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杨嗣龙,桂平市县平在山东旺冲人,是中国太平天国领袖之一,政治家、军事家。
杨秀清出生贫苦,无田可种,只能以种山烧炭为生。1846年,加入了拜上帝会。1851年,参加金田起义,任左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12月,在永安封东王,称九千岁,掌握军、政大权。1852年,指挥太平军由广西永安突围,进入湖南省,号召群众“各各起义”响应。1853年3月,占领南京后,提出就地建都的主张,使太平天国政权正式建立。其后又策划组织了北伐西征等重要战役。1856年,太平军解救镇江之围,又乘胜击溃屯兵天京城下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在胜利的形势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其为头皇帝。洪秀全密召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带兵回京图之。后韦昌辉带三千多人从江西省入天京,9月2日凌晨攻入东王府,杀了杨秀清。
杨秀清从未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也未读过军书,只是识得几个字,但却具有大智慧、大谋略。他从加入会后,在洪秀全、冯云山的农民革命思想影响以及在战事实践中成长为农民起义军的统帅,推动了太平天国事业的发展。他创造过许多以少胜多的奇迹,赢得了许多关键性战役的胜利,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人物生平
艰苦经历
爱新觉罗·旻宁三年(1823年)八月十九日,杨秀清出生。他五岁丧父,九岁丧母,由伯父杨庆善抚养成人。他不曾读书识字,长大后继承祖业,继续以耕山烧炭为生,过着“零丁孤苦,困厄难堪”的生活。
他当农时,在陡峭瘦瘠的山坡上,开荒种植些玉蜀黍、番薯等粮食作物,或种些蓼蓝经济作物。农时过后,就入深山去伐林木,在炎暑天,入窑烧炭。至冬天,又翻山越岭,把炭挑出新墟去卖,经过商人的盘剥,换不到一升半斗。一年到头,过着挨饥受寒的生涯。杨秀清在日后授意部下撰写的《天情道理书》中,为了维护自身地位合法性,将早年生活渲染成上天安排的磨砺。杨秀清以烧炭为生,虽贫苦但还常用卖炭的钱买酒招待过路侠客,走在路上也常常放声高歌,抒发感慨,心中早已怀有反清的异心。
初出茅庐
冯云山进入紫荆山区,创立拜上帝会,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六年(1846年)杨秀清和萧朝贵都加入了拜上帝会。加入拜上帝会后,杨秀清与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次第入会,就相结为了兄弟。那时候,他们只是一般会员。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洪秀全、冯云山写宣传册子送人,是曾澐正四处代传的。九月间,洪秀全要选择险固所在栖身,是和冯云山、曾澐正、曾玉景、曾观澜等同写章求天父的。九月十六日,洪秀全去象州县捣毁甘王朝是和冯云山、曾澐正、卢六、陈利同去的。十一月二十一日,冯云山被逮捕。
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年)春,冯云山被囚在桂平市监狱,洪秀全回到广州市营救,拜上帝会突然受到地主阶级的迫害,会中又陷于没有首脑主持的瘫痪状态,人心动摇。三月初三,当会众聚集的时候,杨秀清就利用当地迷信的降童巫术,装做跌在地上不省人事,过了一刻,他在昏迷状态下,站立起来,瞬即摆出一副严厉肃穆的面孔。他宣讲了一番天父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权能。命令会众同心同力去杀妖,稳定了会众的情绪。
不久后冯云山出狱,洪秀全也回到平在山来,他们虽知降托是左道巫术,但看见在群众中起了这样大的作用,认为正可以利用,遂承认秀清有代天父传言的权力。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1850年)四月,拜上帝会决定要起义了。五月,杨秀清为着要夺取起义领导权,他与萧朝贵合谋,假装口哑耳聋,耳孔出脓,眼内流血,成了废人;他躲在幕后操纵,由萧朝贵出面假托天兄下凡主持。到寒衣节日,地主团练向拜上帝会进攻时,他就立刻耳聪目明,心灵性敏,到金田围营指挥队伍,与地主团练大战,把它打败。十一月二十四日,击败围困山人村的清兵,迎洪秀全归金田,又打败来攻金田的清军。十二月初十日,就在金田宣布起义。
辛开元年(1851年)二月,洪秀全正位天王,封秀清为正军师,建立太平天国。太平军起义之初,农民的散漫性和自私性仍然随时暴露出来,影响战斗。于是秀清又连续用天父下凡,对官兵进行教导。杨秀清用这类简单明快的语言,假托是天父的圣旨,来说明天王洪秀全下凡作真主的天命,树立起义必胜的信念,灌输到太平军全军兵将的心中,把全军的意志和力量,在天父、天兄、天王的名义下结集起来。最后冲破了清军四面的封锁,粉碎敌人要把太平军困死在紫荆山区的狂妄企图,全军冲出到平南官村,太败清军,遂於闰八月初一日,攻克广西永安州,第一次占领城市。
掌握政权
辛开元年(1851年)十月二十五日,天王洪秀全降诏封正军师杨秀清为东王,西、南、北、翼四王都归节制,将军令权交归杨秀清。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管治东方各国,而萧朝贵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石达开“俱受东王节制”,正式确立杨秀清在太平天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威地位。
此后,杨秀清又多次借“天父下凡”予以说教并传达必胜信念,成功地将全军的意志和力量集结起来。当太平军攻克永安州后,清朝跟着又调动大军来围困,并收买叛徒周锡能,企图外攻内应,颠覆太平天国。秀清侦知叛徒逆谋,立刻假托天父下凡,锁拿周锡能进行审讯,将他的谋反逆迹一一指出。这一场周锡能谋反案件的破获,不仅粉碎敌人外攻内应的险恶阴谋,对当时被围在永安州的全军斗志起了极大的鼓舞,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的做法,在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是起了大作用的。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年)二月,洪秀全等想要撤离永安州,北上发展,在攻打广西壮族自治区城桂林市不克后,转进湖南省,但很多太平军将士不愿离开家乡,想返回广西,杨秀清则提议“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据为根本”,即建都江宁(今江苏南京)的构想,得到洪秀全的赞成。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年)三月,在永安州突围大捷后,北出桂林。五月,大军进入湖南,传檄讨伐清朝。这一道檄文,痛斥清朝政府的民族压迫和封建剥削,指出满洲贵族奴役中国人民,从剃发、易服等人身侮辱,到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种种压迫剥削。这道檄文,成为一面号召全国人民反封建反民族压迫的旗帜,成千百万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参加了太平军,各地各族也纷纷起义响应。同年五月攻克道州。清总兵和春、守备张国梁率军来攻,杨秀清亲自率将士与占於南乡。这一场大战,杨秀清挫败了敌人的攻势。旋进军长沙,出洞庭湖,攻克武昌、汉阳。
癸好三年(1853年)二月十四日,攻克南京,建都南京。尽管杨秀清的权利仅次于万岁洪秀全,但在经不起胜利的考验,和封建思想日益侵袭的他,便想要取洪秀全的皇帝地位而代之,他就利用代天父传言的权力,假托天父下凡去压制洪秀全。癸好三年(1853年)十一月二十日,秀清要夺取在天朝宫殿服侍洪秀全的女师朱九妹两姊妹,就以洪秀全责罚女官过严为罪名,假托天父下凡来压制洪秀全。杨秀清这一出戏,还把它编成一部天父下凡诏书,刊刻传布,来宣传他无比的威风,和洪秀全对他的屈服。这件事之后,杨秀清变本加厉,对待下属暴虐不已,遭到了多数人的辞职抗议,但杨秀清不以为意,把这些反对他的人抓起来杖毙。杨秀清以为这能起到震慑作用,让他的权利高于洪秀全,但结果恰恰相反。
死于内讧
清军为了夺回江宁区,在孝陵卫组建江南大营,在扬州市组建江北大营,夹击天京。太平天国丙辰六年(1856年)春,杨秀清主持击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之役,大获全胜后,全军即渡江南返,杀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于高资,破九华山清营七八十座,进至天京燕子矶、尧化门一带。没有了这支清军的忧患,杨秀清放心去计划逼洪秀全称自己为万岁。秀清在东王府裹假托天父下凡,召洪秀全到来,洪秀全向众臣宣布:“今后遵天父圣旨,东王称万岁,东世子也称万岁”,预定以八月十七日秀清生日那天举行称万岁典礼。
太平天国丙辰六年(1856年)七月,陈承瑢向洪秀全告密,说秀清要杀洪秀全而夺其位,并自靠旧勇原负除奸之责。洪秀全得报,立刻密诏韦昌辉、石达开和在丹阳督师的秦日纲回来诛杀杨秀清。韦昌辉接到诏旨,带三千军队,从江西省赶回来。秦日纲也潜从丹阳来会。七月二十六日夜,陈承开城门接应,偷进天京,立刻布置围攻东王府。这时侯,拱卫天京的军队,都是东王府的直属部队。二十七日凌晨,进攻部队攻入东王府,杨秀清仍在睡梦中,并未做戒备,被杀。还杀害了其家属,并且在杨秀清被杀之后,洪秀全部下伪造杨秀清的诏旨,以韦昌辉杀人过多,洪秀全要杖责韦昌辉为诱饵,将杨秀清的部众六千余人诱到现场,围而歼之。天既亮,洪秀全下诏,诛贬秀清,向军民宣布他的罪状。但没过多久,洪秀全便为杨秀清正名,在《天历六节并命史宫作月令诏》中把东王被害的当天定为东王的升天节,并指示要注明天历。洪秀全还在《天王诏西洋番弟》中对杨秀清生前为革命操劳特地作了一番回忆。
施政措施
军事方面
杨秀清非常爱护兵士,他给军队颁布一种体惜号令,教导那些身为将军的军官,要知道爱惜兵士。规定行军时,官员马匹都给伤员骑,如马匹不够,由兵士抬负而行,总要个个保齐。到指定营盘时,令拯危官员每逢礼拜日将伤员医疗情况报明,宰夫官三日两日按名给肉,以资调养,掌医、内医格外小心医治,佐将当公事稍暇,必须亲到功臣衙看视。有亲属的伤员,看远近情况,酌量令其亲属前来照料,没有亲属的,由本营兄弟小心提理。至於对巡更把卡兵士的体惜。
乙荣五年(1855年),杨秀清召集士兵开会,总结经验教训,制订并颁发了《行军总要》,要求部队严格遵循。《行军总要》对水陆部队的行军扎营、警戒巡逻、指挥集合、点名查夜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和要求。他尤其重视太平军的军纪,约束士兵只可以诛戮妖魔之官兵,不允许妄杀良民一人,且不许他们擅入民房,左脚入民房则斩左脚,右脚入民房则斩右脚,抢夺民物者一律斩首。
政治方面
杨秀清采取中央集权的方针,将所有政务集中于东王府。各种文书经过石达开处理后送到东王府,由杨秀清一一裁决,最后层层转达,予以实行。杨秀清勤于政务,曾在一日之内发谕多达三百件。他不识字,让人将文书慢慢读给他听。在他的领导下,太平天国的行政效率非常高,形成了一套“令行禁止”“臂指自如”的军政体制。
在建都问题上,杨秀清也提出了真知灼见,并得到了洪秀全的认可。他提出以金陵为根本,但此时洪秀全依旧执意以河南省为都。杨秀清以河南河流少,运输不便会存在缺少粮食的问题,容易被敌方围困不得出来劝说洪秀全,最终决定定都南京。
杨秀清主政期间,太平天国加强了清洗内奸的工作,他广泛派遣亲信监视下属,对于可疑人员的行为先暗中记下,然后假托天父下凡,指出其行为,予以处置。在永安州处便戳破了周锡能的阴谋,并设计处死了他。
杨秀清敢于起用人才,陈玉成、李秀成初本为普通兵士,以战功卓著而获得杨秀清的大力提拔,为太平天国后期储备了人才。清朝评价杨秀清的用人政策“功课职,颇协众情,初无依违,故其党争为致死,虽屡至穷蹙而不舍焉”。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年,清咸丰四年)八月二十四日,杨秀清托称自己在梦中接到天父“让小弟小妹团聚成家”的圣旨,恢复了家庭的存在。翌年初,“许三品以上聚妻室于金陵”,同时设立媒官来负责指配男女婚姻。
文化方面
太平天国在起义后的“斥孔排儒”立场更为激烈,但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以及维持新生政权的需要,在杨秀清、洪仁玕的干预和影响下,洪秀全对儒学的态度有所改变和缓和。最早对此有所察觉并采取纠正措施的是一直指挥太平天国军事行动的杨秀清。 洪秀全原先对儒学实施的严厉政策使得广大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逐渐走向太平天国的对立面,不得人心,阻碍了太平天国的发展。在杨秀清的影响下,太平天国狂热的焚书运动终于开始缓和下来。杨秀清对儒学的态度以及及时干预缓和了太平天国与儒家思想的矛盾。
外交方面
杨秀清在进行一系列的军事和内政建设的同时,也对外国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外交斗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历代农民战争的不同之处,即必须在反对封建王朝统治的同时,还要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展开斗争,杨秀清等太平天国领袖主张平等外交,采取独立自主不受外国侵略者掣肘的外交方针。1853年4月27日,文翰到达天京,他先派翻译密迪乐去拜见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一面向太平天国表示“中立”,一面却向太平天国政府送去了《南京条约》,以便探取太平天国对这个条约的真实态度。当时杨秀清向英使下了一道谕,把英国当成藩属,说英使来京是来归顺的,他当即下谕英使文翰,声明“天下为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彼此之间既无差别之处,焉有主从之分",重申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认为各国之间,都是“兄弟”,都是“一家”,不承认有“主从之分”。
经济方面
洪秀全按照最初的理想,颁布了实行绝对的土地公有化的《天朝田亩制度》。杨秀清意识到这种制度无法推行,便与韦昌辉、石达开联名奏请洪秀全,主张在占领区“照旧交粮纳税”,得到洪秀全的允许。
人物评价
《天情道理书》中评价杨秀清:东王蒙天父亲命,下凡为天国左辅正军师,救饥病,乃食天下万郭[国]弟妹,理宜降生之初无有贫穷困苦之境矣。乃至贫者莫如东王,至苦者亦莫如东王。生长深山之中,五岁失怙[hù],九岁失恃,零丁孤苦,困厄难堪,足见天父将降大任于东王,使之佐辅真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乃天之穷厄我们东王者,正天之所以玉成我们东王也。然则东王固历尽艰辛,非一日而即享天父之大福也,明矣。
近代史学家钟文典在《太平天国人物》一书中称:杨秀清的聪明才智,说到底,主要是从伟大的斗争实践中造就出来的。他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产和生活磨练。在动员和组织千万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中,他始终站在第一线,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不愧为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硬汉,杰出的农民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功勋,在太平天国史上是应该大书而特书的。
近代史学家苏双碧在《太平天国人物论集》中称: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为太平天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军事才能、行政才能和组织才能都是出类拔萃的。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杨秀清在为太平天国革命立下丰功伟绩、在和清王朝搏斗的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同时,却暴露了农民阶级自身的弱点。保守、偏安、封建特权日益增长,是杨秀清在军事行动上、建都问题上犯了很大的错误。特别是建都南京后,“一朝之大,是首一人”,骄傲自大和轻敌麻痹,使他对内部敌人丧失了警惕,终于使韦昌辉发动的天京叛乱得逞,给太平天国革命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认为:至东王杨秀清,住在桂平市,往[住]山名叫做平在山,在家种山烧炭为业,并不知机。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其实不知。天王顶而信用,一国之事,概交于他。军令严整,赏罚分明。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
蔡东藩评价杨秀清:惟金陵韦、杨二酋,一胜即骄,自相残杀,此可以见盗贼之必亡。
家庭成员
人物争议
中国史学界普遍认为,天京事变爆发于1856年9月1日深夜;9月2日凌晨,杨秀清被杀。学者张光荣认为此说法不可信。他查询了德兴阿的奏章、《李秀成自述》、洪仁玕《自述》,清人所著的《余生纪略》《金陵续纪》《金陵省难纪略》《瓮余谈》《金陵兵事汇略》《中兴别记》,外国人的报道《关于东王北王内讧的通讯报道》《镇江与南京》《东王北王内讧事件始末》等史料,互为参证,得出结论:天京事变爆发于9月4日深夜,杨秀清于9月5日凌晨被杀于东王府。
轶事典故
戏弄洪秀全
杨秀清想要打压洪秀全的势力,在定都后,他就利用代天父传言的权力,假托天父下凡去压制洪秀全。癸好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秀清要夺取在天朝宫殿服侍洪秀全的女师朱九妹两姊妹,就以洪秀全责罚女官过严为罪名,假托天父下凡来压制洪秀全。当东王府侍从用全兴把这个假天父杨秀清抬进朝门的时候,洪秀全早已得到奏报,赶紧走出二朝门来迎接,杨秀清不仅要杖罚他四十大板,还要让他的贴身侍女女师朱九妹两姊妹去他府里服侍他,而洪秀全在化身天父的杨秀清面前也只能乖乖认错。
代人赎病说
据谢介鹤的《金陵癸甲纪事略》记载杨秀清与杨宣娇私通时被捉奸在床,杨秀清立刻伪托天父下凡,称是天父命令他自己睡在这里,为天下兄弟赎病;命令杨宣娇睡在这里,是为了天下的姊妹赎病,于是自号“禾乃师、赎病主”。
后世纪念
相关节日
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洪秀全定三月初三日为“爷降节”,纪念杨秀清托“天父”下凡;七月二十七日为“东王升天节”,纪念杨秀清去世。
杨秀清故居
杨秀清的遗址位于广西桂平市紫荆镇木山村。始建无考,座北向南,占地面积约21平方米,进深4.8米,宽4.35米。泥墙木结构,悬山顶,上覆小青瓦。解放初期重修后曾做过生产队公用辗米房,后来由于没维修,该平房现已毁,仅保存部分屋脚、门脚石。“三普”调查时,故居遗址土地使用人赵金贵在原屋地面上用木材搭建一个晒棚。
瞻园
瞻园为明中山王徐达府第的西花园,始建于嘉靖年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太平天国时期,瞻园曾为东王府、幼西王府。 瞻园景区由瞻园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太平天国专题博物馆,是太平天国资料收藏、文物陈列的中心。
杨秀清行宫建筑
杨秀清行宫建筑位于秦淮区马道街161号。此院落坐北朝南,原有五进砖木结构房子,有亭台楼阁、花园,通面阔29米,通进深38.7米。现第一进和亭台楼阁、花园均毁。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在此做过行宫。现为南京市秦淮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研究书目
《太平天国史·卷四十四·传第三·杨秀清》
《中国历代军事家》
《中国将帅名录·五代至清代卷》
《太平天国人物研究》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景区历史-瞻园.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2023-06-16
秦淮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2023-06-16
杨秀清行宫建筑.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数据.2023-06-27
太平天国史(全四册).豆瓣读书.2024-04-07
中国历代军事家.豆瓣读书.2024-04-07
中国将帅名录(共2册).豆瓣读书.2024-04-07
太平天国人物研究.豆瓣读书.2024-04-07
太平天国.豆瓣电影.2023-06-16
太平天国.豆瓣电影.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