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庞巴迪公司:Real GDP Per Capita)也称作“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福祉程度的指标。它通过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段内(通常为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该国的常住人口(目前的居民人口)进行比较来计算。国际上通常采用人均购买力平价美元(PPP)来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受到内部因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总人口的影响,外部受到政府政策、教育水平、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人均GDP是对经济繁荣程度的衡量指标,也会对生活水平进行评估,对制度建设和投资决策进行参考。

人均GDP在衡量经济繁荣程度、生活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用于进行经济结构分析,如产业、需求和地区结构分析,以及指导宏观经济决策。但它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如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就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

基本概念

定义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福祉程度的指标。它通过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段内(通常为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该国的常住人口(目前的居民人口)进行比较来计算。国际上通常采用人均购买力平价美元(PPP)来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划分标准

2016年,全球低收入经济体共31个,下中等收入经济体共53个,上中等收入经济体共56个,高收入经济体共78个。

概念辨别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I)指的是国民总收入除以平均年人口数得出的数据,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大致相当。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所造成的最终价值总和。而GNI则是一个国家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初次收入分配所获得的最终结果,包括了企业、政府、住户等各个机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总和。GNI公式为:

其中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是指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获得的劳动者报酬、利息、红利等。

就联系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是指通过将GDP和GNI除以平均年人口数计算得出的人均指标。具体而言,GNI是由GDP加上从国外获取的净初次分配收入所得出的结果,减去向国外支付的净初次分配收入。换句话说,GNI可以理解为GDP加上来自国外的净初次分配收入。

根据两者的区别来看,GDP是一个国家生产概念的指标,主要反映经济增长和变动情况。而GNI则是一个国家收入概念的指标,主要反映收入水平和宏观收入分配状况。更具体地说,人均GDP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而人均GNI则主要反映一个国家获得收入的人均水平。

计算公式

在进行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横向对比时,不仅要看总量,也要看人均水平,人均GDP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生产总量与本国人口比较的相对强度,其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产出的市场价值总和,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境内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合。计算结果表明,按全国总人口计算的每人平均有多少国内生产总值。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者和统计学者经常用这个指标来表示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的经济实力。

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是一个国家国境范围内一年间创造的财富。国内生产总值会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产生影响,首先二者是一个国家内,它们是一个地理范围的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其次它们在一定时期内,人均GDP是一个流量概念,它所统计的是一个时期内生产出来的价值,这个时期通常是一年,但也可以统计一个季度或一个月。

国家总人口

按照国际上的统一定义,GDP和人口的计算应该基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常住概念,即统计一个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的最终产出,以及该地区的常住人口总数。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性、跨地域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人员流动等因素的影响,确定数据范围或获取数据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现阶段,年平均人口一般采用期初和期末常住人口数的简单算术平均,假设人口变动趋于均匀。实际工作中,人口统计数据存在两个不同的口径,一个是公安部门的户籍登记人口数,另一个是根据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调查推算的常住人口数。在计算人均GDP时,通常采用后者。

外部因素

政府政策

政府除了通过购买产品或者劳务进行支出外,还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进行支出。对基础建设进行投资,可以简单地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同时政府还可以进行新兴产业的投资,通过投资新兴产业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

教育水平

1990年,著名美籍华裔经济学家刘遵义即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了教育对于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他对1960年至1985年间58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教育对这些国家的总产出做出了很大贡献;全民平均受教育程度增加一年,即可使国内生产总值提高3%;在发展中国家,教育的起始水平越高,提高教育水平的作用就越大;教育要贡献于经济增长,一般存在一个受教育年限的临界点,4年以上的教育才能使人们达到能识会写的水平,故只有超过4年这个临界点,教育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

提高人均GDP,必须要充分发挥国人的聪明才智,开发新技术,解放新思想,用创新创造的思维方式提升本国的GDP经济的竞争力,激励商家继续开发新产品,创新服务模式等,有利于GDP经济良性发展。

全球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的GDP经济不再是以国家为单位的独立个体,而是全面融入全球经济市场之中。GDP经济要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站稳脚跟,就必须紧紧依托国家力量,充分发展国民生产制造水平,提供更加经济实用的商品。

重要性

经济繁荣度衡量

人均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判断其经济总体实力和经济发展的快慢。人均GDP是一个客观的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它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和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方向、投入能力和投入水平。

生活水平评估

在研究一个国家较长时间的生活水平变化情况时,使用人均实际GDP进行计算,可以除去人口的增减所带来的影响,结果也更加准确。

人均GDP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它通常与购买力平价相结合,以便进行更客观的衡量。尽管人均GDP不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它是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基础,对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

制度参考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可用于分析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地区结构分析。同时,人均GDP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投资决策

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均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以中国全国范围为例,人均GDP每增加100元,会导致带地区FDI(外国直接投资)增加3.3元,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局限性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它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如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就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

人均GDP反映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最终的产品和服务,对过去的财富没有反映,不能涵盖经济、社会、环境各个方面,例如未考虑贫富差距、生活成本(即实际购买力),环境与资源影响和社会福利水平等,未包含非市场产出(例如家庭劳动力、自给自足等)。

最后,人均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地区或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比如收入分配或者收入差距问题,还有人们生活休闲的问题等等。

数据比较

相关指标

人均购买力平价

PPP 是反映经济体间交换同一组货物和服务的货币比率。

与汇率相同,可利用 PPP 将不同经济体的经济指标调整至同一货币单位。例如,中国 2017 年 GDP 为 820754 亿元人民币 16,则经当年汇率 6.7617 折算后的GDP(汇率法 GDP)为 121413 亿美元,经当年 PPP 4.18 折算后的 GDP(PPP 法GDP)为 196353 亿美元。

与汇率不同,PPP 是人为构造出的一个货币转换因子。因此,尽管其避免了汇率的诸多缺陷,但其准确性受基础数据、统计测度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影响较大。构造和生产 PPP 的项目很多,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是由联合国世界银行主导的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ICP)。从 2017 年起,ICP 大约每 3 年组织实施一次,各轮次 PPP 测算方法可能存在差异。新一轮结果公布后,需调整之前轮次的测算结果。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可支配收入除以常住人口数后得到的平均数

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是居民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调查失业率

调查失业率指根据抽样调查方法推算得到的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调查失业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是政府判断经济形势、改进宏观调控和制定就业政策的重要依据,其高低受经济结构、经济周期、人口结构、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参考资料

Real GDP Per Capita.economicshelp.2023-11-0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作用?.阳江市政府网.2023-11-02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计算人均GDP的意义何在?它是如何计算的?.湘潭市统计局.2023-11-02

GDP有什么意义、作用?.揭阳市人民政府.2023-10-31

统计局答网友提问:GDP有局限,可用综合指标弥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11-15

中国有能力迈过“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政府网.2023-11-02

人均国民总收入的概念及世界银行国别收入分组标准.陕西省统计局.2023-10-31

人均GDP、人均GNI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何区别和联系?反映居民收入水平用哪个指标更合理?.国家统计局.2023-10-31

人均gdp的作用和分类是什么?.财富中文网.2023-10-31

提升发展质量 提高生活水平.中国台州网.2023-11-02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国家统计局.2023-11-15

什么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家统计局.2023-11-15

什么是调查失业率.国家统计局.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