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海粟

刘海粟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原名刘,又名刘九,字季芳,号海翁,别署静远老人、存天阁主,堂号存天阁、艺海堂。其祖籍安徽凤阳,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是中国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

他自幼随母亲洪淑宜学习中国传统文化,1909年至画家周湘所办的布景画传习所学习绘画,半年后返回老家青云坊办图画专修馆。1912年,他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任副校长,由于倡导人体模特写生,被斥责为“艺术叛徒”。1927年,曾因“学阀”罪被军阀白崇禧的部下杨虎通缉逃往日本。1929年、1933年刘海粟两次前往欧洲,二次赴欧时他主持筹办了“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1939年“七七事变”后,刘海粟前往南洋各地举行“中国现代名画筹赈展览会”。1957年,整风运动中他被划为“右派”,在“文革”中又被打为反革命。1979年,刘海粟才彻底平反。此后他前往日本、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举办画展、访问、演讲、写生,并先后获得多个国家颁发的奖项与荣誉。1994年8月7日,刘海粟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

刘海粟是中原地区新美术运动的拓荒人,也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他长期致力于中西艺术和学术交流,对于推动中外艺术交流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率先在上海美专实行旅行写生、人体模特写生和男女生同校学习制度,其创办的《美术》是中国第一本专业性的美术杂志,为新文化启蒙运动做出了贡献。他还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其作品带有明显中西结合的特点,其《九溪十八涧》曾获得国际展览会荣誉奖状、比利时独立百年纪念展览会荣誉奖,《白龙潭》曾获中国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荣誉奖。刘海粟出版有美术理论著作《画学真诠》《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等15种,另外还有《海粟之画》《刘海粟中国画近作选》等画册、画集20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区(今常州市)青云坊,字季芳,因出生时脐带盘在腹上,所以取名为槃,家中排行第九,所以又名刘九,后在其姑父近代学者屠寄的影响下,取北宋文学家苏轼“渺沧海一粟”词意,改名海粟。

其父刘家凤为武进(今常州市)世家子弟,年轻时曾参加过太平军,后与人合伙经营钱庄。刘海粟受其母影响较大,其母洪淑宜为清乾嘉学者诗人洪亮吉的孙女,刘海粟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1905年,刘海粟到绳正书院读书。1907年,刘海粟参加第一届全国儿童绘画展览会,其作品《螃蟹》被印在了展览目录的封面上。1909年,在绳正书院老师谭廉的引见下,刘海粟到画家周湘所办的布景画传习所学习绘画,半年后,刘海粟返回常州。1910年,他在青云坊家中办起了图画专修馆,与亲戚家的姐妹一起临画、写生和学习。

办学经历

1911年,迫于父命,刘海粟与丹阳大户、祖上曾做过知府的林佳结婚。其后母亲的去世和对包办婚姻的不满,刘海粟产生了前往日本学习绘画的念头,便与林佳离婚。但父亲不同意他前往日本,便答应资助他在上海办美术学校。1912年11月23日,刘海粟与乌始光张聿光等画友,在上海乍浦路8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即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刘海粟担任副校长。由于美术院首倡使用人体模特,1917年,美专举行成绩展览会,陈列了学生的人体素描习作,上海城东女校校长看后,大骂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教育界之蟊贼”,并写了《丧心病狂崇拜生殖之展览会》一文投给《时报》,又恳请江苏省省教育会下令禁止这种行为,但《时报》和教育会均未予以回应,自此刘海粟以“艺术叛徒”自居,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

1918年,刘海粟创办了《美术》杂志,为当时中国美术刊物之首。在创刊号上,刘海粟发表创刊词:“昔拿破仑·波拿巴有言,英雄之字典,无难字可知,世界事业无不由难而易,本杂志之刊,即从难字入手。明知萌芽时代,选材不易精当,草创伊始,编制不能完备。欲贡献于社会,未有不为大难所者。然不以沧海之粟,效测海之蠡。素挟一不畏难之思想。”,并将自己的《绘画上必要之点》《西洋风景画略史》等论文刊登于杂志上。

两赴日本

1919年,刘海粟回乡奔父丧。9月,新兴美术团体“天马社”成立,刘海粟被推举为特别成员。同月,刘海粟赴日本参加了日本帝国美术院首展的开幕式,并会见了一些日本画家和艺术教育家,也参观了日本的美术学院。同年12月,“天马会”在江苏省教育会举办了第一届绘画展览会,刘海粟为西洋画审查委员之一。1921年5月,刘海粟将日本考察之所得编著为《日本新美术新印象》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同年12月,应教育家蔡元培邀请,前往北京演讲、写生,分别在天津市、北京创作油画《最惨之印象》《雍和宫》《柏》等,并多次去医院看望蔡元培,为其作素描肖像和油画肖像。1922年,刘海粟在北京琉璃厂高等师范风雨操场举办绘画展览会,展出作品36副,包括油画《上海新世界》《北京天安门》《北京地坛》等。1924年,江苏省美术展览会成立,刘海粟担任会长及审查长。

1924年10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生饶桂在江西南昌举行画展,陈列人体写生作品,被江西省警察厅勒令禁止。刘海粟致信教育部部长和江西省省长,恳请撤销禁令。1925年,《新闻报》等载文要求禁止人体模特并严惩刘海粟,刘海粟又写信责问。1926年,上海县知事危道丰发布禁止上海图画美术院使用人体模特的命令,刘海粟发文与之据理力争,要求对议员姜怀素、危道丰严加斥责。军阀孙传芳知道此事后,要求刘海粟撤去人体模特写生制度,被刘海粟拒绝,随即孙传芳发出密令通缉刘海粟。后法国总领事那齐表示愿意保护刘海粟,但要求刘海粟不离开法租界,不让人参观人体模特写生等。刘海粟暂时接受了这些要求,但姜怀素、危道丰又以诽谤罪将刘海粟告上法庭,后法院判罚刘海粟罚金50元。1927年3月,刘海粟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辞职。4月,刘海粟以“学阀”罪被军阀白崇禧的部下杨虎通缉,刘海粟逃亡日本。同年7月,他在东京朝日新闻社举办个人画展。通缉令撤销后,刘海粟回到中国。

两赴欧洲

1929年2月,刘海粟受教育部之命前往欧洲考察,他的作品《前门》参加了法国秋季沙龙,这是中国作品第一次参加法国沙龙展。1930年,他在比利时创作的《向日葵》《休息》又入选法国秋季沙龙,后他的《森林》《夜月》《圣扬乔而夫之陋室》《玫瑰村之初春》入选蒂勒里沙龙。1931年8月,刘海粟回到了上海市,并写了《东归后告国人书》,汇报了欧游考察的情况,并提出建立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和改革美术学校学制等建议。

1932年,他应中华书局之邀,编辑《世界名画集》。同年,他在上海、无锡分别举办了其“旅欧作品展览会”。1933年,刘海粟赴德国柏林主持筹办“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其后相继在汉堡市杜塞尔多夫、阿姆斯特丹、海牙日内瓦、泊尔尼、伦敦、布拉格等地巡展。1935年6月,刘海粟回到上海。

抗战时期

1936年,刘海粟发起组织了中华美育学会,并在上海、青岛市济南市等地举办画展。1939年“七七事变”后,刘海粟接受印尼雅加达华侨公会的邀请赶赴南洋,在雅加达、万隆、三宝陇、泗水、玛浪等地举行“中国现代名画筹赈展览会”,将筹集到的款项汇至中国国内支援抗战,随后他又前往新加坡继续举办展览、发表演讲,支援抗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刘海粟逃亡印度尼西亚。1943年5月,他被日军劫持回上海市,后复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一职。解放前夕,他拒绝前往台湾,藏匿他处等待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上海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和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合并为华东高等艺术专科学校(后改名南京艺术专科学校),刘海粟被任命为首任校长。此后他前往中国各地考察写生,创作了《八达岭长城》《太湖渔舟》等大量作品。1955年,他被评为一级教授。1957年,反右派斗争,他被划为“右派”,其各项职务被撤销,被降为四级教授。1958年,刘海粟在南京中风回到上海市养病,直到1960年才初步痊愈,重新开始创作。1962年,其“右派”帽子被摘除。但1963年,中风复发,此次病情较轻,经过治疗后痊愈。1966年,“文革”开始,刘海粟前后共被抄家24次,除了收藏的古代名人书画被转移到上海博物馆幸存外,家中的书画、信札、画册、照片等被洗劫一空。1971年,他被判为反革命分子,判刑25年,刘海粟当场昏迷,被安排监外执行。1973年,他被摘去“反革命分子”的帽子。“文革”期间,他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葡萄图》《牡丹图》等作品。

晚年经历

1979年,他彻底平反,“刘海粟绘画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预展,并再次出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还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81年,他应邀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画展,被香港中文大学聘任为客座教授在港讲学,他还将所得画款百万港元捐献给国家。此后他还前往日本、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举办画展、访问、演讲、写生,并多次获得国内外颁发的各种奖项和荣誉。1988年,刘海粟表示希望能在上海市建造《刘海粟美术馆》,并准备将毕生创作的大量作品和收藏的历代书画作品捐献给上海。1994年3月,刘海粟至上海参加了其百岁寿辰盛大庆典,并发表了讲话。同年7月,应香港大公报要求,他在华东医院书写“精神万古,气节千载”参加“名家书画赈灾义卖会”,并将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华南灾区。8月2日—3日,他给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写信,再次表达要将收藏的古代字画和自己油画、国画、书法作品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并请求江泽民主席为刘海粟美术馆题写馆名,该信件为刘海粟留下的最后墨迹。1994年8月7日凌晨零时三十八分,刘海粟因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主要作品

刘海粟不仅是美术教育家、画家,还是积极捐画建馆的爱国者,晚年他将其收藏的中国历代书画藏品和自己创作的作品共九百一十三件遗赠给上海市“刘海粟美术馆”,还前后捐赠给常州刘海粟美术馆和南京艺术学院各三十件作品。其油画《卢森堡之雪》为法国政府购藏于亦特巴姆国家美术馆(法国国家美术馆),中国画《泼彩荷花》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曙光普照乾坤》卷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2023年5月,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其作品一律不准出境。

油画

中国画

书法

刘海粟部分书法作品

作品赏析

刘海粟在油画《九溪秋色》中将中国画的“写”法融入油画技法,树干、山岩、丛叶、溪水都以单线勾勒,形成轮廓骨架和构图章法,再赋予其浓艳、强烈的色彩,整幅画面骨肉丰满、坚实有力,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中国画《散花坞云海》画的是黄山东北部始信峰、梦笔生花岩一带的美景。这件作品是刘海粟最大胆的作品之一,其泼彩不限于青绿,而是五色杂陈,连破带点,且勾且染,兼具中国画与油画的特色。

《庐山青玉峡》,油画、中国画各一幅,是刘海粟同时创作的。两幅作品构图类似,取景角度也相同,与油画相比,中国画视角更为开阔,山形水势的线条勾勒也更为立体,在传统水墨画技法的基础上有大胆的创新尝试。油画作品则色彩更为强烈,层次感更加丰富,具有更鲜明的风格。

理论著作

刘海粟在创作的同时,还致力于艺术理论研究。自1919年始,他陆续出版的著作有《画学真诠》《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存天阁谈艺录》《黄山谈艺录》《刘海粟艺术文选》《石涛与后期印象派》《中国绘画的继承与创新》等理论书籍15种。自1923年始,他出版有《海粟之画》《刘海粟油画选集》《刘海粟中国画选集》《刘海粟中国画近作选》等画册、画集20种。

创作特色

油画

刘海粟一生酷爱黄山,曾十次登临黄山,他一生中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黄山为题材。他的油画在20世纪受到西方革新画派的直接影响,同时又有自己独创的风格。其油画的色彩和线条都有强烈的表现,其用色早期端庄凝重,后期泼辣明丽,喜用对比性强的色彩,其线条则表现出强烈的中国画韵味,苍劲有力,勾勒分明。在用笔上,则将油画材料的特点和中国书画的用笔方式结合在一起。在内在意蕴方面,他充分借鉴了中国画写意的精神内质,与西方油画外在形式巧妙的融合,体现了“中体西用”的艺术特色。他在创作中注重个人主观感受的创作观念,让他的油画极富表现力。

中国画

在中国画方面,刘海粟继承中国传统的精华,他曾临摹过唐宋以来的名家作品,从沈周、徐渭、石涛等画家的作品中得到启发,擅长山水、花鸟、走兽,喜作泼墨泼彩法。他的泼彩山水、泼彩荷花等以泼墨为基础,结合了中国画传统青绿画法,合西方绘画的光色表现,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刘海粟泼彩画的画法一般是先以墨笔勾勒,泼墨,形成比较完整的章法,再在泼墨处进行泼彩,因此他的泼彩画,”彩“是覆盖于墨之上的,比较浑厚,但很难产生色墨交融的效果,笔触上来说,刘海粟的作品具有粗重的油画笔触痕迹,再者,刘海粟泼彩多用生纸,生纸上的色墨交融不同于熟纸、熟绢,技巧感更强。

书法

青年时期的刘海粟曾受到康有为书法的影响,康有为的重体变、尊北碑、强调笔法力度等思想,确立了刘海粟书法的理论和实践的走向,而从篆书开始学习书法奠定了刘海粟雄浑、宽博的书风。但他很快渡过了形似的阶段。此后他又临摹过苏轼黄庭坚米芾张旭怀素颜真卿的作品,数十年学篆书与行、草、楷书并进,取众家之长,让他的书法不独宗一家,更为多姿多彩。如《康有为墓碑》展示了他书法的端庄凝重,《秋兴八首》《归去来辞》等则展现了他行草书的连绵奇绝。作为画家的刘海粟,在气韵、用笔、经营位置、转移摹写方面,都将书法和绘画的道理融会贯通,绘画滋养书法,书法给绘画的笔法、构图等提供了基础,他书法中的线条,都在“气韵生动”的原则下表现出创意的轨迹。从学书康有为

人物成就

刘海粟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人,也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其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在促进中西艺术交流方面,其二是对中国现代美术的推动与创新,其三则是他领导并参与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

中西交流

刘海粟长期致力于中西艺术和学术交流,把西方美术介绍到中国来,并力所能及地把中国现代美术介绍到西方。他在东渡日本和两次旅欧期间,向国外介绍了中国画的传统和成就,讲授了中国绘画的六法论和中国绘画艺术史。同时他也将西画的技法带回中国,而且还向中国人民介绍了西方艺术发展史、西方美学理论以及西方近代画家保罗·塞尚克劳德·莫奈文森特·梵高等人的生平和创作,对于推动中外艺术交流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艺术创新

刘海粟的艺术作品中带有明显的中西结合的特点,他对东西方画史、画论的不懈研究,以及他主张的艺术创新性,解决了油画中国民族化的过程。同时他首次将中国传统国画中的法引入到油画中,达成了油画民族化的发展,如作品《莲花峰夕照》便用皴法中运用线体的曲折来描写莲花峰的怪石。此外他创造性的将传统国画的晕染和写的技法运用到油画中,如《方家村翠晴》中利用破魔山水画中的晕染显示树叶自然的翠晴之色,利用写的技法来描绘远山黛树。

他对西方后期印象派作品做过较深入的研究,尤其推崇其表现主义旨趣,他的油画色彩强烈,笔触劲健、鲜明,但同时又吸收了中国画的传统表现手法,富有鲜明的节奏感和浓烈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他作为中国油画表现主义的先驱,通过表现主义的融合与油画民族化的结合,促进了中国绘画的创新与发展。

刘海粟的国画创作博取传统精英而不泥古,利用传统中国画的特点,融合西方的特点,渲染出有别于传统中国画的特色,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画中的泼墨、泼彩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但与其油画相比,其早期国画作品创作的突破显得不够全面,多是对传统技法的继承。尽管他尝试将具有写生意味的西方构图融入到国画中去,如其《群牛图》(1943年)、《莫干山剑池》(1956年),但其造型方式和形式语言则相对传统。故在1929年第一次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刘海粟作品未被列入“中西沟通派”的三种类型,而被列入“宗于八大·石涛派”的“新进派”。

从1958年他被打为右派,到1979年1月彻底平反,在此期间其国画作品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走向成熟,刘海粟早在1934年就作过泼墨山水,当时泼的规模并不大,到了1979年之后,他打破了原来的“以墨水随笔泼于纸上”的画法,而用“整碗的水倒上去,晕出深浅浓淡。”,如在《天都峰飞云》中,他便使用了大范围地泼墨。《黄山白龙桥》是刘海粟黄山画融会中西、创新革命的代表之作,该图采用传统中国画的高远透视法,构图极为简略,但气势恢宏;线条圆润、劲健、浓淡并用,徐疾有致。《曙光普照乾坤》则是称刘海粟黄山泼彩画里程碑式的作品,这幅画从取景构图、笔墨气韵、设色泼彩等等方面,都展现了刘海粟精湛的画技,体现了黄山的神韵。

提倡美育

在教育方面,刘海粟率先在上海美专实行旅行写生、人体模特写生和男女生同校学习制度,其创办的《美术》是中国第一本专业性的美术杂志,为新文化启蒙运动做出了贡献。刘海粟提倡美育,他在进行艺术教育时主张通过艺术精神来对人类美的情感进行培养,以此来培养人类对美的认识,同时坚定地以“科学”改造中国艺术的教育策略,实行西方学校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一大批的艺术人才,如陈俊德、袁拿恩、鲍夫华、李国杰、蒋风白、李国杰、林受益等书画家。

他不仅致力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十分重视中小学师资和普及社会艺术交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审核新学制中小学艺术科课程纲要时,便明确提出应将原来作为“随意科”的图画、音乐、工艺课程定为正修科目,并亲自编写了一套图画教材,而且在1915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便开设了函授学校、暑期学校和夜校,以便使美术爱好者了解和学习美术。

在教学方法上,1924年,刘海粟曾提出,“第一,要尊重个性,因为人的性格各有不同,万不能强使划一。第二,必须注重创造力。因为这种能力便是支配艺术世界的能力。做些摹写的呆板工作,是决不能达到图画教育的目的。”,这两点看法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教育意义。

担任职务

刘海粟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历任上海美专校长、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南京艺术学院一级教授、院长、名誉院长,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美国传略研究所名誉终生副董事,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艺术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美术馆名誉馆长,上海油画雕塑院高级艺术顾问,民盟上海市委顾问。他还是第一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荣誉奖项

作品荣誉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展览信息

人物评价

1922年,教育家蔡元培作《介绍艺术家刘海粟》,他说:“刘海粟用了十四年毅力,在中国艺术界创造了一个新方面。这虽是他个人艺术生命的表现,却与文化发展上也许受到许多助力。一九二二年一月十日,高师的美术研究会和平民教育社等,为他举行个人展览会,写这篇文,不独是介绍刘君,并希望我国艺术界里多产几个象他那样有毅力的作者。”

1926年,中华书局出版《海粟近作》,近代学者梁启超为该书题词:“杜甫云:‘语不惊人死不休。’艺术家不具此胆力及志愿,未足与言创作也。海粟之画是真能开拓得出者。比诸有宋词家,后村、龙川之亚耶。抑杜老又言“老去渐于诗律细。”海粟方盛年,日在孟晋中,它日波澜老成,吾又安测其所至也。”

法国学者赖鲁阿曾说:“刘海粟确是一位大师,在这字的真意与古义上的大师,因为他有他的信徒。这不但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先锋,即于欧洲艺坛,亦是一支生力军。”

新加坡画家、南洋风格油画的创始人刘抗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海粟大师的作品完全可以与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的作品相提并论,他和马蒂斯、巴勃罗·毕加索这些现代艺术大师在缪斯的殿堂上是居于同等地位的。”

画家冯远曾说:“刘海粟先生是我国美术界的前辈,是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这已经受到了整个中国美术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肯定。”

画家岑其曾说:“我觉得刘海粟大师他的艺术是不朽的,他的绘画和他的成就取决于他是一个完整的人。”他还用一段形容胡杨的话来比喻刘海粟:“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后一千年不朽。”

画家胡根天曾说:“自号‘艺术叛徒’的刘海粟君,我一向绝少看见过他的作品,对于他的作风,虽然还不致想起或者就有点像未来派之于意大利之叛徒昭著——是怎样革命的、新奇的。不料这回出品,我不但不见得他怎样‘叛’,而且还非常拘滞了,色调变得污浊。”

对于刘海粟早期的艺术,傅雷曾评价:“刘氏,在短时间内研究过欧洲画史之后,他的国魂与个性开始觉醒了。”,曾给予刘海粟极高评价:“海粟的艺术之不被人了解,正因为他的人格就没有被人参透。”,并称:“我们现代中国文艺复兴的大师还是西方的邻人先发现他的真价值。”但后来傅雷与刘海粟绝交后,在《致刘抗》一文中,傅雷则说:“(刘海粟)他这人在二十几岁时就流产了。以后只是偶尔凭着本能有几幅成功的作品。解放以来的三五幅好画,用国际水平衡量,只能说平平稳稳无毛病而已。如抗战期间在南洋所画斗鸡一类的东西,久成绝响。”,“近年来陆续看了他收藏的国画,中下之品也奉作妙品,可见他对国画的眼光太差。我总觉得他一辈子未懂得(真正懂得)线条之美。”

美术史论家陈传席认为:“(刘海粟)虽为纨绔子弟,但不作游手好闲之徒。”,针对刘海粟的绘画水平,他认为:“(刘海粟)他的画还是不错的,大师肯定是不够,稍懂一点画的人都知道。但刘海粟善于造势,他的功夫在画外,所以,完全不懂画的人震于他的‘大名’,叫起大师来。”,最后他说:“以高标准评价刘海粟的画,颇不足;若以低标准评之,又非常之好。”

后世纪念

刘海粟故居

刘海粟故居位于上海复兴中路512号,是一幢法国早期独立式四层楼花园住宅。该住宅原为旧上海的实业家朱葆山所建,1935年刘海粟便将其租下来,在此居住,一直到1994年去世。它坐北朝南,沿街筑有高围墙,进入大门,西墙边有一露天楼梯直通2楼。底层是汽车间和厨房,2楼走廊上悬挂有书画家叶恭绰手书的“艺海堂”匾额,其左侧为餐厅,墙上悬挂有刘海粟两幅水墨真迹《石榴图》和《桂林山水》,壁炉架上有雕塑家沈默所雕的刘海粟头像,右侧为会客室,挂有政治家康有为题写的“存天阁”匾额,四周为刘海粟自己的作品。会客室朝阳外间是刘海粟的书房。3楼左侧是刘海粟与夫人夏伊乔的卧室,右侧朝南一间为画室和书房,四楼右侧有间房曾是刘海粟存放其珍藏历代字画的地方。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刘海粟美术馆建成于1995年3月16日并正式对外开放,由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它是中国首座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省市级国家美术馆,是集收藏保管、学术研究、展览陈列、教育推广、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其原址位于上海西区虹桥,2012年9月迁建于长宁区延安西路凯旋路口的海粟绿地内,其外形设计取刘海粟画作《云海山石》之意境,总建筑面积为12540平方米,设6个展厅、2个教室及阅览室、会议厅和多功能厅等。 该馆现有藏品2000余件。

常州刘海粟美术馆

常州刘海粟美术馆是常州市人民政府拨款于1993年兴建,于1994年9月28日正式落成并对公众开放。1998年加建以刘海粟故居“静远堂”命名的二期工程,2009年又实施了第三期改造工程。馆内设有刘海粟存天阁、生平事迹馆、艺海堂、精品陈列馆等专门陈列室(馆)及沧海厅、静远厅、季芳厅等三大展厅。现馆体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展厅总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开幕式大厅200平方米)。2004年,增挂“常州美术馆”牌子,同时履行作为名人美术馆与综合美术馆的职能。现有馆藏作品914件,其中包括刘海粟先生作品55件,中国画作品33件,油画作品15件,书法7件。

个人生活

刘海粟先后经历过4段婚姻,1911年,迫于父命与丹阳大户人家的林佳成婚,但刘海粟不满这段包办婚姻前往上海,据《艺术大师刘海粟一书》(柯文辉著)介绍,大约半年后,林佳也到了上海,并置办新居劝刘海粟回家,但刘海粟不肯,执意要与林佳离婚。后来刘海粟谈到林佳,认为她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是值得同情的无辜者。

1915年,刘海粟认识了张韵士,张韵士是宁波人,生于1899年,在张韵士的表哥雕塑家江小鹣的促成下,两人很快热恋并走进婚姻的殿堂,据《刘氏家谱载》,两人育有5子,分别为刘龙(早夭)、刘虎(字福增,曾任联合国负责安全事务的秘书长特别助理)、刘蟒(早夭)、刘豹(字福英)、刘蛟(字福美)。张韵士随刘海粟第一次旅欧回国后不久,两人离婚。晚年,刘海粟的第4任妻子听说张韵士处境凄凉,主动将其接到家中同住,照顾其生活起居长达13年之久,直至张韵士去世。刘海粟的画作《披狐皮的女孩》,即以张韵士为原型创作。

1933年,刘海粟与成家和结婚,成家和1911年出生于南京,1929年考入上海美专。两人婚后育有一女刘英伦,一子刘麟。成家和曾随刘海粟前往欧洲举行“中国现代美术展”,后来刘海粟在南洋期间,成家和离家出走与化学博士萧乃震同居,刘海粟回到上海市后便与其离婚。成家和与萧乃震结婚后移居香港特别行政区,改名为成丰慧,生有一女萧芳芳,后来成为香港影星,人称“玫瑰公主”。

1940年,刘海粟在南洋办画展筹赈抗战经费期间,认识了夏伊乔,她1916年生于上海,比刘海粟小20岁,其父为印度尼西亚富商。刘海粟与成家和离婚后,给在南洋的夏伊乔写了一封信,信中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夏伊乔回到上海后,刘海粟向夏伊乔求婚,三天后夏伊乔同意与刘海粟结婚,两人育有1子2女,分别为刘、刘虹、刘蟾。结婚后的几十年间,夏伊乔精心照顾刘海粟的饮食起居与健康,刘海粟称夏伊乔为“人间难得一知己”,是帮助他“恢复春天生机的人”。1994年6月19日,刘海粟为夏伊乔庆祝78岁生日, 书写了一个“爱”字,题款:“夏伊乔七十八岁生日书此祝寿, 百岁老人刘海粟。”

人物争议

美术专科学校的创始人争议

美术史论家陈传席教授认为,刘海粟建立了中国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的说法不符合实际。首先中国最早的美术教育在高等学堂出现,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改为两江师范学堂),而专门的美术学校,最早是外国人在上海徐家汇办的学堂,而中国人所办最早的美术专科学校应该是近代画家周湘,他在1911年创办了中西美术学校(后改名为中华美术学校),其次,上海市图画美术院的创办人应该是乌始光(即首任校长),当时17岁的刘海粟只是挂名副校长。

“汉奸”之说

文化界对刘海粟是否是汉奸有两种论调,如画家徐悲鸿等认为刘海粟是汉奸,其主要证据有,其一,1943年5月25日刘海粟乘坐日本军用飞机回上海市时,在《新申报》发表了感谢当局的言论;其二,1943年11月30日刘海粟画展时,其举办者是刘海粟的友人,汪伪政府的司法部长,当时出席者也有林庚候等汉奸和侵华日军军官,后刘海粟与夏伊乔结婚典礼时也是如此;其三,《新华日报》在1945年8月21日及23日刊登的“文化汉奸名录”中,刘海粟位列第六,并有文字注明:“这位有名的画家在太平洋事变后由南洋到上海,受到敌伪的利欲的引诱,下了水,公然对伪新闻记者发表谈话称颂,‘大日本帝国’的‘王道’了。”。如美术家陈履生等反对者则认为,《新华日报》的“文化汉奸名录”乃是“读者来信性质”,其可靠性不高,因为该报在8月23日第四版登载“文化汉奸名录(二)”的名单后,附有一句:待续,欢迎读者供给材料。

人物轶闻

十上黄山

从1918年至1988年,刘海粟十上黄山,曾在黄山写下诗句,“昔日黄山是我友,今日黄山是我师”,该诗句还被他刻成了一方印章保存。刘海粟主张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实践,他前后十次上黄山作画,都有不同的体验和心境。刘海粟第一次登黄山是1918年,他的前两次黄山之行没有留下作品,他在黄山最早的一幅作品是1935年的《古松图》。1954年,刘海粟第6次登黄山时,其作品已体现“中西结合”的特色。“十年浩劫”之后,刘海粟第八次上黄山后,他曾总结道:“经过十年最艰难的动乱生活,再联系前半生几个困难时期,对生活、对人生、对自然和对景物的观察力和联想力也格外丰富。因此,八上黄山,真有沧海桑田之感。虽然景物依旧,但是心情与景象却不一样。”1988年,刘海粟第十次登黄山,临行前赋诗一首,“年方九三河曾老,劫历三千亦自豪。贾勇绝顶今十上,黄山白发看登高。”,这次黄山之行,刘海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创作了三十多幅国画、十多幅油画和二十多首诗词。同年,“刘海粟十上黄山市画展”在上海举行。

表妹杨守玉

杨守玉原名韫,字瘦玉,小名祥云,她是“乱针绣”的创始人,其母刘氏为刘海粟的姑母,她9岁丧父后随母寄居在刘家,刘海粟作为兄长处处照顾表妹,后来两人情窦初开,私下互赠了定情信物(一只玉石猴子和一只桃核雕的猴子),“木石姻缘”的传闻由此传开。但刘海粟父亲认为二人八字不合,便为刘海粟聘了丹阳望族林佳为妻,杨守玉得知后,便悄然离开刘家。刘海粟苦寻无果后,便离家前往上海办学。在上海办学期间,刘海粟因“裸体模特儿”事件被辱骂时,杨守玉在江苏省内展出两幅女性裸体绣品《少女与鹅》《出浴》,默默声援刘海粟。1980年10月,分别七十年的刘海粟与杨守玉在常州市常州宾馆二楼客厅内见面,交谈了近一个小时。离别之后,杨守玉谢绝进食,于两个月后逝世,终身未嫁。

与刘抗的“鱼雁往来”

刘抗曾就读和执教于上海美专,曾陪刘海粟同游欧洲,与刘海粟有数十载师友情缘,被其师誉为“南天一柱”。刘海粟与刘抗的情谊始于1929年刘海粟第一次旅欧时,刘海粟与当时在法国留学的刘抗、陈人浩、傅雷结伴同行,参观博物馆,拜访艺术名流,游览各地名胜,刘海粟回到上海市后,他与刘抗也从未间断过书信联系。后刘抗家属整理出刘海粟刘抗间往来的大量书信,书信内容包括刘海粟邀请刘抗来母校执教,探讨绘画艺术,困难时期刘海粟请刘抗代为鬻画补贴生活,同上黄山写生等种种事件。

“四行仓库”

抗战爆发后,刘海粟曾创作大幅油画《四行仓库》,赞美“八百孤军”坚守四行仓库的无畏精神,当时《申报》曾载文评论道:“全部颜色的悲壮,手法的严肃和沉着尤非常人所能及。”

徐悲鸿与刘海粟的恩怨

1921年,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时,听说刘海粟将其列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学生,他便从法国写来声明刊登在上海的《申报》和《时报》上,称当时他初至上海,满心欲学习西洋画,便上门报名学习,结果发现所谓图画美术院,“绝无设备”,“盖所谓野鸡学堂者也”,还说“教员有杨某及一名刘海粟者,形同流氓,更无技能之可言”,后来他便离开了。徐悲鸿的启事登出后,刘海粟以学校的名誉校友会的名义发表声明,强调徐悲鸿就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学生,说《美术》杂志的消息和徐悲鸿的肖像是应某位读者的要求刊登的,并声明要以法律手段来解决此事。后来因为徐悲鸿在法国学习,国内外传递消息不便,此事就偃旗息鼓了。

1932年,小说家曾今可在《新时代》月刊中发表的文章《刘海粟欧游作品展览会序》中称,徐悲鸿是刘海粟的学生。徐悲鸿看到该文后,便在《申报》上发表了启事,再斥上海美专为“红原鸡学校”,其办学目的是“营业欺诈”,刘海粟为“学术界蟊贼败类,无耻之尤也”。一天后,刘海粟也在《申报》发表启事,称徐悲鸿曾辱骂艺坛宗师保罗·塞尚、马蒂斯为流氓,其思想“早为识者所鄙也”,且美专创办二十一年来,师生遍布海内外,不是徐悲鸿的污蔑可抹杀的。此后徐悲鸿陆续又在报纸上发文并向自己的朋友写信澄清此事,刘海粟则未予以回应,据刘海粟后来回忆说,是因为教育家蔡元培梁宗岱来信劝解,打消了他回应的念头。此次论战结束后,刘海粟即开始筹备第二次赴欧洲的柏林画展,同时徐悲鸿也在赴欧准备筹备画展,两人似乎在艺术领域内也展开了较量。日军侵华期间,徐悲鸿与徐海粟也分别到南阳市举办筹赈画展。

1953年,徐悲鸿得知刘海粟将就任南京艺术学院校长时,他还写信给当时主管文化部的周复部长,信中列出刘海粟在上海沦陷期间的魅敌行为和“汉奸”证据,认为刘海粟不适合出任校长。

傅雷与刘海粟

翻译家傅雷早年与刘海粟在法国相识,两人关系相当密切,1931年,傅雷和刘海粟一同回国,并住在刘海粟家中,后来傅雷还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职,他对刘海粟也相当肯定和推崇。但自1936年开始,傅雷与刘海粟不再往来,两人关系进入“绝交期”。后来刘海粟在《傅雷二三事》中回忆称两人绝交的原因是,因为傅雷的儿子傅聪在家练习钢琴时,傅雷听到差错就打,刘海粟劝傅雷说,小孩子应该上学让他全面发展,这样打太不好了。傅雷则说我教育自己的儿子你也要管吗,两人因为此事吵架导致十年没有往来。傅雷在20世纪50年代也谈到了两人的“绝交”,他决定在其亡友张弦的遗作展览筹备会上与刘海粟“绝交二十年”,他将张弦的死归结于“受美专剥削,抑郁而死”,而在傅雷写信询问刘海粟校方对张弦后事的处理时,刘海粟没有回应,傅雷对此“甚为诧怪”,认为刘海粟“待人刻薄”,从而与刘海粟决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傅雷与刘海粟关系开始恢复,但傅雷对刘海粟的评价却不如从前,1931年的《刘海粟论》中傅雷认为刘海粟“真诚赤裸”,但在1954年的家书中,傅雷则说刘海粟“一生就缺少真实、忠诚”。

参考资料

刘海粟生平介绍.刘海粟美术馆.2023-06-12

刘海粟简介.央视网书画.2023-06-14

民盟百名著名人物之二十一:刘海粟.中国民主同盟-益阳市委员会.2023-06-14

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3-06-15

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国政协网.2023-06-16

第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国政协网.2023-06-16

国画大师刘海粟.央广网.2023-06-15

概况 | 刘海粟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2023-06-16

刘海粟美术馆(常州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微信公众号.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