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长喙毛茛泽泻

长喙毛茛泽泻

长喙毛茛泽泻(学名:Ranalisma rostrata Stapf),别名毛泽泻,泽泻科(Alismataceae)毛茛泽泻属(Ranalisma)植物,产于中国浙江丽水四明山,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国以及非洲热带地区也有分布。生于池沼浅水中,喜水湿,生长区多为湖里湿地,四周海拔高度为250-300米,沼泽地海拔高度为150米左右。

长喙毛茛泽泻为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茎匍匐。叶基生,幼时沉水,老时浮水或挺水;叶片薄纸质,沉水叶为披针形或线形,挺水叶或浮水叶卵状椭圆形或卵形,全缘;叶柄基部鞘状。花着生于总花梗顶部;苞片2枚;花两性;外轮花被片为椭圆形,内轮花被片为倒卵状椭圆形。果瘦果侧扁,近倒三角形。花果期8-9月。

长喙毛茛泽泻为毛茛泽泻属的模式种,属于极小种群和极度濒危物种,其在研究被子植物门系统发育和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在中国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昭山示范区发现长喙毛茛泽泻的分布面积近10平方米,株数近600株;加之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自身生物学特性及自然环境条件变化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其数量逐渐减少。在2021年,长喙毛茛泽泻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保护级别为二级。

形态特征

长喙毛茛泽泻为多年生沼生或水生草本

具短缩茎和纤匍茎。短缩茎极短,其直径约0.3厘米,褐色或白色,中央具许多通气道。从短缩茎上发出纤匍枝卧于地表或水中,绿色或白色,纤细长柱状,具通气道。纤匍茎上每隔一定距离产生莲座状无性小株,节间长度为2-15厘米。纤匍茎为假匍匐茎

叶基生,多数,幼时沉水,老时浮水或挺水;叶薄纸质,沉水叶线形或披针形,长3-7厘米,浮水叶或挺水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4.5厘米,先端钝尖,基部浅心形,全缘;叶柄长12-22厘米,基部鞘状。

花1-3着生总花梗顶部,总花梗长10-20厘米或更长;苞片2,长约7毫米。花两性;外轮花被片3片,绿色,宽椭圆形,长约5毫米,内轮花被片白色,倒卵状椭圆形,与外轮花被片近等长或稍长:雄蕊9,长为花被片1/2:心皮多数,分离,花柱长喙状,近顶生,长于心皮,宿存;花托凸起呈球形,花后伸长。

果实

果瘦果侧扁,近倒三角形,长3-5厘米,顶端具长喙状宿存花柱。

分布

长喙毛茛泽泻产于中国浙江丽水四明山,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国以及非洲热带地区也有分布。其生于池沼浅水中,常见于海拔高度为250-300米湖里湿地、沼泽地,伴生植物主要有黄花狸藻(Utricularia aurea)、石龙尾石龙尾属 sessiliflora)、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等。

习性

长喙毛茛泽泻喜水湿,能忍受较长时期的淹水。适生年平均气温为17.9℃,可在极端最低温度零下9℃环境中生长。喜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花果期8-9月。

繁殖

长喙毛茛泽泻具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类型的繁育系统。长喙毛茛泽泻多以无性繁殖为主,在水淹生境下,通过基株上的纤匐枝发芽生根,成为新构件,在湿地生境下,营养繁殖没有水淹生境下旺盛,每形成一个新构件的同时都产生一朵花。

长喙毛茛泽泻的有性繁殖方式是产生两性花,遵循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开花前约15小时花药开裂,由于花药小,而雌蕊甚多,开花前花粉在柱头上散布不匀。待果实成熟后,由于果实重量使枝条向水面倾斜,在合适条件下种子当年即可萌发出芽,但果实发芽率不高。有性生殖在湿地生境下占优势,在水淹生境下只有少数植株开花。

栽培

人工繁殖

组培繁殖

以长喙毛茛泽泻带顶芽的块茎、种子萌发的无菌苗茎尖或带芽的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外植体的选取与处理、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移栽等步骤进行组培快繁。

分株繁殖

5月份将已经长出挺水叶的长喙毛茛泽泻分株,从种植淤泥中挖出,切断地下根茎,栽植到大田和容器中。移栽时地下部分带有淤泥。栽植土壤为偏碱性水稻田的淤泥。按适宜的种植间距进行栽植。栽植后保持适宜高度的水深,进行常规管理。

栽培管理

蛭石、泥炭、蛭石泥炭混合为移栽基质,将组培苗定植于塑料孔穴盘中,每穴定植一株。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将穴盘置于牛津框中并注水,使穴盘中下部浸于水中。移栽后,视情况及时补充水分,维持水深,使组培苗处于水生环境。按适宜行间距种植一定数量的株数。种植前除去试验地里的所有杂草,并进行中耕。种植后根据生长情况及时清除杂草,捉去害虫。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长喙毛茛泽泻在中国数量十分稀少,在原产地难于找到。2019年在中国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昭山示范区发现新分布点,为目前中国国内发现最大居群,分布面积近10平方米,株数近600株,生长状况良好。

致危因素

长喙毛茛泽泻的致危因素主要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自身生物学特性及自然环境条件变化等方面的原因。长喙毛茛泽泻的种子为近距离传播常造成聚集分布,其种子的生活力低,易老化和劣变,萌发率低;幼苗生长慢,死亡率高;同时,在自然群落中,长喙毛茛泽泻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差,由于大量杂草拥挤和荫蔽,以及春夏季长期高位水淹等原因,使得种群中的较多个体死亡,种群增长速度缓慢,甚至衰退。此外,其生境容易遭到破坏,水深变动和杂草可较大程度地影响其生长,再加之春季较长时间的淹水和夏、秋季杂草的竞争,使得其种群数量下降等因素,均导致其面临濒危的风险。

保护级别

长喙毛茛泽泻在《受威胁物种信息》中被定为极危物种(CR)。

1999年,长喙毛茛泽泻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99版)》中并定为一级保护植物。

2004年,长喙毛茛泽泻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中被定为极危物种(CR)。

2013年,长喙毛茛泽泻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维管植物卷)中被定为极危物种(CR)

2021年,长喙毛茛泽泻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保护级别为二级。

保护措施

长喙毛茛泽泻在中国武功山地区的湖南茶陵县湖里湿地、海拔200-400米的池沼浅水中被发现,并与野生稻一起被纳入中国国家级保护区范围。李今等在中国江西省余江区实施长喙毛茛泽泻的迁地保护实验,自定植以来,种群数量增加了80多倍,由水边定植扩展为全塘分布,利用大量无性繁殖,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并得到更新。2015年,从外地引进长喙毛茛泽泻,在浙江省丽水市南明山等地建立回归示范点,并开展了示范点的立地改造、防护措施及抚育移植的研究。一年后,扩繁的种群在南明山原生地生长良好,种群植株数量为原有引进数量的3倍多,种苗引进培育获得成功,通过植株高、叶柄、叶面积等因子检测,长势明显好于引种地。

用途

长喙毛茛泽泻为毛茛泽泻属的模式种,为极濒危植物,属于极小种群和极度濒危物种。其在研究被子植物门系统发育和演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资料

..2023-06-22

Ranalisma rostrata Stapf.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06-22

长喙毛茛泽泻 (cháng huì máo gèn zé xiè).植物智.2023-06-22

..2023-06-22

..2023-06-22

..2023-06-22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6-22

..2023-06-22

..2023-06-22

..2023-06-22

..2023-06-22

受威胁物种信息.植物智.2023-06-22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99版).植物智.2023-06-22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植物智.2023-06-22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植物智.202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