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动物园
武汉动物园是一座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墨水湖畔的城市动物园,其前身为武汉中山公园动物园。园区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外湖水体达200万平方米。武汉动物园是一个融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科学研究、动物科普教育和娱乐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性动物园。它隶属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现任园长吴鹏。该动物园的筹建始于1975年,1985年2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2021年1月1日起,武汉动物园开始闭园综合改造,展陈方式从以前按动物食性及动物分类进行分区,转变为按动物栖息地分区,主要分为大洋洲区、非洲区、亚洲区、美洲区、湿地鸟区等。因园区升级改造,武汉动物园内的动物种类及数量均增加了一半,从原来的近90多种、700多头(只),提升至138种、1100头(只)。此外,大量的硬件设施也得到了改善,以确保不同品种和年龄的动物都有适合它们栖息和活动的场所。2023年9月9日上午,武汉动物园进行开园前的首次压力测试,作为正式开园前的一次实战模拟。2023年9月25日武汉动物园宣布:于9月28日上午11时起正式开园。
2019年11月,武汉动物园被中国林学会评为自然教育学校(基地)。2020年11月16日,武汉动物园科普志愿团队获评“武汉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历史沿革
1975年,武汉市动物园筹建办公室成立。武汉动物园在原汉阳区苗圃的基础上兴建,前身是武汉中山公园动物园。
1982年2月,武汉动物园的建设被列入武汉市的“六五”计划。
1975年到1984年间,武汉市园林技工学校开设了动物班,专门为动物园筹建培养人才。
1984年10月,园区完成前区和中区的8项工程。随后,中山公园的动物全都迁移到了武汉动物园。
1985年2月20日,武汉动物园正式对外开放。
1986年,武汉动物园建成了郢趣园,这是武汉市送给友好城市德国杜伊斯堡市的“中国园”的样本园。
1991年,武汉动物园由建设部和武汉市政府共同投资,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金丝猴属人工繁殖基地。
1997年,武汉动物园内建成了占地3700平方米的盆景园。
1998年,武汉动物园建立了猩猩馆,主要用于饲养从国外交换来的动物。
2011年4月22日,武汉动物园湿地鸟区正式对外开放。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动物园暂时关闭。疫情得到控制后,动物园在2020年底恢复了部分区域的对外开放。
2021年1月1日,武汉动物园开始了闭园综合改造,计划工期为38个月,预计在2024年2月28日竣工。闭园改造一期工程对武汉动物园现状中的46.66万平方米进行改造。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馆舍建设、配套设施、生境提升、种群优化、智慧公园等。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武汉动物园的大洋洲区成为首个竣工的展区。9月9日上午,武汉动物园进行开园前的首次压力测试,作为正式开园前的一次实战模拟,上午9点时,参加开园测试的游客便进入园内游玩体验。9月23日,武汉动物园将迎来第三次全要素测试。
2023年9月25日武汉动物园宣布:于9月28日上午11时起正式开园,门票价格确定了,成人票40元/人次。
园区布局
武汉动物园是一座集野生动物保护科学研究、动物科普教育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动物园的动物园。它位于武汉市旅游城区——汉阳墨水湖畔,全园占地面积达64万平方米。武汉动物园园区呈水滴形,区内地势起伏,湖水丰富,形成了水与陆地相连,陆地与水相接的布局。园区共拥有60多栋建筑,大部分是动物的笼舍展馆,汇集了水鸟湿地、锦鲤园、盆景园、鸣翠园、红鹤谷、天鹅湖、百鹭岛、湖光轩、香樟林、九孔桥等生态园林景观,里面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属、非洲草原象、长颈鹿、火烈鸟、企鹅、犀牛、河马、袋鼠科、斑马等100多种1000多头(只)异兽珍禽。
2021年,武汉动物园进行了全面的闭园综合改造,以"动物地球村"的理念为指导,对园区进行了区域划分。现在园区重新规划为六个主题展区,包括大洋洲区、非洲区、亚洲区、美洲区、湿地鸟区和儿童互动区。每个展区根据其对应地理特色和生态环境,展示着该地区独特的动物种类。其中,北门是游客主要进入园区的入口,大洋洲区位于东区,非洲区位于南区,亚洲区位于中区,湿地鸟区位于东南角。
重要场馆
大洋洲区
大洋洲区位于东门游客中心附近,突出原生态的动物栖息地,馆舍总占地15994平方米,场馆面积为607平方米,外活动场地面积4397平方米,周边配套生态林等景观区4467平方米。2023年3月,大洋洲区成为首个竣工的展区。该展区以澳大利亚地区的典型动物为特色,包括袋鼠区、鹤驼区、鸸鹋区等,由一条空中栈道引导游客游览各个展区。
袋鼠展馆
袋鼠科区展示了三种袋鼠,分别是红袋鼠、赤颈袋鼠、灰袋鼠。它们于2023年3月9日通过串笼转运的方式搬进了新家。新的住所包括一室一院,102平方米的内舍和1040平方米的大院,空间相比旧屋大了两倍。大院内部设施包括草地、沙地、茅草亭和起伏的土坡,具有独具特色的红色巨岩、芒草荒野、河谷草地与雨林景观。袋鼠在这里非常自由,既可以在户外草坡上休息也可以回内室休息。
鸸鹋展馆
原本就栖息于澳洲森林、草原和沙漠地带,以树叶和野果为食,是世界第二大鸟类和澳大利亚国鸟。它们于2023年3月9日搬进了改造后的新家。因为它们原本就栖息于澳洲的森林、草原和沙漠地带,以树叶和野果为食,因此,鸸鹋展馆没有内室,其新家模拟其在野外的生活环境,配备了园林小品、生态水池、山坡和防晒避雨的茅草亭。
鹤驼展馆
鹤驼区位于鸸鹋区的旁边,分为内舍和外院两个部分。内舍建筑形似独栋别墅,外院则设有一个小池塘,周围种植了低矮的灌木植被。由于鹤鸵在自然环境中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并喜欢戏水,因此这样的设计能为其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截至2023年4月12日,鹤驼区的馆舍已经建成,但暂未有鹤驼入住。
非洲区
非洲区位于武汉动物园南区,以展示非洲大陆独特的动物资源为特色,包括非洲大象、长颈鹿、河马、鳄鱼、狐獴等。在园区进行综合改造期间,为了方便管理和保护,大象、河马、尼罗鳄、犀牛等动物被就近安置。改造后的非洲区采用了视觉混养设计,其中笼舍位于外围,而动物的活动场地则集中在中间,并通过隐形的隔栏进行分隔。
非洲象展馆
对于非洲大象的展馆,武汉动物园特别考虑到了大象的特点进行相应设计调整。非洲象展馆的地坪采用了双向钢筋、高标号混凝土,以使地坪不容易因大象走动而龟裂。同时,该区地坪建有一定坡度,方便冲洗和清洁,避免积水滋生细菌给非洲象们带来安全隐患。展馆的围栏也选用了安全等级高的钢框做门框,保证了动物的安全。
长颈鹿展馆
经过升级改造,长颈鹿展馆为游客提供了人行地下通道,让游客能够更加亲近地观察长颈鹿的行为、觅食和互动,欣赏它们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这个特别设计的地下通道旨在减少游客对长颈鹿的干扰,确保它们能够在一个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中生活。
犀牛展馆
犀牛是哺乳动物纲犀科下的一类动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犀类动物的特点是腿短、体态肥壮且显得笨拙。该展馆内部以天然的岩石、树木和草坪装饰,模拟了草原森林等犀牛常见的生存环境。犀牛喜欢在水中泡浴,所以展馆内部也设有水池和水源设施,为犀牛提供了饮水和水中活动的机会。
河马鳄鱼展馆
河马鳄鱼展馆以模拟它们自然栖息地的水域环境为主题。展馆内部设有水池和水槽,再现了河马和鳄鱼在水中的生活状态。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到河马和鳄鱼的独特外貌和行为特点。河马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之一,它们有着圆胖的身体和宽阔的口鼻部,经常在水中活动。此外,展馆还展示了尼罗鳄这一鳄鱼品种。尼罗鳄与河马都是非洲动物,它们在野外是邻居,因此在动物园中也成为了邻居。
斑马展馆
斑马是非洲常见的马科,以身上的斑纹而得名。展馆模拟了斑马的非洲自然栖息地,营造出大草原环境。
细尾獴展馆
2022年1月,武汉动物园首次引进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细尾獴,这是一种小型昼行性穴居哺乳类动物。它通常有着小巧的身材和长长的尾巴,善于挖掘地洞,并在洞穴内休息和觅食。展馆内部设计以沙漠景观为主题,营造出干燥和沙质土壤的特色。
亚洲区
亚洲区位于武汉动物园的中部。该区向游客展示了亚洲大陆上独特的物种和景观。区域内包括亚洲山林,是大熊猫、熊瞎子、金钱豹等物种的居住地。同时,区域内还有仿真东南亚雨林,为金丝猴属、黑叶猴、豚尾猴等灵长目提供了栖息地。
大熊猫展馆
经过升级改造,大熊猫馆的总面积约为5400平方米,其中场馆面积为1400平方米,外活动场面积为1800平方米。周边还设有约2200平方米的生态塘等景观区。大熊猫展馆位于武汉动物园的最高点,外场设有两个外活动场,分别占地1000平方米和800平方米。内展示区设有两个展厅,每个展厅的面积为216平方米,地面内部较高而外部较低,坡度为12%,层高超过4.2米,营造了模拟生态场景。此外,还设有一个面积为400平方米的科普展厅,用于提供科学普及和教育。
小熊猫展馆
为了给小熊猫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展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展馆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17至25摄氏度之内,以满足小熊猫对环境的敏感需求。展馆的区域内布置了多样的树木和枝条,为小熊猫提供了丰富的攀爬和探索空间。这些树木的布局和摆放考虑到了小熊猫在自然环境中的习性,力求营造出与它们自然栖息地相似的氛围。
灵长馆
升级改造后的亚洲区灵长馆,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仿真的东南亚雨林环境,让他们可以近距离观赏金丝猴属、黑叶猴、豚尾猴等灵长目的生活。灵长类动物很聪明,因此设置了观察窗口和双向门栓供动物们。武汉动物园观景栈道的最高处位于灵长馆,其高度达到约9米,相当于三层楼高。游客站在栈道上,可以俯瞰树上跳跃的金丝猴、狒狒等灵长类动物。空中栈道还设置了一些特别的区域,例如猎豹区和金丝猴区。这些区域通过钢丝网的串笼将动物舍和运动场地连接起来。
金钱豹展馆
该展馆根据金钱豹的习性和行为特点进行设计,提供树木、岩石、水池等,以模拟其自然栖息地的特征。室外区域有丰富的植被和障碍物,并设有较大的围栏,为金钱豹提供隐蔽和运动探索的场地。
小爪水獭展馆
小爪水獭是一种水生哺乳动物,它们擅长捕食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喜欢在流动水中游泳和嬉戏。升级改造后的小爪水獭展馆设计了捕鱼水池和小瀑布空间,捕鱼水池满足了它们的活动和捕食需求。小瀑布为小爪水提供额外的水源和水动力环境。
熊山
为了给熊瞎子和棕熊提供更贴近自然森林的环境,该展馆设计中融入了园林景观和植被,为它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并为它们安心繁衍后代提供适宜的条件。
美洲区
美洲区以亚马孙河展馆为重要载体,里面种植着茂盛的热带阔叶植物,展示了全球最大、物种最丰富的亚马逊平原风貌,馆内种植了茂盛的热带阔叶植物,并采用了具有玛雅遗址特色的塑石造型,主题是展示亚马逊雨林的风貌。馆内规划有美洲红鹮、鞭笞巨嘴鸟等动物展区。
湿地鸟区
湿地鸟区位于武汉动物园的东南角,东南邻墨水湖,北接马沧湖,主要展示陆禽、攀禽、游禽、涉禽、鸣禽等珍稀鸟类,约有60种、1400只(不含野外飞来安家的)。经过改造后,湖中心的若干小岛坡度变缓了、面积增大了。这样更方便水鸟上岸、停留,可供鸟儿歇脚、玩耍或孵蛋。鸟岛上还会陆续增加一些遮挡物,比如在石头上种一些藤本植物。湖水底部经过专业水质净化处理后种植有多种水草,形成具有自然净化功能的水下森林,其后还会投放多种鱼类,尽可能模拟自然、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在湖岸边,假山旁和浅滩处都营造出浓郁的湿地景观,种植芦苇、花叶芦竹、大花美人蕉、野生风车草等多种挺水植物,给了鸟儿们游乐、遮挡的空间。
企鹅岛
该区主要展示的是洪堡企鹅。洪氏环企鹅主要在南美洲的秘鲁和智利沿岸进行繁殖,它们的野外活动范围主要位于洪堡岩岸的亚热带地区。洪氏环企鹅属于中型企鹅,成年个体的体长约为65至70厘米。
2012年2月,武汉动物园首次从荷兰引进了洪氏环企鹅品种。随后于2019年4月至5月,武汉动物园成功地进行了4只小企鹅属的人工孵化。而在2021年,武汉动物园在一年内成功繁育了14只洪氏环企鹅,这在迁地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洪氏环企鹅来说,武汉夏季的高温是一个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鹅馆舍在夏季采用了冰块、空调和24小时循环水池的降温模式,以确保馆舍的温度维持在20℃左右。
鸟语林
该区模拟了鸟类在野外的自然栖息环境,主要展示了陆禽、攀禽、鸣禽等鸟类,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识鸟、观鸟,学习鸟类科普知识的机会。
陆禽区
陆禽的特点是腿脚健壮适于地面行走,具有善于掘土挖食的钝爪,壮实,不善于远距离飞行。该区展示的特色陆禽有白鹇、红腹锦鸡、孔雀等。
攀禽区
攀禽的攀缘本领高强,凭借强健的脚趾和紧韧的尾羽,可使身体牢牢贴在树干上。该区展示的攀禽有葵花凤头鹦鹉、红绿金刚鹦鹉、蓝黄金刚鹦鹉、绯胸鹦鹉、非洲灰鹦鹉等特色鹦鹉品种,以及鞭笞巨嘴鸟、白颈鸦等多种鸟类。
野生区
武汉动物园拥有的适宜环境和相对安宁无扰的条件,吸引了一些野生鸟类如寿带、鹩哥、八哥、黑喉噪鹛、夜鹭和白鹭等在此处定居。
特别是寿带这种鸟类,它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偏爱栖息在山区或丘陵地带的林区,并经常隐藏在树丛中,通常以成对或数对的方式活动。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月,寿带首次在武汉动物园定居,这表明该动物园的环境已经达到了满足其栖息标准的要求。
天鹅湖
穿过园区的主路,便可到达天鹅湖。这里没有明确的展示边界,只有一条从湿地中穿过的栈道勾勒出来。天鹅湖是在旧有基础上进行原址翻新,翻新后总面积35727平方米。湖水经过专业的水质净化处理后,种植了多种水草,形成了具有自然净化功能的水下森林。湖中还放养了多种鱼类,尽可能地模拟了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湖岸边、假山旁和浅滩处营造了湿地景观,种植了芦苇、花叶芦竹、大花美人蕉、野生风车草等多种挺水植物,为鸟类提供游乐和遮挡的空间。
游禽区
游禽脚上长有蹼,善于飞翔、潜水和在水中捞食物,不善于行走,尾脂腺特别发达。该区展示的特色游禽有斑头雁、鸿雁、疣鼻天鹅、黑天鹅、赤麻鸭、绿头鸭、鹈鹕等。
涉禽区
涉禽身上有三长,长腿长脖子和长嘴巴,适于涉水行走觅食,不善于游泳。该区展示的涉禽有火烈鸟、丹顶鹤、蓑羽鹤、东方白鹳等。
儿童互动区
改造后,儿童互动区设有童话王国、浣熊之家、仙境宝屋和漫游仙境四个主要展区。这些展区饲养了羊驼、骆驼、矮马、豚鼠类等宠物动物,旨在满足亲子家庭与动物互动的需求。
明星物种
武汉动物园最重要的明星动物是川金丝猴,武汉动物园的标志也是一只吊臂戏耍的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分布于湖北神农架林区等地带,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身毛发金色细密,鼻孔朝上,摆在脸上像一个钥匙孔,这是它和其他猴类最大的不同之处。
武汉动物园开园之初就有金丝猴。1985年至1995年期间,该园每年都有新出生的金丝猴。鼎盛时期,武汉动物园的金丝猴种群达到了21只。1991年,武汉动物园建立全国第一个金丝猴人工繁殖基地,以发展种群、进行科学研究之用。但1997年后就没有再引进或与其它动物园交换过金丝猴。金丝猴种群每10年就会有一个自然衰退期,至2010年该园大约有4、5只金丝猴,2017年仅剩一只名为“细细”的老年金丝猴。“细细”1992年出生,1997年来到武汉动物园,2021年1月29日离世。金丝猴属的1岁相当于人类的4岁,29岁离世的“细细”相当于人类世界的百余岁老人。2020年11月17日,武汉动物园从安徽铜陵动物园一次性引进5只川金丝猴。这是该园时隔23年再度引进金丝猴。
学术研究
学术成果
1990年11月20日,武汉动物园和同济医科大学协作课题“园林动物寄生虫病防治对策研究”,通过了武汉市建委组织的有关专家的正式鉴定,该实验经过6年多工作,对武汉市动物园129种583只动物,作了三千多头次的调查研究,获得了体内外寄生虫210种,还发现了科学上未报寻过的4个新虫种及31个新宿主记录,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防治监测工作,初步建立了“一监,二控、三防”的综合防治监控系统,并在国内有关杂志上发表了6篇论文。有关专家认为“该项研究不仅对保护观赏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及控制园林污染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实用价值,并且在园林动物寄生昆虫研究领域中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公共卫生学与寄生虫学积累了宝贵的学术资料,此项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学术会议
2014年4月27日,湖北省动物学会、武汉市动物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召开。这次学术研讨会共有4个报告。水生所王丁研究员、武汉大学董惠芬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王玉凤教授、湖北大学陈建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江豚生存现状及保护”“关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几点思考、“Wolbachia通过保幼激素信号途径导致雄性果蝇产生生殖缺陷”“蜘蛛-猎物捕食关系研究方法”的报告,并同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学术合作
2019年6月,武汉动物园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借展大熊猫“春俏”和“胖妞”,联合开展“大熊猫饲养管理和公众教育研究”合作。该园通过对2只大熊猫的饲养和观察,从圈养环境、饲料使用、卫生消毒、疾病预防、动物丰容、特殊时期的饲养等方面总结了其在武汉地区的饲养需求及饲养管理规律。
文化活动
科普活动
每年的世界动物日(10月4日),武汉动物园都会邀请专家学者来分享最新的动物保护成果,向公众普及动物科学知识。其中包括杨毅、颜军、花蚀等专家学者。这一举措旨在增加人们对动物保护的关注,提高公众对动物保护意识的认识,并传播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志愿者活动
每年的国际劳动节节、中秋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以及学生的寒暑假等节假日,武汉动物园都会鼓励游客参与园区的志愿者活动,包括动物园环境整治、动物护理、科普宣传等。为了激励志愿者积极参与,武汉动物园设立了见习志愿者、星级志愿者、荣誉职工的志愿者体系,对于荣誉职工及其家庭(三口之家),动物园提供终身免费入园服务。
移动动物园
自2021年1月闭园改造,武汉动物园启动了“移动动物园进地标”系列活动,造访武汉的各大地标,如东湖绿道、汉口江滩、黄鹤楼公园、长江文明馆等,以及繁忙的商业区如菱角湖万达、武胜路凯德广场、永旺梦乐城等等。每场“移动动物园进地标”系列活动均包括主题动物科普讲座、与动物相关的互动游戏以及手绘体验,供参与者打卡留念。
所获荣誉
1987年7月,国家建设委员会考察全国的动物园,排出”中国八大动物园“名录,武汉动物园入选其中。
2019年11月,武汉动物园被中国林学会评为自然教育学校(基地)。
武汉动物园是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基地。
重要事件
郢趣园“姐妹园”
中国的郢趣园距武汉动物园的圆洞桥约十分钟路程。近40年来,历经武汉动物园的数次改造,“郢趣园”一直被完好地保留至今,持续维护保养。在本次动物园改造过程中,郢趣园保持着原样,还有专人长期运维保护。在1982年,杜伊斯堡与武汉市结为友好城市后,武汉市曾于1986年赠送给友好城市德国杜伊斯堡市的“中国园”与郢趣园一模一样,也被称为“郢趣园”。
武汉动物园的“郢趣园”,与德国的“郢趣园”照片十分相近。区别仅仅是德国园的瓦片是绿色的琉璃瓦,武汉动物园内的郢趣园瓦片为黑色。武汉的郢趣园之前是榫卯结构,由郢趣园于园林靠近水边,地域较为潮湿,经过岁月洗刷,木质结构受损严重,游客游玩时有隐患,因此在2010年改造时,选用更牢固耐用的钢混结构,顶上的瓦片换成楚文化常见的黑瓦,也更耐风吹雨淋。正因如此,最近这次的动物园改造,郢趣园基本不需要修缮。
国际交流
1985年,武汉动物园的金丝猴曾作为城市友好使者,在日本犬山市展出3个月,1988年又远赴美国展出。
1980、90年代,武汉动物园与国内、国外动物园有着广泛的交往,先后与日本犬山动物园、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动物园、德国的杜伊斯堡动物园结成友好动物园,并进行了大批量的动物互赠互换。克利夫兰动物园1986年赠送给武汉动物园黑猩猩、环尾狐猴、金刚鹦鹉、浣熊等4种8只动物,1990年又赠送金刚鹦鹉、松鼠猴、白头绒猴、猩猩属等4种10只动物;杜伊斯堡动物园1989年赠送武汉动物园斑马1对,河马1只,1994年赠送一对双胞胎长颈鹿。
动物保育
1991年,武汉动物园建立全国第一个金丝猴人工繁殖基地,以发展种群、进行科学研究之用。
1999年7月,武汉动物园的大熊猫“都都”去世,创造了人工饲养寿命37岁的世界纪录,得到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圈养大熊猫寿命之最”世界吉尼斯记录证书。
2014年3月17日,武汉动物园首次人工繁殖成功四只黑颈天鹅。
2014年5月21日,武汉动物园首次自然繁殖成功一头珍珠矮马。
2015年4月,武汉动物园首次自然孵化成功疣鼻天鹅宝宝。
2020年5月10日,武汉动物园首次繁育成功小熊猫双胞胎“欢喜坨”和“糯米鸡”。
2020年11月17日,武汉动物园从安徽铜陵动物园引进5只川金丝猴。这是该园时隔23年再度引进金丝猴。
2021年,武汉动物园一年内成功繁育14只洪堡企鹅。洪氏环企鹅属于世界易危物种,主要在秘鲁和智利沿岸繁殖。武汉动物园一次繁育出14只洪氏环企鹅,在迁地保护层面意义重大。
热点事件
1995年,建设部再评”全国十佳动物园“时,武汉动物园落选。
武汉动物园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闭园综合改造,批复工期为38个月,竣工时间为2024年2月28日。
2018年6月,有游客在拍摄到饲养员违规操作,该事件引发社会关注。6月19日,动物园管理处通报,游客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已让涉事饲养员停职检查并调离岗位,并安排更具专业知识、爱心和责任心的管理员照顾的生活。
2023年9月9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武林”和“盟盟”安全抵达武汉动物园。“武林”和“盟盟”是继“都都”和“春春”之后武汉市迎来的第二对异性大熊猫。
参考资料
武汉动物园.武汉动物园官网.2023-05-16
武汉动物园.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5-15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 武汉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2023-06-06
胆子真大,他们给260斤的东北虎做手术,就在武汉动物园里.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6
这个袋鼠的梦想家园,来自动物园“创造101”!.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6
导游图.武汉动物园官网.2023-05-16
武汉动物园变身“动物地球村”.楚天都市报.2023-05-15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3
未来逛动物园是去动物们的家里做客.光明网.2023-05-16
武汉动物园的白鹈鹕、黑天鹅住进“新房”.中新网.2023-05-24
闭园近三年,武汉动物园今日进行开园测试!.今日头条-长江云新闻.2023-09-11
9月28日!武汉动物园开园!门票40元!来看大熊猫吧.极目新闻-今日头条.2023-09-26
登上自然嘉年华的动物园护照,邀请你来一同设计.微信公众平台.2023-05-16
武汉动物园志愿团队获评“武汉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微信公众平台.2023-05-17
【人民网】坚持“人物同防” 尽量错峰出行.武汉动物园官网.2023-05-16
武汉动物园将提前开园,准备再次引进大熊猫.荆楚网.2023-05-16
明早9点,武汉动物园3万张免费测试票来了!.今日头条.2023-09-22
留给它们更大活动空间,武汉动物园怎么改 动物习性说了算.武汉市人民政府.2023-05-24
武汉动物园首个动物展区基本落成.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3
武汉动物园变身微型“动物地球村”,首批动物喜迁新居,或年底迎客.极目新闻.2023-08-03
四大洲动物都有!武汉动物园改造细节公布.湖北发布.2023-08-03
野生动物们的“豪宅”长这样 武汉动物园新建大洋洲动物展区基本落成.武汉市人民政府.2023-05-24
超前探馆,武汉动物园年底回归!.武汉市人民政府.2023-05-24
住房自由!他们给小动物挪了个窝.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3
打造国内一流!武汉动物园明年1月1日起闭园改造,未来动物园长这样.长江网.2023-05-16
happy 牛 year! 犀牛说:与我无瓜.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4
当河马爱上鳄鱼,我们打开了武汉的温暖模式.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3
斑马,你好!.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4
打洞怪出没!“丁满”来武汉动物园啦.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3
大熊猫馆.武汉动物园.2023-05-23
赤大袋鼠、鸸鹋搬进武汉动物园的新家啦.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3
小熊猫.武汉动物园官网.2023-05-24
“制霸”熊孩子,看这个小姐姐的绝技!.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4
四大洲动物都有!武汉动物园改造细节公布.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 武汉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2023-05-24
武汉动物园建成全国最大城市公园湿地鸟区.新华网.2023-05-24
湿地鸟区.武汉动物园官网.2023-05-23
岛更大、坡更缓、水更深,武汉动物园的白鹈鹕、黑天鹅住进“新房”.武汉发布.2023-08-03
全国第一!武汉动物园的冠军企鹅队,也太可爱了吧.微信公众平台.2023-05-16
全国尚属罕见!武汉动物园一年内成功繁育14只洪氏环企鹅.光明网.2023-05-16
爱鸟周 | 守护蓝天精灵 共享美好家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3
欢迎寿带一家入户武汉动物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4
林中精灵“寿带”首次安家武汉动物园.武汉动物园.2023-05-23
湖水清清,水草摇曳,武汉动物园水鸟乐享清新天鹅湖.楚天都市报.2023-05-24
将增加科普装置!武汉动物园回应小学生建议.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武汉动物园官网.2023-07-11
金丝猴.武汉动物园官网.2023-07-11
看!金丝猴!阔别23年再度安家武汉.武汉广播电视台.2023-07-11
好温暖的金丝猴一家子!动物园这一幕,饲养员快泪奔.武汉绿化.2023-07-11
金丝猴老奶奶细细离世.武汉动物园官网.2023-07-11
湖北省动物学会、武汉市动物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国动物学会.2023-08-04
大熊猫馆.武汉动物园官网.2023-07-11
自然大讲堂开讲啦,快搬小板凳围观.微信公众平台.2023-05-16
【志愿者招募】大伙伴们,最好的舞台等你来.微信公众平台.2023-05-16
闭园这一年,你遇到了移动中的武汉动物园吗?.微信公众平台.2023-05-16
新华社快评“一丘之貉”,如果它是你的邻居,该怎么办?.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3
闭园这一年,你遇到了移动中的武汉动物园吗?.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3
活动回顾| 移动动物园虎年第一场来了!.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3
这场云集50万人的撸猫活动,你参加了么?.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3
武汉动物园招募志愿者.武汉动物园官网.2023-07-11
生态园林.武汉动物园.2023-05-23
“郢趣园”远赴德国前,先在武汉动物园“打了个样”.长江网.2023-05-16
35岁的武汉动物园即将改造, 邀请这些人终生免费游.武汉广播电视台.2023-07-11
武汉动物园首次人工繁殖黑颈天鹅.武汉动物园官网.2023-05-16
武汉动物园首次繁殖珍珠马.武汉动物园官网.2023-05-16
武汉动物园首次自然孵化疣鼻天鹅成功.武汉动物园官网.2023-05-16
首次成功繁育!国庆节去武汉动物园看小熊猫双胞胎.长江网.2023-05-16
看!金丝猴!阔别23年再度安家武汉.光明网.2023-05-16
白鹈鹕、黑天鹅搬新家,武汉动物园喊你来“验房”!.极目新闻.2023-08-03
武汉市动物园大熊猫伟伟疑受虐待 回应:涉事饲养员停职.金羊网.2023-05-16
大熊猫“武林”“盟盟”入住武汉动物园. 长江日报-光明网.2023-09-11
大熊猫武林盟盟到武汉了!.光明网-今日头条.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