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店镇
泰安市斑鸠店镇地处鲁西南,南接泰安市东平县银山镇,东临东平湖,西、北过黄河分别与聊城市阳谷县、东阿县搭界,东临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面积76平方公里,总人口49840人(2019年),是隋唐名将程咬金的故里。大蒜种植面积5万亩,优美的环境,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资源,悠久的种植历史,使泰安市斑鸠店镇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蒜之乡。
概况
泰安市斑鸠店镇位于泰安市东平县西北部,东临泰安东平湖,西、北靠黄河,南望济宁梁山,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亩,40个行政村,47894人(2017)。全镇共有党员1699名,其中农村党员1356名,镇机关党支部118人。现有在职机关干部101人。农业以种植大蒜、大豆为主,是山东省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业主要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公寓用品、板材加工为主。现在旅游经济也正快速崛起,已成为镇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2010年是泰安市斑鸠店镇加快发展的关键年、提速年,按照县委提出的“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泰安斑鸠店实际,进一步理清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三线四区”(“三线”,即220国道、南水北调明渠、府前街;“四区”,即镇驻地城区、六工山景区、沿湖生态观光区和项目园区)的发展布局,坚定不移地实施“一三四五”的发展思路,即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镇”这一目标,夯实“平安建设、计划生育和基层组织建设”三个基础,培植“旅游经济、大蒜生产、麻鸭养殖、公寓用品生产”四个产业,实现“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景区建设、大蒜产业和对上争取”五个突破,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名镇、中国大蒜之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泰安市斑鸠店镇常年大蒜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蒜苔3万吨,大蒜9万吨。所产大蒜皮色洁白,头大瓣整,味辣适中,无工业污染,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植物杀菌素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1991年,参加国家农业部举办的农产品展览,获优质奖。2003年为大蒜注册了“斑鸠店”牌商标,被山东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农产品”,2004年通过了国家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的认证,2005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农业生产标准示范基地,2007“斑鸠店”牌大蒜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泰安市斑鸠店镇被评为“泰安市十大现代农业特色乡镇”,2008年被泰安市评为“泰安市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千村推进工程”。目前,镇内有大型恒温库45座,库容量达5万余吨,力争三年内建成山东全省仓储大镇和大蒜产品集散地。
泰安市斑鸠店镇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系程公故里、水浒之乡,辖区内文物古迹众多,拥有水浒山寨水寨、建福寺、程公祠、仲子读书处、百墓山汉墓群等十几处自然和人文景点。特别是镇政府于2009年10月投资近2亿元建设的水浒山寨、水寨、忠义堂,于2010年5月竣工并对游人全面开放。水浒山寨、水寨、忠义堂座落在泰安市东平县斑鸠店镇东南5公里处,东临东平湖,西傍黄河,山水相依,风景俊秀。总占地面积620亩,其中山寨占地面积120亩,水寨占地面积400亩,忠义堂占地面积100亩,是目前亚洲唯一一处集山寨、水寨为一体的旅游景点,预计旅游年接待人数达40万人次。目前,建福寺复建、程公府建设等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斑鸠店镇地处东平县中西部,东临东平湖,南连银山镇,西濒临黄河,北接旧县乡,全镇行政区域面积76.1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斑鸠店镇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为黄河滩区,东部为湖淤地,南部为平原,西部为丘陵地。最高点海拔179.8米,最低点海拔39.5米。
气候
斑鸠店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盛行东南风,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多雨,高温高湿。秋季降水减少,日照充足。冬季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
水文
斑鸠店镇的境内有黄河流经陈庄、杨闸、黄庄、解山、荫柳棵、龙山等村。
自然灾害
斑鸠店镇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暴雨、大风、低温、霜冻、雷击等。
自然资源
斑鸠店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碳酸钙,储藏量丰富。
山石资源丰富。镇域内石灰石储量1.4亿立米。水资源充足。境内有东平湖,南水北调工程自东向西横穿全镇。地表水及地下资源充足、无污染,可满足工农业生产需求。
交通
东营—深圳公路纵贯全境,距山东省会济南市100公里,距京九铁路聊城站40公里;镇村道路已形成网络,村村晴雨通车。
通信迅捷。具有现代化的数字通信网络,数字交换机容量3000门,可与国内外进行快捷的通信联络,并能办理上网与传真业务。
2011年,斑鸠店镇有220国道过境。乡村道路30条,总长60千米。
2011年末,斑鸠店镇有客运站,日发客运汽车98班次,日均客运量2800余人次。
历史沿革
隋时,境域属济北郡。
唐时,属济州市。
宋时,属郓州。
元时,属东平路。
明清时,属东平州。
民国二十年(1931年)后,属东阿县二区。
1962年,成立斑鸠店公社。
1986年,与豆山乡合并设立斑鸠店镇。
社会
工作重点
一是抓住民营经济工作重点。全镇民营经济新增投资额2000万元,新增规模企业6家,新增工商业户52家。二是抓住招商引资工作重点。集思广益,发挥优势,广开招商引资渠道。新上投资300万元的石料加工厂三处,投资300万元的钢板加工厂一处,投资400万元的钢管厂一处,投资均在100万元以上的公寓被服厂5处。三是抓产业升级工作重点。全镇大蒜种植面积达4万亩,改良品种0.8万亩,大蒜传统产业得到巩固和发展,将"泰安斑鸠店大蒜"这一品牌真正做大做强。新建大型恒温库5座,2006年春天将形成15座恒温库的规模,大到2.5万吨的储藏保鲜能力。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斑鸠店镇有文化站1个,文化活动中心40个,文化专业户46户,图书室41个,藏书20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72人。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斑鸠店镇有幼儿园18所,在园幼儿1021人,专任教师66人;小学8所,在校生2820人,专任教师17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680人,专任教师103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斑鸠店镇有各种科技成果53项。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斑鸠店镇有中心卫生院1个,门诊部38个;病床15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1张,固定资产总值20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96名,其中执业医师18人,执业助理医师15人,注册护士12人。
2011年,斑鸠店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5.06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斑鸠店镇有学校体育场1个。85.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1%。
2011年,斑鸠店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户,人数22人,支出56732元,比上年增长13%;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08人次,共支出1.27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46户,人数1769人,支出148.6万元,比上年增长1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2万元,比上年增长15%;敬老院1处,床位69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9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100%。
基础设施
1998年,斑鸠店镇建成广播电视站。
2011年末,斑鸠店镇共有线电视用户15482户,入户率81%。
2011年末,斑鸠店镇有邮政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4万份(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39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67门,固定电话用户3573户,电话普及率93%;移动电话用户4776户,宽带接入用户1590户。
文化
地名由来
斑鸠店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斑鸠店村而得名。
大蒜之乡
镇党委、政府在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坚持“区域发展思路、模式化栽培、科学化管理、社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兴基地、强服务、促流动,形成了大蒜产业发展的新高潮,加快了大蒜产业化进程。一方面,严格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积极引导蒜农发送和引进新品种,采取提纯复壮、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科学管理等先进技术,使规模和效益均得到了膨胀发展。全镇大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预计蒜苔产量将突破4万吨,大蒜产量达到7万吨,亩均年收入4000元,将实现产值2亿元,全镇已形成魏河、斑鸠店、焦村、王庄、解山等种植比例在95%以上的三十六个大蒜种植专业村。一方面,不断加快产业化进程。努力培植大蒜储藏、保鲜和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大型恒温库18座,46个库眼,库容量达4万吨,销售收入过亿元;投资300余万元,完善了大蒜批发市场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为国内外的客户和广大蒜农提供了良好的交易场所,交易期长达6个月,日均交易额100万元。进一步拉长了生产、加工、销售生产链。
2002年6月为大蒜注册了“斑鸠店”牌商标,同年被山东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农产品”,2004年4月通过了国家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的认证,2005年3月通过了山东省农业厅标准示范区的验收,同时获得了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2006年4月成立了大蒜种销协会,为广大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优质服务。从2002年的单纯种植销售大蒜初级产品上升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
泰安市斑鸠店镇是山东省优质大蒜产区,是远近闻名的大蒜之乡,为山东省大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常年种植面积4万亩,产量7万吨。2005年大蒜产品总收入达1.7亿元,仅大蒜产品一项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已建成投入运营的大型恒温库10座,2005年新上大型恒温库6座,年储藏量达2万吨,销售收入8000万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基本上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大蒜产业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名优特产
泰安市班鸠店镇大蒜皮色洁白,头大瓣整、味辣适中,无工业污染,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植物杀菌素及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是上等的辛香蔬菜和调味品。据测定,每100克大蒜中含蛋白质4.4克,糖类23克,钙5毫克,磷44毫克,铁0.4毫克,硫胺素0.24毫克,维生素B20.03毫克,尼可酸0.9毫克,抗环西酸3毫克,并含有能杀死癌细胞活性物质二烯丙三硫、乙烯硫的代磺酸、乙酯等,产品具有增强食欲、杀菌防癌、降低血、增强免疫能力、改善人体微循环等各种功能,被称为“土里长出的苄青霉素”,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1991年参加国家农业部举办的农产品展览获得优质奖,成为山东省送展的大蒜品种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地方品种。产品远销北京、天津市、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吉林省等省市,并出口日本、美国、韩国、朝鲜、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全镇大蒜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蒜苔1.8万吨以上,每年5月中旬大量上市,年产大蒜7万吨以上,5月下旬收获,90%达到出口标准。为方便大蒜销售,镇政府投资150万元建设了一处占地210亩的大蒜专业批发市场,场内设施齐全、交通方便,是从事大蒜交易的理想场所。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蒜深加工企业飞速发展,全镇现有蒜片加工企业10多家,每年加工蒜片800吨以上。特色大蒜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资源、悠久的种植历史和科学的种植技术,使泰安斑鸠店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蒜之乡。
名人轶事
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泰安市东平县斑鸠店镇就广为流传着泰安市一个“一人养八老”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于庆贵,是该镇的退休教师,在2002年曾被评为东平县"十大孝星"。在他家的小院里,曾经生活着八位老人:他的父母、岳父母、奶奶、居的叔叔、膝下无子女的三爷爷三奶奶,八位老人的生活全由他和妻子照顾,人们都戏称他家为"“敬老院"”。
奶奶、三爷爷三奶奶、岳父相继老去了,现在剩下的四位老人最大的已达90岁,小的也76了,父亲又患了偏瘫,行动不便,照顾这么多老人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于庆贵从无怨言,他把尽己之力反哺老人、让老人健康快乐的生活作为自己生活的乐趣。四位老人在他老夫妻俩的照顾下和睦相处,生活的其乐融融。
文化古迹
在泰安市东平县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泰安市东平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杨浩在东平斑鸠店镇六工山发现“东岭”地名,这对于考证北朝书法名僧安道一籍贯“泰安东平说”增加了新的证据。北朝时僧人安道一,是一位集佛学、书法于一身的高僧,大约在北齐天宝四年(553年)至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间前后进行了近30年的刻经活动。他先于泰安东平一带进行了摩崖刻经活动,开山东北朝摩崖刻经之先河,进而又于邹城市、泰安、新泰和河北、河南响堂山等地山川摩崖上书刻了众多的经文,他的擘大字,巨笔榜书,更是把书法艺术在摩崖上表现得至善尽美。
因史料记载不详,对于安道一其人籍贯的认识有诸多推测,有人认为他是邹城人、泰安市人,复旦大学张伟然等多数专家推论他在东平县一带,但诸家研究多是依据题记而推论。石刻中与安道一籍贯有关的重要题记有两则,一是东平洪顶山独立成篇的安道一铭记,言他为“广大乡□□里人也”;另一处是邹城铁山刻经中,经文下方有题名,排列经主及佛经书写者姓名,在第六行有“东岭僧安道一署经”之句。推论他为泰安东平或济南平阴人,是根据安道一铭记在洪顶山出现,但“广大乡□□里”之地已无从查考,且有的专家认为广大乡之说亦有泛化之意,或游化僧人用语。另外由于“东岭”之名缺乏确切的地望没有引起专家的重视,因为史籍中多有南岭、西岭等某山方位之称。但是,现在在安道一最初刻经活动的地方发现“东岭”之称的古代碑刻,证明了“东岭”是一个确切的地名,并非虚指。杨浩同几位文物工作人员对六工山玉皇庙进行文物普查,有着多年文物研究工作经验的杨浩在重修玉皇庙的两方碑刻中,发现了“六工山东省岭”地名,明确说明六工山东面的山峰古称“东岭”。
程公祠
程公祠位于东平湖西北岸斑鸠店镇斑鸠店村东部,是当地人民为纪念农民起义首领、天宝名将程咬金所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程咬金,字知节,斑鸠店人,出身贫寒,初以卖筢子为生,奉养其母,流浪于江湖。他生性耿直,善使长矛,勇猛过人,隋末隋炀帝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动乱纷起,程咬金组织数百人保护家乡村民的安全,防止侵扰。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程咬金参加了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后投奔唐王朝,参加了平定地方割据势力的战争,为建立和巩固唐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战功显赫,累受褒奖,先后被封为宿国公、卢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又画其像于凌烟阁,封为24功臣之一。永徽六年(655年)迁左卫大将军,麟德三年(665年)卒,陪葬于昭陵(不同于现代语言意义上的陪葬,属于赐葬,死后葬在帝王陵寝附近。是一种对于用功劳的大臣的赏赐,在封建时代是非常高的荣誉)。
经济
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2亿元,固定资产总投入2.6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02亿元,减免农业税后财政总收入4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全镇各项存款余额达2.1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36:53:11。
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2亿元,销售收入4.59亿元,增长194.1%,其中规模企业总产值5200万元,销售收入1680万元;实现税金1100万元。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把工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措施,不断膨胀工业经济总量。净增工业项目5个,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个,即山东省鑫源钢管厂、泰安市国鑫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东平县包裹复合肥有限公司。
综述
2011年,斑鸠店镇地方财政收入1085.1万元,比上年增长20.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696.08万元,增值税39.02万元。
截至2019年末,斑鸠店镇有38个工业企业,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超市或综合商店73个。
农业
2011年,斑鸠店镇有耕地面积约6.2万亩,人均1.3亩。
2011年,斑鸠店镇农业总产值46123万元,粮食总产量达2.6万吨。棉花产量357.4吨。大蒜种植面积4.8万亩,年收入达30960万元。
2011年,斑鸠店镇牛饲养量344头,生猪存栏量6926头,羊存栏量7491只,兔饲养量12440只,鸡鸭鹅饲养量50万余羽,禽蛋总产量4252吨,畜牧总产值达8328万元。
工业
斑鸠店镇的工业以大蒜存储及加工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11亿元;企业41家,职工2854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19%。
商业
2011年末,斑鸠店镇有商业网点79个,从业人员1253人。
2011年,斑鸠店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城乡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4亿元。出口总额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
金融
2011年末,斑鸠店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
邮政业
2011年,斑鸠店镇邮政业务总量985万元,其中纯收入120万元。
电信业
2011年,斑鸠店镇电信业务收入228万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斑鸠店镇辖区总人口4787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684人,城镇化率42.3%。另有流动人口6745人。总人口中,男性24318人,占50.8%;女性23553人,占49.2%;14岁以下7101人,占14.8%;15~64岁35289人,占73.8%;65岁以上5481人,占11.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7848人,占99.9%;有回、壮等少数民族23人,占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1.8‰,人口死亡率6.25‰,人口自然增长率5.5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30人。
截至2017年末,斑鸠店镇常住人口47894人。
截至2019年末,斑鸠店镇户籍人口49840人。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斑鸠店镇辖斑鸠店、焦村、荫柳棵、北枣园、李庄、张庄、前山、康村、皇殿、王庙、子路、柏松山、解山、李辛、马庄、黄庄、陈庄、杨闸、豆山、名山、南枣园、岱程、淹王沟、郑屯、卢屯、郑沃、东堂子、中堂子、西堂子、侯河、路村、山咀、裴沃、魏河、东龙山、西龙山、上庞口、东庞口、八里汀、王庄40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斑鸠店镇辖4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斑鸠店村。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