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苏童

苏童

苏童,本名童忠贵,1963年1月23日出生于苏州市,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妻妾成群》《黄雀记》。

苏童于1963年1月23日出生于江苏苏州,他家中生活清苦,读小学时患了严重的肾病和败血症,在家养病时阅读了大量小说,启迪了他的文学创造。1980年,苏童考上中文系,开始大量投稿,直至1983年,苏童以本名童忠贵在《》发布第一组诗,在《》诗刊也发表了一组诗《松潘草原离情》。同年,他又在《青春》和《百花园》分别发表了两部短篇小说,这才确立了当作家的理想。1984年,苏童毕业,被分配至当辅导员,但因不喜这份工作,他跳槽至《钟山》杂志社担任编辑,接触了许多作家,创作了被他认为是自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短篇小说《》和颇具先锋色彩的中篇小说《》,随着其他小说如《飞跃我的枫杨树故乡》的发表,苏童一举成名,成为先锋小说的领军人物之一。

1989年,苏童创作了他写作生涯中较为重要的作品《》,《》打破了他身上的“先锋作家”标签,开始凸显古典气韵。次年,苏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2年,苏童发表长篇小说《》。这本书讲述了一代帝王端白的命运浮沉,和之前发表的《米》一同被视为最具寓言性的新历史主义小说。2013年8月,苏童新作《》出版,于两年后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22年11月,苏童参加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向观众讲述读书写作的意义。

苏童自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以重视语言和形式的先锋叙事形态引起文坛关注,被视为继马原洪峰之后的先锋派主将。不久之后苏童的创作风格改为追求古典美学韵味。他的作品深受南方地域文化影响,总是散发着潮湿、阴暗的江南气息,意象也丰富多样。其作品主题往往围绕女性悲剧、南方故乡以及对历史的解构。他曾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等知名奖项,本人也被誉为“短篇小说圣手”。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3年1月23日,苏童出生于苏州市,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他家境贫寒,没有受到过多的艺术熏陶。童年基本在阅读中度过。小学二年级,苏童患了严重的肾病和败血症,不得不休学半年在家养病,他的二姐喜欢看书,时常借阅许多文学著作,苏童躺在床上无事就翻阅那些书,渐渐也能看懂,这成为他最早的文学启迪。他看第一本小说《艳阳天》时,就会臆想一些人名,并在后面标注该人物的职位,这也是他最早的文学创作。上了高中,苏童成绩优异,尤其是作文深受老师赞赏,常参加作文竞赛。与此同时他开始写小说并投稿,但一一被退稿。

发表首作

1980年,苏童考上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市自由而开放的环境影响了他,他开始大量写作小说和诗歌,投稿全国各大杂志,大部分又被退稿。直至1983年,《飞天》发布了苏童第一组诗(以本名童忠贵发布),《星星》诗刊也发表了他的一组诗《松潘草原离情》。早期的诗歌创作给苏童带来了文学语言和意境的锤炼,对他日后诗性小说语言形态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同年,苏童两篇小说也顺利发表。短篇小说《第八个是铜像》是苏童的首作,发表于《青春》杂志第七期,并于第二年获得该杂志的“青春”奖。第二篇小说《我向你走来》则发表于《百花园》第八期。这些作品虽稍显稚嫩,但其发表无疑激励了苏童,坚定了写作理想。

写作生涯

投身文学

1984年,苏童毕业,被分配至南京艺术学院当辅导员。辅导员的工作枯燥无趣,苏童于是天天熬夜写小说,对工作马马虎虎,为领导不喜。在此期间,苏童创作了短篇小说《桑园留念》,这篇小说被他认为是自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也是他的“香椿树街”小说系列的起点。此外,他还结识了许多热爱文学的朋友。经过他们的推荐和苏童所发表的小说,1985年底,他从南京艺术学院辞职,顺利来到《钟山》杂志担任编辑一职。《钟山》杂志社给予苏童很好的文学氛围,他主要负责西北、华北地区区的组稿,因此接触了贾平凹、铁凝、路遥等作家。在和他们进行文学探讨后,苏童无形增加了创作动力,在这一时期发表了许多作品。

先锋作家

1986年9月,苏童开始创作中篇小说《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次年,该小说就在《收获》的第五期发表。小说讲述了1934年的枫杨树方圆七百里的乡村,霍乱流行,无粮可吃,崩溃的村民逃向城市求生存的故事。《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是苏童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的“枫杨树故乡”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传统的小说的人物、情节等重要的因素在这篇小说中不再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它开启了苏童小说的“先锋”实验之路。不久,随着苏童其他小说如《飞跃我的枫杨树故乡》《》的发表,苏童一举成名,成为先锋小说的领军人物之一。也是这一年,苏童和他中学同学魏红结婚。

1988年,苏童发表了《乘滑轮车远去》《伤心的舞蹈》《午后故事》《祭奠红马》《罂粟之家》等近十个短篇小说。这些小说是一组典型的成长小说,以一个少年的视角来观望和参与生活,以苏童从小长大的苏州市城北的一条老街为背景,反映出苏童成长过程中有关心灵的一些事情。《祭奠红马》是苏童早期“枫杨树”系列中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苏童最早地表现出“先锋小说”叙述方面的开放性特征,而这也是他“最先在小说中体现叙事自由和寻找幻觉、追踪幻觉”的作品。

风格转变

1989年,苏童发表了他写作生涯中较为重要的作品《妻妾成群》。同年2月,其女童天米出生。在钟山做编辑时,作家马原给苏童通信中谈到他对于古典叙述的看法,启发了苏童。《妻妾成群》是苏童的一次艺术尝试,他尝试用一种古典精神和生活原貌填塞小说,从而摆脱以往惯用的形式圈套。“我尝试了细腻的写实手法,写人物、人物关系和与之相应的故事,结果发现这同样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写作过程。我也因此真正发现了小说的另一种可能。”苏童表示。不仅如此,《妻妾成群》还打破了苏童身上的“先锋作家”标签。也是这一时期起,苏童作品中开始以自然南方作为叙述的地理和人文背景,加以虚构,呈现一种沉郁、复杂的“南方”背景。一方面“歌颂”南方,另一方面又厌弃,想要逃离南方,这种矛盾的心理影响了他作品的基调和走向,也影响了他对小说意象的构造。

1990年,苏童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同年发表了《已婚男人杨泊》《妇女生活》等小说。次年,苏童又发表了《离婚男人》《红粉》《迷》等短篇小说。《离婚男人》和上一年发表的《已婚男人杨泊》,是苏童作品中少有的以男性为主要形象的作品,且都是以“杨泊”这个人物作为主人公进行结构的。这对于苏童来说也是一个有意的“更改”,从而使自已作品的总体形象更加丰富饱满。小说《红粉》则是苏童参加《小说家》于1991年举办的播台赛之作,这部小说延续了《妻妾成群》的古老叙事的路数,强化了其女性群体化风格。1992年,苏童发表长篇小说《我的帝王生涯》。这本书讲述了一代帝王端白的命运浮沉,和之前发表的《米》一同被视为最具寓言性的新历史主义小说。

再现力作

到了1998年,苏童的作品风格已趋成熟,除创作新作外,还多次参加学术研讨会、书展活动。2000年10月,苏童应邀参加岭南大学文学院举办的“张爱玲与现代中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主办者邀请海峡两岸的“张派传人”到会,中国内地代表是苏童、王安忆和须兰三位。苏童以《张爱玲让我想起了林黛玉》为题发言,他认为“生活对于张爱玲是一件磨破了领口的旗袍,记录这磨破的领口成为了张爱玲的天职”。2001年,苏童去美国参加爱荷华大学举办的国际写作计划,在交流会上讲解了自己的短篇小说《白雪猪头》;2003年9月,苏童担任新加坡“金笔奖”评委。2002年至2006年,苏童的短篇小说写作出现了一次小高潮。苏童较为优秀的一部分短篇小说,大多写于这个阶段。此后,苏童的创作精力更多放在长篇小说方面。《碧奴》《河岸》《黄雀记》三部长篇,将苏童的长篇小说创作带人一个新的阶段。

2006年8月30日,苏童新作《碧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首发,《碧奴》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并于同年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OO六年度杰出作家”提名。次年7月22日,苏童参加““中德·名城·名家·名作城市推广交流活动”,和德国知名文学家米歇埃尔·罗斯博士分别作为两国代表,互访两个半月。互访期间,两位作家记录下各自在对方城市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并不定期通过网络博客和两国报纸发表。2009年4月16日,苏童的长篇小说《河岸》在上海路上海书城举行首发仪式,这部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呈现了上世纪70年代的残酷青春,故事展现了库文轩、库东亮父子的荒诞命运,展现了生命的卑微与顽强,青春成长的烦恼与历史的荒诞不经。2010年9月4日,苏童与担任英仕曼亚洲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爱尔兰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ColmToibin)在长宁区图书馆进行了对话,就彼此的作品、小说创作等话题展开了深人交流。

2013年8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黄雀记》单行本,这部小说延续了苏童惯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叙事风格和节奏。故事并不复杂:上世纪80年代的香椿街,发生了一起青少年强奸案。有三个章节: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三章的标题暗示了三个不同的叙事视角。通过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展现背后时代的变迁,以及由此引发的人性的深度变异。2015年,该书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2022年11月,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上映,苏童和好友余华等人作为主要嘉宾,先后邀请程永新等好友参加节目,并向观众讲述读书写作的意义。次年6月,《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上映,苏童继续参与录制,并先后邀请莫言王尧等好友作为飞行嘉宾,参与录制。

2023年3月21日下午,苏州城市学院揭牌成立当代作家创作与研究中心,研究当代区域文学及文化,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仪式当天,苏童与作家毕飞宇程永新丁帆等人开展“微演讲——文学大家谈”。在揭牌仪式上,苏童受聘为苏州城市学院文正书院兼职教授。

其他经历

2024年10月11日,苏童参加的真人秀《我在岛屿读书3》定档,该节目定于10月17日在江苏卫视首播。

主要作品

苏童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创作了中短篇小说集《妻妾成群》《伤心的舞蹈》《妇女乐园》《红粉》等,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带》《黄雀记》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意等各种文字。

中、短篇小说集

参考资料:

长篇小说

参考资料:

随笔集

参考资料:

散文集

参考资料:

对话录

创作特点

叙事形态

先锋性

在苏童早期创作的作品中,情节和人物塑造部分变得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对语言和形式重视,这与传统主流小说有所不同,因而被归纳为先锋文学。在《1934年的逃亡》中,苏童提醒读者:“你们是我的好朋友。我告诉你们了,我是我父亲的儿子,我不叫苏童。这个“我”是一个与作家本我脱离了的叙述者,在脱离了作者掌控后,“我”获得了一个纵横驰骋的广阔空间,可以尽情抒发主观感受,而这在其他主流小说中很难见到。《1934年的逃亡》是确定苏童成为先锋派的标志,而在《罂粟之家》里,苏童得先锋性得到进一步完善。《罂粟之家》借家族颓败的故事,展现了历史与生殖、压迫与报复、血腥与阶级、革命与宿命这几个主题,而这正是先锋文学惯于表现的题材。此外,这两部作品均为中篇,也是由于先锋文学注重形式与语言的革命,而这种形式决定了只适合写成中短篇,而不是长篇。

古典性

苏童的多部小说的背景都是在“枫杨树故乡”“香樟树街”上,交织成一幅幅地域、家族、文化、人情交相辉映的人文场景。这些作品有着沈从文式的恬淡宁静,也有着张爱玲小女人式的心机与惊诧,同时对江南地域无可挽回的颓败气息进行了预言般的书写。这些特质使苏童在先锋文学里独树一帜,展现出对古典主义的复归倾向。而后的《妻妾成群》保持了故事的“原型”或起源性,即一夫多妻制家庭的“类型”故事结构模式,通过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复调小说的文本修辞策略,营构逼真的存在情境,使看似宽柔、悟淡的文字中隐含着强大的叙事的结构性力量。

艺术特色

南方色彩

苏童在姑苏区城北长大,后在古都南京定居,他的创作深受南方地域文化和江南传统士风的影响。传承了南方“楚辞章句、四六骈赋”以来的文学想象。在他的小说中,总是散发着浓重而独特的江南气息。南方的潮湿、阴暗、糜烂、腐败、颓废、绮丽、感伤在苏童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在《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中,苏童叙说阴悚的宗亲仪式,神秘的游荡疯妇,狂诞不羁的浪子,百年相传的禁忌及传说,还有充满出走、逃亡、迁徙的家族历史,文笔绚丽而感伤。小说《米》的高潮里,主人公五龙浪荡一生,众叛亲离,恶疾缠身。他包了一节火车,装满白米,一心“衣锦还乡”。他的家乡在北方,但他潜意识觉得火车向南开区。五龙最后死在北上的火车里,他一口金牙被儿子撬开偷走。弥留时“他知道自己仍然沿着铁路跋涉在逃亡途中”,但南方已成为他回不去的家乡。

意象丰富

苏童的作品中有很明显的对现代派甚至后现代派文学创作技巧的借鉴,所以除了实体化的意象之外,半虚化甚至完全虚化的意象也不在少数。他常常借意象的虚实转换之间产生的巨大的表达力来传递自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理想境界的探寻。“枫杨树故乡”和“香椿树街”是苏童小说中最常见的地点意象,尽管有着城乡之别,但是不管是对于在那里生活着的小说中的角色还是作者而言,这两个地方的意义都在“故乡”的层面上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统一。

少年作为实体意象也常常在小说中出现。《城北地带》中达生因为“城北第一好汉”的名号与人斗殴而丧命;《黄雀记》中保润因为参与了柳生的绑架计划而被冤强奸仙女入狱10年,这些少年用充满朝气的生命在成长的过程中挑战社会规则和法律,并为此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河流是苏童作品中重要的半虚化意象,虽然不会反复出现,但每次出现都负情节转折的重要作用或者包含丰富的哲学意味。《刺青时代》中小拐的母亲在冰河之上迎接了孩子的来临,生死如同河流,尽管有生命之源的圣名,却常现身边;《河岸》中,大段对河流的描写,暗示了主人公东亮内心世界表面的平静和深层的躁动。

写作主题

女性悲剧

苏童笔下的红粉女子几乎全是来自江南古城那些美丽而腐朽的角落,她们是在一种被压抑、被控制、被奴役、被改造的状态下施展自己的才能,她们的抗争方式并不一致,但她们几乎无不首先将锋芒和阴谋实施到自己姐妹身上,而对男人基本上采取一种妥协、迁就、讨好的方式。苏童不写男人和女人这种传统的冲突形式,而以女人和女人的对立来结构小说。此外,《红粉》不同于老舍创作《月牙儿》时充满人道主义同情的视角,也与陆文夫创作的反映新中国妓女改造之作《小巷深处》不同,苏童关注的焦点是这些女性身陷深渊绝境之中而不自觉的意识状态和行为方式,而非男权社会给女性施加的压迫和道德绑架以及自身的自我救赎。

南方故乡

苏童出生于苏州市,在十岁那年曾回到他的故乡扬中市。对于故乡,苏童凭借着少时记忆,建构出“枫杨树乡”和“香椿树街”这两个重要的地理坐标,它们浓缩着苏童对故乡的全部想象。这些童年经历和有特点的天气加深了苏童对“陌生”故乡的记忆,也深刻影响了他创作出的“枫杨树乡”系列小说。在小说《米》中,五龙因为极度贫穷和饥饿离开了“枫杨树故乡”,而在城市里攫取了大量的财富之后精神日渐变态和消亡,临终依然希望带着最好的米回到“枫杨树故乡”,他的灵魂在离开故乡之后一直颠沛流离。而故乡代表“香椿树街”在苏童的笔下也并不总是美好的,小说《城北地带》中工业污染甚至威胁居民的生命,“城北的天空聚合了所有的工业油烟,碳黑和水泥的微粒在七月的热风里点点滴滴地坠落”。在“枫杨树故乡”和“香椿树街”,人们对它又爱又恨,一面“逃离”故乡,一面又想“回归”。

解构历史

在苏童笔下,个人不再尊崇于历史而以自身的生命律动与节奏,同历史意义及价值相分离,并最终摒弃了历史参照系,以自在自足的全新姿态,宣告了个人从历史规范中破壳而出。《妻妾成群》中的颂莲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新旧历史时期的分界点,接受知识的洗礼,成为一名新青年"这是历史的趋势与走向。但是颂莲虽然接受了新式教育,成为了一名知识青年,可并不是以历史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的,她的举动与历史趋势相违背:她主动地自愿地成为陈左迁的小妾,促使颂莲作出这样选择的,不是历史价值,而是个人自身的生命需求。苏童历史小说的价值在于它们显示了自然性生命个体在具体历史环境中的生存感受,显示了褪除历史重轭后,个人生命的自由与勃发。

人物关系

荣誉奖项

作品获奖

个人荣誉

人物评价

当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评价:苏童作品中对女性的把握,我觉得好像是天生的,所以有的作家真的需要天分。对女性微妙的情感把握准确,是我望尘莫及的。

作家格非说:“在我心目中,毫无疑问苏童是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大师、巨匠,代表了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极其出色。”

诗人欧阳江河认为,苏童的民国叙事、后宫叙事以及作品中呈现的女人政治不但具有高端的先锋性,而且已经构成了中国当代人的文化生活的日常性的一部分,是非常了不起的贡献。

作家王安忆认为,苏童擅用隐喻的方式,以有趣的“谜面”引导读者去揭开“谜底”。

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认为,多年来苏童笔耕不辍,几乎没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尝试在自身变化中寻求突破。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王干说,纵观中国的先锋派作家群,苏童好比是“场上的守门员”,他并未发表过“先锋派宣言”或参加具有标志意义的活动,不如“前锋”般活跃;但值得注意的是,苏童的长篇新作《河岸》可谓是中国当代先锋派文学的集大成者。 

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知名文学评论人程德培等指出,苏童作品对中国电影文学、女性题材小说的影响固然不容忽视,但更重要的是他坚持了对文学意向表达的探索。

扬子晚报》评价:苏童在文坛,一直以短篇小说见长,被誉为“短篇小说圣手”。

相关作品

改编电影

改编电视剧

参加综艺

参考资料

苏童简介(图).凤凰网文化.2023-12-25

苏童:小说会去往它想去的地方.中国作家网.2023-11-21

苏童凭《黄雀记》获茅盾文学奖.新浪网.2023-12-02

我在岛屿读书.豆瓣电影.2023-06-18

“先锋文学”30年:出现基于文学变革内在要求.中国作家网.2023-12-25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先锋小说的兴衰.中国作家网.2023-12-25

..2023-11-28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访谈.中国作家网.2023-11-24

《河岸》获亚洲文学奖.光明网.2023-11-24

00后爱《妻妾成群》,迷的是人性|专访苏童.澎湃新闻.2023-12-02

妻妾成群.豆瓣读书.2023-12-01

河岸.豆瓣读书.2023-11-27

苏州城市学院揭牌成立当代作家创作与研究中心.凤凰网江苏频道.2023-12-07

我在岛屿读书 第三季.豆瓣电影.2024-10-10

《我在岛屿读书3》10月17日开播,余华、苏童等前往希腊.今日头条.2024-10-12

苏童.中国作家网.2023-12-26

妻妾成群.豆瓣读书.2023-12-08

..2023-12-02

揭秘“文二代”:他们能否成大器?.凤凰网文化.2023-12-02

苏童的《茨菰》等30部作品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凤凰网文化.2023-11-24

百花文学奖颁出,作家阿来同时获得小说奖与散文奖.澎湃新闻.2023-12-08

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网.2023-12-08

Forbidden.中国作家网.2023-12-08

苏童《河岸》夺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9年度杰出作家大奖.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官网.2023-12-02

《以她之名》.中国作家网.2023-12-25

“男神”苏童:不止是“先锋” ,还让先锋文学落地.中国作家网.2023-12-25

王安忆:虚构的苏童.中国作家网.2023-11-23

文坛知名人士聚首上海研讨苏童作品.江苏作家网.2023-11-23

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1).豆瓣电影.2023-12-02

红粉 (1995).豆瓣电影.2023-12-02

茉莉花开 (2004).豆瓣电影.2023-12-02

大鸿米店 (2004).豆瓣电影.2023-12-02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2012).豆瓣电影.2023-12-02

花灯满城 (2014).豆瓣电影.2023-12-02

[微风]浪漫与历史交织之地,此刻世界从眼前开始[惊喜]。《我在岛屿读书3》携手余华、苏童、程永新@程永心、叶子@叶子在岛屿读书等嘉宾温暖回归,《我在岛屿读书3》里,文坛老友新识们将齐聚希腊克里特岛,了解文字中记载的欧洲文明起源地,感受一段在路上的文学奇遇。10月17日起每周四12:00今日头条、2.今日头条.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