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米林市

米林市

米林市是西藏自治区直辖县级市,由林芝市代管。米林藏语意为“药洲”,地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念青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平均海拔3700米。东南部与墨脱县相连,西部与朗县相接,北部与巴宜区、西北部与工布江达县毗邻。

1959年,将则拉岗宗所辖的13个地方合并,设置米林县。1960年,撤销则拉岗宗(不含该宗东北部的嘎玛、俄当2个地方),设置米林县,隶属林芝专区。2023年4月3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撤销米林县,设立县级米林市,以原米林县的行政区域为米林市行政区域。米林市由西藏自治区直辖,林芝市代管。截至2022年,米林市总面积约0.95万平方公里,下辖5乡3镇69个村(居),常住人口2.61万人,是藏、汉、珞巴、门巴族、羌等多民族聚居地。

米林市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林地53.9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9.91%,林木总蓄积量9800万立方米。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5A级景区),南迦巴瓦峰,还有尼洋河雅鲁藏布江交汇形成的江水倒流景观,丹娘沙丘、南伊原始森林景观和终年不化的冰洞及珞巴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情等。

历史沿革

米林,藏语意为“药洲”。

米林县的前身为则拉岗宗。

1959年8月,成立米林县人民政府,因县政府设在米林村而得名,隶属林芝市管辖。

1964年,划归拉萨市管辖。

1986年,林芝地区恢复后,又划归林芝地区管辖。

1961年5月,县驻地由米林村迁至东多。

2015年3月,撤销林芝地区,设立地级林芝市,米林县属林芝市管辖。

2023年4月3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公告,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撤销米林县,设立县级米林市,以原米林县的行政区域为米林市行政区域。米林市人民政府驻米林镇。米林市由西藏自治区直辖,林芝市代管。

地理环境

位置

米林市地处西藏东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西部与朗县、北部与巴宜区、西北部与工布江达县相毗邻,南部与隆子县相连。位于北纬28º39′~29º50′,东经93º07′~95º12′之间。

地形

米林市东西狭长,西高东低,多宽谷,相对高度相差较小,全县平均海拔3700米,呈山河谷地形。境内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县界上的最高峰南迹巴瓦峰7782米与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隔江相望。

水文

米林境内河流众多,雅鲁藏布江从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河段长250公里。全县有5条较大的支流,河流总长1077公里,水利资源和淡水渔业资源丰富。

气候

米林市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2℃,降水量641毫升,85%的雨水集中在6-9月份,无霜期为170天。印度洋与孟加拉湾暖流通过雅鲁藏布江通道,形成亚热带、温带、寒带并存的特殊气候。年无霜期为170天。年降水量600毫米。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泥石流、春旱、冰雹和病虫害等。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米林藏语意为“药洲”之意。气候的多样性造就了米林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县有2000多种维管植物。境内野生药材种类繁多,主要有冬虫夏草、红景天、当归、雪莲花秦艽、雪山一枝蒿等。以及赤松茸、厥菜等多种菌类、蕨类植物门。是世界呈现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区域之一,堪称生物基因库。米林市面积为94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亩,森林面积480万亩。全县有林地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8.11,林木总蓄积量9150万立方米。主要林木品种有冷杉属云杉高山松华山松落叶松、杨桦、高山栎青冈巨柏等,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原始林区之一。野生植物主要有冬虫夏草、川贝母当参红景天天麻、三七、天山雪莲花等。

动物资源

主要动物有耗牛、黄牛、骗牛、马、驴、骡、山羊、绵羊、猪等。野生动物有豹、野耗牛、香捧、水獭亚科等。

矿产资源

石膏碳酸钙、铬、铁、沙金、水晶石和电气石等。

名优特产

雪莲花

雪莲是菊科风毛菊属雪莲亚属的草本植物,种类很多在西藏地一直是圣洁的象征,因为它总是生存于冰山雪地之中。雪莲生长在海拔4800-5800的高山荒坡以及雪线附近砾石间,雪莲的这种适应高山环境的特征是它长期生长在高山寒冷和干旱条件下形成的。

川贝母

贝母按习惯分为淅贝和川贝两大类,生长在米林市境内的均为川贝,年产量在100公斤左右。如果你曾因感冒而咳嗽不止,那就试试贝母吧,它可是止咳经痰的良药,市场上的许多中成药多含有贝母成份。

秦艽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辛、性温、归胃、肝、胆经。秦的主要功能是祛风温、清温热、止痹病、筋脉拘挛、骨节烦痛、日哺潮热,小儿积发热等症状。米林市年产量可达50吨左右。

炒青稞

稞麦工具,首数大炒锅,呈凹状直径40公分左右,二是锅开筛,锅底部布满小洞,其作用是漏出细沙,可以将青稞粒与沙子分开。此外还有一个“T”形木制工具,长约40公分,横梁部分一侧开有两头相通的槽,可以用以端锅、拨动烫沙子。炒青稞的灶是土坯砌成的,呈“串”字形,一排3、4个灶孔,灶孔大小、形状与炒锅等。点火后,一般将所有的灶孔都放上炒锅,既可按顺序炒来,流水作业,充分利用能源。炒青稞可是个技术活,普通人可炒不了,不是烫了手,就是炒糊了。一把炒得好的稞麦,用一只大碗才能装下,白生生的,个个都像一朵朵小白花;闻起来香喷喷,吃上一把酥脆香甜,胜过崩出的爆米花

行政区划

米林全县辖5乡3镇,66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区域总面积9471.11平方千米,总人口18089人。

人口民族

2003年12月,全县总人口1.5万。

2012年全县总人口2.3万人,其中农牧民人口1.69万人,有藏、汉、珞巴、门巴、侗、回、彝、土家、羌等9个民族。

2017年12月,全县有户籍人口7085户、23122人,其中,农村人口4417户17931人,农村人口按照民族划分藏族3982户、15869人;珞巴族367户、1710人;门巴族47户、327人;其他民族1户、25人。

经济

综述

米林市经济属农林区。现有电站、木材加工、粮食加工等一批基础工业,其余为民族手工业。截止2012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42亿元,同比增长16.2%;财政收入实现4343万元,同比增长17.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47元,同比增长15.8%,其中:现金收入达到6895元,同比增长19.8%。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7亿元,同比增长47.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5亿元,同比增长15.1%。

第一产业

米林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的半农半牧县。耕地4.6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稞麦、玉米、油菜等。草场面积15万公顷,有林地46万公顷。米林市经济属农林区。粮食作物主要有春小麦冬小麦、青探、豌豆等。主要饲养耗牛、黄牛、骗牛、马、驴、骡、山羊、绵羊、猪等。主要林木种类有冷杉属云杉高山松华山松、杨椰、高山栋、巨相等。木材,总蓄积量4000万立方米,年平均采伐量6万立方米。

第三产业

截止2011年10月,米林市的通电、通路、通水率分别达到了80%、86.4%、72.5%。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7%和98%。同时厦门市进一步加大了对口支援力度与资金投入,拓宽援藏领域,使援藏总资金突破4000万元,总项目达28个,厦门社区文化广场、汽车站、城网改造等9个工程项目已经完工。各类商业经营点360个,从业人员614人。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税务、工商、邮政、电信、移动通信等服务性机构。其中: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54户,移动通讯用户800户,村通电话率18,通光缆的乡(镇)达到60,乡乡实现了通邮。

文化

珞巴民俗文化

中国境内生活着2900多名珞巴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珞渝地区及附近的察隅县墨脱县、米林等县。珞巴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为了保护珞巴族的民俗文化,西藏自治区在珞巴人聚居地建立了珞巴民族乡,对当地的语言、建筑、服饰等进行保护。

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主要有“博嘎尔”、“宁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本民族意愿,正式定名为珞巴族。

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地方言差异较大,少数人通晓藏语和藏文。珞巴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长期保留着刻木结绳记数记事的原始方法。

衣着

珞巴族长期生活在高原峡谷,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原料,是珞巴族衣着较突出的一个特点。在珞巴族地区流行一种叫“阶邦”的草裙,是用鸡爪谷的秸杆编成的。

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

男子的服饰,充分显示出山林狩猎生活的特色。他们多穿用羊毛织成的黑色套头坎肩,长及腹部。背上披一块野牛皮,用皮条系在肩膀上。

饮食

烧烤,是珞巴族最常见的一种加工食物的方式。不管是植物性食物,还是动物性食物,都可以烧烤。整条鱼投入火塘,埋上热灰,用不多时便焖熟可吃。在山上捕获到大的动物,除烤吃外,还切成肉条,烤熟后长期贮藏。用石块烙制的食品也很常见。把荞麦玉蜀黍属和达谢(一种木本棕类乔木树杆加工后提取的淀粉)研磨后,用水调和成稀面团,摊在烧红的石片上,先烙熟一面,再翻烙另一面,如饼太厚,烙过后再埋人火塘的灰烬中,使其熟透。

服饰

具有当地民族特色服饰主要为工布服饰和珞巴服饰,工布地区不论男女都爱穿一种称为“果秀”的长坎肩,夏天以缝制,冬天以毛皮缝制,多为黑色和紫色,如今还在“果秀”的领口、袖口、下襟镶上布边和缎边,使之更加美观。工布帽是圆筒型的,帽底缝一层绿色的绸子,帽沿镶上一圈虹形彩缎。珞巴族利用野生植物纤维、羊毛为衣着的材料。由于长年狩猎,珞巴男人一般都跨长刀,身着皮毛猎装或无袖长衣,头戴兽皮帽或裹头帕。女人穿圆领窄袖短衫,下身为紧身筒裙,小腿扎裹布。珞巴族男女都喜欢佩带若干大串珠,垂至胸前。手腕带铁、铜、银和藤镯、铁环。腰间挂有铁、铜、银链、铜质圆扣、小铜铃、小串珠和大铜勺等,妇女背后悬挂铜钹状饰物等,腰间佩带饰物的更多。

珞巴族始祖传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伊沟传说

南伊沟,有“藏地药王谷”之称,传说藏药始祖宇妥·云丹贡布曾在此地炼丹并行医授徒,是神秘藏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南伊沟位于西藏米林市南部的南伊珞巴民族乡境内,距县城5公里。沟内生态保护完好,气候湿润,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平均海拔2500米,被誉为“中国绿色峰级的森林浴场”,“地球上最高的绿色秘境”该景区既是民俗旅游点,又是生态旅游区。

交通

公路运输

2003年12月,全县主要干线公路有林泽公路、冈扎公路、冈派公路。8个乡、80个村通汽车,公路通车里程340公里。

米林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90公里,境内有一条省道林邛公路,主要公路干线有林邛线、岗扎线、岗派线三条。全县行政通车率达86%,乡(镇)通车率达100%。

铁路运输

川藏铁路(拉林铁路)从这里经过,在米林市设有米林站,届时对外交通将得到极大的改观。

空运运输

国家投资亿元修建的林芝米林机场距米林市城区12公里,72公里机场路从林芝修至米林市,并向南伊沟延伸2公里。

林芝米林机场于2003年10月开工建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民航总局共同投资7.8亿元,系西藏自治区重点工程之一,设计年运送旅客量12万人次,定位为支线旅游机场,林芝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跑道长度3公里,宽(含道肩)60米,最大起降机型为波音757,停机坪可同时停放两架该型飞机。

社会

基础设施

米林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8亿元,(不包括机场和机场路),机场、机场路、岗派路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90户582人的“天保搬迁”和82户415人的扶贫搬迁工作。

教育事业

截止2011年,米林市有中学1所,小学9所,在校学生3145人,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98%、99%以上,有2所幼儿园(附设幼儿园1所)。中学有米林县中学,小学有米林县中心小学、多卡中心小学、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里龙乡小学、卧龙镇小学、扎西绕登乡小学、派镇小学、丹娘乡小学、羌纳乡小学。

文化事业

截止2011年,全县有电视差转台1个,中波台1个,乡村电视覆盖率达92%,广播电视同步覆盖率达82.7,文化基础设施有厦门文化广场,有1个县文化馆,8个乡(镇)文化站,20个村级文化室。有县人民医院一所,乡(镇)卫生所8个。

旅游

风景名胜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众多的山川河流,复杂的地形地貌,构成了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米林境内群山环抱,森林茂密,青山黛绿,雪山绵延;奔腾的江河,纵横交错,一泻千里,沿江怪石险滩引人入胜;陡峭险峻的高山峡谷,秀美独特。这里有被称为人类最后一处秘境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有美丽神话传说终年云遮雾绕难以征服的世界十五高峰南迦巴瓦峰,有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汇合后形成的倒流景观,有祛病养身的格嘎天然温泉,有保护完好的南伊扎贡沟原始森林和植被。还有著名的扎西绕登、羌纳寺两大宗教文化景观,当地“工布节”、“萨嘎达瓦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民族舞蹈、民族服饰、民族饮食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更是令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派镇大峡谷入口

派镇属米林市管辖,地处雅鲁藏布江峡谷入口处,海拔3000米。派镇小集镇(墨脱县转运站),位于米林市派镇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处,是墨脱县与外界主要出入口,它是进入大峡谷和墨脱前难得的物质补给和游憩地。这里是南迦巴瓦峰最好的观赏点。转运站北临雅鲁藏布江,岗派公路沿江横穿而过,水陆交通便利。河畔村庄绿树掩映,远处可以观赏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的壮丽雪山风景。夏季时出入墨脱的商人、旅游者从四面八方会聚于此,热闹异常,已成为人流、物流、商贸、民俗、娱乐于一体的极具特色的重要集镇。

南伊沟

南伊沟风景区位于米林市南部的南伊珞巴民族乡境内,距县城7公里。

森林总面积达820公顷,气候条件良好,年平均降水量675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8.2℃,林中动植牧资源十分丰富,有造型奇特的各种树木、种子植物720余种。主要包括松科植物、蕨类植物、药用植物和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如:米林杨、红柄柳、米林繁缕米林乌头米林翠雀花、米林小果、米林黄茂,米林凤仙花、米林五加、米林虎耳草米林杜鹃藏布杜鹃等。另外还有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可提取香精,如:小叶杜鹃、沙棘等,也分布着一定数量的珍稀动物,瀑布、草甸、雪山、冰川随处可见。同时,还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大型食用、药用真菌,藏药材资源也十分丰富。景区内的主要景点有阴阳树、天边牧场等,南伊珞巴民族村也坐落在该沟内。

南迦巴瓦峰

被誉为“云中的天堂”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7米,藏语意为“直刺蓝天的战矛”或“雷电如火燃烧”。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南迦巴瓦峰的西坡是一陡峭的断崖绝壁,直达谷底。而其西北则伸延出一条长长的山脊,由一系列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连接,高峰如锯齿,如刃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峰的南边是乃彭峰,两山之间发育着3条巨大的山谷冰川,一直往下伸延到郁郁葱葱的林海里。南迦巴瓦峰与围绕南峰的举世闻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平均相对高差在5000米以上,构成世界上地形转折变化最剧烈的地方之一。在这独特的热带山地生态系统中,发育、繁衍着复杂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和动、植物区系。被许多生物学家誉为“植被类型的天然博物馆”、“山地生物资源的基因库。”

获得荣誉

2020年9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区)名单。

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1年1月28日,入围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3年,入选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参考资料

米林市.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4-03-14

米林市基本情况.米林市人民政府.2024-03-14

关于批准撤销米林县设立县级米林市的公告.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4-03

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区)公示 上海5个区入选_新浪上海_.新浪网.2020-09-16

上海4区入围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_浦江头条_澎湃新闻-The Paper.浦江头条_澎湃新闻-The Paper.2021-01-29

国家级名单公示!甘肃3地拟入选.今日头条.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