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策成
刘策成(1883年3月—1957年9月),字刘武,湖南新邵县花桥乡田心村人,毕业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级师范选科,中央文史馆原馆员。
刘策成4岁入私塾读书。8岁,他随家人来到宝庆。14岁,刘策成考入广西优级师范读书。18岁,刘策成毕业留校工作。之后,他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13年,刘策成回到中国,执教于长沙市。1914年,刘策成任邵阳驻省中学校长,同年因反对袁世凯,鼓吹革命,被湖南省都督汤芗铭拘囚,经蔡锷致电保释免处死刑但被判刑15年。1916年,刘策成在袁世凯死后出狱并返校复职并兼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历史教员,并担任毛泽东的老师。1920年,刘策成弃教从政,任浏阳县县长,次年调任衡山县县长。1923年10月,刘策成被湖南省省长赵恒惕提拔为湖南警察厅长,在此期间曾帮助毛泽东脱险。1925年7月刘策成卸任湖南警察厅长一职。1926年,刘策成重返讲台教书育人。1929年,他任湖南省自治处主任秘书,致力于社会救济事业十余年。1941年,刘策成调任湖南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教授,开始撰写《庄子集解内篇补正》。1950年,刘策成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次年受周恩来之邀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并与全家迁居北京。这时,刘策成已近古稀高龄,每天从前门步行到北海公园上班,精心研究文史资料和修改《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一书,该书于1953年由北京古籍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并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定为藏书。刘策成还著有《夜半案(戏剧)》《如何作模范县长》等。1957年9月,刘策成病逝于北京。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1883年3月,刘策成出生于湖南省新邵花县桥乡田心村。刘策成4岁入私塾读书,读《千家诗》,老师还未点读完,他已能从头到尾背通如流了。7岁时,老师带他到下渔溪私塾馆参观,路过双江亭,看到几个少年在模鱼虾,刘策成就以“双江”二字入对:双手捉鱼,鱼翔浅底;两江活水,水入深潭。对联深得老师的赞许,并鼓励他继续努力。8岁,刘策成随家人来到宝庆,夜宿一伙铺,闻知洞庭湖灾民的苦痛,提笔写了《逃荒》一文,呈给知府。9岁时,刘策成已经博览群书。在14岁那年,刘策成考入广西优级师范读书。在校期间,各科成绩优异,期期名列前茅。18岁,刘策成毕业留校工作。任教之余治学《庄子》,深受其“疾恶如仇”“去除害马”等思想的影响。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与孙中山、黄兴过从甚密,与蔡锷是同乡挚友。
工作经历
中学任教
1913年,刘策成归国,执教于长沙。1914年春,刘策成任邵阳驻省中学校长,与该校语文教员杨洞天,学生匡互生蓄藏枪支,反对袁世凯,鼓吹革命,被湖南省都督汤芗铭拘囚,经蔡锷致电保释,才免处死刑,刘策成被判刑15年。1916年,刘策成在袁世凯死后出狱并返校复职并兼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历史教员。他是毛泽东的老师,师生感情尚洽,经常共同研讨、评论历史事件、人物。他赞扬毛泽东“志气锐,思非凡,是华盛顿奇才队”。
转入政坛
1920年,刘策成弃教从政,他离开第一师范,当上了浏阳县县长。1921年,刘策成调任衡山县县长。同年,他四处筹措并派家人送去银洋300块帮助毛泽东在长沙市募股开设文化书社。刘策成任县长期间勤政爱民,深受当地群众拥戴,有民俗音乐道:“登上祝融峰,水秀山也青;来个好清官,就是刘策成”。他离任时,百姓特送“万民伞”,称其为“刘青天”。
1923年10月,刘策成被湖南省省省长赵恒惕提拔为湖南警察厅长。按照中国传统习惯,做了“官”,不便直呼其名,而应用尊称“字”。刘策成在任湖南省警察厅厅长期间,以字“刘武”著称。1924年的刘武,虽为警察厅长,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保护和修缮名胜古迹天心阁上。在他的主持下,天心阁及阁下城墙修葺完好,于阁的左右仿北京文渊阁增建二轩,轩与主阁之间建长廊连接。阁下建成长沙市首座市民公园,当时叫城南公园。1925年4月赵恒惕被赶出湖南后,刘武也在同年7月卸任省会警察厅厅长,离开政治舞台,又恢复原有名字——刘策成。
工作持续
1926年,刘策成重返讲台教书育人。1929年,他任湖南省自治处主任秘书,致力于社会救济事业十余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刘策成在南岳的湖南工业专科学校教授国文,见学生案头多有王先谦氏《庄子集解》,遂写了庄子集解内篇补正自叙》。1938年,蒋经国推行“新政”,开展模范县长评选活动,刘策成被树为模范县长典型,并应邀撰写《如何做模范县长》一文,提出了模范县长的十条标准。1940年,蒋介石再掀反共高潮。刘策成上书蒋介石,主张“团结中共,联络朱毛,集党国之全力,共御外侮”。1941年,刘策成调任湖南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教授,开始撰写《庄子集解内篇补正》。1946年,刘策成以“模范县长”身份赴南京出席国大会议,参会后方知国大纯系假民主,一切均由中国国民党包办,毫无民意可言,乃虚与委蛇,多不赴会。择居图书馆,专心著作并完成《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一书,并交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承印。
为新中国效力
新中国成立后,刘策成致信毛泽东表示祝贺并提醒其注意庄子所说“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1950年,刘策成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1951年4月,刘策成到北京参加了中央文史馆委员会议,拜谒了毛主席、周总理、徐特立等中央首长。同年6月,中央文史馆下达聘书,聘请刘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馆员。7月,刘策成全家迁居北京。这时,刘策成已近古稀高龄,每天从前门步行到北海公园上班,精心研究文史资料和修改《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一书。该书在毛泽东的关心下,于1953年由北京古籍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并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定为藏书。
因病逝世
1957年9月,刘策成病逝于北京,享年75岁。
社会关系
以上资料来源:
个人生活
刘策成的儿媳是赵懿馨,曾在内蒙大学工作。他的孙女刘令娴曾在陕西宝鸡医药玻璃厂工作,是工程师。刘令娴从十一岁到十六岁这段时间一直和爷爷刘策成在北京生活,刘策成对子孙要求十分严格,比如擦桌子就要求每一个角落都要擦到擦干净,容不得一点儿马虎。刘策成常告诚刘令娴从小要养成好习惯,干什么事都要认真,干就要干好,不可敷衍了事。
刘策成一生俭朴,终年粗菜淡饭,一生勤奋好学,他的书很多,文、史、医无所不包,就是对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工农业生产的新动态也极感兴趣。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和工作,其余的时间都是看书。他的眼睛深度近视,经常半躺在一把旧藤椅上,眼睛几乎贴在书上,为了总结他多年对《庄子》著作的研究,以给后人,刘策成不顾年高体弱,每天写作到深夜。
人物轶事
帮助毛泽东脱险
1924年12月,毛泽东携杨开慧回湖南省养病,赵恒惕获悉后派亲信前往抓捕。刘策成作为省会警察厅长,常参加赵恒惕政府的上层会议,他把赵恒惕策划逮捕毛泽东的消息透露出来。具体的承办人是时任长沙城东区警察署(所)署长的王建屏(又名王钦安)。刘策成与他私交甚密,王建屏是他的心腹。刘策成在赵恒惕召开的警务工作会议上,接受抓捕毛泽东的任务后,立即单独招见长沙东区警察署署长王建屏。刘策成说:“赵恒惕要缉捕毛泽东。毛泽东是我的学生,你设法把这信息传给他,既能使毛泽东脱险,又能使我向赵省长圆满交差。”
办事谨慎、为人正直的王建屏,把此事交给随身警卫万震侯、周维武,他们当夜前往清水塘,通报毛泽东。毛泽东不在家,他们又赶到仓后街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会址,面告毛泽东。第二天清晨,毛泽东离开长沙市后,王建屏亲率东区警察署警士,大造声势,在长沙市区搜捕毛泽东。
上书毛泽东求职
新中国成立初,刘策成多次写信给毛泽东,回忆师生情谊,希望获得一个从事文史工作的工作岗位。毛泽东三次复信。第一次是1950年8月16日。“策成先生:来信收阅,甚悉。家庭土地财产,一切交农会处理。至于你要工作,不需来京找我,我跟湖南省有关同志打了招呼,你可去长沙找省长程潜即可。”
1950年8月29日,毛泽东回复第二封信:“策成先生:惠书敬悉,甚为感激。先生欲为人民事业有所贡献,极为钦佩。地点拟以在长沙市为宜。那里熟悉先生的人较多,商筹较为便利,尚祈斟酌。”刘策成收到毛泽东第一封信后,立即前往长沙找程潜省长,被安置在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任参事。省政府的参事待遇,比较省文史研究馆的馆员待遇高,但刘策成正在从事《庄子集解内篇补正》的写作,希望到省文史馆工作,故又有毛泽东的第三封复信。
1951年2月14日,毛泽东回复第三封信:“策成先生:大示所为《庄子集解内篇补正》收到,谢甚!工作一事已函告统战部李维汉部长,敬请与该部接洽为荷!”李维汉与周恩来商议,刘策成被安置到中央文史馆。中央文史馆的通知原文是:“刘武先生:兹决定4月9日在文史馆召开委员会议,希届时出席为荷。周恩来。”同年6月,中央文史馆下达聘书:“特聘:台端 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馆员。此致刘武先生。总理周恩来。”7月,刘策成全家迁居北京。
主要作品
刘策成著作有《夜半案(戏剧)》《如何作模范县长》《庄子集解内篇补正》等。
人物评价
刘策成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毛泽东尊师风范》编著者黄露生 评)
身陷囹囫,而心系风云,时刻思念反帝斗争,有临死不屈之志,爱国热情溢于言表。(蔡锷 评)
参考资料
刘策成.湖南省文史研究馆.2025-02-03
刘策成助毛泽东脱险的一段往事.湖南省文史研究馆.2025-02-03
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豆瓣读书.2025-02-03
护国元勋——蔡锷.百家号.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