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郑克臧

郑克臧

郑克臧[zāng](公元1663年-公元1681年),人称钦舍,郑成功之庶长孙,郑经庶长子,母亲为郑经之妾昭娘,延平王世子、监国

郑克臧性情刚毅果断,遇事敢为,有乃祖郑成功之风,深受郑经的喜爱,后娶陈永华之女为妻。郑经在外对抗清军,委国政于陈永华,郑经的弟弟们豪强不法,陈永华遂向郑经请命,让郑克臧监国,之后,郑经的弟弟们再也不敢横行霸道了,百姓喜有天日,陈永华于是能励精图治,兴文教,重农桑,内抚民番,外给饷,军无粮乏,台湾大治。郑经败退台湾后,不理国政,纵情花酒,郑克臧经常劝谏。郑经临死前,将郑克臧托孤给刘国轩,说:“此子才干,颇有所望,君善辅之!”,然而,郑经的信任和郑克臧的严明,导致郑氏宗族的嫉恨,大臣冯锡范与郑经的弟弟们联合,将郑克臧杀害,终年仅18岁,郑克臧的妻子陈氏殉葬,终年不详。

清代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马尾船政学堂大臣沈葆桢重建延平郡王祠,正殿为延平郡王神像,后殿右为监国祠,供奉的正是监国郑克臧牌位及监国夫人陈氏之神位。沈葆评价郑克臧夫妇:“夫死妇必死,君亡明乃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郑克臧,生于康熙帝二年(公元1663年),人称钦舍,郑成功之庶长孙,郑经之庶长子,母亲为郑经之妾林昭娘。郑克臧虽年少,但性情刚毅果断,遇事敢为,有乃祖郑成功之风,深受郑经的喜爱,后娶陈永华之女为妻。

监国理政

郑经在外对抗清军,委国政于陈永华,但郑经的弟弟们豪强不法,陈永华不能控制,所以就向郑经请命驰立克臧为监国,郑克臧对叔叔们说:“当以国为家,百姓足,则自足矣!何必自有为哉?”郑经的弟弟们于是再也不敢横行霸道了,但内心深为怨恨,百姓喜有天日,于是,陈永华励精图治,兴文教,重农桑,内抚民番,外给饷糈,军无粮乏,台湾大治。

郑经败退回台湾后,不理国政,纵情花酒,冯锡范刘国轩嫉妒陈永华,陈永华无奈请辞,刚开始郑经不允,后来让陈永华将兵权交给刘国轩,陈永华郁郁不乐,不久之后去世。郑经仍然下令让郑克臧监国秉政,克臧奉父命委理政事,上至郑经的母亲董国太、郑经的弟弟们,下及镇将兵民,都一视同仁,丝毫不徇私,故兵民感戴。康熙帝二十年(公元1681年)正月元旦,郑克臧率文武贺于台湾之安平镇,郑经想要让街市居民结灯棚,悬挂古董、竹马故事,烟火笙歌,以供游玩。郑克臧得知消息,劝父亲“台湾本来就因为地方偏僻,百姓穷困,又因为连年征战,百姓生活更是困难,听说清朝厉兵秣马,都要准备东征了,人心惶惶,何必为了一段时间的快活,而浪费百姓一个月的粮食呢,希望父亲体谅百姓,这样台湾的基业才会长久啊”,郑经听从了他的意见。

英年早丧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正月二十八日,郑经病死。临死前,将刘国轩叫到身边,指着郑克臧说:“我和你是患难之交了,本来还想着一起收复失地,谁知道今天就要分别了,郑克臧的才能,还是不错的,你好好辅佐他,这样,我就算死,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然而,郑经的信任和郑克臧的严明,导致郑氏宗族的嫉恨,大臣冯锡范,郑经的弟弟郑聪、郑明、郑智、郑柔等人不满郑克臧,想立郑克臧的弟弟、冯锡范的女婿、郑经才十二岁的次子郑克塽[zhèng kè shuǎng],他们借口说郑克臧不是郑经的亲生儿子,向董国太进谗言,收监国印,郑经的托孤重臣刘国轩却认为这是郑家的家事,两不相帮,郑克臧先是被幽禁,当夜被郑经的弟弟们派人杀死,郑克臧的妻子陈氏殉葬。于是郑克继承了延平郡王之位,佩招讨大将军印,以郑经的弟弟郑聪为辅政公,冯锡范为忠诚伯,而郑聪是个无能之辈,自此,事无大小,皆取决于冯锡范一人。

人物争议

郑克臧之死

台湾通史》记载,郑经死后,郑经的弟弟们扬言曰:“郑克臧不是郑经的亲生儿子,一旦让他继承王位,我们都要危险了。”入告董国太,即收监国印,国轩不能争,克臧既幽别室,诸弟夜命乌鬼拉杀之,妻陈氏殉。

《台湾外记》记载,冯锡范与郑经的弟弟们密谋,先由郑经的弟弟们向董国太进谗言,说台湾的将士及百姓,都知道郑克臧不是郑经的亲生儿子,人心不服。董国太不信,想询问冯锡范及刘国轩,刘国轩称病不来,冯锡范说的话与郑经的弟弟们差不多,董国太就相信了,同意把郑克臧换掉,派人去传郑克臧入内庭议事。然而,郑克臧到了大门之后,守卫不让郑克臧的随从总提辖毛兴、总兵沈诚等人进去,郑克臧到了二门,郑聪、郑明、郑智、郑柔等人与蔡添早等在那里,他们异口同声,都说郑克臧非郑经之子,郑克臧看情势不妙,想见董国太,再将监国印玺归还。但蔡添持刀,刺入郑克臧腹中,郑聪、郑明、郑智、郑柔亦各挥木棍助打,郑克臧当场身死。当时,郑克臧妻陈氏有孕,董国太好言抚慰,“不管你生了儿子还是女儿,我都会善待,你不要太过于悲伤。”,陈氏说:“他的父亲尚且不能保全自身,何况一个小孩子呢”,安葬完郑克臧,从容殉葬。

海上见闻录》记载,郑经二十八日,三十日,冯锡范、刘国轩调兵驻承天府,冯锡范等六个大臣,商议立嗣。董太妃与郑经的弟弟们收监国印,郑克臧不肯给,想要拥兵自卫。大家都说郑克臧乃是乳母抱养之子,非郑氏血脉,遂将郑克臧谥杀,妻陈氏亦自缢。

家族成员

后世纪念

清朝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福建省船政大臣沈葆桢奏请朝廷,在台湾为郑成功赐谥并建专祠,朝廷允准,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三月将旧时之开山王庙拆卸重建,正殿为延平郡王神像,后殿右为监国祠,供奉监国郑克臧神位及监国夫人陈氏之神位。沈葆桢还为郑克臧夫妇写了一幅对联:“夫死妇必死,君亡明乃亡。”

人物评价

“此子才干,颇有所望。”(郑经评价)

“郑克臧之才干果断,可谓中兴之贤明矣。国轩既受托孤之重,知锡范之谋意,当为排解遏阻;何乃托病不赴,此亦未为豪杰,不过一武夫耳。”(《台湾外记》评)

“夫死妇必死,君亡明乃亡。”(沈葆侦评)

“惟君克振祖风,乃使骨肉情中,生许多媒孽;有妇能守夫志,求之须眉队里,恐无此从容。”(陈谟[chén mó]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