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曹芳

曹芳

曹芳(公元232年至公元274年),字兰卿,祖籍沛国谯县(今亳州市),曹叡曹叡养子,曹魏第三位皇帝。

曹芳因魏明帝曹子嗣夭折而成为其养子,并于曹魏青龙三年(公元235年)被立为齐王。曹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芳成为太子并于同日登基为帝,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辅佐,之后数年间曹魏与蜀、吴两国没有较大军事冲突,国内比较安定,但正始八年(公元247年)曹爽逐渐掌握了朝政,曹芳则开始亲近小人。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芳祭拜高平陵时司马懿发动政变掌控了朝政,自此曹魏宗室大权旁落。曹魏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在司马懿之子司马师的策划下曹芳退位为齐王,晋朝建立后又被改为邵陵县公。晋泰始十年(公元274年),曹芳去世,享年四十三岁,谥号厉公。

曹芳所推行的政策较为体察民间疾苦,且推崇儒教及礼法,这也为曹芳赢得了一定褒奖,但他能力不足且执政后期亲近小人、沉溺女色的行为也被后世所批评。

人物生平

少年经历

曹芳字兰卿,因曹叡曹叡子嗣全部夭折而与秦王曹询一同成为魏明帝的养子,其生父存疑,一说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魏青龙三年(公元235年),曹芳被立为齐王。

登基为帝

曹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初一,魏明帝病重,于是立曹芳为皇太子,命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辅政,并嘱托他们尽心辅佐曹芳。同日魏明帝驾崩,曹芳继位为帝,下诏勉励大臣们稳定国家,并大赦天下,同年七月,曹芳开始亲政,次年曹芳开始学习儒家经典。曹魏正始四年(公元243年)正月,曹芳提前举行加冠仪式,并于四月立文昭甄皇后为皇后,大赦天下。此后数年间曹魏与吴、蜀汉没有太大的胜败,而北方少数民族多有归附,而敌对的部落也被曹芳派兵击败,曹魏国内较为稳定。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原先受命辅佐曹芳的大将军曹爽开始独揽大权、提拔亲信,同为受命辅政的司马懿无法阻止他,于是称病不上朝。而曹芳则开始与一群小人亲近,与他们一起在园中游玩宴饮,尚书何晏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孔乂先后上书劝谏,但曹芳并没有听从。

大权旁落

先前称病的司马懿并没有放弃对权力的争夺,一直暗中派人豢养死士、积蓄力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日,曹芳和曹爽等官员前去拜祭曹叡的陵墓高平陵,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派兵控制大部分中枢机构,并上书太后罢免曹爽及其党羽,随后曹爽交出兵权,被诛灭三族,史称高平陵之变。自此司马懿剪除了以曹爽为首的德阳乡主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掌控了曹魏朝政,曹魏的中央权力已经不掌握在曹芳手中了。

曹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四月,太尉王凌谋划借拥立楚王曹彪为由起兵反对司马懿专权,希望从司马家族手中夺取中央权力。不久曹芳得知太尉王凌将反叛的消息,下诏命司马懿率军将其击败,最终王凌自杀,曹彪被赐死。同年七月,司马懿去世,但其子司马师接替了其地位,继续掌控朝政,并于嘉平五年(公元253年)通过击败孙吴太傅诸葛恪的军队进一步稳固了自身的地位,曹芳仍然没能重新掌握中央权力,因而这段时间未能有所作为。

被迫退位

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与此时皇后张氏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密谋废除司马师的辅政之位,并计划让夏侯玄做大将军。司马师得知后,设计除掉了他们,并将他们诛灭三族,曹芳也因此被迫废除张皇后改立王氏为皇后。同年七月,司马师之弟安东将军司马昭带兵入京,准备之后去攻打蜀汉,这时曹芳左右亲信劝他在司马昭辞行时杀死司马昭,再派兵击败司马师,并已将诏书提前写好,但曹芳没有执行。而司马师本已事先密谋废除曹芳皇位另立新君,司马昭带兵入京更是促成他计划的实施。随后司马师等人上奏皇太后,以曹芳年长而不理朝政、沉迷女色等为由废除曹芳皇位,改立曹髦曹髦为皇帝。于是曹芳退位为齐王,地位降为诸侯藩王,在河内郡重门(今新乡市辉县西北)建立齐王宫居住。

此后司马氏的权势在曹魏日渐强大,最终于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接受曹奂禅让建立晋朝,这时曹芳被改封邵陵县公。泰始十年(公元274年),曹芳去世,享年四十三岁,谥号厉公。

为政举措

政治

曹芳为政以宽厚为主,即位之初,便遵从曹叡遗诏允许宫中年老仆人回乡,并暂缓国内宫室的兴建。正始元年(公元240年)七月,因百姓衣食不足而皇宫却十分奢侈,曹芳下诏提倡节俭,拿出许多金银器供给军费。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因长时间没有下雨,曹芳认为是天象的警示,下诏命令各地相关官员平反冤假错案,并鼓励各地官员积极建言献策。正始七年(公元246年)八月,面对部分地方官府将府中年老奴仆在市集中卖出的现象,曹芳下令将年老仆人释放为平民,并命令相关官员救济其中无法自力更生的人。同月,曹芳祭祀途中见到刚修好的道路受到淋雨后相关官员便派遣民夫修缮,且监工对民夫十分严厉,曹芳便下诏制止。

此外,曹芳还重视功臣集团的地位,正始四年(公元243年)七月,其下诏在太祖庙中祭祀二十名已故前朝功臣,以此表明对功臣们所付出贡献的肯定。

文化

曹芳自小便学习儒家经典,常常在诏书中引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且重视祭祀活动并能在适当的时机宣扬儒家传统价值观。曹芳曾多次派人祭祀孔子颜回,也曾两次祭祀曹魏先祖及一些功臣。同时曹芳还注重在百姓中宣扬忠君思想。嘉平六年(公元254年),曹芳听闻有两名传令兵刘整郑像被吴军捉住后仍一心向魏不肯归降孙吴后,便免除二人军籍并破格封二人为侯爵以表彰二人始终忠于曹魏的行为,借此强化民众对国家的忠诚。

军事

曹芳作为皇帝期间对外大规模征伐较少,在吴、蜀两个敌国之中,其对吴国的征讨较为频繁,规模也较大。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二月,大将军曹爽申请率军攻打蜀汉,曹芳同意了,但此征没有取得大的战果。对吴国的作战则集中于嘉平二年(公元250年)至嘉平五年(公元253年),期间魏军与吴军每年都有较大规模的作战,魏军起初多次胜利,但嘉平四年曹芳派兵分三路进攻吴国时被吴国大将军诸葛恪击败,之后双方又渐渐陷入僵持。

对北方小国、部落的战事方面,正始七年(公元246年)二月,曹芳下令幽州刺史毌(guàn)毌丘俭讨伐辽东高句丽国,五月又派兵讨伐北方少数民族濊(huì mò),均取得大胜,使得曹魏北方基本稳定。

外交

曹芳统治时期虽与吴国蜀汉交战,但其他周围势力常常前来归降、朝贡。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十二月,倭国(位于今日本国)女王俾弥呼派使者前来进贡财物。正始五年(公元244年)九月,北方鲜卑部落南下归附魏国,曹芳设立昌黎县(今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让他们生活居住,同时击败高句丽和濊貊后又有韩那奚等数十个部落归降了曹魏。

后世评价

后世对曹芳的评价褒贬不一。晋人陈寿在《三国志》中认为曹叡指定继承人时便没有以贤能为标准,于是曹芳没有大的才能却能成为皇帝,因此皇位被废也是情理之中的。

但清人卢弼认为曹芳登基多年,司马师废除其地位时却让太后以私生活的事作为理由,因此对曹芳的指责应当是诬陷。而清人梁章钜则从其能够体察民间疾苦,能够延缓徭役、将奴仆恢复民籍、重视儒家礼教的为政上,认为曹芳是一位能施行良好的法律与政策的君主。

同时曹芳在个人品行方面具有争议,晋朝时成书的《三国志》中记载其成年后亲近小人、贪图玩乐,太后下诏废除其帝位时还提及其不亲自处理朝政,反而沉溺女色、终日放纵嬉戏,以至做出败坏人伦的事,因而废除其皇帝位。而不久后曹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因反对司马师专权而起兵讨伐司马师,在发布的檄文中他们却认为曹芳机敏明智,且德行上并没有不对的地方,并且提到司马懿也认为曹芳能够胜任皇帝的重任。

家庭情况

养父母

养父:曹叡,魏明帝。

养母:郭氏,魏明帝的皇后,去世后被追封郭太后

妻妾

甄皇后,曹芳第一任皇后,曹丕曹丕的皇后文昭甄皇后的侄孙女,于嘉平三年七月去世。

张皇后,曹芳第二任皇后,父亲为光禄大夫张缉,嘉平六年三月因其父参与废除司马师的行动而被司马师废黜。

王皇后,曹芳第三任皇后,奉车都尉王的女儿。

张氏,曹芳后妃,甄皇后去世后曹芳因皇后人选与郭太后产生矛盾,于是郭太后将张氏杀死。

禺婉,曹芳后妃,与张氏一并被郭太后杀死。

刑氏,被封为贵人,后来嫁给从吴国前来投奔魏国的车骑将军孙壹。

李华,被封为保林。

刘勋,被封为保林。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1994).豆瓣电影.2023-02-02

三国 (2010).豆瓣电影.2023-02-02

虎啸龙吟 (2017).豆瓣电影.2023-02-02

一统三国 (2022).豆瓣电影.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