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桓范

桓范

桓[huán]范(?—公元249年),字元则,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三国曹魏官员、文学家、画家。

建安末,桓范进入丞相府,担任曹操的幕僚。延康中,桓范升任羽林军左监,因其文采出众,曹丕曹丕任命桓范与王象一起编《皇览》。魏明帝曹叡[cáo ruì]时期,桓范升任尚书,不久升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yǎn zhōu]刺史、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正始中魏少帝曹芳在位时,任命桓范担任大司农,辅佐大将军曹爽。桓范在曹爽的幕僚之中深受重用,因其屡次为曹爽出谋划策,被称为“智囊”。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爽与群臣陪同魏少帝曹芳前去拜高平陵,辅政大臣司马懿借机发动政变。司马懿想要争取桓范进入自己的阵营,但是桓范不同意,后突围出城,投奔曹爽,建议曹爽、曹芳迁都许昌市对抗司马懿,但是并未被采纳。桓范随同曹爽、曹芳回到洛阳市后,被司马懿诛杀,夷灭三族。

桓范著有《世要论》十二卷,或称《桓范新书》《桓公世论》,《群书治要》载有十四篇,《全三国文》辑为一卷。《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二卷。今存《州刺史谢表》《荐管宁表》《荐徐宣》《陈兵事》《与管宁书》等文,载《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书。唐朝画家张彦远曾评价桓范的画作是属于最值钱之列的。宋朝文学家苏轼则评价桓范作为智囊,却辅佐曹爽这种没有远见的人,也不见得聪明。

人物生平

初入官场

桓范是汉末魏初人,具体的出生日期不详。建安末年,桓范进入丞相曹操的府中任职。延康中,桓范担任羽林军左监,主羽林左骑,职掌宿卫宫禁,护从丞相。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为魏文帝,因得知桓范极其有才,便命其与王象一起编撰《皇览》一书,《皇览》被称为古代类书之祖。

官场沉浮

曹叡曹叡执政时,桓范被封为尚书和中领军。任职期间,桓范恪尽职守,同时也帮曹举荐了非常多的人才,包括举荐徐宣为仆射。桓范在举荐徐宣时对皇帝说,帝王用人要估量当时的形式,在争夺天下的时候要把有计谋的人放在首位,在天下太平的时候要把有忠心的人放在首位,我认为尚书徐宣有忠厚的品行,能够保持正直的性格,徐宣可以代理掌管仆射的职务。皇帝随即任命徐宣为仆射,后来又将他提拔为灌禄大夫。桓范举荐的人才在曹叡执政期间帮助曹叡处理朝政,稳定朝局,同时抵御了蜀汉军队对大魏的进攻。此后,桓范又先后担任迁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史、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并兼任地方行政长官,治理下邳[xià pī](今江苏新沂、邳县一带)。

桓范任职持节都督期间,与徐州的刺史郑岐因为房屋问题发生分歧,桓范便想利用自己持节都督的职权杀了郑岐,却被郑岐一纸状纸告到了皇帝面前,桓范被罢免官职。随后皇帝任命他为兖州刺史,因为职位低于之前的持节都督,桓范非常的不高兴。后来桓范又听说自己要被调任冀州牧,而冀州属于镇北,当时的镇北统领为吕昭,吕昭的才能和仕位都不如桓范。桓范不愿意成为吕昭的部下,便称病不去冀州上任。

辅助曹爽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叡曹叡病逝。曹叡病逝之后,曹叡的养子曹芳即位称帝。曹叡死之前将曹芳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曹爽和司马懿成为曹芳的辅政大臣。正始中,才华出众的桓范因为节俭和清廉,被朝廷任命为大司农掌国家仓,领天下钱谷。因辅政大臣曹爽和桓范是同乡,桓范很快成为曹爽门下的心腹大臣。曹爽当时手下有九名谋士,最受曹爽重用的还是桓范。桓范经常给曹爽提出建议,在当时被称为“智囊”。

辅政之初的曹爽和司马懿还是和睦相处的,随着权势的与日俱增,曹爽渐渐不满与司马懿分权,于是便暗中联合何晏邓飏[dèng yáng]、李胜等人排挤司马懿。桓范知道司马懿的野心,也曾屡次劝说曹爽当心司马懿。曹爽兄弟喜欢围猎,于是曹爽经常和他兄弟一起出游。而桓范因为此事劝诫曹爽,劝他最好不要和与他一起掌握禁军总揽大权的兄弟一起出城,不然万一有人造反关了城门,他们想进也进不来了。

智囊之死

桓范再三对曹爽劝谏,曹爽并没有放在心上。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爽和曹芳一起去拜谒曹叡的高平陵,在洛阳市的太傅司马懿趁机发动了兵变,司马懿逼迫太后下诏书剥夺曹爽兄弟们的兵权。同时,司马懿想要招揽桓范到自己的麾下效力,桓范不从,并趁机带着大司农印骑马逃出了洛阳城,来到了高平陵。

得知司马懿发动政变后,恐慌之下,曹爽向桓范寻求计谋,桓范劝说曹爽带着天子曹芳一起去许昌市,然后以天子的名义号令全国各地的其他军事力量去讨伐司马懿。桓范手握大司农印,掌国家仓廪,领天下钱谷,可以在后勤方面为曹爽提供保障,但曹爽因牵挂洛阳市城中自己的妻儿老小和荣华富贵,并未听从桓范的建议。之后桓范再次苦劝曹爽起兵对抗司马懿,曹爽认为就算自己起兵讨伐司马懿,他也无法战胜用兵如神的司马懿,不如就此交出兵权,这样还能继续保留权位和荣华富贵。得知曹爽准备将兵权交给司马懿,桓范苦笑着对曹爽说虎狼在身边,怎么可能让你安睡。

曹爽回到了洛阳,并将兵权交给了太傅司马懿,司马懿言而无信,将曹爽罢免。随后少帝曹芳返回洛阳,桓范随行。桓范行进到洛水浮桥的北面,望见司马懿,习惯性地下车叩头,但没有说话。司马懿却主动打招呼。回到宫中后,司马懿下诏令桓范重新担任大司农岗位。桓范来到朝堂谢恩,在等待批复时,正好碰上司蕃自首。司蕃说明了桓范矫诏出城并告诉他司马懿谋逆,让司蕃随他一起走的情形。司马懿十分恼火,大声问,诬陷别人,该当何罪,负责的人说按照律例,应该以谋反罪论处。司马懿命人将桓范作为曹爽的同党收监,并夷灭三族,曹爽也同被处死。在临死前,曹爽大叹太傅司马懿失信于我,没有听“智囊”的话,我真是悔不当初。

文学作品

历史评价

记载魏国的史书《魏略》中曾评价桓范,以前在朝中的时候,号为晓事,等到当上了司农,又清廉节俭。

唐朝大臣张彦远评价桓范的画时也说,如果以三个阶段来定画作的贵贱,则汉、魏时期的最值钱,那么就是赵岐、刘亵、蔡邕[cài yōng]、张衡曹髦[cáo máo]、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这些人的作品了。

北宋文学家苏轼也曾评价桓范,他认为,司马懿讨伐曹爽时,桓范投奔曹爽,给曹爽献计但是曹爽并不采纳这件事和曹操讨伐吕布,陈宫向吕布献计,吕布不采纳如出一辙。吕布和曹爽都是没有远见的人,陈宫和桓范被他们使用,还能有什么智慧呢。

轶事典故

交恶蒋济

正始中期,桓范任职大司农期间,编辑了《世要论》。当时蒋济任职太尉,两人在一个祭祀的场合,桓范拿着自己撰写的《世要论》让身边的人给蒋济,以为蒋济一定会虚心阅读,谁知道蒋济连看都不看,桓范心中非常愤恨,接着讨论其他事情的机会,对蒋济发难,蒋济虽然也很强势,但也知道桓范是一个不肯忍让的人,便没有做声,自此两人交恶。

怒杀妻子

桓范任职持节都督期间和徐州的刺史郑岐因为房屋问题发生分歧,桓范便想利用自己持节都督的职权杀了郑岐,却被郑岐一纸状纸告到了皇帝面前,桓范被罢免官职。之后又被派任冀州牧,冀州牧隶属于镇北,上司是吕昭,桓范认为自己的当官时间和才能都比吕昭强的多,便在妻子面前抱怨,自己不想受这种屈辱。妻子劝解他之前当官与刺史郑岐发生冲突别人都说他不会做上司,现在不愿意在吕昭手下任职,又是不会做下属。妻子的话说中桓范的痛处,桓范更加气愤,于是拔刀捅向妻子的孕肚,导致妻子和肚子里的孩子因此丧命。

怒骂曹爽

曹爽是大将军曹真的儿子,曹真一生掌管虎豹营,是曹操身边最信任的人,被曹操收为义子,多次救曹操于危难之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拿着太后的诏书迫使曹爽投降。桓范苦劝无用,曹爽最终决定投降司马懿,桓范哭着说曹子丹是个英雄,为什么生的这几个儿子却像蠢猪笨牛一样如今我也要随你们被灭门了。”

人物关系

桓范的出身历史上并未记载,并且他的出生时间也没有详细的记载,关于桓范最早的记载就是建安末年入丞相府。而高平陵之变之后,桓范被司马懿夷三族也并没有留下什么后代之人。

根据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中所述,桓范为沛郡龙亢桓氏的第六世传人,到汉魏时期,桓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名门望族,但是已经逐渐式微。高平陵事变之后,桓范被杀,并被夷灭三族之后,桓氏后人更是隐匿起来。之后桓氏家族第九世桓彝成为东晋功臣,追溯起族谱也依然称第六世及第七世名位不显著来掩盖于桓范的关系。因此下图龙亢桓氏世系表中桓范与其父及其子的关系为虚线表示。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和历史事实相符的桓范的形象。桓范作为辅政大臣曹爽的心腹,特别要面子,肚量不大,与郑岐交恶被贬官,不愿受委屈,甚至不听妻子的劝说,怒杀孕妻。桓范写完《世要论》,给蒋济看,蒋济不看,桓范自黑骂蒋济,自此与蒋济交恶。同时桓范不果决,司马懿起兵时想要召桓范当中领军,但是桓范的儿子持反对意见,最终桓范放弃了司马懿的中领军,投奔曹爽,却被夷三族

影视形象

1994年出品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演员文亳[wén bó]饰演桓范。

参考资料

..2023-10-20

三国演义.豆瓣电影.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