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崔颢

崔颢

崔(?-公元754年),开封市(今开封市)人,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今衡水市安平县)。出身唐朝门阀士族“博陵崔氏”,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故称崔司勋。唐代著名诗人。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崔颢进士及第,《黄鹤楼》一诗,因其“风神超迈”,而被推为“唐人七律之首”,成为咏楼绝唱,历代广为传颂。史书多指责崔颢有才无行。崔颢进士登第时正是唐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高涨的全盛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具有很大影响的诗人,崔颢便是其中之一,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齐名。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崔颢向宰相张说推荐樊衡,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崔颢在岐王府中创作了一首五言诗《岐王席观妓》。开元十五(公元727年)年樊衡及第。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至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之间崔颢曾担任许州扶沟县尉。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崔颢逝世,时任司勋员外郎

崔颢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成员,在天宝年间的诗坛上名重当时,对边塞诗派的形与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黄鹤楼》被宋代严羽誉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推动了盛唐时期田园诗派的发展。

人物生平

青年时期

崔颢年轻时拜谒大名士李邕[lǐ yōng],吃了李的闭门羹。这是进士登第之前的“行卷”活动,献诗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象李邕这样著名前辈的荐举,以博取声誉,易于登第。崔颢献诗的第一句是“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触怒了李邕,将其撵出门外。

入朝为官

崔颢在拜访李邕失利后,没有被埋没,找到了另一位“知贡举”官源少良。经源少良荐举,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登第。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崔颢在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任职。进士及第后至开元末期间,崔颢游历江南,登黄鹤楼,所著《黄鹤楼》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崔颢向宰相张说推荐樊衡,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崔颢在岐王府中创作了《岐王席观妓》一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诏举“武足安边”科,樊衡应举登第。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前后在河东定襄代州一带游历。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崔颢在代州都督府任职,前往定襄郡进行纠察,亲断刑狱。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至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之间曾担任许州扶沟县尉河南道许州管县扶沟县为“望县”,属上县,上县县尉为从第九品上阶。在进士及第十八年之后,以文采出名的崔颢,仍处于九品县尉一职。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吐蕃攻勃律之前,崔颢在代州都督杜希望门下任职。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编著的唐诗选本《国秀集》选录崔颢诗七首,书中标署崔颢官职为太仆寺丞。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崔颢逝世,时任司勋员外郎

人物作品

《全唐诗》收录崔颢诗39首,《全唐文》收有崔颢的《荐樊衡书》《荐齐秀才书》2篇散文。(据近人岑仲勉先生考证,《荐齐秀才书》非崔颢的作品)。崔颢作品虽然数量不多,在当时影响却非常大。《国秀集》选入90位作者诗歌,崔颢诗入选7首,与王维孟浩然一样,入选作品数量占第2位。殷璠[yīn fán]所著的《河岳英灵集》中评价崔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集中选录王维诗15首,李白诗13首、孟浩然诗7首,而对“名陷轻薄”的崔颢,选诗11首之多。

崔颢诗歌虽然流传下来的数量仅几十首,其中反映的内容相当广泛,有舞台宫庭、塞漠江山,也有叙事言理、赠答应酬等。

创作特点

崔颢是活跃在盛唐诗坛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边塞诗俊爽清刚,风骨遒劲。登临诗高苍浑朴,意象阔远。闺怨诗情柔意隽,深刻婉妙。山水诗清新淡雅,轻快优美;壮美与秀美的结合,构成崔颢诗风格的丰富性。

女性题材诗

崔颢的女性题材诗共15首,从诗文内容来看,大部分是崔颢年少时期的作品,诗文内容详细描述了贵族妇女服饰,精神空虚无聊的情态。崔颢的妇女诗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他描写的贵族妇女虽然身居名门,穿着华丽,饱衣暖食,但究其到底只是帝王豪贵们的玩物而已。《新唐书》中记载崔颢献李邕的诗可以看出,崔颢诗中描写的贵族妇女们社会地位得不到保障,或者说根本没有社会地位,因之精神生活极其苦闷。

崔颢的诗形式上既有古体诗,又有近体诗,风格上情深意隽,深刻婉妙。清代贺裳的《载酒园诗话》中说:“崔司勋《王家少妇》诗,写娇憨之态,字字入微”,说明了崔颢对诗歌描写生动的艺术特点,崔颢的诗以女性的视角,生动反映了时代生活的另一个侧面,思想内涵丰富而深刻,在唐朝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来此类诗歌的创作具有积极、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边塞诗

崔颢曾亲到辽水,目睹过边境的情形,诗集中有边塞诗共7首。他的边塞诗以北部边塞为背景,抒发将士投身事边和报国赴难的感情,也表现出将士们英武豪健的形象,歌颂王边塞将士慷慨赴国难、英勇上战场的精神,充满英雄主义和爱国热情。《雁门胡人歌》一诗写一位居住在雁门关附近唐管区的胡人,平时以狩猎为乐,经常饮酒消遣,一旦辽西地区战事重起,他就奔赴疆场,大显身手,是边塞现实生活的形象写照,那里的胡人在幽燕边塞大规模的战争结束后过着相对安定的生活,然而边塞并不平静,时有冲突发生,因此诗中的胡人仍然关注着辽西一带的战事。崔颢在代州都督府任职期间所创作的边塞诗带有实录的性质,是纪实型边塞诗。《赠王威古》叙述的是王威古是驻守在代州的唐军将领,诗中叙述他到深山狩猎,兴致正浓的时候忽然传来敌军进犯幽燕的消息,战斗非常激烈,形势十分危急。于是他停止狩猎,驰援幽燕,却敌解围。代州、幽燕,两地相邻,代州在西南,幽燕边关位于东北故称前往幽燕是“长驱救东北”。

河岳英灵集》中评价崔颢说:“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崔颢的边塞诗中,有与远征边将思念故的《赠轻车》,描写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及他们希望和平的《雁门故人歌》,励都护日功成乡的《送单于都护》,歌颂为报效国家甘受苦难,勇于献身的《赠梁州张都督》《赠王威古》等,这些诗作不仅改变了他先前的形象,同时也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现今文学史家多将其归人“边塞诗人”。《雁门胡人歌》在崔颢边塞诗中是很特别的一首,诗中所写:“高山代郡接东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闲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地区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反映的是边塞没有战争时的和平景象,表现了边塞生活的另一个方面,表现出相当高迈的艺术才情。

山水纪游诗

崔颢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留下了近十首山水诗,如《入若耶溪》《舟行入剡》《游天竺寺》《题沈隐侯八咏楼》《晚入汴水》《发锦沙村》《寄卢八象》等。山水田园诗派在盛唐时期兴起,也可看出当时唐王朝经济发达,社会安定,国力强大。《黄鹤楼》《题潼关楼》《题沈隐侯八咏楼》三首是为题留江山胜迹而写下的,《题潼关楼》写了关楼的“山势雄三辅,关门九洲”的雄伟气势和要位置。《题沈隐侯八咏楼》是借八咏楼怀古,追思先贤,感慨今世。

崔颢现存的诗文中,以《黄鹤楼》最为著名,在众多史书中均有记载,如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崔颢集一卷下中记载:“唐司勋员外郎崔颢撰,开元十年进士,才俊无行,《黄鹤楼》诗盛传于世。”唐诗选本《国秀集》记录下限在天宝三年,集中收录崔颢的《题沈隐侯八咏楼》及《黄鹤楼》两首,明代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五中记载说:“崔颢《黄鹤楼》,兴趣所到,形迹俱融,为唐人七言律第一。”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后世广为流传,脍炙人口,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和现今的中小学生教材。李白曾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曾以一首《黄鹤楼》诗,使得大诗人李白甘拜下风,宋代严羽誉其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后人更是推为七律压卷之作,推动了盛唐时期田园诗派的发展,对当时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就影响

崔颢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孟浩然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齐名,在唐朝诗坛中占有重要地位。《旧唐书文苑传》中记载说:“开元天宝间,文士知名者,开封市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市孟浩然。”《新唐书文艺下孟浩然传》中记载说:“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崔颢,皆位不显。”可见崔颢当时是与王、高、孟诸人齐名的。

崔颢的诗不刻意华丽地渲染,在结构上段与段间转换自然,风格俊逸,使人如身临其境,《乐府诗集》将崔颢的诗列入“新乐府”,属于自制新题。崔颢的作品对盛唐时期乐府诗的创作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胡应麟在诗薮[sǒu]中曾说“崔颢《邯郸宫人怨》叙事几四百言,李、杜外盛唐歌行无赡于此,而情致委婉,真切如见。后来《连昌》《长恨》皆为兆端。”

崔颢的山水诗主要集中在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中,其中《黄鹤楼》一诗最为著名,被严羽推为七言律诗第一,以其风神超迈,高绝一世,成为盛唐七律不可企及的典范。后世历朝历代,无数作品从诗格的模仿、意象的化用、境界的营造,各个方面对此诗进行了艺术的借鉴。

崔颢的边塞诗擅于刻画人物形象,特点突出鲜明,诗文取材多样化,使诗文内容丰富多彩,对边塞诗派的形成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崔颢说:“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相关评价

《旧唐书崔颢传》中说他“有俊才,无士行,好捕博饮酒。及游京师,娶妻择有貌者,稍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四。”

宋代诗评家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旧唐书文苑传》中记载说:“开元天宝间,文士知名者,开封市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市孟浩然。”

《新唐书文艺下孟浩然传》中记载说:“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崔颢,皆位不显。”两唐书均有记载崔颢,可见崔颢当时是与王、高、孟诸人齐名的,可见崔颢在唐朝诗坛上重要的地位。

相关争议

崔颢的出生时间至今仍无史料明确记载,早年的经历也无从考据。现有说法中较为主流的是武则天长安四年(公元704年),这一说法出自闻一多的《唐诗大系》。

谭优学在《唐诗人行年考》中将崔颢生年定为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书中记载道:“《旧唐书》本传谓颢“天宝十三年卒。”但不具享年,仍无从推知其生年。且此说亦误(详后)。闻一多《唐诗大系》拟颢生于武后长安四年(七〇四),然夷考其生平,殊多不合。兹推前十,定颢生于今年,则大体无窒碍矣。”

崔颢早年的经历由于无明确史料记载,无可考证,创作《黄鹤楼》的时间也颇具争议。唐诗选本《国秀集》中记录的诗歌年代最晚为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其中有记载《黄鹤楼》一诗,又因为《新唐书》中记载天宝初年崔颢在河东任职,所以可以看出崔颢作《黄鹤楼》时间应该在进士及第后数年至开元末期。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记载:“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 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又因为崔颢在北方边塞的时间,在开元末至天宝初,经诸家考证没有异议,如果《黄鹤楼》作于这一时期,则是在崔颢晚年时期了。谭优学在《唐诗人行年考》中记载说:崔颢进士及第之前,有一大段空白的生平无可考,则迹至江南,亦可能是少年游。但当时年岁尚小,又这一部分诗作,艺术较为成熟,非早年“名陷轻薄”的《古意》之诗可比。

《黄鹤楼》一诗古今的传本文字上有多处不同,下表所列为异文对照。

除了上表列入对照的异文以外,还有几处异文,“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千载”《国秀集》中记载为“千里”,“空悠悠”在《河岳英灵集》中记载为“共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树"在《全唐诗》中记载为:“戍”。

人物轶事

献诗惹怒李邕

北海太守李邕听说了崔颢的诗名,虚心邀请他到家中作客。崔颢应邀而来,并献上了一首诗写一个贵族女子嫁给了一个叫王昌的风流美少年,生活极娇逸自得。明代胡应麟读到这则记载时说:“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是乐府本色语,李邕以为小儿轻薄,岂六朝诸人制作全未过目邪?唐以诗取士乃有此辈,可发一笑。”胡应麟推测李邕生气的原因是“六朝诸人制作全未过目”。因为李邕是“文选学”大师李善的儿子,本人又素以文才著称于世。李白杜甫年轻时都有希求李邕援引的诗,以得其赏识为荣。骆礼刚先生认为,崔颢沿用了我国古典文学中传统以男女情爱来比喻君臣或朋友的关系这一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因为受到李邕接见的狂喜心理,没有顾及李邕和自己在年辈、身份、名望方面的悬殊,而以博宠微娇的夫妇关系为喻。李深知诗作的言外之意,因而才勃然大怒,叱骂崔颢“小儿无礼”

叫做《王家少妇》(也有人题为《古意》),全诗如下:“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崔李“斗”诗黄鹤楼

相传李白一生中三登黄鹤楼,十五次吟诵黄鹤楼。据说有一次,李白来到黄鹤楼,正要趁着酒意题诗一首,看到崔颢的题诗赞叹不已,便搁笔而去。

有禅僧就这事写了一首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人在黄鹤楼东侧修建“搁笔亭”以纪念此事。

四次娶妻

崔颢游历京城时,根据外貌娶妻,每当他娶了一位貌美的妻子后,稍有不惬意,于是就毫不犹豫地与她们分手,一共换了四位妻子。《旧唐书文苑传》曰:“崔颢者,登进士第,有俊才,无士行,好博饮酒。及游京师,娶妻择有貌者,稍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四。累官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年卒。”

相关作品

《唐才子传》

元朝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中,简要概括了崔颢的生平。书中记载说:崔颢,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在主考官源少良手下及进士第。天宝年间,任尚书省司勋员外郎。崔颢少年时作诗,轻浮艳丽,不少诗流于放荡。到了晚年他的诗忽然改变了一贯的风格,凛然具有劲健的格调,一旦望见边塞的城垣,笔下就写尽了军旅生活,雄奇的诗篇往往可与江淹鲍照并驾齐驱。后来崔颢游览武昌,登上黄鹤楼,心生感慨,题诗一首。等到李白来登此楼,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没有作诗就离去了,据说使诗家大手笔也缩手了。但崔颢平时操行不太好,喜欢赌博,嗜好喝酒,娶妻专挑长得漂亮的女人,稍微不合心意,就把她抛弃了,共换了三四个妻子。当初,李邕听说崔颢有才华,就腾出了房子邀请他来,崔颢到门前献上所作的诗,第一首写道:“十五嫁王昌。”李邕斥责道:“你这小子真是没有礼貌!”说完也不管崔颢就自己进去了。崔颢作诗十分刻苦,一次他大病初愈,清瘦虚弱,朋友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么瘦可不是病的,不过是苦心吟诗吟瘦的罢了。”这件事于是成为人们的话柄。崔颢在天宝十三年(公园754年)去世。他著有诗集一卷,今天还在流传。

《黄鹤楼集》

明刻《黄鹤楼集》(三卷),是中国历史上首部专门辑录黄鹤楼诗文的古籍。这本书由明代武昌府知府孙承荣、任家相等人广采博收有关黄鹤楼之诗、赋、文、杂记,所收诗文,上自南梁,下迄明代万历年间,共录200余位名人、共计400余首(篇)。《黄鹤楼集》收录了崔颢的《黄鹤楼》。

参考资料

【诗词遇上名胜】黄鹤楼: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2023-10-20

"黄鹤楼"作者崔颢娶妻挑貌美姑娘 前后抛弃四次.中国新闻网.2023-06-12

樊衡.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研究分会指导网站.2023-10-24

..2023-11-03

《黄鹤楼》作者崔颢其人-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郑州日报数字报.2023-06-12

快板声声传佳话,崔李“斗”诗黄鹤楼_长江云 - 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站.湖北网台.2023-06-12

唐才子传.豆瓣读书.2023-06-12

黄鹤楼重制明刻《黄鹤楼集》.新华网.2023-10-20

北大教授孙玉文解读《黄鹤楼集》:崔颢当年看到的,不是今天汉阳的鹦鹉洲.新浪看点.202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