榼藤
藤(学名:Entada phaseoloides),是豆科榼藤属的一种常绿木质大藤本植物。该物种在东半球热带地区广布,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
榼藤茎扭旋,枝无毛。二回羽状复叶,叶柄短。其花序呈穗状,花细小,白色,略香。荚果长达1米,木质,每节内有1粒种子,成熟时逐节脱落。种子近圆形,暗褐色。其花期为3-6月,果期8-11月。
榼藤全株有毒,但种子经过处理可食用,还可用于制作工艺品。榼藤茎皮及种子均含皂苷,可作肥皂的代用品。成熟种子干燥后可入药,药材名榼藤子,为七味榼藤子丸等中成药的重要组成药物。榼藤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的评估等级为濒危(EN)。
形态特征
茎
榼藤茎扭旋,枝无毛。
叶
榼藤的叶为二回羽状复叶,长10-25厘米;羽片通常2对,顶生1对羽片变为卷须;小叶2-4对,对生,革质,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3-9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钝,微凹,基部略偏斜,主脉稍弯曲,主脉两侧的叶面不等大,网脉两面明显;叶柄短。
花
榼藤的穗状花序长15-25厘米,单生或排成复总状花序式,被疏柔毛;花细小,白色,密集,略有香味;苞片被毛;花萼阔钟状,长2毫米,具5齿;花瓣5,长圆形,长4毫米,顶端尖,无毛,基部稍连合;雄蕊稍长于花冠;子房无毛,花柱丝状。
果实
榼藤的荚果长达1米,宽8-12厘米,弯曲,扁平,木质,成熟时逐节脱落,每节内有1粒种子。
种子
榼藤的种子近圆形,直径4-6厘米,扁平,暗褐色,成熟后种皮木质,有光泽,具网纹。
分布范围
榼藤广泛分布在东半球热带地区,包括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澳大利亚热带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其生于山涧或山坡混交林中,攀援于大乔木上,海拔200~1300m。
生长习性
榼藤有强大的攀缘茎,常从山谷河边的大树上攀爬到山谷另一边的大树上。雨季到来时,榼藤的种子成熟,豆荚在成熟之后逐节脱落,种子随着河水漂到下游,在沉积泥土中发芽生长。榼藤生长迅速,2年可攀爬到10余米高的树冠顶层,5年可开花结果,其花期为3-6月,果期8-11月。
物种保护
致危因素
榼藤被直接采挖或砍伐。
保护等级
2013年,中国科学院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榼藤在其中被评估为濒危(EN)等级。
用途
食用营养
榼藤种子含淀粉及油,种仁含油约17%,经处理后可以食用。
医学药用
榼藤种子可入药,名为榼藤子,为七味榼藤子丸等中成药的重要组成药物,具有补气补血,健胃消食片,除风止痛,强筋硬骨的功效。榼藤子属于中国少数民族习用药材,阿昌族、布朗族、傣族、景颇族等民族有使用榼藤入药的传统。
工业原料
榼藤植物茎皮及种子含皂苷,可作肥皂的代用品,纤维可供造纸或人造棉。
工艺制作
榼藤种子色泽美观,外壳坚硬耐磨,是较好的工艺品原材料,将种子清洗、打磨、抛光后,在表面进行雕刻绘图,可制作挂坠和车挂等工艺品,还可制作乐器、象棋棋子等。
物种毒性
榼藤全株有毒,茎皮的浸液有强烈的刺激性,误入眼中可引起结膜炎;种子核仁中含两种毒性皂甙,作用相似,毒性相等,对哺乳类动物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相关研究
榼藤种子含三萜类、酰胺类、酚类、香豆素类等类化合物;三萜类有齐墩果酸及其衍生物,如榼藤子皂苷、榼藤酸等;酰胺类有榼藤酰胺A、B及其苷,如榼藤子酰胺A-β-D-吡喃烷基糖苷;酚类主要是苯乙酸衍生物,如榼藤子苷等。榼藤子皂苷和榼藤子酰胺A-β-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镇痛、抗炎药和促进胃肠动力等作用。榼藤藤茎含黄酮。
参考资料
榼藤-植物百科.植物智.2024-07-26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榼藤.植物智.2024-11-12
榼藤.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1-12
榼藤-植物志(中国植物志).植物智.2024-07-2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4-11-13
榼藤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4-11-12
Entada phaseoloides.植物智.2024-11-13
关于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的公告.生态环境部.2024-11-13
榼藤-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植物智.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