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猫瘟

猫瘟

猫瘟(feline panleukopenia)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传染性肠炎,指的是猫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患病猫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呕吐、腹泻、脱水及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

各种年龄的猫都可感染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尤以3-5月龄的幼猫最多,多数情况下,1岁以下的猫易感,感染率可达70%,死亡率为50%~60%;5月龄以下的幼猫死亡率最高可达80%~90%,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且新生仔猫也可母子垂直感染。

目前,最好的预防方法是疫苗免疫,可以使用猫三联疫苗免疫接种,从而降低猫瘟的发病率,促进宠物行业的健康发展。

病因

病原

FPV病原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是一种单链DNA病毒,FP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可以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能耐受56℃、30min的加热处理,但可以被甲醛水溶液灭活。

发病机理

经口或鼻腔人工感染时,病毒首先在口咽部增殖,18h后进入血行呈现病毒血症,48h后全身各器官组织均含有病毒,7d后病毒在各器官组织增殖达到高峰。随着血清抗体的出现,病毒滴度急剧下降,到第14d时大多数器官组织已很少或检测不出病毒,但肾脏可带毒排毒1年以上。怀孕雌猫患病,病毒易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侵害其脑部,形成畸胎,有的出现流产和死胎。病毒对新生仔猫小脑内旺盛增殖的生发细胞有选择亲和性,可引起病猫发生共济失调症状。

由于本病毒具有易在细胞繁殖旺盛组织中增殖的特点,故病毒侵入机体后首先易在胸腺、淋巴结、脾及骨髓造血细胞增殖。肠道黏膜(肠隐窝)及胎儿也是其繁殖的良好场所。所以,主要病变一般都发生在这些组织。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猫科、貂科和浣熊科动物均易感染,各品种1岁以下的幼猫感染率为70%,未完全接种或未接种疫苗的成年猫感染率较高。

易感季节

冬季末至春季多发,尤其是每年的3月,发病率较高。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

健康猫与患病或携带病毒的猫接触,极易感染该病,感染率接近100%。

间接接触

猫瘟会通过患病或携带病毒的猫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具等传播,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接触而感染。还可以通过人类、体外寄生虫传播。

垂直传播

母猫怀孕期感染会造成死胎、流产和初生小猫出现神经症状。母猫怀孕至2~3周感染猫瘟病毒的,病毒将对快速发育的胚胎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影响胚胎的小脑发育。

感染症状

猫瘟的潜伏期为2—9天,平均约4天。病猫早期会出现被毛粗乱、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体温升高,呈双相热型,呕吐、腹泻,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贫血、脱水、顽固性腹泻、便血等严重症状;妊娠母猫出现流产、死胎、早产。

最急性型

不显示症状,立即死亡,往往被认为是中毒。

急性型

患病猫体温迅速升高至40℃以上,伴有呕吐、腹泻,一般会在24小时内死亡。

亚急性型

体温首先发热至40℃左右,1-2天后降到常温。患病猫2~3天后体温再次升高并伴随精神倦怠,萎靡不振,食欲废绝,头和前爪贴靠腹部昏睡;顽固性腹泻,呕吐物呈黄绿色;腹泻,粪便黏稠,甚至带血;身体严重脱水、休克;口腔、眼鼻等有黏性、脓性分泌物等症状。

病理变化

该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胃肠道,肠道黏膜出现充血、水肿,有时黏膜上覆盖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或黏液。空肠的病变特点明显,在肠壁出现与乳胶管相似,内有纤维素性坏死假膜或者灰红色、黄绿色条索状物质;肠管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脏有出血、淤血,肾脏有淤血,脾脏有出血,肺脏表现为水肿、充血、出血。

诊断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减少是该病的重要表现,故可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来判断是否患病。健康猫的白细胞计数参考值为2.87~17.02,患病猫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在参考值以下。

猫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

用棉签采集患病猫直肠粪便及分泌物溶解于检测稀释液并充分搅拌均匀后,取上清液5滴滴于试纸板加样孔内,静置3~5min,随后观察,如果“C线”和“T线”均显示红线,说明检测结果为阳性,病猫感染了猫瘟;如果只有“C线”显示红线,说明检测结果为阴性,病猫未感染猫瘟;如果“C线”和“T线”都不显示时或者“C线”不显示时,可以判定为结果无效。

荧光免疫层析定量试验

使用猫瘟抗原荧光免疫层析试剂盒进行粪便中抗原含量的测定。

治疗

目前无根本、直接性的方法治疗猫瘟。

干扰病毒复制

用猫白细胞干扰素(建议优先使用猫瘟单克隆抗体(2ml/kg体重)联合干扰素治疗)1毫升/千克对患病猫皮下注射,连用7天。

对症治疗

防止继发感染,上午给予患病猫氨苄西林钠50毫克,0.9%氯化钠注射液30毫升静脉输液速度50毫升/小时,下午用拜有利(恩诺沙星注射液)12.5毫克皮下注射。

为防止呕吐胃酸过多,给予奥美拉唑2.5毫克,5%葡萄糖注射液30毫升静脉输液速度35毫升/小时,0.25毫升辉瑞止吐宁皮下注射(胃复安可能增加肠套叠概率)。

针对血痢给予0.25毫升止血敏皮下注射,止痛给予0.25毫升布托菲诺皮下注射。

针对白细胞过低,用巨力肽升白素50微克皮下注射,连用3天。

营养支持

防止脱水营养不良,给予5%葡萄糖40毫升(建议添加25%葡萄糖5-10ml+5%碳酸氢钠5ml+复方生理盐水30-50ml),维生素c0.25毫升,ATP0.25毫升静脉输液速度40毫升/小时。

防止低钾血症监测血气离子,给予乳酸林格氏液50毫升,10%氯化钾0.3毫升静脉输液速度20毫升/小时。

预防

接种疫苗

幼猫8~9周时进行首免,再每次间隔2~3周做二免和三免,以后每年加强免疫1次。

未食初乳(分娩后2~3天的母乳,含有母源抗体)的幼猫,约60日龄以下的不宜接种活疫苗,必要时可先注射高免血清,待满60日龄时再按上述免疫程序接种。

由于FPV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弱毒活疫苗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危害,所以建议孕猫接种灭活疫苗。

定期消毒

针对FPV的特性,选用84消毒液、次氯酸钠等化学消毒剂进行无死角消毒。

改善饮食

合理搭配饮食配比,适当添加微量元素,提高免疫力。

及时隔离病猫

及时将患病猫与健康猫隔离开,防止交叉感染。

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FPV抗体水平,加强免疫接种。

参考资料

春季是猫瘟的高发季节.微信公众平台.2025-04-25

第一章 传染性疾病.QQ阅读.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