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藏柏木

西藏柏木

西藏柏木(学名:Cupressus torulosa D. Don),又称干柏杉、喜马拉雅柏、喜马拉雅柏木,为柏科柏木属的高大常绿乔木。世界范围内在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王国有分布;中国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四川省贵州省等地也有引种栽培。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评估,西藏柏木被归类为濒危(LC)等级。在2021年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西藏柏木被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西藏柏木的枝干排列成圆柱形状。这种树的枝干大约生长两到三年,呈现出灰棕色的颜色。鳞叶密集地排列在枝干上,形状接近斜方形。该树的球果较宽,呈卵圆形或近似球形,成熟后呈深灰褐色。球果内部包含5到6对种鳞,其顶部呈五角形,并具有放射状的条纹,种子两侧具有窄翅。

西藏柏木有较高的功用价值。其木材淡褐黄色有香气,纹理直,材质坚硬易加工,是建筑、桥梁、车厢、排船、家具等用途的理想材料,也可用于提取芳香油、胶等。树形美观,可栽培作庭园观赏树种和四旁植树。

2016年,西藏自治区启动了一项调查工作,旨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该调查的目标是了解西藏地区36种野生植物的现状情况,其中包括西藏柏木。其目的是为了为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约20米。枝排成圆柱形,末端细长,微下垂;二、三年生枝灰棕色,呈块状薄片开裂。

鳞叶,排列紧密,近斜方形,先端微钝,背部平,中部有短腺槽。

果实和种子

球果生于长约4毫米的短枝顶端,宽卵圆形或近球形,径12-16毫米,熟后深灰褐色。种鳞5-6对,顶部五角形,有放射状的条纹,中央具短尖头或近平,能育种鳞有多数种子,种子两侧具窄翅。

分布

分布范围

世界范围内主要生长在印度尼泊尔不丹和锡金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波密、野贡和通麦镇等地,生长在海拔1800至2800米的石灰岩山地上。在20世纪50年代初,昆明植物园成功引种和驯化了香兰,并且从1972年开始在云南省进行了推广种植。1986年,郏县林场将香兰从西藏引入中国河南省,并且目前在中国的四川省贵州省湖南省等地也进行了引种和栽培。香兰的引入和种植对于推动植物保育和提高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生长环境

西藏柏木是一种对温凉湿润气候适应良好的植物,具有耐寒性,能够承受极端温度下的环境,可耐受低至-15℃和高达60℃的温度。喜欢充足的阳光照射,但也能在有一定侧方阴荫的环境下生存。香兰表现出很强的抗逆性,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害。西藏柏木喜欢富含钙元素的土壤,对中性至微碱性的土壤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能适应微酸性土壤,特别是在深厚肥沃的石灰岩地区和棕色土上能够健康茂盛地生长。此外西藏柏木还展示了耐干旱和瘠薄土壤的特性,能够在土层较浅的石灰土上正常发育。

生长习性

西藏柏木的花期通常在每年年底至次年初,球果则需要两年时间成熟。球果在三月至四月期间会从粉绿色逐渐转变为褐色。

在其原生地,西藏柏木的幼龄期生长相对缓慢,但在50岁之后进入速生期,胸径增加每年可达1.34厘米,树高生长量最高可达94厘米。在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柏木属植物群落是青藏高原天然林资源的重要组分,在维持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方面作用显著。在引种地四川省,一旦播种后的17天内,西藏柏木开始发芽并出土。随后的18天内,真叶期开始,主梢抽出,并同时生长出主根的侧根。大约10天后,第一次侧枝开始分化生长,此时主根的上部开始木质化。之后,直到秋季出圃造林之前,西藏柏木会抽出4次侧枝。从开始抽梢到第2次侧枝期间,高度和直径的生长速度较慢,但在第3次侧枝出现后,高度和直径的生长进入速生期,表现出显著的速生特性。

栽培技术

西藏柏木通常通过播种繁殖,而插的成活率较低。在室内进行盆播可以获得较高的发芽率。幼苗一旦出土后容易受到日晒的伤害,导致植株死亡。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该搭建遮荫棚,以避免过度曝晒,并且要保持盆土的湿润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过量浇水,以防止赤枯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小苗在移植到圃地之前通常需要培育约5年的时间。

采种

西藏柏木的球果在成熟过程中由绿色逐渐变为褐色,当种鳞之间的裂缝明显时,是最佳的采种时期。在云南昆明地区,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进行采种,具体采种时间会根据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而有所差异。采种时应选择生长达到15年以上的成年植株作为采种母树,这些母树应该健壮、干形良好,并且没有受到检疫性病虫害的影响。在群植的情况下,健壮的母树优于孤立的母树,因为孤立母树的种子发芽率较低。此外,应避免采摘那些多年保存在主枝和大枝上且未开裂的球果。采种时,可以将结果枝剪下,并将球果摘下放置在地面上。待采集的球果需要晾晒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当种鳞裂开后,可以翻动球果,使种子脱落。之后,将种子进行筛选清洁,装入麻袋或布袋中,并置于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贮藏。

育苗

苗圃地选择

种植西藏柏木时,应选择阳光充足、地下水位不高以及肥沃湿润的壤土。不适宜选择结构坚实、排水不良、干燥瘠薄或碱性土壤来培育苗木。在准备圃地时,冬季进行深翻,以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在播种前,应施足基肥,为苗木提供养分所需。此外,还可以进行土壤消毒,以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播种和苗期管理

西藏柏木的种子可以随时采摘后立即播种,也可以选择在秋季进行播种,播种方式可以是散播或条播。在播种前,可以将种子用30-40℃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播种后,用适量的细土轻轻盖在种子上,厚度以刚好遮盖种子为宜,然后再覆盖一层松柏毛或稻草,保持土壤湿润。大约15-20天后,种子开始萌芽。当幼苗齐出后,可以逐渐在阴天或早晚的时候分3-4次逐渐揭去覆盖物,并及时施加适量的肥料。当幼苗长到5-10厘米高时,可以在阴天或晴天的下午将其移植到容器中进行栽培。在容器底部放置适量的小土块,然后填充营养土。将幼苗移入容器时,要确保充分浇透适量的定根水,并适当提供遮荫。

造林

造林地选择

西藏柏木是一种阳性树种,适宜选择阳坡、半阳坡以及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造林。偏爱生长在酸性和中性的土壤环境中。适宜的土壤类型包括红壤、黄壤、沙壤和森林棕壤等。

整地

在进行造林前,需要清理造林地上的禾本科杂草,并保留原有的林木和灌木。由于西藏柏木属于深根性树种,通常会采用块状或全垦的两种整地方式。在进行整地前,需要根据苗木的根系大小来确定定植塘的尺寸,确保苗木的根系能够在塘内得到适当的舒展空间。

造林方式

一般在二年生时使用苗木进行西藏柏木的造林。最佳的造林时间是雨季期间。在栽植过程中,需要开挖较大而深的栽植穴,并施加足够的基肥。

西藏柏木是一种速生树种,常采用四旁植树的方式进行造林,株行距一般为2米×2米或2米×3米,而在山地造林中,株行距一般为1米×1.5米或1.5米×2米。

通常采用植苗造林法进行西藏柏木的种植。在栽植时,选择裸根苗,并偏向选择小苗进行栽植。取苗时最好带有一定的宿土,并在取苗后立即进行栽植。栽植时,需要分层回填土壤,踩实土壤,并充分浇水以确保根系牢固。在上面覆盖一层干土。在土壤湿润、空气湿度较高的季节进行栽植,有助于苗木的成活。而容器苗的造林受季节限制较小,但在栽植时应尽量保持营养土不散。

幼林抚育和管护

西藏柏木具有快速的生长速度,因此在造林后的第一年,在雨季结束时应进行浅松土的处理,并适当进行扩塘和复土工作。每年应以树木为中心进行松土和除草工作,内部松土深度较浅,外围松土深度较深,逐年扩大根系范围,同时可以将禾本科杂草翻埋以增加肥源。施肥能显著促进幼林的生长,最好在雨季初期结合松土和除草工作一起进行。连续进行几年的抚育工作,直到林木形成郁闭林。由于西藏柏木对火灾不具备抗性,应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止牲畜(如牛羊)践踏造林区域。

病虫害防治

苗木立枯病

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对苗木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常导致苗木死亡或造成缺苗情况。为了有效防治苗木立枯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育苗技术措施。首先,在选择苗圃地时应优选具备良好条件的地点,确保土壤质量和排水状况良好。其次,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原菌的存在。此外,及时采取化学试剂喷洒等防治措施,以应对幼苗初发病的情况。

地老虎

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苗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常导致苗圃出现缺苗情况。为了有效防治地老虎,可以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防治方法。首先,在整地时应彻底清除禾本科杂草,减少地老虎的栖息地。其次,一旦发现苗圃出现断苗情况,应及时捕杀地老虎的美国白灯蛾,可以在傍晚时分使用90%敌百虫等溶液喷洒在幼苗上。此外,在地老虎的成虫期,可以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等诱杀工具,吸引并消灭成虫。

蛴螬(土蚕)

绿绿虫的幼虫,对苗木造成严重威胁,主要危害其根部和嫩茎,导致苗木出现枯黄和死亡现象。为了有效控制蛴螬的危害,可以采取一系列防治方法。首先,确保厩肥充分腐熟,避免使用未完全分解的厩肥,以减少的滋生和繁殖。其次,可以使用50%辛硫磷颗粒剂处理土壤,对土壤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以减少蛴螬的数量。此外,在成虫期,可以利用灯光诱杀的方法,吸引并消灭成虫。同时,及时发现并捕杀蛴螬,可使用90%敌百虫等溶液进行根际的灌注处理。

大袋蛾

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昆虫,其美国白灯蛾会取食树叶,并在自己编织的袋囊中越冬。为了有效控制大窠蓑蛾的危害,可以采取一系列防治方法。首先,人工摘除大袋蛾的虫囊,将其集中并进行烧毁处理,以防止其进一步繁殖。其次,在成虫期间可以设置黑光灯,利用光线吸引并诱杀大袋蛾成虫。此外,在幼虫期间可以使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等有效药剂的溶液进行喷洒防治,以有效控制幼虫的数量和活动。

主要用途

经济价值

西藏柏木的木材具有淡褐黄色,并散发出独特的香气。其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致,材质坚硬且易于加工,同时具有很高的耐久性。因此,西藏柏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车厢、造船、家具等领域,被视为理想的建材选择。除了作为优质木材,西藏柏木的枝叶还可以提取芳香油,常被用作线香的原料。同时树皮也富含栲胶,可以进行提取和加工。

观赏价值

由于西藏柏木生长形态分枝较低,使其具有优美的树形,因此也被广泛栽培作为庭园中的观赏树种。

研究价值

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柏木属植物群落是青藏高原自然林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具有显著的作用。为了明确这些植物群落的类型和物种多样性,在米林县、朗县和波密县等地设立了代表性样地,并进行了群落类型的划分。通过分析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建群种的径级结构,研究人员可以对这些群落进行了深入研究。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西藏柏木主要分布在我国藏东南区域,仅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局部有少量分布,分布区域很狭窄,种群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通过在米林县、朗县和波密县设置代表性样地并划分群落类型,研究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这些地区,柏木属植物群落的幼龄个体数量较多,而中老龄个体数量较少。此外,他们还观察到在植株从幼龄到中龄的过渡阶段,死亡率较高。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柏木属植物的种群正呈现衰退趋势。 

致危因素

像西藏柏木这样的高大树木,需要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并远离风、火、雷电和人类干扰等限制性因素。它们通常需要在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原始森林地区才行。

保护等级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评估,西藏柏木被归类为濒危(LC)等级,受到严格的保护。在2021年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西藏柏木被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保护措施

在2016年,西藏自治区启动了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工作,旨在了解该地区36种野生植物的现状情况,其中包括西藏柏木。这项调查计划在三年内完成,为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参考资料

西藏柏木Cupressustorulosa.植物智.2023-03-14

Cupressus torulosa var. torulosa |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植物智.2023-03-1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4-02

西藏启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三年内摸清36种野生植物状况.今日西藏昌都.2023-04-02

Types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Cupressus communities in Southeast Tibet, China.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2023-05-28

西藏东南部柏木属群落类型及物种多样性.中国知网.2023-05-28

这棵西藏柏木亚洲第一高.厦门日报社电子报.2023-05-28

西藏东南部柏木属群落类型及物种多样性.中国知网.2023-05-28

点开看大长图!西藏102.3米“高树”刷新亚洲纪录.新浪看点.202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