.2023-09-19
陕西帝王陵.陕西省图书馆.2023-09-19
宇文家族那些事儿.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2023-09-19
最新!发现北周开国皇帝陵墓!宇文觉是谁?.腾讯网.2023-09-19
十三子个个成才.新浪财经.2023-09-19
依违于胡汉之间的宇文泰:灵活务实,完成汉化.澎湃新闻.2023-09-20
陕西考古发现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静陵.观察者.2023-09-19
卫剌王宇文直传.国学典籍网.2023-09-19
卷十三列传第五.国学导航.2023-09-19
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国学导航.2023-09-19
资治通鉴·陈纪·陈纪八.国学梦.2023-09-19
宇文逌.中国知网.2023-09-19
宇文康:北周孝闵帝宇文觉之子,骄傲自负,不守法度.历史资料网.2023-09-20
卷三帝纪第三.国学导航.2023-09-19
咸阳发现北周开国君主孝闵帝宇文觉静陵.新浪网.2023-09-19
独孤天下(2018).豆瓣.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