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秦淮八艳

秦淮八艳

“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南岸旧院及珠市中八位著名的乐籍女性,又称“金陵八绝”或“秦淮八骏”。该称号始于光绪十八年由张景祁等执笔、叶衍兰作画的《秦淮八艳图咏》,特指晚明名妓中的柳如是陈圆圆(亦称“陈”)、董小宛(亦称“董白”)、李香君(亦称“李香”)、马湘兰(亦称“马守真”)、寇白门卞玉京(亦称“卞赛”)、顾横波(亦称“顾眉生”)八人。

康熙帝二十三年癸酉,文学家、诗人余怀作《板桥杂记》,首次将董白、李香、寇湄、卞赛及顾媚同列中卷“丽品”,而柳如是、陈圆圆及马湘兰三人则未予收录。直至《秦淮八艳图咏》问世,“秦淮八艳”才确定其指称意义。

在文学艺术创作上,“秦淮八艳”多数能诗善画,留下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如柳如是的《戊寅草》,马湘兰的《平康马湘兰诗》等。在家国大事上,除马湘兰外,其余七位女性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她们或积极支持反清复明运动,或欲以死明志,令许多官宦士子无地自容。在婚姻与爱情上,她们勇于追求,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人格。

据记载,“秦淮八艳”才貌双全,几乎人人都有集子,促成了“秦淮乐籍文化圈”的产生和发展。除此之外,她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包括出席外交活动,资助寒门学子进学,提供政治集会场所,表示阉党等的消极不合作态度,资助反清志士与遗老子孙等,在家国危难之际显示出强烈的民族气节。“秦淮八艳”身上种种与众不同的品性和不屈于现实的抗争之心,表现出了封建时代某些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名称由来

康熙帝二十三年癸酉,文学家、诗人余怀作《板桥杂记》,首次将董小宛李香君寇白门卞玉京顾横波同列中卷“丽品”,而柳如是陈圆圆马湘兰三人则未予收录。世传“秦淮八艳”始出于《板桥杂记》,实为谬误。

清同治以前,以秦淮乐籍为题材的创作尚未明确采用“秦淮八艳”一称, 直至光绪十八年由文学家张景祁等执笔、书画家叶衍兰作画的《秦淮八艳图咏》问世,特指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李香君、马湘兰、寇白门、卞玉京及顾眉生八人的“秦淮八艳”才终于确定其指称意义。

人物介绍

柳如是

柳如是(1618—1664年),本姓为杨,名爱,又名云娟,字靡鞠,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小字芜,号柳如是主人,嘉兴市人。人多称其为“河东君”“蘼芜君”。明末清初之际的著名女诗人、藏书家。主要作品有《戊寅草》《湖上草》与《尺》等,书画则有《月烟柳图卷》和《题望海楼》楹联墨迹等。

柳如是出生于贫寒之家,幼年时被辗转贩卖,曾为吴江区故相周道登家奴婢、姬妾和盛泽归家院歌妓。她凭借着倾城绝色、过人才艺成为一代名妓、杰出才女,与词人宋征舆、几社名士陈子龙、画家谢三宾都曾有过恋情交往,后与文坛盟主钱谦益结为夫妻。柳如是在动荡时局中往来于江浙一带,与复社几社名士和江南名媛富商等都有密切往来。她心怀远大志向,积极参与反清复明等社会政治活动。此外,她还积极辅助钱谦益进行绛云楼书籍收藏工作以及《闰集》第四卷和女性文学选集《古今名媛诗词选》的编辑工作。

陈圆圆

陈圆圆(1625?—?,生年存疑,卒年不详),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据记载,陈圆圆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本在苏州市为妓,后被掳北上。崇祯十六年,圆圆与将门之子吴三桂在田家相遇,吴纳其为妾。随后吴出关,将圆圆交给其父吴襄照顾。第二年,闯王李自成攻下北京。据《明史》记载,李自成麾下将领刘宗敏从吴襄手中夺得圆圆,吴三桂本欲降闯,闻言“忿而中改”,率兵回到北京,复得圆圆。其后,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圆圆随其一起来到云南省封地。吴三桂想将陈圆圆扶正,加封为正妃,陈圆圆却坚决以她出身卑微为借口回绝了。在日常生活中,陈圆圆处处尊重吴三桂正妻张姓,她不穿华丽衣服,不多吃珍品佳肴,一切言行都不高过张氏。后来又独自搬出王府大院,住到昆明北城外一个叫做“野园”的小院儿里,无欲无求地过着平安清净的日子。陈圆圆陪伴吴三桂30余年,从不参与或过问军政大事。吴三桂死后,陈圆圆因无子嗣,便暗自离开小家“野园”,落发为尼,隐姓埋名,一心礼佛,法号寂静。

董小宛

董小宛(1624—1651年),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因其色艺双绝,逐渐显露名声 。1639 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嫁入冒家后, 董小宛与上下相处极和谐,冒辟疆的母亲和妻子很喜欢董小宛,董小宛对她们也很恭敬顺从。后来,冒辟疆在明清易代之际的五年中大病三场,董小宛无论寒暑,不管朝夕,都守候在他的病榻前,悉心照料,“温慰曲说”。甲申之变后,冒氏离乡避难,夜遇盗贼。冒辟疆一手挟老母,一手曳妻子,而小宛“一人颠连趋蹶, 仆行里许”,冒氏事后称赞她“深明大义, 达权变”。董小宛死后,冒辟疆为她作《影梅庵忆语》。

李香君

李香君(1624—1654年),又名李香,南京人,为陵教坊名妓。李香君自幼被鸨母李贞丽收养, 长于勾栏之中。“香之假母”李贞丽系侠气豪爽之人。在她的用心栽培、倾心调教下,李香十三岁便能妙《玉茗堂四梦》其音节,“四方才土, 争一识面以为荣”。据《板桥杂记》记载,李香君身材娇小,皮肤白皙,故有“香扇坠”之称。崇祯十二年 (1639年 ),李香君结识了来南京应试的复社成员侯方域并与之相恋,后来奸臣阮大铖试图收买侯方域,极具民族气节的李香君慷慨陈词,三诘侯生,最终侯方域拒绝了阮大。侯方域由于文章切中时弊而落榜离开南京后,巡抚田仰欲纳香君为妾,李香君以死相拒,血溅折扇,画家杨龙友就其鲜血画成桃花,自此始有“桃花扇”之称。后李香君被选入宫中做歌女,南京失陷后逃出并与侯方域在栖霞山重逢,由于侯府容不下妓女出身的李香君,最终李香君为侯方域产下一子后去世。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后来被改编为《桃花扇》。李香君也因其“侠而慧”“能辨别士大夫贤否”闻名于世,被世人所尊敬。

马湘兰

马湘兰(1548—1604年),名守真,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南京人。明代的女诗人、女画家。据《秦淮广记》载,她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有“湘兰”著称。她相貌虽不出众,“姿首如常人”,但“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秉性灵秀,才华横溢,诗画俱精,著有《平康马湘兰诗》2卷,词10首,与王百谷书信10篇、《红线传奇小引》和《研铭》等散文12篇,又有戏曲《三生传》传奇1部、散曲《锦缠道·闺思》1套和《少年游》小令1首。马湘兰虽不幸沦落风尘,以卖笑为生,在秦淮河畔高张艳帜,但她性望轻侠,为人旷达,为接济落魄少年,常挥金赠与。她视江南才子王稚登为知己,两人交情甚笃。但有情人终究未成眷属。在王稚登七十大寿之际,她倾其所有,集资买船载数十歌妓,前往苏州,“歌舞达旦、宴饮累月”,归后一病不起,最后端坐佛前而逝。

寇白门

寇白门(1614?—1656?,生卒年存疑),又名寇湄,南京人,《板桥杂记》载其“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十八九岁时,寇白门嫁给了保国公朱国弼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南下,南京城破,朱国弼与钱谦益等人成为清军俘虏北上,寇白门请返南京,并承诺将以万金回报朱国弼。

寇氏归金陵后,一直投身于复明运动,人称之女侠。她“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耳热,或歌或哭,亦自叹美人之迟幕,嗟红豆之飘零”,后又从扬州某孝廉,不得意复还金陵,最后流落乐籍病死。

卞玉京

卞玉京(1625—?,卒年不详),名赛,又名赛赛,因后来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她出身于金陵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亲早亡,沦落为歌妓,卞赛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18岁时游吴门,居虎丘,往来于秦淮河与苏州之间。卞赛一般见客不善酬对,但如遇佳人知音,则谈吐如云,令人倾倒。曾结识著名诗人吴伟业,吴梅村为其作有《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顺治十年左右,卞玉京嫁给东中诸侯郑应皋,后自请出家,出家后的卞玉京依附于良医郑保御,保御为其建造别宫,出资照料她的生活,从此玉京潜心修佛。

顾横波

顾横波(1619—1663年),本名顾媚,字眉生,又名顾眉,号横波,又号智珠,人称“横波夫人”,上元(今南京市)人,嫁与文学家龚鼎孳后,改名徐善持。龚鼎称其为“善持君”。明灭亡后,龚鼎孳先降李自成的大顺,后降清,官居一品。龚鼎孳以顾横波为亚妻,顾被清廷封为一品夫人。康熙帝二年,顾横波因病死于京城。易宗夔新世说》曾记载,顾横波在一次与龚鼎孳争吵后,久久不肯原谅龚氏,龚氏只好请钱谦益居中调停,顾横波愤愤曰:“渠能作孙武公, 则妾亦能作葛嫩耳!”葛嫩是与顾横波同时的秦淮名妓,后委身抗清名将孙克咸 (孙武公) ,孙氏兵败被俘,葛嫩抗节而死。顾媚称龚鼎孳若能像孙克咸般为明殉节,她也能如葛嫩一样大义相从。

主要作品

据《众香词》记载,“秦淮八艳”几乎人人都有集子。但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数人的集子均已不存,作品也散佚尽。“秦淮八艳”部分作品据现存资料整理如下:

人物思想

独立自主的个人意识

秦淮八艳,“非闺房之闭处,无礼法之拘牵”,敢于冲破现实关系和社会习俗的重重阻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正如林语堂所说,“她们较能独立生活,更为熟悉于男性社会,其实在中国古代社会,她们才可算是唯一的自由女性。”她们要求拥有与男性文人平等的独立人格,广博见识,开阔眼界,提升自我,不拘于封建礼教的束缚,敢于直率地面对感情,执着追求爱情和个人的幸福生活。这可谓女性性别意识方面的大觉醒。

不让须眉的巾帼风采

“秦淮八艳”既是红巾翠袖之窈窕佳人,妩媚风流,缠绵多情;又是风云叱咤之英雄侠士,慷慨激昂,义薄云天。她们身上,有一种特立独行、不让须眉的巾帼风采。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颠覆传统的丈夫情怀。一反传统女性的闺阁小女儿情态,秦淮八艳在乱世中演绎了别样的巾帼风采。八艳中,柳如是“女中丈夫”的形象灿绝了名妓的光辉,钱谦益的诗文、书法家顾苓的《河东君小传》中都记录了她“闺阁心悬海宇棋”的巾帼女英雄形象,清末著名学者沈曾植还把她列入“明代奇女子”之中。

第二,敢作敢当的侠义精神。据传,马湘兰“性喜轻侠”,寇白门“匹马短衣……为女侠”,柳如是“性机警,铙胆略”,自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匹妇亦有责”,非一般男子可比。

第三,兼济天下的英雄气概。秦淮八艳敢于置疑女性的依附地位,开始有了如大丈夫般以一己之力“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取向和甚至超越男子的胸怀气度。在家国危难之时,八艳表现出的民族气节甚至令许多男儿无地自容。

关注政治的社会意识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在大多数人醉生梦死的世风下,秦淮八艳却并不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那麻木于绮罗香泽、剪红刻翠的闺阁小女人,她们关心政治,关心国家的生死存亡,有着强烈的民族气节,在国家危亡的时候,她们之中不少人为了对抗清军四处奔走,与复社几社名士结交,积极参与反清复明活动,表现出高度关注国家政治的社会意识。

影响与评价

影响

“秦淮八艳”才貌双全,创作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秦淮女乐”的关键组分,她们在秦淮河畔汇集、训练和谋生,实际促成了“秦淮乐籍文化圈”的产生和发展。在家国危难之际,“秦淮八艳”显示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她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包括出席外交活动,资助寒门学子进学,提供政治集会场所,表示阉党等的消极不合作态度,资助反清志士与遗老子孙等。柳如是、顾眉生等还常代夫婿出面行事,如资助反清力量或赴宴辩论,成为其政治立场的代言人。“八艳”的行为影响了同为乐籍的女性,天启崇祯二朝,秦淮岸无数乐籍女子在思想或行动上投身政治斗争,乃至抗节死国。

明末清初的文士志士多为“秦淮八艳”赋诗写传,图绘肖像。如冒襄为董小宛作哀婉情挚的《影梅庵忆语》,龚鼎孳白门柳》以传奇笔法述说与顾眉的情缘,吴伟业(即吴梅村)所作《赠寇白门》《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等,字里行间皆透露出寇湄、陈圆圆、卞玉京等金陵名妓尚侠重情的气质。她们的才情灵气和钢肠侠骨,不止令当世文士所倾倒,在后世的文人墨客心中依然能够引起共鸣。

评价

秦淮八艳,在明清易鼎之际,艳绝风尘,写下了青楼史上辉煌的一笔。辗转乱世,虽为风尘女子,是衣冠中人所不齿的倡优、贱流,但她们却并没有自甘堕落,一反传统女性的柔弱,或有独立自主的个人意识,敢于蔑视封建伦理,追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执着于个人理想、社会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或有独特的男性情结,有情有义、明辨是非,甚而其政治志节和勇毅精神比之许多男子革命家还为坚贞;或有关注政治的社会意识,关心国事,秉节不挠,慷慨恣肆,以其微弱之力不懈抗争、为国家作出贡献。她们身上种种与众不同的品性和不屈于现实的抗争之心,表现出了封建时代某些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李婷 李明霞 王妍 评)

按照当时的等级贵贱观念,秦淮名妓属于衣冠中人所不齿的倡优、贱流,然而她们其实才是最高尚的人。她们关心国事、明辨是非,秉节不挠、慷慨恣肆,有着独立的人格。其政治志节与勇毅精神比之许多男子革命家还为坚贞。她们敢于蔑视封建伦理,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执着于个人理想、社会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显示出高洁之志,代表了那个时代传统文化最为纯净一面,她们以一种女人所特有的浪漫心态,表现出一种浩翰的国民气质和个人人格,发出了时代的强音,中国人文精神在明末清初之际无疑由她们作出了完美而深刻的诠释。由此,秦淮名妓的文采风华不但在秦淮文化、女性文化中熠生辉,乃至在整个中国文化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燕 评)

后世纪念

李香君故居陈列馆

来燕桥东、秦淮河南岸,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民居式河厅、河房建筑,那就是李香君故居——媚香楼。明清以来,秦淮河畔的名媛声妓可谓比比皆是,尤以“秦淮八艳”名气最大,她们均为卓尔不群的才貌双全女子,爱憎分明,敢作敢为,颇有民族气节。这其中更以李香君最具胆识,荦不凡。清代大戏剧家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通过李香君与复社领袖侯方域的爱情故事,痛斥了南明官场的腐败,高扬了李香君“碧血溅扇”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壮举,极富感染力。昔日的李香君故居,已辟为李香君故居陈列馆,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该处也是谢晋导演的电影《桃花扇》拍摄地。这里展示了书法、绘画、楹联、篆刻、假山、塑像和园林小景、石刻砖雕、壁画挂灯等艺术精品,全面展现了李香君当时生活的场景, 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秦淮流韵》大型浮雕

秦淮河畔夫子庙大照壁附近,有南京大学吴为山教授精心创作的《秦淮流韵》25位历史人物的浮雕群,自2005年底以来向游客展示,它总长80米,高2.2米,由青铜花岗石材料构成,以恢宏的气势展现了秦淮历史上25位历史人物,包括与南京有关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以及生活在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再现了秦淮河所孕育的文化和历史。

相关争议

《板桥杂记》为何未收录马、柳、陈三人

在文学家、诗人余怀所作《板桥杂记》中,并未收录“秦淮八艳”中的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三人。对此,据余怀所言,《板桥杂记》是根据他的见闻所编,故不录未曾谋面的马守真;另据中国近代藏书家缪荃孙推断,不录柳、陈二人,是因为钱谦益吴三桂对二人女乐身份有所顾忌,故为之讳,相较之下,横波夫人顾媚因《杂记》显名与其夫龚鼎孳毫不讳言其出身的态度不无关联。

南京夫子庙浮雕是否应该有“秦淮八艳”一席之地

2005年,南京夫子庙泮池的大型浮雕《秦淮流韵》创作安装完成。在展现的25位历史人物中,“秦淮八艳”占了一席之地,结果引起争议。赞成者认为这是值得利用的旅游资源,反对者则指出,“秦淮八艳”均为青楼女子,不能代表夫子庙。对此,管理部门表示,浮雕展现了秦淮河历史上25位历史人物,再现了秦淮河所孕育的文化和历史,至于人物的选取,主要是考虑和夫子庙有关的知名人物,只是如实反映历史而已。

轶事典故

柳如是

柳如是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市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秦晋之好。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谈甚欢。钱戏称柳如是“柳儒士”。

崇祯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史称南明。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姓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犹豫不决,终以水冷为由拒绝投水,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被钱谦益硬托住了。

陈圆圆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周奎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遣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不久李白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急召吴三桂山海关区。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日:“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吴三桂在其督理御营的父亲劝说下,将圆圆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让皇帝知道。李白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所掠。当吴三桂答应归顺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刘宗敏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启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伟业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董小宛

董小宛经常研究食谱,看到哪里有奇异的风味,就去访求它的制作方法,用自己的慧心巧手做出来。今天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的发明,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另外,小宛还善于制作糖点,她在秦淮时曾用芝麻、炒面、糖稀松子桃仁香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方块,这种酥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人们称为“如皋董糖”。

李香君

据《板桥杂记》记载,李香君身材娇小,皮肤白皙,有“香扇坠”之称。权贵田仰曾以重金求李香君一见,香君不屑与之为伍,坚决拒之。

马湘兰

马湘兰经常仗义疏财。以至于自己囊中羞涩,要拿衣裳、首饰去典当。《马姬传》中记载了一段轶事:有盗贼听闻马湘兰是闻名于世的名妓,料定其家中肯定很有钱。于是前去偷窃,结果并没有发现什么值钱的东西,一气之下把马湘兰珍藏的书画全扔进了水里。后来这个盗贼被抓住了,搜赃物的时候搜到了一堆马湘兰欠下的债券,世人这才知道马湘兰自己竟然贫穷到了这个地步,于是马湘兰侠名更甚。

寇白门

朱国弼投降清朝,成为俘虏,只能靠典当过日,就连寇白门这样跟随其十余年的小妾也成了可以贩卖的货物。白门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她用冷静的思维,力陈“卖其身”与“纵其归”之间的利弊,最终以利动人,让朱国弼放她南归。白门亦不负自己所言,朱国弼“越月果得万金” 。

卞玉京

卞玉京 “双眸泓然,日与佳墨良纸相映彻” ,不好华饰,不轻易与人,只有遇到她欣赏的人,才会“谐谑间作,谈辞如云” ,满座都为之倾倒。其移居虎丘后的居处“湘帘几,严净无纤尘” 。余怀称其“知书,工小楷,善画兰、鼓琴” 。“常以金陵杭州十竹斋艺术馆小花笺、阊门白圆面画兰”,她画兰时,“喜作风枝袅娜,一落笔画十余纸” 。

顾横波

顾横波居于眉楼,“绮窗绣,牙签玉轴,堆列几案;瑶琴锦瑟,陈设左右,香烟缭绕,檐马丁当”,建筑巧夺天工,布置匠心独具,观之仿同仙境。眉楼门庭若市,几乎宴无虚日,常得眉楼邀宴者谓“眉楼客”,俨然成为一种风雅的标志,而江南诸多文宴,亦每以顾眉生缺席为憾。

顾横波个性豪爽不羁,有男儿风,在秦淮八艳中与柳如是较像,时人尝以“眉兄”呼之,颇似柳如是之自称为“弟”。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2023-11-07

秦淮八艳 _中国绿色时报电子报.中国绿色时报.2023-11-07

..2023-11-07

秦淮八艳最为何最早只有“六艳”?.今日头条.2023-11-10

..2023-11-10

秦淮八艳的气节.中国新闻网.2023-11-21

组图:才高貌美有气节 秦淮八艳生平及书画作品.人民网.2023-12-02

略论文学视阈下的“秦淮八艳”.中国知网.2023-11-21

..2023-11-10

..2023-11-10

..2023-11-10

文艺传播与历史传奇——论陈圆圆形象塑造的三种模式.中国知网.2023-11-10

陈圆圆的一生.中国知网.2023-11-21

..2023-11-10

乱世中的美丽与哀愁——浅析《影梅庵忆语》中的董小宛形象.中国知网.2023-11-21

..2023-11-10

秦淮河上真实的李香君——李香君身世与才貌考.中国知网.2023-11-21

一把桃花扇 讲述如歌如泣的爱情故事.商丘网.2023-11-21

河南发现秦淮名妓李香君后人忍辱负重求生存.央视网.2023-11-21

桃花扇.豆瓣读书.2023-11-10

..2023-11-10

..2023-11-10

恨人怀抱本苍茫——论龚鼎孳的失节.中国知网.2023-11-21

李香君归宿何处之谜.搜狐网.2023-12-02

再话前朝金粉事——晚明名妓肖像的隔代重绘与“秦淮八艳”意象的后世塑造.中国知网.2023-11-21

..2023-11-10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2023-11-11

秦淮八艳占据南京夫子庙文化墙引发争议.中国美术网.2023-11-11

浏览秦淮河畔《秦淮流韵》大型浮雕(一).科学网.2023-11-12

“秦淮八艳”上夫子庙文化墙 妓女成代表引争议.中国新闻网.2023-11-11

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豆瓣读书.2023-11-21

柳如是别传.豆瓣读书.2023-11-10

秦淮八艳 (1991).豆瓣电影.2023-11-10

魂断秦淮 (2002).豆瓣电影.2023-11-10

秦淮悲歌 (2007).豆瓣电影.2023-12-02

柳如是 (2012).豆瓣电影.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