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放
徐放,字达夫,天宝营州(今辽宁朝阳)人,后迁居河南省,是徐知仁的孙子。他在李纯元和初年担任祠部员外郎,后被武元衡征召为从事。入朝后担任屯田员外郎,后被任命为台州市刺史,再转任衢州市刺史。徐放不仅擅长诗歌创作,还精通书法,他的书法作品《徐偃王庙碑》以其楷书风格而闻名。
人物生平
徐放,唐营州人,字达夫,徐知仁孙。他出身于官宦家庭,性格爽朗谨慎,平时生活有规律,他很爱读书,儒家经典著作和史书,他无一不知。在徐放年过十五岁后,河南郡严郢对他非常赏识,上表推荐他担任河南府参军,并改任河清尉。徐放的仕途逐渐步入正轨,他在未满考核期限时被敕命为京兆府功曹参军,后升任尚书祠部员外判度支案,再转任屯田员外郎。在台州市刺史任上,他任职六考,后改任衢州市刺史。在衢州,他公正地分配公赋,并关心灾民,官吏不敢欺瞒他,百姓也从中受益。他在治理龙丘县簿里溪的水患时,经过多次勘察,估算了工程和费用,最终花费较少。中书舍人卫中行为此特别为他撰写碑文,以表彰他的功绩。元和十二年(817年),徐放突然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二岁。他的最终职位是朝散大夫、使持节衢州诸军事守衢州刺史、上柱国。
个人作品
徐放巧于文章,擅长书法,他所写的《徐偃王庙碑》很有楷书的典范。他的诗歌作品包括《奉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来字》和《漳州》。前者收录于《全唐诗》,该诗如下:玉露中秋夜,金波碧落开。鹊惊初泛滥,鸿思共裴回。远月清光遍,高空爽气来。此时陪永望,更得上燕台。这首诗是徐放在任剑南节度使史时,作为武元衡的幕僚所作,创作于李纯李纯元和三年(808年)。后者收录于《全唐诗续补遗》卷六、出自《舆地纪胜》卷一百三十一,其创作时间应在元和六年(811年)左右。
轶事典故
徐放与大诗人刘禹锡在衢州市刺史任上有过交往。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在回京途中收到徐放赠送的服饰和用具,为此他写了一首诗《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以示感谢:
烂柯山下旧仙郎,列宿来添婺女光。
远放歌声分白纻,知传家学与青箱。
水朝沧海何时去,兰在幽林亦自芳。
闻说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
诗中提到了衢州的烂柯山和婺女星,表达了对徐放的赞颂。
史料记载
徐放的名字所刻入的《郎官石柱题名》,与徐知仁刻入的《大唐御史台精舍碑铭》,以及籍贯列入的《元和姓纂》,被合称为唐朝“三大缙绅录”。
关于徐放的史料记载包括他的墓志铭《唐故散大夫守衢州刺史上柱国徐君墓志铭》、其夫人元氏的墓志《唐故衢州刺史徐公夫人晋陵县君河南元氏墓志》,以及他所撰写的《唐故朝散郎前詹事府司直兼蕲州黄梅县令姚公(侑)墓志铭并序》。徐放墓志铭,记载了家族的兴衰,几乎囊括了徐氏家族包括几代姻亲的所有信息。此外,徐放在台州市刺史任上曾为《修禅道场碑铭》书丹,该碑现存于天台山智者塔院。
亲属成员
人物评价
徐放“爽迈慎密,居常有恒。年过始衰,好学不倦。经史奥义,问无不知”。在衢州市,徐放“既均公赋,又恤凶灾。吏不敢欺,人受其赐。”
参考资料
徐放.诗词工具全集.2024-06-12
寻找朝阳籍唐代诗人 ---东北唯一的唐代祖孙诗人发现记.朝阳日报.2024-06-12
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学诗词.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