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是中国古代的一则成语典故,指东汉末年刘备三次前往诸葛亮所住草庐,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
该故事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文中有“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的记录。陈寿所著《三国志》中对“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以及“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对于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仅有“凡三往,乃见”的简略记述。后世话本、杂剧、小说等文学作品对三顾茅庐进行了扩写。到了明代,《三国演义》中有“司马徽再荐名士,刘备三顾草庐”一回。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被赋予了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的含义。“三顾茅庐”也作“三顾草庐”“草庐三顾”“茅庐三顾”。
典故出处
三顾茅庐一词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对三顾茅庐也有记载:“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现代流行的三顾茅庐典故内容主要来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书中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备三顾草庐”详细描述了三顾茅庐这一情节。
典故内容
刘备的谋士徐庶受到曹操的威胁离开了刘备,临走之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且称赞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他告诉刘备,如果想要得到这个人的辅佐,需要亲自去请他。
刘备准备好拜访诸葛亮的礼物之后,就跟关羽和张飞一同出发前往隆中卧龙岗了。到了诸葛亮的住所,刘备从诸葛亮的童子处得知诸葛亮早上出了远门,不知道去往何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在关羽和张飞的劝说下,刘备决定先返回,等诸葛亮返回之后再来拜访。从诸葛亮的居所出来之后,刘备在回去的路上看到一位风姿俊爽的人从小路走来,便下马行礼,猜测来人就是诸葛亮。但是得到了对方否定的回答,原来是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于是二人在树林间的山石上对话了许久,期间刘备请求崔州平出山协助自己,但是被崔州平拒绝了。刘备三人回到了驻地新野。
过了几天,刘备的手下报告了诸葛亮回家的消息。刘备第二次前往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当时正值寒冬,天气寒冷,风雪交加。途中张飞提出返回的建议,但是刘备想借此天气让诸葛亮看到自己求贤的诚意,所以拒绝了张飞的提议。快到诸葛亮居住的茅庐时,刘备听到了有两人在唱和,便下马请教是否为诸葛亮。二人介绍自己是颍川石韬和汝南孟建,都是诸葛亮的好友。刘备随即拜别此二人前往诸葛亮的草庐。没想到这次见到的仍然不是诸葛亮,而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诸葛均说自己的哥哥受到崔州平的邀请出去游玩了。刘备不得不给诸葛亮留了封信,告诉他自己的志向需要他的辅佐,另外表明自己还会再来拜访,就离开了。又过了一些日子,刘备沐浴斋戒,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骑马前往隆中诸葛亮的草庐。在距离草庐半里之外的地方,刘备就下马步行,正好在路上遇到了诸葛均。诸葛均告诉他诸葛亮已经返回了草庐,今天一定可以与他相见。于是刘备三人赶到诸葛亮的草庐,看门的童子告知,诸葛亮正在草堂上睡觉,现在还没有醒。刘备制止了童子,不让他去禀报。关羽和张飞在门外等候,刘备站在诸葛亮睡觉的草堂台阶下等候。过了半晌诸葛亮才醒,开口就吟了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童子禀报刘备等候多时的消息,诸葛亮更衣之后便出来与之相见。
典故发展
《三国志平话》
《三国志平话》(以下简称《平话》)是元朝建安虞氏于至治年间(1321—1323年)刊刻的讲史话本《全相平话五种》的一种,《平话》中卷对三顾茅庐的故事进行了扩写,详细描写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
第一,刘备前两次带领三千军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都在家中,但他嘱咐道童以外出为由拒绝接见刘备。
[第一次]先生不语,叫道童附耳低言,说与道童。道童出庵对皇叔言:“俺师父从昨日去江下,有八俊饮会去也。”
[第二次]卧龙又使道童出,言:“俺师父去游山玩水未回。”
第二,前两次刘备未见诸葛亮,刘备都有题诗留字。主要刻画了刘备访求贤士的心理以及英雄心境,其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但是《平话》中刘备的气量尚小,胸襟狭窄,在第三次与诸葛亮相见时只表述了“刘备故来请先生出庵伐曹,但得一郡安身处可矣”的理想。
第三,诸葛亮愿与第三次到访的刘备相见,一是出于感动,一是出于功利。《平话》中对诸葛亮的心理有较详细的刻画,“我(诸葛亮)乃何人,使太守(刘备)几回来?我观刘皇叔是帝王之像,两耳垂肩,手垂过膝;又看西壁上写诗,有志之辈”。在《平话》中,刘备三顾之时,诸葛亮自己贪恋读书,怠慢了刘备,而在与刘备交谈时却说:“非亮过,是道童不来报也。”诸葛亮的形象有故作高深的姿态。
《诸葛亮博望烧屯》
元代无名氏的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以下简称《博望烧屯》)中对三顾茅庐故事的扩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刘备前两次拜访时,诸葛亮确实有事,而非故意不见。《博望烧屯》中,诸葛亮自言道:“近有新野太守刘备,来谒两次,于事不曾放参。”
第二,相比于《平话》,《博望烧屯》中诸葛亮的才能和抱负成为突出的重点。《博望烧屯》中,诸葛亮自诉:“正每日向茅庐中松窗下,卧看兵书。哎,诸葛,几时是出世处呵!”并自唱了两首曲子以表达自己的待时而飞的心态以及傲人志气。
[点唇]数下皇极,课传《周易》,知天理。饱养玄机,待龙虎风云会。
[李俊]有朝一日,出茅庐指点世人迷。凭着我肠撑星斗,如还我志遂风雷,立起天子九重阙,显俺那将军八面虎狼威。
第三,《博望烧屯》中诸葛亮的气量狭小,与后世形象有一定差距。刘备请求诸葛亮出山相助时,他两次以各种理由推脱不去,一是担心功成名就之时会落得“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一是算出了刘备只有三年的皇帝命。最后,在看到尚是婴儿的刘禅时,算出了其有四十年的天子之命,才决定出山辅佐刘备。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演义》)在《新编五代史平话》以及《博望烧屯》以及前代有关三顾茅庐的吟咏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至此,三顾茅庐的故事开始大致定型。《演义》对三顾茅庐故事的扩写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演义》将《平话》中刘备求贤不遇的失落扩展到兴复汉室、忧国忧民的仁德。《演义》将《话本》中刘备引三千军拜访诸葛亮改为带领关、张及数十随从前来,彰显了其访贤的虔诚。第一次拜访孔明时,刘备偶遇崔钧并与之交谈,虽然其赞同崔州平“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处事态度,但身为汉室宗亲,他不能眼看着汉家皇室倾颓,黎民百姓受苦而不管;第二次拜访诸葛亮不遇后,留下的书信与上述同义;第三次面见诸葛亮时流露出救百姓于水火的迫切,更是体现了其仁德的一面。
第二,《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更加高大完美。《演义》中对第一次、第二次拜访进行了扩写,第一次刘备在途中偶遇崔州平、第二次刘备偶遇孟公威和石广元并受到诸葛亮弟弟诸葛均的接见。上述四人均是诸葛亮的亲朋好友,《演义》通过他们之口将诸葛亮潜身全志、不慕名利的高人隐士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诸葛亮为刘备提出联吴抗刘的策略后仍不愿出山相助,最后看到刘备因念及天下苍生而痛哭才答应,更彰显了其高大形象。
典故影响
文学影响
三顾茅庐的典故塑造了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仁君形象和诸葛亮知恩图报、充满智慧的贤臣形象。除了上述话本、杂剧、小说等故事流变外,在中国许多朝代都引起了文坛的诗文唱和。比如: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唐]杜甫《蜀相》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唐]白居易《咏史》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明]游俊《隆中三顾堂》
草庐三顾屈英雄,慷慨南阳郡起卧龙。——[明]唐伯虎《题自画三顾草堂图》
除此之外,三顾茅庐也长期被当作成语来广泛使用。比如:
唐代李延寿《南史·袁昂传》:“皇帝在田之日,遂蒙三顾草庐。”
唐代房玄龄等《晋书·庾阐传》:“晋惠公相桓,汉登萧张;草庐三顾,臭若兰芳。”
元代马致远《荐福碑》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代无名氏《醉写赤壁赋》一折:“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
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十八章:“咱们目今正是惨败之余,人家牛先生肯屈驾前来,不用咱们三顾茅庐,难道我还不中途相迎,以表诚意!”
社会影响
1990年12月10日,国家邮电部在南阳市举行了"三顾茅庐"邮票的首发仪式,发布了一枚"三顾茅庐”邮票。
三顾茅庐中诸葛亮的草庐、卧龙岗等地点在今日的湖北省襄阳市,目前襄阳市政府开发了古隆中风景区,将典故中的一应地点进行了修复和还原,另外建设了三顾堂、躬耕田、草庐剧场等景点,还将三顾茅庐的故事改编成了话剧,在草庐剧场上演。
衍生作品
三顾茅庐的典故广为传唱,被改编成了设色画、京剧、电视剧、漫画、绘本、小说等作品。另外这则典故也被从《三国演义》中摘出来,独立成册,编撰成书。
相关争议
典故中诸葛亮居住的草庐目前存在城市上的争议。一种说法是草庐位于河南南阳郡,其根据为《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诸葛亮字孔明,琅阳都人也”,以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自己“躬耕于南阳”。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诸葛亮躬耕隐居在湖北襄阳隆中,其根据为《晋书》中有:“镇南将军襄阳郡守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以及东晋史学家王隐在《蜀记》中记载刘弘看到的故宅是在“之阳”也就是在汉江以北。
这种争议从晋朝时期兴起,到现在仍然存疑。2003年10月12日至10月14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和南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诸葛亮与南阳学术研讨会”在南阳市召开,参会的代表们普遍认为草庐的故址是在南阳。
参考资料
邮票上的南阳卧龙岗和诸葛亮.今日头条.2023-06-26
古隆中.湖北文旅.2023-06-13
中文.湖北文旅.2023-06-13
戴进三顾茅庐图轴.故宫博物院.2023-06-13
三顾茅庐.豆瓣.2023-06-13
三顾茅庐 (2002).豆瓣电影.2023-06-13
三国志 2 - 三顾茅庐.豆瓣读书.2023-06-13
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豆瓣读书.2023-06-13
三国演义绘本:三顾茅庐.豆瓣读书.2023-06-13
三顾茅庐.豆瓣读书.2023-06-13
诸葛亮与南阳学术研讨活动.卧龙区人民政府.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