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败酱
黄花败酱,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斜生,有多条绳状根。根出叶丛生,有长柄,叶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下延。茎生叶对生,叶片通常羽状全裂,顶裂片较大,被针形。复伞房花序顶生,花黄色。瘦果,椭圆形,具三棱,不开裂。花果期7—9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可达150厘米。根状茎粗壮,有陈败的黄豆酱气。基生叶长卵形,有长柄,花期枯落;茎生叶对生,羽状全裂,有短柄或近无柄。顶生聚伞复总状花序伞房状,花冠黄色。
生长环境
黄花败酱喜稍湿润环境,耐严寒,一般土地均可栽培,但以较肥沃的砂质土壤为佳。
主要价值
2.抗肿瘤、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及调节免疫系统、调节循环系统等方面的药理学作用.
3.镇静作用:曾报道、东北地区产黄芪败酱有镇静作用,并认为其中所含皂苷为其有效成分。进一步研究证明黄花败酱的乙醇浸膏或芳香油口服,对小家鼠都有明显镇静作用,且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而蒸去挥发油的药渣浸膏和总皂都镇静作用。在挥发油中主要起作用的是败酱烯和异败酱烯,异戊酸无镇静作用。败酱的镇静作用比同属植物缬草强一倍以上。
4.抗菌作用:败酱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杆菌、炭疽杆菌等。
化学成分
败酱属药用植物中含有皂类、环烯醚类、黄类、香豆素类、挥发油和有机酸类等主要化学成分。
黄花败酱根和根状茎含齐墩果酸、中华常春藤皂苷元、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多种皂甙中已知结构的有败酱皂甙(Patrinoside)C、D、C1.D1,黄花败酱皂甙(皮下注射abioside)A、B、C、D、E、F、G。根中尚含芳香油8%、生物碱、单宁、淀粉。种子含硫酸败酱草皂甙(sulfpatrinoside)I.II,熊果酸3-O-A-I[3-O-A-L-rhamnopyranosyl(1--2)-A-L-arabinopyranosylurrsolicacid,patriniaglycosideA-I]齐墩果酸-3-O-A-吡喃鼠李糖基(1-2)-A-L-吡喃阿拉伯糖甙、熊果酸-3-O-A-L吡喃葡萄糖基)(1-3)。黄花龙芽根含芳香油约8%。油中特有成分为α-古芸烯(gurjunence)。又据报道自根中分离出7种皂苷,为败酱皂甙A、B、C、D、E、F、G(scabiosideA,B,C,D,E,F,G),以及β-谷甾醇葡萄糖甙。据称根中尚分离得黄花龙牙甙(patrinoside)。
种植栽培
黄花败酱喜稍湿润环境,耐严寒,一般土地均可栽培,但以较肥沃的砂质土壤为佳。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种子繁殖:春季3、4月在宽1M的苗床播种,覆土0.5-1cm,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约半个月左右出苗,出苗后当苗高3-6cm时可间苗1次,5月或6月初可移植大田。分株繁殖:4-5月挖取老株,或将老株四周自生的幼苗掘起进行移植。行距为30-40cm;株距25-30cm。每穴栽苗2-3株。生长期间,可施肥。
药材鉴定
1.性状鉴别:
1.1.攀倒甑的干燥全株,长短不等;根状茎有节,上生须状细根。茎圆柱形,外表黄棕色或黄绿色,有纵向纹理,被有粗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白色。叶多皱缩、破碎,或已脱落。全株有陈腐的黄豆酱气,味苦。以干燥、叶多、气浓、无泥沙禾本科杂草者为佳。产于四川省、江西等处行中书省、福建省等地。据《本草》记载,败酱应为上述败酱科植物,但除四川、江西、安徽、福建等地使用外,大部分地区习惯上以菊科植物苣菜SonchusbrachyotusDC.的带根全草和十字花科菥蓂ThlaspiarvenseL.的带果全草作败酱使用。前者习用于北方;后者习用于南方。参见苣荬菜和菥蓂条。
1.2.黄花败酱:全体折叠成束,根状茎圆柱形,弯曲,长5-15CM,直径2-5MM,顶端粗达9NM,表面有栓皮,易脱胎落,紫棕色或暗棕色。节疏密不等,节上有芽痕和根痕;断面纤维性,中央具棕色木心。根长圆锥形或长圆形,长达10CM,直径1-4CM。表面有纵纹,断面黄白色,茎圆柱形,直径2-8C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具纵棱及细纹理,有倒生粗毛。茎生叶多卷缩或破碎,两面疏被白毛,完整叶多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5-11,边缘有锯齿,茎上部叶较小,常3裂,有的枝端花序或果序,小花黄色,瘦果长椭圆形,无膜质翅状苞片。
物质
1.显微鉴别:根状茎横切面。
1.1.黄花败酱:落皮层可见,厚壁细胞壁木化,断续排列成环,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皮层较窄,有裂隙,韧皮部细胞小壁薄,束间维管形成层有时不明显,木质较宽广,中部有10余列薄壁细胞组成的环带,细胞排列整齐,内侧或全部环带细胞栓化,含少数簇晶,环带外侧导管单个散在或2-4成群径向排列,胞腔常含黄棕色物,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髓部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老的茎髓部常驻成空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2.攀倒甑:木质部中无薄壁细胞环带,髓部大,本品薄壁细胞不含淀粉粒,草酸钙族晶少见。
古籍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②《别录》:“败酱,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晒干。”
③ 陶弘景:“败酱,出近道,叶似,根形似茈胡。”
④《唐本草》:“败酱,不出近道,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作陈酱色;其叶殊不似豨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