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洞头区

洞头区

洞头区是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古称中界,地处浙南沿海,瓯江入海口,南与瑞安市的北麂、北龙乡(大北列岛)隔海相望,西与龙湾永强相对,北望乐清市、玉环两市。洞头区是我国14个海岛区(县)之一,拥有大小岛屿302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4个,无居民海岛288个,素称“百岛之县”。

洞头区总面积2862平方千米,由大小104个岛屿组成,其中海域面积达2652平方千米,是名副其实的海岛之城。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2亿元(含海经区),同比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2亿元,增长3.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315元、39091元,分别增长6.2%和8.6%,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15项指标位列全市前三。截止2023年3月,全区辖6街道1镇1乡,共有92个村社,陆域面积153.3平方公里。

2018年12月12日,洞头区被命名为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12月,入选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第五批)。2021年12月,在连续三次蝉联全国平安综治领域先进县(市、区)后,又捧回“长安杯”。

历史沿革

洞头置县历史短,但开发历史悠久。据九亩丘出土文物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洞头列岛就有人类活动。

春秋战国,为瓯越之地。

秦,属闽中郡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属回浦县,隶会稽郡东汉建武元年至三年间(25-27),改回浦县为章安县,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遂为永宁县地,仍隶属会稽郡。

三国,属孙吴,仍为永宁县地。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永宁县属之。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立永嘉郡,以永宁县为郡治。宁康二年(374)分永宁县置乐成县,今洞头县境遂为乐成县地。

隋,开皇九年(589),改永宁县为永嘉县,隶处州,今洞头县境为永嘉县地。开皇十二年(592),改处州为括州。

唐,武德五年(622),分括州置东嘉州,分永嘉县复置乐成县,今洞头县境又为乐成县地,隶东嘉州,武德七年(624),又撤乐成县并入永嘉县,今洞头境地复为永嘉县地。贞观元年(627),废东嘉州,永嘉县隶括州。高宗上元二年(675),分括州置温州,设州治于永嘉。载初元年(689),复置乐成县,隶温州,今洞头县境复为乐成县地。

五代十国时,乐成县属吴越

后梁开平二年(908)改乐成为乐清,今洞头县境为乐清县地,仍属温州。

南宋咸淳元年(1265)属瑞安府。

元,属温州路。

明,属温州府

清,雍正六年(1728),置玉环厅,隶温州府。今洞头县境划玉环厅第二十都。

民国元年(1912),改玉环厅为玉环县,隶瓯海道,今洞头县境为玉环县第四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今洞头县境建政为三盘区。

1949年10月7日(农历八月十五)洞头境首次解放和1952年1月15日洞头全境最后解放后,均仍属玉环县。1959年1月7日,国务院决定撤销玉环县建制。

2015年7月23日,国务院批准温州市洞头县撤县设区。9月1日,温州市举行洞头撤县设区动员大会暨授牌仪式。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温州市洞头区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总面积2777.3平方公里(含水域)。

地形地貌

洞头区侵蚀丘陵地貌分布广泛,约占全区陆地面积的91%。其中高丘陵(海拔250米以上)主要分布于大门岛以及鹿西乡、霓屿、状元等岛的中部和洞头岛的西部,山坡较陡,一般30-40°,特别是边缘地带,常有大于40°的陡坡或陡崖出现;顶部较平缓,坡度一般15-25°。最高山峰烟墩山位于大门岛,海拔高391.8米。高丘陵以凸型坡及直线型坡为主,部分地段为复合型坡。低丘陵(海拔\u003c250米)主要分布于洞头岛、半屏岛三盘岛小门岛以及鹿西、霓屿、状元岙等岛的边角部位,山顶部较平缓,为10-25°,山坡坡度25-35°,局部坡麓地带有超过35°的陡坡及陡崖。低丘陵的山坡地形以凸型坡和直线型坡为主,局部为阶梯状复合型坡。堆积地貌主要分布于大门、洞头两岛,面积小,分布零星。其中洪积平原零星分布于大岛屿的沟谷及山麓地带,上游坡度10-15°,下游坡度3-10°。海积平原主要分布于洞头岛、大门岛及小门岛,在霓屿岛半屏岛亦有小块分布,地势平坦。

气候特征

洞头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温年较差和月较差比较小,冬暖夏凉。据1971年以来的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7.5℃,年平均降雨量1319.4毫米,年平均总蒸发量1538.3毫米,年总日照1932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自西北向东南由高到低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最大年降雨量为1990年的1822.7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1971年的647.9毫米,降雨多集中在3-6月和8-9月。每年7-10月,是台风频繁影响的季节,台风及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是影响本区最主要的灾害性气候。2005年5号台风“海棠区”在区境内的过程降雨量为472.5毫米,24小时降雨量372.2毫米(7月19日12时至20日12时),1小时降雨量76.3毫米(7月20日1时),均创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水文情况

洞头区境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常年流水的山间溪流稀少。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洞头全区有小型水库6座,正常库容总量185.95万立方米。

油田资源

洞头距正在开发的东海油田最近勘探点仅10多公里。洞头小门岛上建有亚洲最大的天然液化石油气储运基地。

滩涂资源

洞头的浅海滩涂资源十分丰富,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26.6万亩,潮间带滩涂10.16万亩。

渔业资源

洞头的海域面积达792平方公里。洞头渔场是浙江重要渔场,渔场面积达4800多平方公里,常年洄游的鱼、虾、蟹类达300多种,其中常见的鱼类有40多种。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3年6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洞头置县,隶浙江省温州地区专员公署。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洞头县建制,当年7月1日起划归玉环县。1959年1月7日,国务院决定撤销玉环县建制。当年4月1日,洞头划归温州市。1964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准恢复洞头县建制,隶浙江省温州地区专员公署 。1965年3月1日起,县人民委员会正式对外办公。1981年9月22日,温州地区与温州市合并,洞头即改隶浙江省温州市。

2001年11月16日,洞头县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双朴乡、三盘乡、北沙乡建制,并入北岙镇。北岙镇辖27村、7居,驻镇前路1号(原址)。撤销半屏乡建制,并入东屏镇。东屏镇辖17村,驻府前路51号(原址)。撤销霓南乡、霓北乡建制,合并设立霓屿乡。霓屿乡辖10村,驻滨海北路2号(原霓北乡址)。调整后,洞头县辖北岙、东屏、大门3个镇和霓屿、元觉、鹿西乡3个乡。

2011年,洞头县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一、撤销北岙镇建制,在原北岙镇的行政区域内设立北岙街道办事处。调整后,北岙街道办事处辖6个社区、23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镇前街1号。二、撤销东屏镇建制,在原东屏镇的行政区域内设立东屏街道办事处。调整后,东屏街道办事处辖16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府前路51号。三、撤销元觉乡建制,在原元觉乡的行政区域内设立元觉街道办事处。调整后,元觉街道办事处辖7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繁府路15号。四、撤销霓屿乡建制,在原霓屿乡行政区域内设立霓屿街道办事处。调整后,霓屿街道办事处辖10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滨海北路2号。调整后,洞头县辖北岙、东屏、元觉、霓屿4个街道办事处和大门镇1个镇、鹿西乡1个乡。

2015年7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洞头县撤县设区,将温州市龙湾区灵昆街道划归洞头区管辖。

2015年9月1日,温州市洞头区正式挂牌成立。

2020年12月11日,温州市洞头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洞头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议案》。会议决定:同意区人民政府提出的洞头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调整灵昆街道的管辖范围,增设昆鹏街道。调整后,灵昆街道管辖双昆、上岩头、海思、沙塘、王相、叶先、周宅、北段、九村等9个行政村,户籍人口 2.3万人,常住人口2.3万人,陆域面积22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设在沙塘村荣昆路2号不变。昆鹏街道管辖范围西至雁鸣路、东至灵昆街道与霓屿街道交界线、北至洞头乐清交界线、南至龙湾洞头交界线,常住人口 4.2万人,陆域面积29.3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设在灵蓉街66号。

区划详情

截至2015年9月,洞头区辖5个街道、1个镇、1个乡、6个社区、4个居民区、93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北岙街道。

截至2021年2月,洞头区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6个社区、4个居民区、93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北岙街道。

人口民族

2010年,洞头常住人口为8.77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64万人相比,十年共减少0.87万人,减少9.08%,年平均减少0.95%。

2010年,洞头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4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8.33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2人减少0.59人。

2010年,洞头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36万人,占49.76%;女性人口为4.40万人,占50.2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10下降为99.07。

2010年,洞头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9万人,占15.89%;15-59岁人口为5.88万人,占67.03%;60岁及以上人口为1.50万人,占17.0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8万人,占12.3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78%,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84%,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93%,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18%。

截至2014年,洞头的户籍人口有15.4万。全区以汉族为主体民族。

在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常住人口为107027人。

经济

综述

2014年,洞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4.56亿元,较2013年增长8.8%,增速排名居温州市第一。

2020年,洞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42亿元。

2021年,洞头区地区生产总值126.07亿元(不含瓯江口区域地区生产总值102.59亿元,),比上年增长8.3%(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2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51.17亿元,增长8.2%,其中工业增加值31.53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67.69亿元,增长8.7%。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1730元(7840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668美元(12152美元)],比上年增长8.6%(8.1%)。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5.7:40.6:53.7。

第一产业

2014年,洞头实现渔业总产量16.72万吨,总产值9.45亿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6.0%、5.7%。通过农博会等达成意向订单额800余万元,全年实现渔农业招商引资2.25亿元。创成2个省级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和1个市级特色渔业精品园,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

第二产业

2014年,洞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8.22亿元,比2013年增长9.1%,增幅较2013年同期提升16%。其中规上工业产值47.27亿元,比2013年增长4.5%,增幅较2013年同期提升15.4%。洞头完成“个转企”112家,新增超亿元企业1家。新产品产值8.72亿元,比2013年增长97.02%。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实现零突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52件,增幅为420%。

第三产业

2014年,洞头实现增加值增长9.3%,高于生产总值增速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5亿元,比2013年增长18.2%。实现商品销售总额83.05亿元,比2013年增长15.8%。电子商务稳步推进,已有126家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网络销售,5家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入驻电子商务园。洞头的旅游接待人数3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98亿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10.6%、10.8%。洞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57.29亿元,比2013年增长13.3%;各项贷款余额55.58亿元,比2013年增长35.6%,其中创新信贷产品贷款余额4.20亿元,为2013年的两倍;金融风险防控持续增强,不良贷款率为0.78%。

文化

洞头的民间灯会

洞头的民间灯会,活动范围广,灯彩种类多,过去大多集中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展示,现在还在民俗文化节、旅游节等新的节庆活动中进行。

龙灯

洞头的龙灯活动,始于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已有近200年历史。制作龙灯,龙头龙尾大多以篾编纸糊彩绘而成,龙身则用布制,彩绘龙鳞。龙灯内原用蜡烛点燃,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改用干电池照明。龙灯队以龙为中心,辅以各种彩灯,也有扮古代戏剧人物的,组成舞龙队。

鱼灯

洞头的鱼灯有两种:操闽南语区域所扎的鱼灯,为写实型,按海生动物的形状,扎成各种鱼、虾、蟹、贝等,大小各异。操温州方言区域所扎的鱼灯,为神幻型,以龙、虎、豹、狮、象等陆上动物的头面替代鱼头,扎连在鱼身上。

鱼灯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元宵节,其形式有单独组织鱼灯会的,也有配合龙灯、马灯等进行游舞活动。

马灯

洞头列岛操两种方言的居民,都有马灯活动,只是其含义和表演方式各不相同。

闽南语区域的马灯以小朴村为代表,源自福建省,已有250多年历史。据说是为纪念解除旱情的白色神马而设。马灯队设16匹马,以白色为主,再加上各式鱼灯、锣鼓队和腰鼓队,约150多人。舞动时按龙滚水、马蹄奔、五角花等多种舞阵进行。

温州方言区域的马灯以三盘岛阜埠岙村为代表,由乐清市传入,马灯队有10匹马,色彩各不相同;10名舞马人穿皇宫人物服饰,分别扮演娘娘、国舅、太监、宫女等。表演时以集体走阵和个人独舞结合,舞与唱相配合。

空明灯

空明灯也叫孔明灯,传说为诸葛亮首创。洞头的空明灯从福建省传入,迄今约有2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本地人改装创新,成为大型灯艺活动。

空明灯放飞的活动地点,大多选在广场、旷野或海港,以避开树木和线杆。

贝壳灯

贝壳灯从福建泉州市传入,源于在泉州流行的神人同乐“迎火鼎”游神活动,至今已有200多年。贝壳灯制作方法如鱼灯,常见的贝类品种有竹蛏科青口贝牡蛎科、西施舌等。其表演式样有两种,一种是手提式,表演较简单,大多仿照鱼灯的表演方法。另一种是背挂式,人贝合一,运用自如,以一张一合、或转或蹲的多种舞步,配合乐曲的节奏来表演,观赏性强。

鸟灯

鸟灯在鹿西岛流行。

水灯

水灯又称海蜇灯,从福建泉州传入,约有200多年历史。

迎火鼎

“迎火鼎”系闽南语,“迎”为游、巡;“鼎”即锅子。迎火鼎从福建泉州传入,原是妈祖祭典中妈祖神像出巡队伍的组成部分,“火鼎公”、“火鼎婆”合抬一口大锅,内置熊熊燃烧的木柴,象征兴旺、红火,祈求吉祥、平安。后来迎火鼎成了渔村特有的与灯会一起进行的祈祥活动。

妈祖平安节

洞头全区有11座妈祖庙,另有11座妈祖与陈十四合祀的庙宇。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各庙都有庙庆及祭拜活动。2011年6月,洞头妈祖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2010年开始,洞头区举办盛大的“中国·洞头妈祖平安节”,每年一届,在北岙街道东沙天后宫和元觉街道沙角天后宫同时举行。台湾进香团、各地游客、香客与当地渔民一起,参与千人妈祖祈福大典,做平安粿,享平安宴,接平安旗,领受平安祝福。

七夕”成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洞头百姓感恩“七星娘妈”(即七仙女)、祈愿少儿健康成长的传统节日。岛上讲闽南话的家庭,以七星亭、巧人儿粿及其它供品祭拜七仙女。这个节日,对于未满16虚岁的儿童来说是儿童节,需祭拜祈福;对刚满16虚岁的少年来说是成人节,要举行成人礼,感恩父母和师长,从此长大成人,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洞头区自2008年在东屏街道举办“七夕民俗风情节”,坚持每年一届,进行少儿祭拜、成人宣誓、民俗演出、感恩祈福盛宴等活动;龙灯鱼灯飞舞,祈愿水灯放流。

2014年8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洞头为“中国七夕文化之乡”。

七夕敬拜七星夫人

闽南语尊称七仙女为“七星娘妈”。洞头渔村讲闽南语的家庭,每逢“七夕”,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巧人儿粿”、购置七星亭,拜奉七仙女。这一习俗的来源,有个传说。

王母娘娘装扮乞丐下凡到海边察访,看到一大户人家用糯米捣生石灰砌坟墓,便上前乞讨,被管家鞭打。她上天禀报;凡间人糟蹋五谷食粮,又没有怜悯心。玉皇大帝震怒,下旨那一带三年大旱,出现“人吃人”的惨景,以示严惩。

七仙女得知后也下凡到这里乞讨,碰到老渔翁和他的儿子。老渔翁拿出糠菜饼,告诉说:“用糯米砌坟墓的是财主,穷苦打鱼人吃的是野菜糠饼。你看,我的孩子16岁了,吃不饱,瘦骨伶仃的。”七仙女带着糠菜饼上天庭复命,王母娘娘才知道搞错了。可是玉帝的旨令已下,怎么办呢?七仙女设计挽救。她和姐姐们教人们把米磨成粉,印制人形模样的米粿来吃,度过了这场“人吃人”劫难。老渔翁的儿子吃了七仙女亲手做的米粿,不久就长得又高又壮。

七仙女用的计策真是巧啊,大家把这种印有人形的米粿叫作“巧人儿粿”,年年在“七夕”节制作,又制作七星亭,给七仙女以后下凡遮风挡雨。16岁的孩子也在这一天过“成人节”,寄托着感恩和期盼健康成长的愿望。

这一习俗,就这样沿袭了下来。

迎头鬃(开渔节

“迎头鬃”,原是过去渔行为捕捞产量第一名的渔船庆贺、巡游的渔业民俗活动。新时期以来,“迎头鬃”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表彰渔业生产先进单位、迎接新渔汛的开渔节。每年9月16日休渔期结束、渔船出征时,东屏街道、鹿西乡等乡镇、街道举行开渔仪式,送酒送肉为渔民壮行,为高产渔船挂丰产旗,激励渔民们再夺丰产。

千鱼宴(年货节)

“千鱼宴暨鳗香年货节”,是洞头为不断提升全市全季旅游知名度而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从2016年开办,每年的12月底举行,节庆活动一般3天。

活动将传统节日的喜庆气氛和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现场设置展销区、互动区、台湾馆等特色活动区域,每届参展商铺、特色小吃摊位近百家。除了洞头本地的年货外,还有来自温州其他县市区的特色名优农产品布展,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一站式”年货采购平台。活动期间,还举办吃货剥虾PK大赛、航拍大赛、抖音大赛、民俗表演、游戏互动等配套活动。

洞头八大巧

洞头八大巧,指的是:“木船用火烤,驾舟靠双脚,纸灯水上飘,动物满船跑”;“生米锅中炒,熟饭用粉包,猫耳朵下水煮,美人儿任你咬”。前四巧是渔业生产习俗,后四巧是渔乡吃食习俗。

交通

综述

洞头交通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城区集镇市政道路、县道公路及农村公路。市政道路主要存在于洞头本岛老城区与新城区及在建的工业园区,县道公路的主要由基本贯通的环岛公路、本岛鸽梅线老公路、五岛接线公路、大门环岛公路,鹿西岛公路组成,农村公路则是由原来各乡村的机耕路改造而来康庄公路等等。

国道

2018年2月7日上午9时,330国道洞头段正式通车,至此,330国道已经全线贯通。洞头—合肥公路连接起了洞头和合肥市,其中,洞头段起始于龙湾上岙,终于状元岙岛港区(现称温州国际游轮港)于2010年1月开工建设。该公路主线长36.7公里,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24.5米。具体来说,330国道共分为8个标段施工,部分标段在此前已经通车。其中,灵昆段已于2014年7月19日起正式通车,洞头峡跨海特大桥于2016年2月2日宣布通车,灵霓海堤段在2017年1月24日正式通车。洞头—合肥公路已全线通车。

河北轨道交通中等专业学校

温州轨道交通S1线是温州轨道交通第一条建成运营的线路,于2019年1月23日开通西段试运营,串联起温州动车南站、温州火车站、温州龙湾国际机场等大型交通枢纽,穿越都市核心两大中心,中心城和瓯江口新城,连接瓯江中心区、中心城区、龙湾中心、永强机场和灵昆半岛,全长共计53.5公里。依托S1线平台客流量优势,投放洞头旅游形象广告,并谋划在旅游淡季开展一次旅游主题发布会,加大洞头旅游宣传推广力度。

高速公路

甬台温高速复线灵昆至苍南段正式通车。据统计,该项目通车后,从灵昆街道到瑞安阁巷预计25分钟左右,比原来线路缩短大约30分钟;从灵昆到马站预计不到一小时,比原来线路缩短2小时左右;从瑞安阁巷到苍南马站预计30分钟,比原来线路缩短约1.5小时;江互通至温州龙湾国际机场约42公里,驱车用时约25分钟;龙港互通至龙湾国际机场约48公里,驱车用时约30分钟;马站互通至龙湾国际机场约83公里,驱车用时约50分钟。

社会

教育

2012年,洞头的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6%左右;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保持在100%和99.9%。洞头6个街道(乡镇)均成立社区学校。温州市教师教育院洞头分院、职教中心迁建工程和新洞二中(一、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温州医科大学洞头校区、海霞中学迁建工程开展前期工作。

卫生医疗

2012年,洞头每千人拥有医生数2.1人,每万人拥有病床数18.7张。启动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完成县人民医院门诊楼改扩建主体工程,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13个农村新社区全部实现计卫合作。2012年,洞头甲乙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为499.2/10万,比2011年下降26.5%。

2020年6月,入选2019年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文体

洞头县市民活动中心(一期)已于2011年10月对外开放,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县图书馆、县文保所完成搬迁工作;建成东屏、大门、霓屿和元觉综合文化站,鹿西综合文化站已完成主体工程;改建提升新城文化广场、放生广场,建成10个社区文体服务中心。文体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已创成“东海文化明珠”工程1个、“金海岸文化网”工程4个,省级体育强镇(乡)实现全覆盖。海洋动物故事、洞头妈祖祭典两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名录,32个项目入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就业

2011年和2012年洞头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72%和2.56%,均控制在4%以内;两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76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70人。2012年,洞头举办6场就业招聘会,其中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场,收集和发布就业岗位2118个;同时,还开展了渔农民转移就业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外来务工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和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等。

社保

2011年和2012年,洞头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947人,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102人,新增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23人,新增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917人,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71人。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提高,城镇低保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调整为475元,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310元调整为360元。2012年财政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517万元,较2011年增长20.0%;拥有社会福利院5家;对全县五保对象实行集中供养,2012年集中供养率达到98.7%;共建有“星光老年之家”60个,村居覆盖率达到65%。2012年共救助困难对象329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226万元。

旅游

望海楼景区

望海楼位于洞头本岛海拔227米的烟墩山,为东南沿海最高楼,是洞头旅游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公元434年,后因故塌毁,望海楼于2005年重建,2012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主楼内的海洋民俗文化展厅以现代多媒体手段,再现“民俗八大巧”、“百岛十二鲜”、“妈祖祭典”、“七夕风情节”等洞头特色文化;五楼设有观景廊,2019年,望海楼夜游项目正式开放,望海楼是洞头历史文化的窗口和百岛旅游第一景,被誉为“气吞吴越三千里,名贯东南第一楼”。

仙叠岩景区

景区内设有临海悬崖栈道,沿途观音训狮、海天独径、祭海石猪、金鹰迎客、蛤蟆欲仙、仙童戴帽、十二生肖等景观,沙滩呈半环抱形,沙质属铁板砂,景区内南炮台山是东海海防要塞,戚继光雕像记录了抵抗倭寇的峥嵘岁月。

半屏山景区

景区为一个岛屿,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景区设有临海悬崖栈道,全长1.5公里,串联起娘娘洞,观景廊,百龙广场,盼归亭、同源同根碑等景点。

半屏山还有沙滩运动项目,韭菜岙沙滩岸线长663米,是浙南沿海最大的人工沙滩;有半屏山民宿一条街,共64条间,21家民宿有金岙101项目。

大门景区

大门景区以马岙潭沙滩为核心,呈辐射状向大门岛东南延伸,包括大门山脊游步道、小荆山森林公园、石和尚、龟岩峰、观音礁、舢岩、寨楼东川采摘园、西浪大沙岙等十多个景点。享有“温州夏威夷”的美誉。

鹿西景区

鹿西岛是洞头区的离岛建制乡。其东北面的北爿山屿、南爿山屿,合称南北鸟岛,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海鸟在此安家筑巢,繁衍生息。

竹屿景区

竹屿景区面临东海,由大竹屿、小竹屿、虎头屿、北猫屿、笔架屿等数十座岛礁组成,景区面积约3.8平方公里。大竹屿有数千平方米的天然大草坪,被誉为东海第一大天然草坪。

大瞿景区

大瞿岛与附近的双峰山、南摆屿、北摆屿、鸟岛等组成大瞿景区,有“七十二胜景”。被誉为“海上绿洲”,有”千佛山”、大围岩,以及百鱼图、石佛观海、仙童击鼓、大象吸水等景观。大瞿山顶有明末抗清名将郑成功练兵的校场遗址。位于大瞿岛东南方的双峰山、北摆山、南摆山为鸥鸟、鹭等候鸟的聚集地。

东岙景区

东岙村是国家3A级景区,东岙村保留了闽南传统的节日习俗、地域民俗音乐、方言俚语等地道的闽南符号。还有渔灯、贝壳画、渔民画、瓦石画东岙特有的传承工艺品。

获得荣誉

2020年11月25日,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2月15日,洞头区入选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

2021年12月2日,入选2017—2020年度拟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

2022年1月,入选2021年浙江省4A级景区城名单。

政治

温州市洞头区委书记:郭云强。

温州市洞头区委副书记:何莉平

参考资料

2023年洞头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洞头区人民政府.2024-07-27

温州市洞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洞头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洞头区人民政府.2024-02-28

浙江温州市两级法学会助力洞头区打造“海岛枫桥”新样板.澎湃新闻.2024-02-28

洞头概况2022.洞头区人民政府.2024-02-28

洞头区.温州市人民政府.2024-02-28

历史沿革.温州市洞头区人民政府.2021-07-22

洞头今正式撤县设区 温州从此有了第四区.浙江在线.2015-09-01

温州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温州市统计局.2021-05-17

(温州市)2021年洞头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2-07-08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剑谨调研指导洞头校区迁建工程.官网.2017-03-3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评估结果的通知.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06-04

浙江12地入选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 这些先进受表彰.今日头条.2021-12-16

颜值爆表!浙江新一批4A级景区城、5A级景区镇来了.今日头条.2022-02-21

中国共产党温州市洞头区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区委书记郭云强主持会议.今日头条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1-12-31

“85后”郭云强任温州市洞头区委书记.今日头条 新京报政事儿.202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