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理铠兰

大理铠兰

大理兰Corybas taliensis种子植物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微子目,兰科铠兰属植物。块茎近球形,径约5厘米。茎长达7.5厘米。叶1枚,生于茎上端,心形或宽卵形,长0.9-1.4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无柄,抱茎,具浅色网状脉。产四川省西部(汶川)和云南省西部至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碧江)。生于海拔2100-2500米的林下。

形态特征

大理铠兰是一种较为娇小的植物,其茎部纤细,长约2.5~7.5厘米左右。最明显的识别特征便是一叶一花,即叶子只有1枚,形状为心形或宽卵形,生于茎部上端。每年9月开花,单生的紫色小花一般开在茎部末端,唇瓣近倒卵圆形。

块茎近球形,直径约5厘米。茎纤细,长2.5-7.5厘米。叶1枚,生于茎上端,心形至宽卵形,长8.5-14毫米,宽8-10.5毫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无柄,抱茎,具浅色网状脉。花苞片线状披针形,略长于子房;花单朵,带紫色;中萼片直立,匙形,兜状,长14毫米,宽7毫米,先端近圆形并有细尖,具5-7条细脉;侧萼片与花瓣相似,狭线形或钻状,长8.5毫米,基部上方宽约1.5毫米,具1脉;唇瓣近倒卵圆形,长约1厘米,上部宽约8毫米,下部直立,上部外弯,中央有1条半圆形、稍肉质的褶片,基部有1个大的胼体;距2个,长约3.5毫米,角状;蕊柱长约2.5毫米。花期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100-25021130米的林5261下。

分布范围

产自四川省西部(汶川)和云南省西部至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碧江)。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

2021年9月7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公布,大理铠兰保护级别为二级。

种群现状

因为大理铠兰地域分布太散,对生存环境高度依赖,一旦离开原生境几乎不能成活,将濒临灭绝,是需要重点保护的潜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因此,大理铠兰已被列入《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2017),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濒危物种。值得庆幸的是,2018年7月24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在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的过程中,发现疑似大理铠兰的野生植物群,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刀志灵博士鉴定,最终确认是大理铠兰的野生居群,明确了大理铠兰在高黎贡山有分布。一旦人类随意干扰它们的生存环境,那么对大理铠兰而言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2021年7月,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野外巡护时,发现了一种罕见植物。经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高级工程师蒋宏鉴定,该植物为珍稀濒危植物大理铠兰,属于龙陵县新记录物种。

参考资料

大理铠兰.植物百科.2013-12-09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汇总).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2021-07-29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1-09-09

云南龙陵首次发现珍稀濒危植物大理铠兰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新华网.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