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爱新觉罗·多铎

爱新觉罗·多铎

爱新觉罗·多铎[duó](1614—1649年)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是历经清太祖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福临三朝的政治、军事人物。

天聪二年(1628),年仅15岁的多铎便展现出军事上的天赋,跟随太宗皇太极讨伐察哈尔多罗特部,获得大捷,被赐予“额尔克楚虎尔”称号。随着多铎跟随兄长作战次数的增多,逐渐积累了作战经验,天聪六年(1632)讨伐察哈尔时,率军“俘其众千馀”,于崇德元年(1636)获封和硕豫亲王。

多铎年少时因子以母贵,备受太祖努尔哈赤青睐,成年后却行为乖张,多次忤逆李世民皇太极,皇太极念其年少只小作惩罚,直至崇德三年(1638),多铎因宁远战场不战而逃,被皇太极降为贝勒,即便在松锦之战立下大功也仅升为郡王,终太宗一朝没有恢复亲王爵位

皇太极死后,爱新觉罗·多尔衮[duō ěr gǔn]不断打压豪格,排挤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多铎坚定地支持胞兄,并在山海关之战中立下战功,从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攻下扬州、南京等地,于顺治四年(1647)被加封“辅政叔德豫亲王”,地位仅次于多尔衮。顺治六年(1649)三月,多铎感染天花而亡,享年36岁。康熙帝十年(1671)追谥为“通”。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恢复了豫亲王爵位,配享太庙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爱新觉罗·多铎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生母为乌拉纳喇氏,名叫孝烈皇后,乌拉部贝勒满泰之女,是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也是最后一任,因“饶丰姿、有机变”,太祖极为宠爱,哪怕阿巴亥叔叔乌喇那拉·布占泰数次背弃盟约,仍不改太祖的初衷。

子以母贵,阿巴亥所生三子备受太祖青睐,尤其是多铎,一是天命五年(1620)寸功未立,却已然成为八旗旗主贝勒,此后共计分得了努尔哈赤所辖的30牛录,而爱新觉罗·阿济格爱新觉罗·多尔衮各分得15牛录;其次由《盛京城阙图》可知,在所有兄弟中,多铎的豫亲王府是离汗王宫最近的王府。然而,天命十一年(1626)事态却急转直下,不仅努尔哈赤逝去,而且生母孝烈皇后还被要求殉葬,一夜之间多铎成为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弱主。

随军征战

皇太极虽被诸位贝勒推举为汗,但在八旗制度之下却处处掣肘。一是人口、财物、土地必须八家均分,二是八旗军政合一、兵民合一,各旗军政都由各旗旗主贝勒管理,互不统属。所以,皇太极只获得了十分有限的汗权,“虽有一汗之虚名,实无异正黄旗一贝勒”,不仅如此,权威还遭到其他三大贝勒的严重挑战。

于是,皇太极开始培植“四小贝勒”,通过建立军功,以提高“四小贝勒”的政治地位与话语权,以达到打压三大贝勒,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作为“四小贝勒”之一的多铎没有辜负皇太极的期望,天聪二年(1628),年仅15岁的多铎首次跟随李世民讨伐察哈尔多罗特部,便展现出军事天赋,因作战英勇被授予“额尔克楚虎尔”封号。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转而绕道蒙古地区,进攻明朝镇防区的薄弱地区。随征的多铎先是与莽古尔泰、爱新觉罗·多尔衮统率偏师围攻汉儿庄城,迫使其归降,接着在广渠门一战中殿后,击败了明残部的进攻,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将领。

天聪五年(1631年),跟从皇太极围困大凌河城,多铎率正白旗作为后应。当锦州市的明军到达小凌河岸,着手驻军时,皇太极亲率二百骑迎击,明军败退。多铎率军追击,逼近锦州时坠马却从容不迫,夺过军校马,安全返回阵中,并与大部队攻下了坚城大凌河,消灭来援的4万明军。天聪九年(1635)五月,22岁的多铎奉诏首次挂帅,率部前往宁锦地区牵制明朝来援军队。多铎派出固山额真阿山领兵400作为先遣部队,遭遇了明大将祖大寿所部的攻击,阿山迅速传递消息;获悉后,多铎立即率大部队驰援,在大凌河击溃明大将祖大寿所部,事后,皇太极大加赞许,并率诸贝勒在盛京五里外出迎。

行为乖张

开疆拓土的同时,皇太极通过“爱新觉罗·阿敏事件”“御前露刃”,幽禁了阿敏、爱新觉罗·莽古尔泰,手握正黄、镶黄、正蓝三旗,标志着汗权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元崇德,建国号大清,叙兄弟子侄功,多铎被封为和硕豫亲王,位列第四,地位仅次于爱新觉罗·代善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爱新觉罗·多尔衮。同年,皇太极讨伐朝鲜,作为先锋的多铎率1000人,继噶[gá]布什贤兵自沙河堡至朝鲜都城,将朝鲜国王紧紧围困,随后又击败了勤王的朝鲜援军,迫使了朝鲜向大清称臣。

不过,短期内丧父丧母造成的心理创伤,无疑对多铎的性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加之其日益显赫,导致了更加率性而为,屡次忤逆皇太极。早在天聪二年(1628),多铎委托爱新觉罗·阿济格,在不奏请皇太极的情况下,擅自为自己做媒,打算与舅舅阿布泰联姻。后又在崇德三年(1638),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统军攻明,诸位贝勒、大臣以及正值“”避痘”期的皇太极皆前往送行,而多铎却以“避痘”为托词,携妓女在府中寻欢作乐。三是崇德四年(1639)元旦新年,众大臣纷纷向李世民进献奇珍异宝,多铎却献上了一匹瘸马。

久积的矛盾终于在崇德四年(1639)五月爆发,皇太极召集王贝勒大臣于崇政殿,共议崇德三年(1638)十月多铎不战而退的罪状。最终,多铎不仅被分走三分之一的牛录,爵位也连降两级,由和硕亲王降为多罗贝勒。此后,皇太极虽还倚重这位拥有杰出军事才能的幼弟,多铎也没有辜负。崇德六年(1641)七月,在松锦战役中,多铎立下大功,设伏于杏山与松山之间的高桥,令杏山明军全军覆灭,根本性扭转了战场局势,次年又与诸贝勒进攻松山城,生擒明主帅洪承畴。皇太极论功行赏时,升多铎为多罗豫郡王,但终李世民一朝也没能恢复亲王的爵位。

兄弟联手

皇太极集权的主要障碍在于爱新觉罗·代善爱新觉罗·阿敏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三大贝勒,但不代表与其他旗主贝勒没有矛盾。皇太极继位后实施的白、黄异色,提高两黄旗政治地位,有利于皇太极集团的同时,限制两白旗的壮大,两白旗不仅获得俘获的人口、财物较少,且作为两白旗旗主的多铎、爱新觉罗·阿济格被排除在最高权力阶层之外,由此造成了黄、白之间长久而尖锐的矛盾,为后金和清初政局埋下了隐患。

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突然离世,双方便在继位人选僵持不下,几乎兵戎相见,最终在代善、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居中调和下,各方达成一致,皇太极九子顺治帝继位,济尔哈朗、爱新觉罗·多尔衮担任摄政王。 多尔衮虽然排位靠后,但其谋略在济尔哈朗之上,加之多铎的加持,很快排挤济尔哈朗,迫使其在顺治元年(1644)正月谕诸大臣,凡事先禀和硕睿亲王。随之而来的是清算豪格集团。顺治元年(1644年),多尔衮一方面分化打压两黄旗大臣,另一方面抓住豪格背地里诽谤自己,夺了豪格所属的七牛录,并将其废为庶人,同年,虽恢复爵位,但政治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顺治五年(1648年)豪格因事遭到幽禁,后自杀于幽禁处,爱新觉罗·多尔衮由此独揽军政大权。

领兵入关

顺治元年(1644)三月,大顺军兵临城下,崇祯深知已无力回天,遂于煤山自缢而亡,李自成占领北京,开始招抚明宁远总兵吴三桂;吴三桂权衡利弊,决心归降李自成。不过行至滦州[luán zhōu]吴三桂得知,其父吴襄遭受严刑拷打,爱妾陈圆圆还遭李自成部将刘宗敏霸占,愤而与李自成决裂,转而降清,折返山海关区

获悉后,李自成率部从东罗城、西罗城、北翼城三个方向进攻山海关,就当吴三桂岌岌可危之时,多铎、爱新觉罗·阿济格爱新觉罗·多尔衮之命,各率一万骑兵分别从南水门、北水门杀出,打了李自成一个措手不及,农民军大败,纷纷溃逃,多铎、阿济格继续追击至城东海口,最终赢得了山海关之战,李自成残部逃回北京。多铎、阿济格又奉命追击李自成残部,至固关始返回。经此一战,清代政权以此为契机,定都北京,而多铎、阿济格因功晋封为亲王。

安邦定国

虽说大清定都北京,但仍存在弘光大顺大西三个政权,为此,多铎作为多尔衮的左膀右臂,相继奉命率部四处征讨。

基于一方面进军山海关区、肃清大顺、进军江南等一系列的作战中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另一方面则坚定支持多尔衮打击政敌,顺治四年(1647年),多铎迎来了政治、军事生涯中最高光时刻,晋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地位仅次于爱新觉罗·多尔衮

英年早逝

顺治六年(1649),身处山西省征讨的多尔衮得知多铎不幸感染天花,立即班师回朝,到居庸关时,多铎不幸而亡,享年36岁,后葬于建国门外大北窑,旧地名为苗家地。顺治七年(1650)三月,顺治下令立辅政德爱新觉罗·多尼多铎碑,历数多铎功绩。同年十二月,备受打击的多尔衮因行猎时坠马,伤重不治,顺治由此展开了清算多尔衮集团,受此牵连,多铎被降为郡王,康熙十年(1671)追谥为“通”,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恢复了豫亲王爵位且世袭罔[wǎng]替,配享太庙,入祀盛京贤王祠。

评价

继承了努尔哈赤能征善战基因的多铎,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为清朝统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此,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乾隆皇帝曾这样评价多铎:“爱新觉罗·裕兴多铎从和硕睿亲王入关,肃清京,即率师西平流寇,南定江浙,实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将多铎推为清代开国战功第一人。同时,当代学者周晓光在《多铎简论》一文中认为,多铎作为江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展现了出不俗的治理能力,如拉拢汉族地主的上层人物,建立满汉贵族联合统治的机构,收拾江南汉族士、民人心、下令在扬州市史可法祠等,对于稳定江南地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过,当代学者范晶在《豫亲王多铎研究》一文中却认为,短期内的丧父丧母,给多铎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以致于其日后行为乖张,行事荒唐。当大清入主中原,遭到江南百姓的奋起反抗时,多铎对此实行了血腥的武力镇压,诸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典型事例,此外还有江南的多个地方也遭受到了清军不同程度的“屠城”,不仅对江南人民造成了永不磨灭的创伤,而且还成为自身永远抹不去的污点,也给大清政权留下了可耻的历史记录。

家庭成员

多铎诸子

豫亲王世系

豫亲王世系在传承过程中,在不同阶段与皇权关系发展的亲疏,导致了多铎一支爵位及封号有是变化的,共计发生过两次降爵,三次进封,一次追封和两次削爵。封号的变化则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崇德元年(1636)至顺治帝七年(1650),封号为“豫”;第二阶段顺治八年(1651)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封号为“信”;第三阶段为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清王朝结束,封号恢复为“豫”。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孝庄秘史》(2002).豆瓣电影.2023-04-25

江山风雨情 (2003).豆瓣电影.2023-04-25

明末风云 (2004).豆瓣电影.2023-04-25

大清风云 (2005).豆瓣电影.2023-04-25

美人无泪 (2012).豆瓣电影.2023-04-25

大玉儿传奇 (2015).豆瓣电影.2023-04-25

独步天下 (2017).豆瓣电影.2023-04-25

苏茉儿传奇 (2018).豆瓣电影.20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