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十月事件
匈牙利十月事件(195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是匈牙利民众反抗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和苏联所强加制度的革命。
1947年后,匈牙利劳动人民党领导人拉科西·马加什不顾该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一味照搬苏联模式,损害了国家利益。时任部长会议主席的纳吉·伊姆雷实施了“新方针”。但由于苏联的干预,“新方针”被迫中断,匈牙利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随之恶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得匈牙利民众对苏联模式与苏联控制的不满,从而自发进行了全国性革命。1956年10月23日,抗议的群众要求纳吉·伊姆雷出任总理。示威者武装袭击国家广播大楼并攻占电台以及一些武器仓库和警察哨所。匈牙利政府宣布改组,由纳吉·伊姆雷出任总理;10月24日,苏联出兵干涉;11月1日,纳吉宣布匈牙利退出华沙条约组织;11月4日,苏联再次派兵镇压。事故中死亡人数共计2700人,另有约20余万匈牙利人逃往西方。纳吉·阿都拉萨拒绝与新政府合作,经过一年多的监禁后与同案的其他3人一起于1958年6月22日被处死。
匈牙利十月事件拉开了东欧剧变的序幕,关于匈牙利十月事件,美苏冷战时期有两种基本的看法。西方认为这是一场革命,是匈牙利人民对苏联的 控制和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反抗,是为了实现从“集权制度”向“民主制度”的回归;社会主义国家则认为,事件是匈牙利国内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反革命势力与国际帝国主义相互勾结、里应外合的结果,目的是要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复辟资本主义。在匈牙利本土,这一事件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被定性为由拉科西·马加什等领导人“严重错误和罪行”引发的“反革命案件”,但在东欧剧变后又被称为“人民起义”,“与1848年~1849年的革命和自由斗争具有同等的意义”。
事件背景
苏联军队在1945年4月解放了匈牙利全境,战时长期在苏联流亡的拉科西·马加什等人回国领导匈牙利共产党。在此后几年由各政党联合执政的人民民主时期,共产党是整个国家生活民主化和恢复战争创伤的主导力量。它使人民相信“匈牙利将获得新生”。苏联也大力帮助匈牙利进行重建工作。例如,1945年,在苏联本身物资十分匮乏的情况下,还将1.5万吨粮食、3000吨肉、2000吨糖、2000吨阳芋及其他食品运送到陷于饥荒状态的匈牙利。1947年,约瑟夫·斯大林改变了政治主张,要求东欧各国共产党尽快将国内其他政党排挤出联合政府,加速共产党一党执政的进程。匈共于1948年取缔了其他政党,该党本身与社会民主党左派合并建立了匈牙利劳动人民党,独掌政权。然而,在此后短短的几年当中,拉科西·马加什等人追随苏联政策,无视本国具体条件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严重失误。
急于消灭个体经济
从1948年起,匈牙利的经济政策出现了大的转折,其中包括对生产关系的改造急于求成。国家先对所有100人以上的工厂实行国有化,国营企业职工在工业部门所占的比重很快达到83%以上。1949年12月,又颁布新的国有化法律,对10人以上的企业也实行了国有化。对小手工业进行的改造使小手工业工人的人数由1948年的18.7万人减少到1950年的2.9万人。在农业上则急于实现集体化,确定在3~4年内完成这一任务。由于缺乏物质、社会和思想准备,只能依靠行政命令和使用暴力强迫农民放弃自己的土地而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使全国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到1953年,由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全国10%的耕地已经荒芜。强制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使农民生活贫困,1952年有2/3的农户没有足够的食粮和种籽粮。此时与战前相比,农业生产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10%,农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减少了20%。
急于实行工业化
按照约瑟夫·斯大林“没有重工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思想以及即将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预想,匈牙利从1948年起加快了工业化的速度,提出在5年内将这个农业-工业国发展为工业-农业国,进而将匈变为“钢铁的国家”。于是,本来正在执行的三年恢复计划成了雄心勃勃的工业化的开端。
1950年开始执行的一五计划的指标在1951年2月平均提高了一倍。原定工业增长86.4%,改为增长200%;重工业生产从原定增长104%提高到增长280%;采矿业由原定增长55.2%提高到增长142%;冶金业从原定增长15%提高到增162%。为了实现这个计划,生产过程中不顾产品质量和经济规律,只追求在数量上达标。这种高速工业化项目往往匆忙上马,普遍缺少必要的准备。以1950年上半年为例,75%的工业建设项目是在没有计划和资料的情况下仓促启动的,其结果不难想象。
投资过度
原定的一五计划规定总投资为280亿福林,1949年春天追加到350亿福林,同年年底追加到510亿福林,1950年追加到600亿福林。在1951年2月的匈党二大上,这个投资计划又被追加到850亿福林。而领导人在报告中还说它“不仅现实,而且偏于谨慎”。在工业投资中,90%的资金都用于发展重工业,用于发展采矿业和冶金业的资金占工业总投资的2/3。用于轻工业和农业的投资则少得可怜,影响了食品和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只能以限制居民消费来平衡供求关系,市场供应非常紧张。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更受到限制。与此同时,由于美苏冷战加剧,军费开支大大膨胀,国防费用达到民用投资的一半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1948年秋到1951年年初,由于投资计划指标不断提高,使国民经济的资金积累比重达到35%这一世界上罕见的水平。在1919~1939年匈牙利平稳发展时期,最好年景的积累比重也只有8%。这样,国民收入的大部分资金被国家积累所吸吮,人民生活状况不断恶化。一五计划规定居民生活水平提高50%,但到1953年工人和职员的人均实际工资反而下降20%以上,农民1952年的实际收入尚不足1949年的2/3。
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恶劣。1941年停止的民居建设在1945年以后一直没有起步,许多工人、职员家庭蜗居于斗室,甚至简易的棚户房内。在这福利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工厂、企业大力开展斯达汉诺夫运动,任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定额,鼓吹“定额永无止境”,劳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拉科西等人大搞个人迷信,独断专行,破坏民主与法制
匈牙利劳动人民党总书记拉科西长期被奉为当然领袖、“约瑟夫·斯大林最优秀的学生”“匈牙利人民英明的父亲”等等。这个具有丰富斗争经验和曾在反革命的法庭及监狱里大义凛然、无比坚强的共产党人,在效法苏联的个人迷信的气氛中失去了理智,对人民开始采取命令主义和专横政策。他与格罗、法尔卡和雷瓦伊一起结为“四人团伙”,主宰着党内外一切事务的决定权。党的政治局、书记处形同虚设。拉科西·马加什本人还兼任总理,政府工作也在他的控制之下。
1945年以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惩处措施,一些做法令人发指。且不说对旧政权官员和在战争中犯有罪行者的惩处是否过度,就连新政权的一些党、政、军高级领导人和普通老百姓都人人自危。
首先,为了削弱其他政党的社会影响,拉科西等人采取所谓“逐段切腊肠”的政策,为这些党的领导人制造冤案以便清洗。前小农党、社会民主党等政党的领导人都受到这样的迫害。明曾蒂案、内务部“同仁会案”等也牵连到一大批受害者。
其次,在领导层内部寻找“敌人”。拉科西·马加什等人 根据莫斯科的指示,在社会上的“阶级敌人”被清除后转向在共产党内以及在高层领导中“挖掘”不可靠的人物。他们首先把矛头指向战时在国内坚持斗争的地下共产党领导人,捏造各种罪名把他们投入监狱。著名的“拉伊克案”便是这样的代表作。拉伊克曾是地下共产党的总书记,解放后任政府内务部长、外交部长等职,在民众中颇有威望,对拉科西的地位构成威胁。拉科西从宗派主义出发,1949年选中拉伊克作为打击对象,用以提高全党的“警惕性”。这时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的清党工作已经展开,匈牙利抓住了拉伊克这条“大鱼”,最后以“间谍”、“约瑟普·铁托代理人”和“托派”的罪名将他处死。约瑟夫·斯大林的私人代表、苏联秘密警察东南欧头目费多尔·别尔金将军直接参与了此事。此后不久,卡达尔·亚诺什等一些“国内派”领导人也被捕入狱,军队中一批不驯服的将领和中级军官也未幸免于难。
第三,制造群众性恐怖。当时告密之风盛行,窃听成为掌握群众思想动向的重要手段。许多有不同见解而又无法给他们罗织罪名的人被送进“古拉格群岛”式的“拘留营”强制劳改。居住在毗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边境的“阶级异己分子”被强行搬迁到东北部荒凉的霍尔多巴吉草原居住。首都的“不可靠分子”纷纷被迁往外地,有时只是因为他们有国外社会关系,据说是担心他们成为西方国家的“第五纵队”。在农村里,富农是主要打击对象。共有7万户人家被列入“富农名单”,其中至少有2.2万户人早已没有土地。不少依靠勤劳致富的中农也被列入这样的名单,处处受到歧视。警察和地方干部对富农和不肯入社的农民随意殴打[8]。对群众进行的其他惩处更加花样繁多,其中以罚款最为常见。1950~1953年夏天,法院共审理了65万起案件,对其中的38.7万人课以罚款。在内务部门处理的85万起经济案件中,也有83.1万起课以罚款,另外的1.9万起被处以关禁闭。就当时法 规而言,这些惩处大部分也不合法。
拉科西·马加什等人就是这样追随莫斯科,把一种陌生的“斯大林主义”制度强加在本民族头上。其结果是很快失去解放之初人民对共产党的拥护,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搞得怨声载道,到1953年已形成全国性的“民族对抗”局面。这种“对抗”的一方是匈牙利广大人民群众,另一方是以拉科西为代表的机械推行苏联政策的匈牙利领导集团。
事件过程
10月23日的钟声
大专院校学生1956年10月23日提出全面的政治要求,首都群众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群众呼喊的口号是“自由!”“独立!”“苏联军队滚回去!”“拥护纳吉·伊姆雷!”工人们推倒了约瑟夫·斯大林塑像。党和政府领导人慌作一团。纳吉向示威群众讲话称“同志们”,人群中响起口哨并开始骚动,许多人有节奏地呼喊“我们不是同志们!”
武装起义
示威群众包围广播电台,要求广播他们的政治要求,遭到拒绝后发生了武装冲突,示威游行发展为武装起义。这天晚上,布达佩斯的几乎所有居民都在街上,聚在一起兴奋地议论、欢呼,如醉如痴地忘乎一切。有个当时走遍全城进行巡视的记者写道,那天“每个人都沉醉在一种创造的狂热之中”。纳吉·阿都拉萨当晚无条件地接受了党中央让他再次出任总理的决定。
苏联第一次出兵
1956年10月24日,苏联红军不请自到地出现在布达佩斯街头,使人民起义进一步升级。武装小分队、分散的武器携带者和一些军人坚决打击外来的军事干涉者,许多苏联坦克被炸毁,大量苏军士兵被击毙。然而抵抗者们也处于思想矛盾之中。有个年轻人回忆说:“我发现自己正在射杀的那些惊恐万分的乌克兰农村青年,他们也有同样的理由憎恨我们憎恨的一切。”
血溅星期四
米高扬和米哈伊尔·苏斯洛夫来到布达佩斯,匈党中央按照他们的建议免除了格罗的职务。国家保安局部队向科苏特广场上的聚会者扫射,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手无寸铁的群众像苍蝇般地倒在血泊中。布达佩斯警察局长科帕奇成功地处理了同群众的冲突,避免了一次流血事件发生。
武装小分队
最初参加武装起义的多为青年,后来人员不断变化,人员构成也相当复杂。有人回忆:“我们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共同战斗,然后各自回家。接着又有别的人来参加战斗……”“那里没有任何组织,也没有纪律,然而一切都进行得惊人地默契。”另有人回忆说:“参加革命的人都是自愿的……只要他手中握有武器并为实现大学生们的十四点声明而战他就是战友。”布达佩斯最有名的抵抗据点是科尔文夹道和基利安兵营。
10月28 日的转折
纳吉恢复秩序的计划得到苏联的首肯,格罗等前领导人被放逐到莫斯科,纳吉从而摆脱了内外束缚,获得了行动上的自由。1956年10月30日的苏联政府声明打消了纳吉最后一丝顾虑,然而苏联后来的行动与这个声明大相径庭。
鱼目混珠
在参加武装起义的抵抗者们当中,既有正派的工人、学生,也有一定数量的流氓、法西斯分子等,在十月事件后期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一些人搜捕前国家保安局人员并对他们施以私刑。路透社报道:“政治警察局的人员像狗一样被打死,被吊挂在电线杆和阳台上。”一部分刑事犯也被释放出狱,流落到社会上为非作歹。基拉伊·贝拉受纳吉委托组建国民警备队,负责维持社会秩序。
共和国广场上的罪恶枪声
1956年10月30日在共和国广场的市委大楼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惨案,市委书记麦佐·伊姆雷等25人遇难。市委大楼被武装小分队包围后,前来解救的5辆匈军坦克调转炮口向市委的守卫者开炮。麦佐在国防部的奥斯陶洛什上校和保普上校的陪同下打着白旗出去谈判,被围攻者的子弹撂倒。他们受伤后被残酷地折磨致死。受伤的守卫战士和被俘士兵也遭到惨绝人寰的杀戮。
恢复多党制
纳吉政府宣布结束一党制,建立多党合作的联合政府。小农党等政党恢复了活动,都赞成保留“社会主义成果”。少数反动政党虽有活动,但其影响无足轻重。劳动人民党宣布解散,新建社会主义工人党。卡达尔宣称,这个新党代表“匈牙利的民族共产主义”,“有点像是'第三条路线’”,“将会有反对派,而不会有独裁制度”,“它会牢记的是匈牙利民族利益,而不是国际共产主义的利益”。
险象环生
1956年10 月 30日以后,本已开始撤离的苏联红军又大量涌进匈牙利。苏联大使尤里·安德罗波夫拒绝对此作出解释。在这危急的时刻,纳吉政府根据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领导机构的决议宣布退出华沙条约、国家保持中立和要求联合国保护。卡达尔向安德罗波夫叫嚷:“如果你们的坦克进入布达佩斯,我将走上街头,赤手空拳地和你们搏斗!”他还在广播讲话中称赞已发生的“光荣起义”。纳吉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召见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郝德青,要求他向毛泽东、周恩来转告匈牙利的局势,表示希望得到中国的帮助。此后不久,发现卡达尔当晚失踪。
风满楼
1956年11月3日是匈牙利局势回光返照的一天。这天到处都很平静秩序几乎恢复了正常。上午匈苏两国军事代表团举行谈判,进展顺利晚上,谈判轮换到苏联红军司令部继续举行。双方开始商谈不久,背后的门突然打开,苏联保安部队总头目伊万·谢罗夫带领8名冲锋枪手闯入,将匈牙利军事代表团逮捕。时隔不久,苏联便对匈牙利开始进行第二次军事干涉。
兄弟党支持苏联出兵镇压
中共参与了对匈牙利事件的处理决策。起初,正在莫斯科的刘少奇转达了毛泽东的意见,说服苏联领导人从匈牙利撤军。苏共接受了中共的意见,并当即起草了关于苏联同各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政府声明第二天(1959年10月30日),毛泽东突然改变了主意,又指示刘少奇坚决要求苏联对匈牙利出兵镇压。苏共中央主席团1956年10月31日开会,最后决定“在牙利采取进攻的方针”。波兰等国党的领导人也支持苏共的决定。赫售晓夫、马林科夫还亲自飞往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就对匈出兵问题与约瑟普·铁托达成一致意见。
来自莫斯科的严寒
苏联红军以 12 个师的兵力对匈牙利实施代号为“旋风”的军事干涉行动。由于力量对比悬殊,纳吉向军队下达不抵抗命令,之后带领一部分人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大使馆避难。在蒂萨河畔的城市索尔诺克,一个新的电台启用,宣布以卡达尔为首的工农革命政府成立。苏军冲进美国国会大厦后,只有国务部长比波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趴在打字机上静静地起草一份告全世界声明,公布苏联入侵的真相。苏军的镇压比第一次出兵时残酷得多但匈牙利青年在预先注定要失败的战斗中还是要拼死一搏。
虎落平阳
纳吉等避难者在南斯拉夫大使馆住了18天。马林科夫、米哈伊尔·苏斯洛夫、伊万·谢罗夫同匈牙利新政府领导人一起共同策划劫持纳吉等人并把他们送到罗马尼亚关押。不久后的一天,避难者们登上本答应用于送他们回家的大轿车后,便被苏联人劫往郊区。他们全都拒绝在悔过书上签字,第二天被用飞机押送到布加勒斯特。
三权并立
苏联在粉碎武装抵抗的同时,对匈牙利全国实行军事管制,国家的事务由一个苏联的军事政权主宰。卡达尔政府作为另一个政权,最初几周的工作重点是争取与社会实现和解,首先是争取得到人民的承认。匈牙利工人阶级的代表各级工人委员会成为第三政权。它们领导工人群众抵抗苏联红军的武装镇压和阻挠卡达尔政权行使权力。社会秩序初步稳定后,十月事件的参加者遭到严厉的镇压。
纳吉案件
纳吉等人在斯纳戈夫关押5个月之久,基本与世隔绝。菲利斯·奈吉在此期间不停地写作,对十月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了摆脱困境,他向一些兄弟党伸出求援之手而未果。在当时国内外形势下,纳吉等人于1958 年被判处死刑。他的政治遗言是:“我曾两次在我国维护社会主义这个词的荣誉,那是1953年和1956年。……我必须为我的思想而牺牲我的生命。……我相信,历史将宣判杀害我的刽子手。”临行前他呼喊:“社会主义的、独立的匈牙利皇帝!”
匈牙利最高法院于1989年宣布撤销当年对纳吉等人的判决,数十万民众自发地参加为他们举行的国葬。1956年事件在匈牙利早被公认为“人民起义”。苏联和俄罗斯领导人先后多次为当年对匈出兵向匈牙利道歉。所有一切灾难的始作俑者是苏联领导人,他们认识到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但又不准触及它的要害,从而使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失去一次改革和振兴的契机。
事件影响
匈牙利事件发生在波兰方面的局势逐渐稳定,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刚刚松了一口气的缓冲时期,其影响力使其他东欧国家不得不重新走向更加谨慎的立场。10月27日,合众社报道说:“在匈牙利引起叛乱的学生骚动波及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学生集会,“要求举行群众大会声援匈牙利的自由战士们”在民主德国发生的情况促使该国领导人进行了细致地防范,瓦尔特·乌布利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到工厂第一线,向工人解释:“人们应该早在反革命分子企图进攻的萌芽阶段就去粉碎它”;“匈牙利的事件给我们的教训是劳动人民和他们的国家权力机构必须保持警惕以击破敌人的分裂阴谋;进一步发展真正的民主化和人民的自由”;“我们必须先对波兰事件的发展有了仔细的认识以后才能发表这些材料。我们报纸的任务不是在发表一些最大的惊人事件上去同西方报纸竞赛,而西方报纸的任务却是在于挑拨、歪曲和否认发展的事实。”捷克斯洛伐克则专门召开捷共中央委员会特别会议讨论匈牙利局势,加强了与匈牙利边境的安全措施。和波兰事件发生期间采取的沉默态度一样,“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报纸直到现在只字不提匈牙利的事态发展……这样,欧洲六个人民民主国家只有波兰和匈牙利的舆论相互之间得悉对方国家目前的形势”。
而在西方国家眼中,匈牙利学生和知识分子主导的以西方为蓝本的政治改革呼声应该得到呼应。南欧的意大利和南美的阿根廷的大学生举行游行表示支持匈牙利人民的抗争。“罗马一千多名大、中学生星期六拿着‘打倒独裁者’的标语通过罗马的街道举行示威。某些标语说,‘匈牙利万岁’,其他的标语说,‘匈牙利人,我们支持你’,‘波兰万岁’”。在阿根廷,“三百名学生今晚用石块攻击波萨达斯街的苏联大使馆……这次示威是为了抗议苏联红军向匈牙利人民射击的。”与匈牙利接壤的奥地利,在匈牙利动乱期间除了加强边境巡逻外,还表示要给匈牙利逃亡者以避难权,“如果这些人被追捕,他们的追捕者侵犯了奥地利的国界,奥地利将使用它所有的一切手段进行抵抗。”“我们的邻国匈牙利正受到严重的国内动乱的威胁。逃亡者正在到达我们的国境要求避难。不论他们逃亡的动机是什么,忠于民主精神的奥地利共和国将给予他们避难的权利。”进入11月份,随着苏联军队进入布达佩斯,不仅西方国家对苏联的行动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和抗议,各国民众的示威游行也不断高涨,瑞士、瑞典、德国、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美国、葡萄牙等国家的反苏游行与示威,不少市民还攻击了苏联大使馆。随后,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泰国、巴西、乌拉圭、阿根廷等也相继被报道爆发反苏活动。
事件评价
匈牙利那场群众游行示威和武装起义绝非一个偶然发生的孤立事件,而是与整个东欧的政治气候息息相通的。它与几乎同时发生的波兰事件一起,在本地区的8个前社会主义国家当中启动了一个历时30多年、最终以东欧剧变为结局的历史进程。(《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评)
参考资料
1956年匈牙利事件与东欧剧变.中国社会科学网.2024-01-24
史海回眸:1956年匈牙利事件真相 .新浪网.2024-01-24
《参考资料》中的波匈事件.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