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孙其峰

孙其峰

孙其峰(1920.1-2023.3.20), 又名琪峰、奇峰,山东招远人,毕业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是我国著名的国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曾任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院部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是天津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曾经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天津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

1944年,孙其峰进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师从徐悲鸿黄宾虹等国画大家学习山水花鸟画,在书法篆刻领域则跟随罗复、寿玺金禹民等书法名家学习。三年后,孙其峰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毕业,随后于1952年进入天津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今天津美术学院)任教。50年代后期他广泛学习古今中外的大家创作,先后创作了《春江水暖》《玉兰》等画作,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同时,在担任天津美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期间,他广泛招募优秀人才,为天津美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做出了贡献。70年代后,孙其峰与霍春阳合作创作山水花鸟画《山花烂漫》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随后入选法国巴黎沙龙画展,其作品开始被国内外熟知。进入20世纪80至90年代,孙其峰的书画风格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广泛参加各类国际书画文化交流活动。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孙其峰佳作频出,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书画作品,包括《春江水暧》《俏不争春》等,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他的绘画、书法、篆刻均能活用传统,参酌造化,融会百家,自成一格。在创作领域之外,孙其峰在这一时期的教学领域也有卓越建树,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孙其峰坚持“刻苦治艺,老实为人”,教学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中“转益多师,择善而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国画人才。2023年3月20日8时29分,孙其峰先生在天津总医院逝世,享年103岁。孙其峰的代表作包括《春江水暖》《玉兰》《山花烂漫》等等。

孙其峰为天津市当代天津美术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版了《孙其峰书画选》《孙其峰画集》等十余部专著,创立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转益多师,择善而从”的教学理论体系。他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于2009年先后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中国造型和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天津美术学院教育终身成就奖,于2013年获得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1920年1月,孙其峰出生在山东招远。他自幼喜爱书画、并对诗文、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幼时学习书法,先后学习了楷书、草书、隶书等书体,12岁后随舅父王友石学习中国画。成年后,孙其峰前往北平,暂住在舅父家,期间他一边备考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一边在“正源兴”丝绸批发门市部做学徒。1943年在山东龙江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4年,孙其峰进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师从徐悲鸿、黄宾虹、汪慎生、李苦禅等国画大家学习山水花鸟画,在书法篆刻领域则跟随罗复戡、寿石工、金禹民等书法名家学习。1947年,孙其峰从北平艺专毕业,到1950年,孙其峰出版了其第一本专著《美术字简易写法》。

孙其峰毕业后,辗转数地任教,先后在北平盛新女中、河北高中、培德中学任美术教师。1952年后,孙其峰进入天津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美术系独立建院后遂为天津美术学院)任教,期间承担了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中国山水画、中国花鸟画,书法课程的教学工作。

教书作画

五十年代早期,孙其峰努力向天津书画名家刘子久、刘奎龄陆文郁等前辈学习,50年代后期他广泛学习古今中外的大家创作,从中汲取养分、寻找灵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孙其峰也重视实践学习,先后前往遵化市白洋淀等地写生创作。1956年以来,孙其峰在北京、天津、南京、沈阳市济南市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出。1956年,孙其峰与刘子久合作创作了《春江水暖》,成功入选第二届全国美术展,最终在《人民日报》发表,同年,孙其峰加入天津美术家协会,其花鸟画课程也于这时正式开始讲授,期间他赶赴上海市、南京、杭州市等地学习。 1957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孙其峰的中国画作品《玉兰》,这让孙其峰在天津画坛初露头角。1958年,河北师范大学改称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孙其峰始任美术系副主任。

由此,孙其峰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吸引优秀人才。在1958至1962年间,孙其峰在优秀的本校毕业生中选拔了十余位青年教师。与此同时,孙其峰在全国范围内吸引人才,将当时著名的山水花鸟画家张其翼、刘君礼、陆志清、段履青等人吸引至天津美术学院任教,一时间天津美院的美术教育专业水平得以迅速提升,教师队伍人数逐步增多,专业门类逐渐配置齐全,人员年龄结构分配相对合理,为由学院的一个美术系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专业高等美术院校奠定了基础。在教材设计领域,孙其峰打造了具有天津美院特色的美术教育教材。作为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孙其峰出版了大量与美术教育相关的教材,既有涉及花鸟画、山水画和人物画的写实教材,也有涉及书法、篆刻和美术字的论述,如《孙其峰讲书画丛书》《中国画技法》等。

1961年,孙其峰与李智超、王颂余前往山海关写生,期间创作了巨幅山水画《山海关揽胜图》。从山海关归来后,孙其峰与张其翼、萧朗、爱新觉罗·溥佐等人为河北美术出版社绘制了《花鸟画范》。

稳定发展

1977年,孙其峰与霍春阳合作绘画了《山花烂漫》并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至1982年《山花烂漫》入选法国巴黎沙龙画展,并被印为该画展海报和介绍书的封面,标志着孙其峰的艺术创作得到了国际认可。

20世纪80年代,孙其峰广泛参加各类国际书画文化交流活动,1983年3月,他作为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副团长出访日本。1984年,他参加了中日书道交流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的天津市国画展、新加坡与中国书法交流展等一系列国际艺术交流活动。

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孙其峰佳作频出,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书画作品,其代表作《春江水暧》《俏不争春》《秋江》《好鸟鸣春》《雪鹰图》《雪垂银梢》《蜀江泊舟》等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他的绘画、书法、篆刻均能活用传统,参酌造化,融会百家,自成一格。1987年,由天津美术家协会、天津画院天津艺术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主办“津门二孙画展”,并就孙其峰的艺术成就召开专题研究会。1988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孙其峰书画展”,著名画家吴作人刘开渠等人出席画展。1993年,孙其峰被选为天津工笔画研究会会长,次年,《孙其峰画集》出版。1998年8月,“孙其峰书画艺术研讨会”“孙其峰师生画展”同时在烟台市举行。进入本世纪,孙其峰的著作得到大规模出版,包括《孙其峰书画谱》《孙其峰花鸟画谱》《孙其峰画集(上下卷)》《孙其峰》《孙其峰画竹》《孙其峰花鸟画新作选》《孙其峰-中国画名师课徒画稿》《孙其峰画石》等等著作。

晚年逝世

2023年3月20日8时29分,孙其峰先生在天津总医院逝世,享年103岁。

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白梅双鸠》是孙其峰1990年创作的花鸟画,这一时期是孙其峰创作的成熟时期,实现了从师古人、师造化到发心源、重意象的转变,更善于体会观察,师古人之时又不困于古人之意,绘画艺术自然出新,不落俗套。

这幅画在斑鸠的处理上倾向于写意写心,两只斑鸠前后关系的处理饶有趣味,虚实相宜、颜色自然,整体更加自然和谐,同时神态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刻画,笔墨更灵动生趣,与梅花形成了主副相宜的关系,斑鸠低着头看着梅花和小草,神态自若,似闲非闲,雅致怡情。

作者以行书书写陈毅元帅诗《过微山湖中堂》,诗云: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扁舟残月(残月扁舟)入画图。

在这幅行书作品和绘画题款中,尤可见张旭古诗四帖》和孙过庭《书谱》的笔法风格,用笔提挈其中笔法之“理”而能融会之,兼以融合花鸟画创作中的笔法、笔意。

在篆刻方面,孙其峰留下的作品较少,其代表作有《篆书小印》。

这一篆书小印分为四印,其章法宛如作画,多佳思巧构;其字体笔画皆有来历,极富朴茂、奇丽之态,古雅坚实之风致。其刀法朴厚而精纯,饶笔墨趣,运刀如运笔,并无定法,无法而法,法外有法,切、披、凿,砸、推、刮.击、敲等,运用自如,使其转折顿挫之势颇得自然生动之妙趣,从而形成了古茂、挺健、苍厚、拙朴的风格面貌。

国画

参考资料来源

书法

参考资料来源

篆刻

参考资料来源

出版专著

参考资料来源

创作特点

中国画

在当代中国画创作领域,孙其峰先生花鸟、山水俱佳,其花鸟画更是享誉世界。孙其峰效法王梦白汪慎生等小写意名家,传承了“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的花鸟画风格,创造了“墨线造型”的技法。在花鸟画的笔墨运用上,孙其峰采用墨线造型的技法,数笔之后便能将形象展现的栩栩如生;在构图特点上,孙其峰主张发挥能动性,自主观察写生,要对对自然花鸟有所取舍,提倡要不断地从自然当中学习新的构图方法;在画面结构上,孙其峰主张画面构成朴素、自然,贴近真实生活,使得作品境界深、耐人寻味,流露出诙谐与幽默的情趣。]也正因如此,孙其峰才能在中西方绘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努力开拓,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兼收并蓄,自成一家,为广大学生所学习,也对中国当代的花鸟画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书法

在书法领域,孙其峰师从书法家寿石工和罗复戡。他从40年代初就开始临摹《史晨碑》,进入国立艺专之后又临过《张迁碑》《曹全碑》《华山碑》,并且临写过孙过庭书谱和二王的一些行草帖。60年代以后也曾广泛涉猎过小篆和魏碑。他的隶书源头可以追溯至东汉时期的碑版隶书,而在其中又广泛学习西汉简书体,使其兼具西汉隶书之灵性。他学简牍而力避简牍之失,“挑肥拣瘦,去粗取精”,取其自然洒脱,将简书横扁结体、纯任自然的风貌与碑刻筋骨雄劲、气象浑穆的神髓熔于一炉,碑简兼师,创造了姿致洒脱、风骨遒劲、朴厚劲健的新风格,在碑简融合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他探索出的新字体字势横展、波折突出、严谨中不失飞动意趣。

孙其峰在书法和绘画两个领域里较好地做到了以书助画,以画济书,相互借鉴,融会贯通,表现出书画双济的特色。他认为单方面强调书法对绘画的作用有失偏颇,绘画对书法也多有裨益。他将数十年绘画实践中积累的中锋为主、中侧并用和逆势行笔的用笔特色,自觉地熔铸到了隶书创作的点线之中,和谐运用,为其重塑汉碑汉简、独开一面的隶书风格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样一种书画交融,使孙其峰绘画与书法,在笔法技巧与审美风格等方面真正做到了高度统一。

篆刻

孙其峰篆刻受业于篆刻大家寿玺金禹民,从汉印入手,上溯周秦。他治印的态度是严肃的,对笔法极其认真,对章法更是不断探索。他时常探求一些不规则而又富有变化的周、秦风格的章法,用来从中体会贯通花鸟画的构图原理,同时在处理花鸟画的章法时,又常常从治印的一些章法中“引渡”一些虚实、强弱、繁简、疏密、纵横、俯仰等关系,把画的构图当图章看,有时也把图章当画看。在两种艺术形式中从它们“不同”中找到“相同”的东西。从而把绘画、书法、篆刻统一起来。

思想主张

文艺为人民

在文艺为了什么人的问题上,孙其峰坚持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艺的历史是靠人民来写的,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他认为:“画得好,自然有好名声。画得不好,鼓吹也没有用,艺术的历史终究靠人民来写。”实践证明,艺术的生命力与人民的好恶与习俗是息息相关的。任何悖于人民意愿的虚情矫饰的艺术注定是短命儿。而获得人民批准的艺术,却与长绿的生活之树共存。艺术的发展靠人民,艺术的评判靠人民,艺术必须为人民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首要问题。

文艺与生活

在文艺源泉的问题上,孙其峰坚持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无论是对艺术家,还是对文学家而言,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没有对创作对象的动态观察和深刻理解,是不可能创作出好作品的。通过将唐代画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发心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美学相结合分析,孙其峰认为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美学要求,对素材加以提炼取舍,去粗存精,进行艺术加工,才是艺术从源于生活通往高于生活的途径。

文艺与传统

在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孙其峰坚持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孙其峰认为,离开传统的艺术是无本之木,没有创新的艺术是不流之水。在传统和创新这个问题上,需要继承传统,不断创新。他提出,艺术道路是由传统走向生活,再由生活回到传统,又由传统深入生活,反复多次,最后融会贯通,创出自己特有的风格。如果“没有传统,只从生活中去求新,是一条错误的道路;同样,如果只从传统中探索出新,恐怕也搞不出什么名堂。”

文艺无国界

在中国画如何对待外来影响的问题上,孙其峰坚持互相交流,注意吸收外来营养。他认为国画的发展不仅要继承传统,而且还应主动接受外来影响,不应排斥外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整体来说,在中国画创作中,他主张在艺术观点、创作思想、笔墨运用以及经营位置等方面,要坚持辩证法则,创作出有骨气、有个性、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来源

相关展览

参考资料来源

人物成就

艺术成就

孙其峰是第三代“津派国画”的领军人物。在长年教育教学实践中,他逐步形成了富于创造性的中国花鸟画教学体系和博专结合、教学相长、学用一体的治学方式,成为津派国画继往开来、德艺双馨的一代宗师。在花鸟画、山水画、书法、篆刻、画论诸方面皆有卓越建树,是近现代津派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书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在长年教育教学实践中,他逐步形成了富于创造性的中国花鸟画教学体系和博专结合、教学相长、学用一体的治学方式,成为津派国画继往开来、德艺双馨的一代宗师。在花鸟画、山水画、书法、篆刻、画论诸方面皆有卓越建树,在绘画领域创造了“墨线造型”的技法,于书法领域则在碑简融合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孙其峰是近现代津派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书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有《孙其峰书画集》《孙其峰画集》《孙其峰画谱》《孙其峰书法篆刻集》《孙其峰论书画艺术》及10卷巨《孙其峰书画全集》等40余种专书出版行世。

教育成就

国画教育与艺术普及领域,孙其峰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中国画教育方面,孙其峰先生坚持“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画法与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相融合”的艺术探索,通过广泛邀请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中国画名家到天津市来任职、授课、讲座等方式,孙其峰推动本校青年教师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培养了一大批在当代中国画坛有着良好声誉的艺术家,探索出一套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至今仍有广泛借鉴意义的中国画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了富有天津美术学院特色的中国画教育体系。

理论成就

在长期的创作当中,孙其峰总结出了中国画教学中应当遵循的四条规律。 包括花鸟画教学必须符合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规律,即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静到动,由简单到复杂;花鸟画教学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感性认识的规律;花鸟画教学要符合花鸟的自身结构和生活规律,即以写生作为学习花鸟画的起点,静下心来研究技法理论中的动物解剖、透视等学问,并着重锻炼记忆本领;山水画从写生到创作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即把写生与创作结合起来,并且可以把‘师古人’‘师造化’结合起来,把继承与出新结合起来。这一理论创新对新时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于1962年发表在《河北美术》第一期的《论山水画写生》中,就系统阐述了中国山水画从写生到创作这条规律。相关理论则被整理收录进《孙其峰书画全集》中。

人物评价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陈冬,孙其峰先生的学生:“孙先生待学生极为和善,每每协助其整理图稿,他定会在旁指点,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示范,力图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授给学生。为教导青年学生明白艺术需要深入生活的理念,孙先生带领学生下乡,同吃、同住、同做农活,其初心如磐、笃行不怠的品格令人敬佩。”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贾宝珉,孙其峰先生的学生:“孙老师采取的是因材施教、分别辅导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孙老师曾带我去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进行教学实践与学习。课前老师帮我备课,课中在旁聆听,课后总结课程中的优缺点和改正方法,使我较好地掌握了孙氏教学法。同时老师又领我拜会了很多名家,如刘海粟陈大羽周韶华赖深如苏葆桢等;引领我参加了中国画创作组的创作活动,见到了崔子范周思聪许麟庐黄永玉李苦禅诸先生,参看了他们的绘事和讲述,受到很大的启发。”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杨德树:“孙先生在“书”与“画”的继承与发展上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在教学上尤其重视基础教育,对于书法的学习,他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五体全修”,而对于绘画他则十分注重意象审美的培养,从形、神、写、意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他从基础学习逐渐引导大家达到更高的艺术目标。几十年来,他在天津美院培养了一批批画坛中坚。”

天津美术学院朱振江教授认为,“孙其峰之所以成为全国著名的“当代美术教育家·国画大师”、书法家,当然与他的严谨治学、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与他对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是分不开的,而追本溯源则是由他的文化自信所决定的。”

孙其峰先生去世后,包括《书法》《国画家》在内的多个期刊均发文悼念其逝世。《国画家》期刊称:“孙其峰先生立足传统、融汇百家,为培养艺术人才、发展中国当代美术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中国当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传薪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弘扬者,他的崇高品质、艺术成就以及他为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被历史铭记。孙其峰先生的逝世是文艺界、美术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书法》期刊称:“孙其峰先生书法出魏晋,入秦汉,于汉简所得尤多,为当代传承汉简书法的杰出代表。”

后世纪念

孙其峰美术馆是孙其峰先生的专属美术馆,坐落于天津市河北区鸿顺里。

相关研究

国内对孙其峰先生的研究很多。主要有郎绍君的《孙其峰先生的教学与艺术》;王振德的《略论孙其峰教授的人品与画品》;方勇的《回顾与展望 反思与发展——从孙其峰先生关于1981年藻鉴堂花鸟画创作座谈会之会议纪要谈起》;朱振江的《简论当代美术教育家孙其峰的主要贡献——献给孙其峰的百岁华诞》等等。

孙其峰先生的学生郎绍君在《孙其峰先生的教学与艺术》一文中,从美术教育、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三个方面介绍了孙其峰先生在教育和艺术方面的成就,认为孙先生既是优秀的美术教育家又是卓越的画家。

作品收藏与拍卖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孙其峰简介.中国文化人物网.2023-08-02

百岁书画家孙其峰辞世,主张学艺先打好传统根基.澎湃新闻.2023-08-02

“津派国画”第三代的领军人物——孙其峰.天津美术网.2023-08-02

孙其峰.豆瓣.2023-08-02

当代书画名家孙其峰逝世享年104岁,曾师从徐悲鸿等.新浪网.2023-08-02

孙其峰书画活动年表.天津美术网.2023-08-02

104岁,这位书画大师今晨逝世.手机新浪网.2023-08-02

..2023-08-02

孙其峰讲书画丛书·孙其峰讲书画 课徒稿.豆瓣读书.2023-08-02

中国画技法.豆瓣读书.2023-08-02

..2023-08-02

孙其峰先生千古——《中国书法》杂志孙其峰先生纪念专题​.搜狐网.2023-08-30

孙其峰最新作品.集文斋美术馆.2023-08-02

..2023-08-02

..2023-08-02

..2023-08-02

..2023-08-02

孙其峰美术馆.Bing搜索.2023-08-30

原创 第1400期:孙其峰——2018年最高成交价前10幅作品,中国画家拍卖成交指数!.搜狐网.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