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祥
林凤祥(1825年—1855年),又名凤翔,小名阿,桂平市人,出身壮族,为太平天国将领。
林凤祥家境贫寒,生性好勇,因遭缉捕前往永安州(今梧州市)谋生。咸丰元年( 1851)加入太平军,因军功荣升御林侍卫。咸丰二年(1852年),林凤祥随太平军攻长沙市,升为土官正将军。之后攻克岳州(今岳阳)、汉阳,升任殿左一指挥和殿右一检点。咸丰三年(1853年),林凤祥率军首登武昌城,受封天官副丞相。咸丰三年(1853年),随太平军攻占南京,接连夺下扬州、镇州。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林凤祥奉命与李开芳、吉文元率军约二万人北伐。林凤祥指挥北伐军,从扬州市攻到河南省,直趋开封城,没能攻克。进攻怀庆府,遭到清军围堵。成功进抵杨柳青,使京师大为震恐。林凤祥因功被封为靖胡侯。咸丰四年(1854年),北伐军屯据静海区、独流达三月之久,未见天京援兵到来,遂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南撤。到达东光县境内的连镇,坚守九个月之久。次年正月,北伐军被清军僧格林沁部攻破,林凤祥受伤被俘,解京就义,后被太平天国追封为求王。
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认为:“林凤祥、李开芳是太平天国最英勇的大将,从一直到,沿途攻克名城,都是他们打先锋。”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林凤祥于爱新觉罗·旻宁五年(1825年)生于桂平市,家境贫寒,祖辈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他8岁时母亲病逝,父亲以卖菜为生。传说林凤祥有三兄弟,他排行老大,由于家里穷,他小时候就给地主放牛,饱受欺凌。因此林凤祥自幼喜习武功,且侠义好斗,城中歹徒无不畏惧退避。当时阳县令有一当县衙总爷的小舅子,仗势横行,调戏妇女,被林凤祥设计惩治,林风祥遂遭县令挟恨通缉。
英勇善战
清咸丰元年(1851年),林凤祥为躲避通缉,前往永安州(今梧州市)做买卖谋生。此时永安州恰为太平军杨秀清所占,林凤祥于此时加入,不久便做了司马,管理二十五个人。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太平军进攻桂林市,在攻克兴安县、全州县后,林凤祥由于作战有功,荣升御林侍卫。六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进入湖南省境,沿途人民群众纷纷响应,踊跃参军。太平军力量迅速壮大,一连攻克永兴县、安仁县、攸县、茶陵县、醴陵市等州城。
咸丰二年(1852年)八月,太平军攻克彬州后,获悉省城长沙市防守空虚,于是由林凤祥、李开芳等精锐部队主攻长沙。九月十一日,太平军进军到长沙城下,林凤祥率先遣队占领南门外妙高峰,居高临下,猛烈炮击,又连开地道数处,轰倒了一段城墙。由于林凤祥在这些战役中英勇善战,战功显赫,由御林侍卫提升为土官正将军。十二月二日,太平军攻克益阳市,几千户渔民携船投奔太平军。太平军凭借这些渔船建立了一支水师。不久,林凤祥接受杨秀清的命令,率领先锋部队,飞越洞庭湖,一举攻克岳州,又获五千多条民船和吴三桂旧藏的大批军械,使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太平军用十天时间就占领了湖北重镇汉阳,随即进攻汉口和武昌。
咸丰三年(1853年)一月十二日,林凤祥率领一支太平军用地雷炸开武昌文昌门的城墙后,亲自指挥攻城,很快攻下武昌城。因缴获清军数尊铜炮,由土官正将军提升为殿左一指挥,不久又提拔为殿左一检点。进入武昌后,被提升为天官副丞相。二月十日晚,太平军分水陆两路挥师东下,林凤祥伏兵经水路由西门入南京,沿途连克九江、铜陵市、芜湖市、太平府、和州等地。三月初,太平军连营数十里包围南京。十九日,林凤祥受洪秀全、杨秀清之命,率部用地雷炸开南京北城后,强登仪凤门,杀退守城清兵,并击毙两江总督陆建瀛。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接着派兵攻取天京外围的重要军事据点。林风祥攻陷镇江府,继而与李开芳乘胜渡江,攻夺扬州市。林凤祥晋封为靖胡侯。
北伐失利
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太平天国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都天京之后,随即于五月八日东王杨秀清派遣林凤祥与定胡候李开芳、平胡候吉文元等统率二万多名精兵举行北伐,从扬州开拔北上。林凤祥指挥的北伐军,从扬州到河南,六月十九日挺进到开封市城下。由于开封清军防守坚固,未攻克,转而攻取朱仙镇、中牟县、郑州市、荥阳市、巩义市等地。林凤祥在巩县颁布了一些符合于人民利益的政策法令,大批煤窑工人和船夫纷纷参加太平军,因无船只,未能渡黄河北上,乃循黄河南岸西行,主力七月于巩县(今巩义)渡过黄河。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渡过黄河后,先后攻克温县、武陟县等县城。于七月七日进围怀庆府。由于怀庆府是豫北的战略要地,清廷调集了六万兵力前来解围,当时太平军只有三万左右人马,众寡悬殊。太平军持续进行两月强攻未克,只好率部进入山西省,打算从山西直取北京。十月十三日,林凤祥率领的太平军已胜利挺进到离保定市六十里的张登镇。爱新觉罗·奕詝惶恐不安,立即宣布北京城戒严,并命皇叔惠亲王爱新觉罗·绵愉为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统帅四员大将,会同察哈尔省、蒙古马队及吉林省、黑龙江诸路亲兵,在保定涿州一带布防。清朝政府打算逃往热河,王公大臣惶惶不可终日,京城官绅如鸟兽散,城中巨富三万多户已迁出,清朝的统治危在旦夕。
同年十月二十八日,林凤祥的主力已到离天津市十九公里的静海区独流镇,其先头部队已开始围攻天津。可是由于天气渐冷,南方将士难以适应,援军不到,后勤供应日益困难。加上地主豪绅组织的武装团练阻截骚扰,僧格林沁和瓜尔佳·胜保所率的清军从固安县先后赶到天津北面的杨村,给林凤祥攻取天津造成了更大的困难,使他不得不率部退守静海、独流一带。与清军对峙三个多月后,林凤祥于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二月主动南撤,三月攻克阜城,重要将领吉文元在此战中被流矢击中牺牲。北伐的太平军已成强弩之末,急待援军。而杨秀清派来的七千援军中途又被清军截击,全军覆没,朱棣秦日纲率军再次来援又败北而归。林凤祥在进退维谷的形势下,只好退兵连镇死守。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弹尽粮绝,林凤祥只能尝试突围,不幸中箭被俘,部众全部壮烈牺牲。
被俘而亡
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十三日,年仅三十一岁的林凤祥被处以残酷的刑。林凤祥就义时,“刀所及处,眼光犹直视之,终未尝出一声。”同治二年(1863年),林凤祥被太平天国追封为求王。
人物评价
清军重要将领僧格沁惊叹林凤祥:强悍异常。
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罗尔纲在《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北伐报告跋》中说:“林凤祥、李开芳是太平天国最英勇的大将,从金田起义一直到南京市,沿途攻克名城,都是他们打先锋。”
《天国史事释论》评价:“李开芳不通文墨,吉文元无甚文艺,而林凤祥智勇双全,在北伐诸将中胜人一等。”
人物关系
人物争议
出身争议
关于林凤祥的籍贯、年龄、出身都存在争议。关于其籍贯问题,有三种看法:一认为是广西浔州人,二认为是广东揭阳人,三认为是广西武鸣人。有人认为他出身世家子弟,父亲为生;有人认为其参加太平军时已经六十多岁。根据学者秦国经所整理出的档案《林凤祥供词》,上面明确记载了林凤祥为广西桂平县人,家中贫困,无力娶妻,死时为三十一岁。
地点争议
关于林凤祥加入太平军的地点存在不同看法。有说他在桂平紫荆山参加;有说在贵县投奔的洪秀全;还有说他潜逃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投奔揭阳人罗大纲,没遇上便转而投靠杨秀清。但他的供词中明确记载,林凤祥是在咸丰元年(1851年)前往永安州做买卖,当时太平军从桂平新墟突围,一举攻占了永安州,林凤祥便于此时此地加入。
履历争议
学者秦国经还整理出林凤祥的生平履历,指出林凤祥并没有参与金田战役,而是在永安州做买卖时才加入太平军。而他被封为侍卫的时间在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检点职位也是在攻下武昌后才得空授予。进入武昌后,又封林凤祥为天官副丞相。
北伐军统帅
李开芳、林凤祥两人,都是太平军的虎将,北伐大军的统帅人物,在太平天国革命战争中卓具战功,威名赫赫。关于他们两人在天国的位次,孰先孰后,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例如:牟安世著《太平天国》,郦纯著《太平天国制度初探》,范文澜著《中国近代史》,以及《辞海·历史分册》等都把林凤祥列在李开芳前面;而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则认为"李高于林"。罗尔纲同志所著《太平天国史稿》,在“列传”部分先林后李,在“王侯分表”中却先李后林。
1853年3月底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不久,便派出一支精锐部队进行“疾趋燕都”的北伐之役,过去以至现在的有关太平天国论著,对这支北伐军的领导人,多以林凤祥为主帅或以林凤祥、李开芳并列。少数著作,如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则以李开芳为主帅。
影视形象
2000年电视剧《太平天国》,卢勇饰演林凤祥。
参考资料
太平天国.豆瓣电影.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