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雪雁

雪雁

雪雁(黑枕黄鹂普通亚种:Anser caerulescens),又叫称“考雁”“白雁”,是雁形目鸭科鸟类,为小型雁类,体长为63.5~78.7厘米,体重为2~3千克,两性相似,雪雁的两种亚种除体型大小不同之外,大西洋亚种通体洁白,而指名亚种则有白色和蓝色两种色型。白色色型雪雁体色为雪白,蓝色色型雪雁体色为蓝色或灰色。其初级飞羽黑色羽基为淡灰色,初级覆羽为灰色,其余体羽白色。全身除嘴和脚为红色,由于初级飞羽较长,突出于尾上,因此在野外站立时,看到的尾部是黑色;飞翔时除嘴脚为红色、翅尖为黑色外,其余全为白色。在野外极易鉴别。虹膜暗褐色,嘴短厚,赤红色,脚淡紫色或红色,爪黑色。

雪雁分布在北美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的东北部,越冬区在北美、西伯利亚、日本及中国的东部沿海。其繁殖地位于北极苔原带,由低矮的苔原和平坦的盆地组成,喜好靠近长满草的潮湿苔原和平坦的沼泽地附近的岩石地形、沿海潟湖、沼泽、潮滩和河口,但也会利用草原和农田。

雪雁对农业有害处,它们有时会在农田里寻找嫩芽和玉米、小麦和燕麦。2020年雪雁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物种(LC)。雪雁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23年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命名与分类

命名历史

1750年,英国博物学家乔治·爱德华兹(George Edwards)在他的《珍稀鸟类自然史》第三卷中对雪雁进行了插图和描述。他用了英文名“Theblue-wingedgoose”。1758年,瑞典博物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 Linnaeus)将雪雁与鸭和鹅一起归入Anas属,创造了二项式名称Anas caerulescens并引用了爱德华兹的作品。1760年,法国动物学家马蒂兰·雅克·布里松(Mathurin Jacques Brisson)将雪雁归于雁属(Anser)。雪雁学名来自拉丁文anser,“鹅”和caerulescens,“蓝色”,源自caeruleus,“深蓝色”。

亚种分化

目前全世界共记录有2亚种,指名亚种(又叫小雪雁:Anser carulescens carulescens)和大西洋亚种(又叫大雪雁:Anser carulescens atlanticus)。指名亚种有两种色型,即蓝色型和白色型。有人认为两种色型分别为两个不同的物种,并将白色型定名为Anser hyperborens,蓝色型定名为Anser caerulescens,但由于这两种色型在同一个地方混合繁殖,并互相交配,具有大量中间类型存在,所以大多数鸟类学家并不认为它们是两个种,而是同一种的两个不同色型。

形态特征

雪雁为小型雁类,体长为635~787毫米,翅长为400~450毫米,体重为2~3千克,嘴峰49.5~58.4毫米;跗71.2~82.5毫米。雪雁两种亚种的体型大小和色型都不同,大雪雁通体洁白,而小雪雁则有白色和蓝色两种色型。白色色型雪雁成年阶段喙为粉红色,底部周围有形似“微笑”的黑色斑纹;体色为雪白,翼尖黑色;脚和腿是红色的,幼年阶段体色为夹杂灰色的白色,翼尖为黑色;脚和腿为红色。与白色色型雪雁不同的是蓝色色型雪雁体色为蓝色或灰色;在幼年阶段,它们体色为石板灰色,几乎没有白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雪雁分布在北美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的东北部,越冬区在北美、西伯利亚、日本及中国的东部沿海。

亚种分布

栖息环境

雪雁繁殖地位北极冻原带,由低矮的苔原和平坦的盆地组成,这些盆地位于湖泊、河流、洪泛区或海洋的10公里范围内。大西洋亚种多选择在多岩石的苔原或山脚避风处的湿苔原地上,冬季多栖息在耕作过的原野、农田和沿海低地。有些雪雁喜好靠近长满草的潮湿苔原和平坦的沼泽地附近的岩石地形,这些地区被山脉保护着免受北方的影响,它们更喜欢沿海潟湖、沼泽、潮滩和河口,但也会利用草原和农田。

生活习性

社群行为

雪雁喜成群,全年不同季节均成群栖息和活动,是高度集群性鸟类,繁殖期只有少量单独筑巢,大部分成群筑巢并且有领域性。

觅食行为

雪雁主要为植食性,主要以植物的嫩叶、嫩芽、草茎、果实、种子、水生植物的根、块茎、芦苇嫩芽和青草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冬季也常到农田觅食谷物、喜米和农作物幼苗。其动物性食物主要为各类小型无脊椎动物。在繁殖地北部其最常见的食物来源是美国芦苇,当向南迁移时,它们以湿地和河口的水生植物为食,在路易斯安那州的越冬地,主要以野生稻为食。雪雁还需要吞食砂砾,例如沙子或贝壳碎片,以帮助它们消化。

节律行为

雪雁性胆怯,晚上多栖息于水上,但白天多在陆地活动。善游泳,亦善陆地行走,飞行有力而稳健。

雪雁从5月下旬到8月中旬繁殖。8月末至9月初开始从北极繁殖地往南部越冬地迁徙,5月末6月初又从越冬地迁来繁殖地。迁徙时整个种群几乎同步进行,因此迁徙群特别庞大,特别是秋季迁徙,常集成上千万只的大群。在春季迁徙(逆迁徙)期间,大群雪雁飞得很高并沿着狭窄的走廊大量迁徙,从传统越冬区到冻原的距离超过4800千米。体型较小的雪雁穿过中央迁徙路线密西西比州迁徙路线和太平洋迁徙路线,穿过草原和肥沃的农田,到达美国和墨西哥尤其是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的草原和农田的越冬地。体型较大但数量较少的大雪雁穿越大西洋迁徙路线,并在大西洋沿岸平原上相对受限的范围内越冬。

生长繁殖

繁殖交配

雪雁2~3龄时性成熟,繁殖期为6~7月。雪雁在选择配偶时,倾向于选择与父母体色相似的配偶。雪雁的求偶和交配行为是彼此不断地将头浸入水中和鸣叫,尾竖直起来,两翅半张,然后雄雁爬到雌雁背上进行交配。雪雁在北极冻原地带繁殖,是高度集群繁殖的鸟类,繁殖对的形成通常在迁徙期间和到达繁殖地后才逐渐形成,繁殖对的形成时有一系列模式化行为动作,结合较为牢固,一经成繁殖对,则基本以繁殖对为单位长年在一起生活,除非配偶死亡,一般不随繁殖年代重新组合。

筑巢

雪雁筑巢期为六月,常常成千上万只集中在一起营巢繁殖,巢的密度较高,筑巢数量可以达到数万个。雪雁通常会在离水域不远、位置较低的苔原草地、河汛平原、湖泊、河流和水塘岸边以及盐碱水域和多岩石的苔原上营巢。巢用青苔简单堆集而成,内放有少许枯草茎和绒羽。巢不高,四周有植物掩隐,难于发现。为了阻止捕食者进入巢穴,雪雁往往在雪鸮附近筑巢。

产卵孵化

雪雁于六月初开始产卵,1天1枚,每窝产卵3~6枚,一般为4~5枚。卵大小为63.2~88毫米x41.8~57.2毫米。如果部分卵丢失或损坏,雌鸟会产补偿性的卵。当产下第一枚卵后雌鸟就开始孵卵,雄鸟在巢附近警戒和担任保卫巢的任务,孵卵期间,雄鸟每天仅短暂的离巢觅食,孵卵后期,基本不会离巢。雌鸟离巢时通常用枯草将巢盖住,孵化期有22~25天。

生长

雪雁的发育分为三个阶段,有早成雏、亚成鸟和成鸟。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就能活动,并被亲鸟带到食物丰富又利于雏鸟换羽的安全地方,幼鸟在45~49天内羽化。

危害

雪雁对农业有害处,它们有时会在农田里寻找嫩芽和废弃的玉米、小麦和燕麦,危害农作物。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趋势

2020年雪雁的总体种群数量趋势在增加。

种群数量

1976年,在西伯利亚地区东北隅的符蓝格尔岛雪雁种群数量在8.7万只左右。大西洋亚种的种群数量,明显较指名亚种少,而且曾一度下降,1955年和1974年为5万只,1969年为9万只,近10年来由于控制了狩猎和进行保护,种群数量已明显增加,1984年达到40万只。两个亚种中雪雁的指名亚种的数量更大,1989年估计仅在美国越冬的个体就在200万左右;2015年欧洲种群估计有2千~4千只成熟个体。2020年全球雪雁估计有1.5千万只成熟个体。

保护级别

2020年雪雁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物种(LC)。雪雁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23年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保护措施

雪雁的保护措施主要是建立定期狩猎季节和保护栖息地

中国东台市世界野生珍食繁育研究中心曾对雪雁进行人工驯化。

致危因素

天敌

雪雁主要的捕食者有北极狐(Vulpes lagopus)和贼鸥属(Stercorarius)。最容易受到威胁的时期为产卵后的头几周,其次是孵化后。卵和幼鸟很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捕食。

猎杀

雪雁在其分布范围内被人类广泛猎杀,以供娱乐和调节快速的种群增长,容易对雪雁种群数量造成威胁。

物种对比

与雪雁相似的种类是细嘴雁(Anser rossii)该无论体形大小和颜色都与雪雁很相似,但该鸟主要分布于北美洲,中国没有分布,不会与之混淆。

相关文化

雪雁终生只忠于一个伴侣。红楼梦有一位林黛玉的丫鬟就名叫雪雁,针对雪雁其名,历来学者也都有解析。解庵居士在《石头臆说》中就说:“婢名紫鹃、雪雁者,以喻黛玉一生苦境也。盖鹃本啼红,而乃至于紫,苦已极矣,而又似飞鸿踏雪,偶留爪印,不能自主夫西东也。”紧扣雪雁的特性,林黛玉将死以及死后,雪雁始终不曾离开林黛玉,她一直和紫鹃一起,守护着林黛玉。

参考资料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11-06

..2024-11-13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2024-11-06

ADW: Anser caerulescens: INFORMATION.animaldiversity.2023-05-30

..2023-05-30

Part III & IV - A natural history of uncommon birds -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biodiversitylibrary.2023-05-30

v.1 - Caroli Linnaei...Systema naturae per regna tria naturae -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biodiversitylibrary.2023-05-30

Screamers, ducks, geese, swans – IOC World Bird List.worldbirdnames.2023-05-30

Ornithologie, ou, Méthode contenant la division des oiseaux en ordres, sections, genres, especes & leurs variétés : a laquelle on a joint une description exacte de chaque espece, avec les citations des auteurs qui en ont traité, les noms quils leur ont donnés, ceux que leur ont donnés les différentes nations, & les noms vulgaires : Brisson, Mathurin-Jacques, 1723-1806 : Free Download, Borrow, and Streaming : Internet Archive.archive.2023-05-30

..2023-05-30

Avibase.bsc-eoc.2023-05-30

DUCKULIMENT.ducks.2023-05-30

细嘴雁.oiseaux.2023-05-30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