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温泉关战役

温泉关战役

温泉关战役,是第三次希波战争中一次著名战役,是此次战争中波斯陆军主力和希腊联军之间发生的首场大规模交战。

温泉关战役发生在公元前480年,波斯帝国国王薛西斯一世率领波斯大军向希腊发动武力扩张,在经过长途行军并攻占希腊北部后,试图通过温泉关威胁希腊中部。希腊方面组建以斯巴达为领导、由31个城邦组成的军事联盟,抵抗波斯的武力侵略。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作为希腊联军陆军统帅,率领三百名斯巴达精锐战士与部分希腊城邦联军,总共约7000名士兵,于地势险峻的温泉关要道迎战近二十万人的波斯大军。战役爆发后持续了三天,最终希腊守军被波斯军队沿小路包夹,寡不敌众,包括斯巴达战士在内的剩余希腊守军全部阵亡,列奥尼达一世被枭首,波斯军队也得以通过温泉关进军希腊中部。然而温泉关战役成功拖延了波斯军队进攻,争取到雅典及其他城邦准备战役的宝贵时间,同时极大鼓舞了希腊人抵抗侵略的士气与信心,为希腊的胜利奠定基础。

温泉关战役中,希腊方面阵亡约4000人,波斯方面阵亡近20000人。温泉关战役堪称西方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军事意义。英国古典学家保罗·卡特利奇认为温泉关战役展现出希腊人在侵略面前强大战斗热情与智慧,以及他们为荣誉而战的崇高品质,同时也暴露出各城邦间缺乏团结等弊端。中国学者周振新、李怡认为此次战役也充分显现波斯军队在制度、战略和士气等多方面上的匮乏,预示着波斯必然性的失败。

战役背景

希波战争

公元前5世纪末,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希腊文明已然颇具规模,进入了奴隶制城邦发展的繁荣阶段。而与此同时,在西亚兴起的波斯帝国也进入军事扩张的高峰期,早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帝国便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沿岸的希腊各城邦;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王大流士率军从小亚侵入欧洲,虽兵败斯基泰,但在回军途中占领了色雷斯,势力直逼希腊,并切断了希腊各城邦与黑海沿岸的商业联系,让希腊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双方矛盾也急剧激化。

波希战争的导火索是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都爆发起义,反抗波斯对小亚细亚沿岸希腊城邦的统治,然而在波斯大军的镇压下,米利都暴动以失败告终,米利都也遭遇屠城。此后,大流士一世雅典援助米利都叛乱为由,向希腊本土大军入侵。

希波战争自公元前500年开始到公元前499年波斯战败告终,期间波斯军队共对希腊本土发动三次大规模进攻,即三次希波战争:第一次为公元前492年,因风暴而半途折返;第二次为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在阿提卡东北部马拉松战役登陆,在马拉松战役中被雅典以少胜多击败;第三次为公元前480年,大流士的继承人薛西斯一世接替先王遗志,率领大军在占领北希腊后向希腊中部推进,随后与希腊联军打响了温泉关战役、阿提密西安海战、萨拉米海战等著名战役。

温泉关战役即第三次希波战争中发生在中希腊北部温泉关关隘的一场战役,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率领300名斯巴达精锐和希腊各城邦联军,阻拦波斯入侵,捍卫希腊中部。

战场环境

温泉关(Thermopylae)是位于希腊中部东海岸,马里斯湾南岸和卡利兹罗莫山悬崖之间的狭窄隘口,因通道附近有硫磺温泉和温泉形成的沼泽地,故得名温泉关,可根据音译称为“塞莫皮莱”或“德莫比列”,古希腊人也将其称为“炙热之门”(Hot Gates)。温泉关傍山靠海,地形险要,全长约两英里,最狭窄的地方约15米,地面也崎岖不平。温泉关北面是海湾和沼泽,南面是高山悬崖,西面是窄小的马列亚平原,东面是更为狭窄的阿尔卑尼,仅容一辆马车通过。温泉关有三道门户,分别为西门,中门和东门,西门在阿索普斯河河口东面,东门在阿彭尼镇之西,而中门则位于这二者之间。在温泉关以西的特拉齐斯有一条名为阿诺佩亚(Anopaea)的曲折路线,通过内陆山脊可以通往温泉关以东的阿尔佩努斯,这是温泉关唯一能够折回的道路。

波斯兵力

自公元前492年以后,波斯军两次远征希腊均遭失败,但并未就此罢休。新即位的国王薛西斯一世继承先王的遗志,积极扩军备战,于公元前480年更大规模的第三次希波战争。薛西斯一世在此次远征中动员了全国的兵力,不仅要求那些骁勇善战的民族派出部队,而且要求每个部落,无论大小和强弱,只要在波斯帝国疆界之内,都要派出部队参与远征,最终组建了约二十万人的大军。虽然波斯军队十分忠诚,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但与波斯人并肩作战的多是缺乏作战经验的游牧民族,以及小亚细亚半岛沿岸被镇压的希腊城邦的士兵。

波斯帝国方面参加这次远征的士兵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近100多个民族。波斯军队以名为“不死军”的十万名皇帝护卫和其他波斯本土部队作为精锐,此外巴克特里亚骑兵、塞克射手以及以希腊方式武装的吕西亚人和卡里亚人也颇具战斗力。然而波斯大军中还有着许多处于野蛮状态的民族,他们大多尚未掌握金属武器和甲,因此在战斗力上显著低下。如埃塞俄比亚人身穿豹皮,身体涂成半白半红,手持棕榈叶中茎做成的弯弓,用芦苇和碎石制作箭矢,用羚羊角和木棍制作长矛高加索地区的部落士兵以木制头盔保护头部,用短镖和小刀作战;利比亚士兵以削尖的木棍为武器;又如沙加迪亚骑兵仅装备一根套索和一柄长刀等。

希腊兵力

根据希罗多德的统计,由列奥尼达一世率领的希腊军队约7000人,包括299名斯巴达皇家卫队战士,500名曼提尼亚(Mantinea)城邦战士,500名特吉亚(Tegea)城邦战士,400名科林斯城邦战士,1120名阿卡狄亚战士,200名菲琉斯(Phlius)城邦战士,80名迈锡尼(Mycenae)城邦战士。以上一共来自伯罗奔尼撒的战士共计约3100人,再加上伯罗奔尼撒半岛之外的其他希腊城邦联军,700名赛斯比(Thespiae)城邦战士,400名底比斯城邦战士,1000名佛西斯(Phocis)城邦战士。另外,700名西斯匹亚人和500名底比斯人作为人质,以保证他们的城市忠诚于希腊人的事业。

战役过程

波斯出征

在战役开始前,波斯军队已然经历了长途跋涉。波斯发兵于公元前481年春天,同年冬天抵达萨迪斯,并沿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北上,于公元前480年年初实现陆军海军会合,随后借助海上桥梁渡过达达尼尔海峡薛西斯一世在色雷斯的多瑞斯卡斯(Drabescus)检阅了军队,随后指挥大军迅速穿过作为波斯属地的色雷斯和马其顿王国,途中搜集了巨额补给,并收编了马其顿所有的陆军。面对波斯大军压境,首当其冲的色萨利人及其所有的附属部落在确认无法抵抗后选择投降,使得希腊北部的色萨利地区迅速失守,希腊中部面临威胁。

希腊出征

希腊方面,早在公元前481年夏末,大部分希腊城邦就在斯巴达的带领下聚集在柯林斯召开代表大会,商讨如何抵抗波斯的入侵。大会上各城邦间的恩怨得到暂时性调解,形成了以斯巴达人为领导的由31个城邦组成的军事联盟,并声明任何一个城邦都不能未加抵抗地臣服于薛西斯一世,否则将在战争结束后面临盟友的联合袭击。斯巴达和雅典在随后几个月里都曾求助于德尔斐的神谕。斯巴达人被告知“就算他们有公牛或狮子的力气也无法阻止波斯人,结果必然是斯巴达或某位斯巴达国于的消亡”。雅典则得到了“雅典将通体腐烂一一紧跟叙利亚战车而来的火与剑将摧毁帕拉斯之城”的回应。

战争于次年正式爆发后,面对色萨利的失守,希腊盟军决定一方面派遣一支陆军抢在波斯人之前占据温泉关并坚守这一进入希腊中部的必经要道,同时派遣舰队守卫温泉关以北的埃维亚海峡。

刚刚因两个哥哥去世而当上斯巴达国王的列奥尼达一世,此时成为了希腊全部陆军的统帅,率军前往温泉关。出征时列奥尼达只带出了8000成年斯巴达公民战士中精锐的300名,原因是根据斯巴达的宗教,他们必须要在此时庆祝一年一度的最重要的全国性节日,即为阿波罗举行的卡尔涅亚节(类似奥林匹克大会的竞技节日),对在神圣节日行军心存顾忌。而希腊陆军中最终也只有作为一小部分抵达了阵地,因为其他的希腊人同样强调他们必须要举行纪念宙斯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最终希腊军队方面在温泉关只聚集了约7000人的守军。

跟随列奥尼达一世出征的300名斯巴达精锐都是根据“已有子嗣”这一标准来选出,以免因他们战死而让家族血脉断绝。列奥尼达准备出发奔赴温泉关时,他的妻子戈尔歌(Gorgo)问丈夫她自已应该做些什么,他的回答是:“嫁个好丈夫,生些好孩子。”

双方对峙

在开战之前,波斯尚未进入温泉关,但控制着塔拉齐斯以西的全部区域。波斯军开进温泉关以西的马列亚平原,扎营在西门以西和阿索普斯河上。由列奥尼达一世率领的希腊联军则在温泉关通道内扎营,据守在中门附近,依靠通道中部一道损坏的佛基斯古围墙,迎战即将从西北面来犯的波斯军队。

波斯军队抵达温泉关后并未马上发起进攻,而是推迟了三到四天。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述,薛西斯一世在此时曾派人前去侦查,以打探温泉关希腊守军的人数和动向。探马瞭望窥视希腊人的营地,发现希腊人重建了一道城墙,武器被堆放在城墙外面,同时由斯巴达人正在墙外做着运动,往身上涂油,并梳理自己披肩的长发。探马将情况禀报后,引发了薛西斯的不解,不相信希腊人正准备全力杀敌。薛西斯随后询问了帐中的德玛拉托斯(流亡到波斯的原斯巴达的国王),他说,希腊人是为了争夺这条道路前来作战的,而他们总是习惯在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刻梳理长发;另外,他们还是整个希腊最勇敢的人们,如果能将他们制服,那么将再没有民族敢与波斯对抗。薛西斯一世在随后的几天里设想希腊人最终会丧失战斗意志而逃跑,但希腊守军始终没有撤出。

希腊守军方面,他们在抵达后发现了名为阿诺佩亚的通道可以穿过南部的山脉,敌人可以由此绕过温泉关抵达阵地后方。对此列奥尼达一世派遣1000名熟悉地形的佛基斯人去封锁这一路线。

战役第一天

在短暂的对峙后,波斯人发起了进攻,温泉关战役正式爆发。在此后的三天里,以斯巴达300名精锐为主的希腊联军,在列奥尼达的指挥下与数倍于己的波斯大军战斗至最后一刻。

薛西斯一世最先派出了整支米底和伊拉姆的军队,进入温泉关隘口与希腊守军短兵相接。希腊人则据守城墙,轮流地交换岗位,利用比敌人的武器更长的长矛迎击,而波斯军队一方面因手持脱手镖短刃而无法近身,一方面因进攻的空间非常狭促而无法发挥出数量上的优势,付出了惨重的损失。斯巴达人还采用了一种特有的战术来大量地杀伤敌人,即先佯装撤退,然后突然向后转身并猛烈攻击身后的追赶者。

薛西斯召回米底人的军队,并派出自己的护卫,即10000名被称为“不死军”的波斯精锐。这支部队一旦在战斗中出现伤亡,便会马上从预备部队中获得新的兵源补充,总能维持10000人的规模,因此被希腊人称作不死的军队。然而这支部队同样损失惨重,无法攻破希腊守军的防线。在这一天的战斗中,薛西斯一世曾三次从御座上跳下避险。

战役第二天

第二天清晨,波斯军队再次发动进攻,薛西斯决心以兵力优势将希腊守军耗至精疲力尽再一举击破。列奥尼达一世面对人数上的不利,将守军按城邦分为几队,轮流上阵坚守,疲惫后则在后备军队中调出兵力来替换,从而用很小的代价便不断地波斯军队造成伤亡,以至于在关隘堆满了波斯和小亚细亚人的尸体,波斯军队的战斗意志也十分消沉。

此时出现一位名叫厄菲阿尔特的马里斯人背叛了希腊,以金钱赏赐为要求,主动来到薛西斯一世面前提议为波斯人引路,带他们沿着阿诺佩亚通道绕至温泉关后方。于是在温泉关战役爆发第二天的午夜,波斯总督达尔尼斯带领薛西斯的“不死军”前去探路。在第三天黎明前,波斯人登上了佛基斯人扎营的山顶,也就是列奥尼达派出的守军的所在地。佛基斯人被波斯人踩踏树叶的声音惊醒,在慌乱中选择撤退,波斯军队利用弓箭迅速突破了佛基斯人的防线,直奔温泉关守军。

战役第三天

面对波斯军队的夹击,联军内部出现了混乱和恐惧。此时列奥尼达一世意识到不会有任何援军抵达,温泉关也即将失守,然而他并没有选择撤退,而是要坚决完成自己作为希腊联军首领的使命,镇守温泉关到最后一刻。列奥尼达遣散了阿卡迪亚和柯林斯的部队,留下了作为人质的700名西斯匹亚人和500名底比斯人,前者是自愿留下,后者则因可能叛变被扣留。

第三天清晨,薛西斯一世在洒酒祭奠后向温泉关发起总攻,而列奥尼达此时不愿坐以待毙,率领剩余的近四千名战士选择先发制人,走出温泉观隘口在外面迎敌。根据希罗多德记述,第三天早晨死亡的人数比前两天加起来还要多,成百上千的波斯人被推入海中溺死,也有大量因踩踏而死。在这一天的死斗中,列奥尼达一世战死,为争抢他的尸体,战斗变得更加激烈,希腊人四次杀退了敌人的进攻,将列奥尼达的尸体抢回,随后剩余的战士撤回到关隘的狭窄地带,在一处小山上据守到最后一刻。大多数希腊人的长矛已经折断,于是用短剑或赤手空拳与波斯人死斗。波斯人最后为减少伤亡,无奈用弓箭从远处进行射击。

战役结果

在波斯军队的团团包围下,留守的斯巴达人和希腊联军全部阵亡,首领列奥尼达一世被斩首,他的头颅被钉在十字架上。温泉关战役中牺牲了近4000名希腊人和近20000名波斯人。波斯方面,先王大流士一世的两个儿子、薛西斯一世的两个兄弟,阿布洛科米斯和海帕兰提斯,也在此役中阵亡。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波斯也成功通过温泉关,进入希腊中部,对阿提卡地区包括雅典在内的诸城邦进行大举破坏。

参与温泉关战役的三百名斯巴达战士中,有两人因眼病奉列奥尼达一世之命前往距离温泉关不远的阿尔佩努斯村休息,分别是阿里斯托德姆斯和里图斯。攸里图斯在战役第三天返回阵地并最终战死,阿里斯托德姆斯返回了斯巴达,被人认为因胆怯而脱逃,遭到鄙视和排挤,但他也在次年的普拉提亚战役中光荣战死。三百人中另有一人名为潘提特斯,他奉命出使色萨利而错过此次战役,他在回到斯巴达后羞辱万分,最终自缢而死。

原因分析

希腊

希腊联军在温泉关战役中是战败的一方,但他们以7000人迎战多达20万人的波斯大军,以约4000人的阵亡击杀敌人约20000人,打击了波斯进军的势头,拖延了入侵的步伐,鼓舞了希腊人民抵抗的士气,因此无疑取得了战略部署上的成功。

首先在战斗意志上,希腊人进行的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是希腊诸城邦人民保卫自己生存权、发展权、自由权的战争,所以 也激发出更大的勇气、智慧、力量、团结意识和创造才能。因此虽然希腊城邦联盟在统一协调行动上分歧颇大,造成波斯兵临城下的局面,但当希腊战士真正地投入战场时,他们便迸发出极高的战斗热情。因此反对侵略的爱国热情是希腊人重创波斯的根本原因。

在指挥方面,希腊守军的将领列奥尼达一世在据守要道后组织重装步兵密集队形迎敌,表现出沉着冷静的良好军事指挥素质,同时能够迅速而恰当地处理好关系到战争全局的突然战情,并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他强大的人格魅力和军事才能统领联军的战士们英勇战斗至最后一刻。但也有学者提出,如果列奥尼达可以更加重视阿诺佩亚通道的防守,组织精兵死守后路,或许可以取得地面战斗的胜利。

温泉关战役的惨烈结果也暴露出希腊联军战略上的种种缺陷。一,各城邦因节日习俗而拒绝全面出兵,使得温泉关守军的兵力只是联军总兵力的二十分之一,造成了温泉关战场上希腊军队在人数上的巨大劣势。二,并非全部守军都有较强的抵抗意志,各城邦部队之间存在分歧。三、斯巴达长老缺乏对温泉关战场和波斯入侵局势的认知,严重低估了波斯军队的军力和推进速度。

波斯

波斯在温泉关战役中付出巨大的伤亡,主要有以下原因:

在指挥方面,波斯国王永远是最高统帅,将领对国王直接负责,由于专制制度度赋予国王的特权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国王的个人 才能会在军事行动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薛西斯一世在性格上有着骄横自大、刚愎自用的一面,对待士卒异常残忍,在战场上也常常暴露出贪生怕死的临战表现,个人的军事素养也并不高。同时,波斯军事将领的选拔也往往是任人唯亲。因此由薛西斯统一指挥的波斯大军缺乏战术谋略,在战役前半段盲目试图用人数优势战胜希腊守军,付出惨重代价。

在政治方面和战斗意志方面,波斯的专制君主制度建立在对人的奴役,以及野蛮且残忍的压迫之上,波斯士兵出于恐惧而战,作战缺乏主动性,完全听任将领的指挥,而将领则由于畏惧王权,害怕承担战败的责任,只按统帅命令行事。士兵、将领没有作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士气要高昂显然是不可能的,在战场上波斯军队也往往需要有军官用鞭子抽打才肯作战。

战役影响

波斯:士气受挫

温泉关战役让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为斯巴达人的所作所为感到震惊,开始对自己的无所不能产生怀疑。此前一路高歌猛进的波斯军队至此也付出了巨大伤亡,在士气和自信心上都受到沉重打击,对希腊人的畏惧开始在波斯士兵的心中滋生。温泉关战役说明了波斯军队并非不可战胜,而希腊联军也并不弱小。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述,战役结束后,薛西斯召来了流亡的斯巴达国王德玛拉图斯,询问他还剩下多少斯巴达人,他们当中还有多少像这样的勇士,以及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代价降服他们。德玛拉图斯回答道,在斯巴达城邦中还有8000名这样的战士,征服他们的唯一办法是分派舰队占领波洛庞尼索斯海最南面的基西拉岛,直接逼近斯巴达,届时他们将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薛西斯一世最终没有采用这一建议。后来薛西斯又从阿卡迪亚州人逃兵那里得知,希腊人此时竟还在欢庆奥运会大会,只为争夺橄榄枝花环的荣誉。他的一名手下感叹波斯的对手竟是这样一群不爱钱财、只爱荣耀的人,由此心生畏惧。

希腊:战争转折

温泉关失守前,以雅典舰队为主的希腊海军在埃维亚海峡的阿提密西安海岬沉重打击了波斯舰队,在得知温泉关的噩耗后,希腊舰队选择撤回到雅典对面的萨拉米斯湾。雅典人面对长驱直入的薛西斯大军,决定放弃雅典城,撤走城内老弱妇孺,组织壮年男子参加海军,准备与波斯军在海上决战。

公元前480年9月,波斯陆军进入雅典城,大肆破坏。雅典将军太米斯托克利诱敌深入到萨拉米海湾后,与敌军展开激战。在狭窄的海湾里希腊战士操纵着小型战舰,猛烈冲击笨重的波斯战舰,打乱了波斯战舰队形,使其自相碰撞。经过一整天的战斗,希腊人以 40 艘战舰的损失获得击毁波斯 300艘战舰的战果,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希腊海军在这次战役中歼灭了波斯海军的主力,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战争的主动权从此转到希腊人手里。波斯的残余舰队退回亚洲,只留陆军在希腊半岛。

萨拉米战役是此次波希战争的转折点,而在这之前的温泉关战役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希腊联军并未因此付出过多代价,反而通过此次危急时刻的英雄壮举,为联军主力在后方的集结、民众的疏散和希腊舰队驻防于萨拉米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大大鼓舞了希腊人的士气和斗志,为希腊军队树立起了爱国的典范,唤起希腊人为自由而抵抗侵略的决心。

重要争议

波斯军队人数

在温泉关战役中到底有多少波斯军队,在这一问题上历代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根据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的统计,抵达温泉关时,波斯军队尚未遭受任何损失,共有战舰1207艘,载有来自亚洲各民族的战斗兵员总计2317610人,包括海军517610人,步兵170万人,骑兵8万人,阿拉伯骆驼兵以及利比亚战车兵共两万人;此外还有从欧洲地区征募的各民族陆海军约30万人,因此战斗兵员总计为2641610人。同时根据他的推测,还应有比战斗兵员更多的随军人员,如勤杂人员、运粮船人员和其他随军船只人员等,最终全军人数近五百万人。希罗多德的统计存在夸大,根据近代学者估计,波斯军队约为数十万级,有说法为五十万人,也有推测为二十万人,其中步兵146000人,骑兵最多40000人,战舰为650艘。

列奥尼达遣散守军

在温泉关战役第三天清晨,面对即将被包夹的战败局面,列奥尼达一世遣散了大部分守军,只留下包括300名斯巴达战士在内的约4000人。关于列奥尼达这一举动的真实性和动机,希罗多德称是列奥尼达故意遣散了其余部队,因为列奥尼达想起了战争开始前来自德尔斐的神谕,即要么斯巴达举国为异族毁灭,要么斯巴达的国王必死无疑,同时他还相信了在战役第二天从随军占卜师美吉斯提亚斯那里得到的神谕,即他们明天必须死去。希罗多德认为是这些神谕让斯巴达人并不畏惧死亡,同时促使列奥尼达一世为了让斯巴达人独享战死的荣耀,最终遣散了盟军。

另有观点称大部分希腊守军不是被列奥尼达遣散的,而是自行逐渐散去的,因为守军内部并不意志统一,列奥尼达始终不能无可争议地行使指挥权。另有观点认为列奥尼达遣散了部队,但并非是要为斯巴达谋求荣誉,也不是因为无法行使指挥权,更多是出于正当的战略考量,因为在当时的情形下守军已然难以逃脱,只选择自己留下包括斯巴达在内的少数部队断后,让大部分守军安全转移。

战役评价

英国西洋古典学保罗·卡特利著作《斯巴达人:一部英雄的史诗》:“温泉关战役可以看做不仅是古典时期的希腊,甚至是整个东方和西方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以300名斯巴达战士为主的希腊联军在列奥尼达一世的统领下,坚决且有效地抵抗了波斯人的侵略,为当时左右摇摆、缺乏团结的希腊人增添了战胜敌人的信心,最终挫败了在人数上数倍于己但组织松散、意志消沉的波斯军队。”

英国著名军事史学家查尔斯·欧曼《古希腊史》:“温泉关战役真正的意义在于它在伟大的薛西斯一世及其军队心中留下的印象。薛西斯一世最终开始怀疑自己的无所不能.而他的自信正是他的勇气之源。没有了勇气,薛西斯一世将会是最孱弱的暴君。”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温泉关之战为希腊全军树立了榜样,鼓舞了整个民族的战斗意志,其精神力量之伟大远胜于具体关隘的得失。从战略部署上看,这场守卫战也是成功的,它为联军主力在后方的集结和希腊舰队驻防于萨拉米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G·W·考克斯《希波战争:文明冲突与波斯帝国世界霸权的终结》:“塞莫皮莱战争中的这个故事也许很美,但显然它不具有实发事件的真实性……整个故事的目的就是颂扬和美化斯巴达人……当时抵抗薛西斯一世的希腊兵力远远大于希罗多德给出的数量。也许是在正当的要求下斯巴达将领才将军队解散的,因此出现了希腊盟军强制性甚至灾难性的撤退。他们要是心虚,就会阻止假象的蔓延,因为假象掩盖了他们对希腊事业的怠惰表现而抬高了列奥尼达一世和他的三百精兵的声望。”

英雄纪念

战役结束后,所有的希腊阵亡者都被安葬在他们牺牲的地方。为纪念4000名战死的伯罗奔尼撒战士,于温泉关立下了碑文:“来自伯罗普斯之地的四千战士在这里奋勇抗击三百万敌军。”同时还有专为纪念斯巴达人而刻写的十分著名的碑文:

这一纪念传达了希腊人内心的自豪之情,也表达了对波斯侵略者的蔑视。在列奥尼达一世的尸体被带回斯巴达安葬后,后人还在他牺牲之地的这一碑文旁竖立起一座石狮雕像,因为狮子象征着斯巴达的尚武精神,同时也向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致敬,因为“列奥尼达”在希腊语中意为“雄狮的后代”。

战争结束后,斯巴达人按照国王规格为英雄列奥尼达一世举办了声势浩大的葬礼。在为期十天的国丧期内,斯巴达停止了一切公共事务,取消了所有公共债务,一些囚犯也得到特赦。在葬礼仪式中,因为列奥尼达的尸体被波斯人毁坏,斯巴达人就以画像为代替进行纪念,在仪式中一边恸哭,一边砸碎和猛击金属容器发出声响。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2023-09-13

..2023-09-14

..2023-09-14

..2023-09-13

..2023-09-14

..2023-09-14

斯巴达300勇士 300 (2006).豆瓣电影.2023-09-14

这不是斯巴达 Meet The Spartans (2008).豆瓣电影.2023-09-14

决死雄师 The 300 Spartans (1962).豆瓣电影.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