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谅祚

李谅祚

李谅(公元1047年3月5日-公元1068年1月),别名嵬名谅祚、拓跋谅祚、宁令两岔,西夏开国皇帝景宗李元昊与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之子,西夏第二位皇帝。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十年二月六日(公元1047年3月5日),李谅祚出生于两岔河地区。第二年(公元1048年)正月,李元昊被太子李宁令哥刺杀身亡,不到两岁的李谅祚继承帝位,其母亲没藏皇后舅父没藏讹庞临朝辅政。即位次年,辽朝皇帝以李谅祚年幼派遣北院大王耶律仁先等人率军攻破西夏唐隆镇(今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窑沟乡下城湾,一说在今偏关县黄河边偏头关),之后辽军又在贺兰山之战中击败西夏军,俘获李谅祚的母亲没藏氏。奲都三年(公元1059年),李谅祚在大将漫咩的支持下诛杀没藏讹庞一党,开始亲自掌权。李谅祚在位期间,重用汉族官吏,改用汉族礼仪,加强军事防备,与宋朝保持亦战亦和的状态,同时对外依附辽朝。拱化四年(公元1067年),李谅祚率军设计斩杀防守保安军(今陕西省志丹县)的宋将;同年趁吐蕃辽朝关系紧张之际,率军夺取西宁市(今青海省西宁市)。

拱化五年十二月(公元1068年1月),李谅祚驾崩于兴庆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享年二十一岁,死后谥号为昭英皇帝,庙号毅宗,葬于安陵。其子李秉常继位,是为夏惠宗。清朝史学家吴广成在《西夏书事》中评价:李谅祚凶狠残忍,因此大臣都对其颇有怨恨,而自己也身体羸弱而病死。但李谅祚能在家国大乱之际坐收兵权,对外依附辽国,对内铲除手握大权的没藏讹庞,遵从中原礼仪而废除蕃礼,仰慕中原文化和经典,这都是李元昊时代没有能够做到的。

人物经历

幼年为帝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十年二月六日(公元1047年3月5日),景宗李元昊于两岔河地区狩猎之时临幸没藏皇后诞下李谅祚,“谅祚”一词来源于两岔河的谐音,李元昊原来为其取名“宁令谅祚”,“宁令”在汉语中指的是“欢乐喜悦”。第二年(公元1048年)正月元宵节,太子李宁令哥为报李元昊夺妻之仇而趁其酒醉之际将其刺杀身亡,之后没藏讹庞派人杀掉逃往黄芦的太子宁令哥及其母野利氏。李元昊生前遗言让其从弟委哥宁令嗣位,但没藏讹庞认为委哥宁令没有功劳,因此意图立其妹没藏氏之子李谅祚为国主。而没藏氏的亲信诺移赏都等人愿意拥立没藏讹庞,没藏讹庞以这样违背西夏国先例为由婉拒,于是辅佐不满两岁的李谅祚登位为帝,改次年为延嗣宁国元年。

李谅祚刚登上帝位之时,由于尚处于冲龄,没藏讹庞和其妹宣穆惠文皇太后没藏皇后共同辅政,并且任命亲信诺移赏都、埋移香热、嵬名浪布三位将军执掌兵权,而自己担任国相,总揽国家大权。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四月(公元1048年),宋朝赵祯派遣刑部员外郎任和供备库副使宋守约出使西夏,册封李谅祚为西夏国主。同年十二月, 西夏也派遣使者往宋朝答谢册封并献上马匹和骆驼。

延嗣宁国元年(公元1049年)七月,耶律宗真趁西夏国主年幼和权臣当道之际,布置重兵御驾亲征;没藏讹庞匆忙组织军队应战,被辽军杀得节节败退,直到辽军于第二年五月攻至兴庆府外围,并于第二次贺兰山之战中击败西夏军,俘获李谅祚的母亲没藏皇后。延嗣宁国二年(公元1050年)十月至十二月,没藏讹庞先后两次派遣使者向辽朝请和并称臣,都遭到辽兴宗的拒绝。福圣承道二年(公元1054年)七月,没藏皇后向辽国请求联姻再次遭拒。福圣承道三年(公元1055年),权倾朝野的没藏讹庞派兵攻占宋朝麟州西北的屈野河(今属陕西省境内)西部的耕地,并强行将种植的收入纳入西夏国库,秉持“迫之则格斗,缓之则就耕”的原则无视北宋方面的交涉。

青年夺权

福圣承道四年(公元1056年)十月,没藏皇太后先与其先夫野利遇乞的亲信李守贵私通,后与李元昊的侍卫宝保吃多己通奸,李守贵不满没藏皇后皇太后的行为,伺机将皇太后与宝保吃多己杀害;同时没藏讹庞因其与李守贵有前仇的缘故,下令将李守贵一家族灭。没藏讹庞失去皇太后妹妹之后,为保住自己的权势于同年十一月将自己的女儿嫁与李谅祚为皇后,而没藏讹庞就由国舅升为国丈。

奲都三年(公元1059年),十二岁的李谅祚开始参与处理国事,逐渐对飞扬跋扈的权臣没藏讹庞心生不满;没藏讹庞察觉李谅祚之意,故意编造借口将其亲信高怀昌、毛惟正处斩,而没藏讹庞父子又因李谅祚私通讹庞儿媳梁氏一事对其怀恨在心,二人准备将李谅祚杀害的阴谋被梁氏发现,并告知李谅祚。奲都五年(公元1061年),李谅祚联合没藏讹庞的政敌大将漫咩,设计将没藏讹庞父子二人擒拿并族灭全家,同时李谅祚废掉没藏氏皇后,将其打入冷宫,自己开始亲理朝政。

励精图治

李谅祚亲政之后,于奲都五年(公元1061年)的五月和平解决与宋朝的屈野河地界争端问题;同年七月,李谅祚获悉辽朝将与吐蕃唃厮啰联合攻打河西地区,于是派遣使者前赴宋朝请求联姻结盟,遭到赵祯的拒绝。 但李谅祚依然意图和宋朝建立友好往来,想废除西夏的蕃礼并改用汉族礼仪接纳宋使,于是李谅祚第二次遣使赴宋并得到了宋仁宗的允许。奲都六年(公元1062年)四月,李谅祚第三次遣使赴宋上表献上五十匹骏马,想以此请求宋仁宗赏赐李世民皇帝御制的诗章隶书石刻的印本,同时请求赐予其儒家九经、唐史《册府元龟》等汉族文化经典,西夏以修建馆阁来收藏,宋仁宗下诏赐给李谅祚《九经》。

之后李谅祚仿照宋朝的行政制度对西夏地方建制进行改革,改威州监军司为静塞军,绥州监军司为祥军,左厢监军司为神猛军,翔庆军总领西平府监军司;同时增加汉族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及中书学士等官的官号,增加蕃族官员中昂聂、昂星、阿泥、鼎利、春约、祝能、广乐等官号。同年八月,李谅祚听闻辽国与吐蕃唃厮啰发生冲突,于是亲率大军攻打厮啰,西夏军驻扎于古渭州(今属陇西县东南),谋夺宋朝秦州熟户百姓未果,向西攻打吐蕃军被击败于青唐(今青海省西宁市一带)。

御驾征宋

拱化元年(公元1063年)七月,李谅祚第四次遣使赴宋请求恢复唐末君主所赐的李姓,得到宋仁宗的应允。拱化二年(公元1064年)正月,李谅祚派遣吴宗出使宋朝祝贺赵曙即位,然而在礼仪方面吴宗与宋朝大臣发生争执,宋英宗要求李谅祚惩治吴宗,但李谅祚认为宋朝对西夏存在侮辱的行径。同年七月,李谅祚率领数万精兵御驾亲征宋朝,攻打秦凤、泾原等州郡,接连两三年与宋朝的战事不断,但期间仍然保持和宋朝的正常外交。

拱化三年(公元1065年)正月,李谅祚率军攻打庆州的王官城,被宋朝的经略使孙长卿阻挡,期间李谅祚的骑兵来回侵犯骚扰;同年二月,宋英宗派遣文思副使王无忌持诏责问李谅祚,但李谅祚怠慢并拒绝接受宋朝的诘问,反而派遣贺正使荔茂先向宋朝献表,把责任归咎于宋朝的边吏,同时招诱宋朝陕西省熟户投靠西夏。同年三月,李谅祚围困顺宁寨,十一月和宋军争夺存有归属争议的同家堡,并率军大肆抢掠牛羊人口。

拱化四年(公元1066年)九月,李谅祚亲率万余精兵进攻宋朝的庆州城(今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连续三日围攻大顺城(今庆阳市华池县二将川)不能攻克,而自己身穿银甲,头戴毡帽,亲自骑马督战,最后被宋兵用强弩飞矢射中而逃走。李谅祚命令西夏军士围攻柔远,火烧屈乞村,围困段木岭,之后西夏军被柔远寨副总管张玉击退。宋朝击退西夏军队后遣使责问李谅祚,李谅祚于第二年三月向宋朝献上西夏物产求和谢罪,而赵顼赐予西夏五百两白银和五百匹绢。

拱化四年(公元1066年)十二月,河州吐蕃部落首领瞎毡子木征与青唐吐蕃部落投投降西夏,因此西夏的版图伸展到了河州。拱化五年(公元1067年)十一月,宋使杨定出使西夏,李谅祚向宋使献上宝剑、宝鉴、金银等礼物,而杨定私自扣押金银并向神宗皇帝上奏李谅祚有反意,宋神宗任命杨定为保安军(今属陕西省志丹县)知军。李谅祚得知之后假借议事之名骗杨定出城,并杀了杨定和都巡检侍其臻,还掳走了杨定之子杨仲通。

人物离世

拱化五年(公元1067年)十二月,李谅祚驾崩于兴庆府宫中,年仅二十一岁,谥号昭英皇帝,庙号毅宗,葬于汉安陵。其子李秉常继位,是为夏惠宗。

为政举措

军事

拱化二年(公元1064年)七月,李谅祚因与宋朝产生外交纠纷而率领数万精兵御驾亲征宋朝,攻打秦凤、泾原等州郡,接连两三年与宋朝的战事不断,但期间仍然保持和宋朝的正常外交。,从拱化三年(公元1065年)正月到拱化四年(公元1066年)九月,李谅祚先后率军攻打王官城、顺宁寨、同家堡、庆州城(今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大顺城(今庆阳市华池县二将川),都没有顺利攻克。李谅祚于第二年三月向宋朝献上西夏物产求和谢罪,而宋神宗赐予西夏五百两白银和五百匹绢;李谅祚还向西南拓展了西夏的疆域,和吐蕃政权较量取得一定的成绩。拱化元年(公元1063年),西使城吐蕃首领禹藏花麻带着西使城及兰州市一带土地投降西夏。李谅祚将党项族宗室女子嫁与花麻,封其为西夏驸马,并将西使城升级为保泰军,命花麻领兵驻守。拱化四年(公元1066年)十二月,临夏回族自治州吐蕃部落首领瞎毡子木征与青唐吐蕃部落投降西夏,因此西夏的版图伸展到了河州。

外交

李谅祚亲政之后,于奲都五年(公元1061年)五月和平解决与宋朝的屈野河地界争端问题,遣使赴辽进呈表章、纳贡。其在位期间,西夏与辽朝基本保持和平,只有延嗣宁国元年(公元1049年)七月,耶律宗真趁西夏国主年幼和权臣当道之际,布置重兵御驾亲征;没藏讹庞匆忙组织军队应战,被辽军杀得节节败退,直到辽军于第二年五月攻至兴庆府外围并抢掠一番而退; 而与宋朝的外交关系处于时战时和的状态,从拱化二年(公元1064年)到拱化五年(公元1067年),两国战事不断,但在此期间同样维持正常的正常外交。李谅祚第二次遣使赴宋,想要废除西夏的蕃礼,并决定从第二年开始改用汉族礼仪接纳宋使,李谅祚的请求得到了赵祯的允许。奲都六年(公元1062年)四月,李谅祚第三次遣使赴宋上表献上五十匹骏马换取赏赐李世民皇帝御制的诗章隶书石刻的印本,同时请求赐予其儒家九经、唐史《册府元龟》等汉族文化经典,西夏以修建馆阁来收藏,宋仁宗下诏赐给李谅祚《九经》等典籍。

内政

奲都六年(公元1062年)四月,李谅祚第三次遣使赴宋上表献上五十匹骏马,想以此请求宋仁宗赏赐太宗皇帝御制的诗章隶书石刻的印本,同时请求赐予其儒家九经、《唐史》《册府元龟》等汉族文化经典,西夏以修建馆阁来收藏;李谅祚仿照宋朝的行政制度对西夏地方建制进行改革,改威州监军司为静塞军,绥州监军司为祥口军,左厢监军司为神猛军,翔庆军总领西平府监军司;同时增加汉族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及中书学士等官的官号,增加蕃族官员中昂聂、昂星、阿泥、鼎利、春约、祝能、广乐等官号,更加完善西夏国的官僚体系和政治制度。

人物评价

元朝脱脱在《辽史》中评价:李元昊和其子李谅祚智勇过人,在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的辅助下,能使党项族掣肘大国。

清代史学家吴广成在《西夏书事》中评价:李谅祚凶狠残忍,喜好淫色,每到豪族权臣之家就和他们的妇女淫乱,因此大臣都对其颇有怨恨,而自己也身体羸弱而病死。但李谅祚能在家国大乱之际坐收兵权,对外依附辽朝,对内铲除手握大权的没藏讹庞,遵从中原礼仪而废除蕃礼,仰慕中原文化和经典,这都是李元昊时代没有能够做到的。

现代学者虞云国在《细说宋朝》中评价:作为一个君主,李谅祚尊用汉礼以改蕃俗,求赐儒经以慕华化,却为元昊建国经营时从未有过的新趋向,这是民族融合过程中汉族影响加强的表现。

美国史学家崔瑞德在《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中评价:与毅宗同时代的汉族文人们,对他极尽诋毁之能事,将毅宗描述为一个冥顽不化、轻率荒忽的年轻人、元昊的不肖子孙。

家族成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