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竹节子

竹节子

乔木,稀灌木,树皮灰白色,粗糙;小枝绿色,叶片革质,卵形、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花杂性,同株。雄花序成聚伞状复总状花序式,有时单生,总梗和花梗具关节,花瓣橙黄色,倒卵形,花丝高出于退化雌蕊,聚合成头状,子房长圆形,无花柱柱头大而厚,盾形。果卵圆形至倒卵圆形,成熟时黄色,盾状柱头宿存。种子椭圆形,花期6-8月,果期11-12月。

形态特征

竹节子又叫做木竹子(本草纲目拾遗)、多花岭南山竹子海南省植物志)、山竹子(中国树木分类学)、山桔子、大核果、竹节果、酸桐子、不碌果、大肚脐、查牙桔(广东省)、海南紫荆木、楠椰桔(海南)、木熟果、大花枇杷(广西)、咪枢(广西壮语)、台湾白树(台湾)、酸白果(云南麻栗坡县)、酸果(屏边)、花瓶果(西畴)、阿毕早(河口侬语)、补朗袜(麻栗坡崩龙语)等。

乔木,稀灌木,高(3-)5-15米,胸径20-40厘米;树皮灰白色,粗糙;小枝绿色,具纵槽纹。叶片革质,卵形,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7-16(-20)厘米,宽3-6(-8)厘米,顶端急尖,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微反卷,干时背面苍绿色或褐色,中脉在上面下陷,下面隆起,侧脉纤细,10-15对,至近边缘处网结,网脉在表面不明显;叶柄长0.6-1.2厘米。花杂性,同株。雄花序成聚伞状复总状花序式,长5-7厘米,有时单生,总梗和花梗具关节,雄花直径2-3厘米,花梗长0.8-1.5厘米;萼片2大2小,花瓣橙黄色,倒卵形,长为萼片的1.5倍,花丝合生成4束,高出于退化雌蕊,束柄长2-3毫米,每束约有花药50枚,聚合成头状,有时部分花药成分枝状,花药2室;退化雌蕊柱状,具明显的盾状柱头,4裂。雌花序有雌花1-5朵,退化雄蕊束短,束柄长约1.5毫米,短于雌蕊;子房长圆形,上半部略宽,2室,无花柱,柱头大而厚,盾形。果卵圆形至倒卵圆形,长3-5厘米,直径2.5-3厘米,成熟时黄色,盾状柱头宿存。种子1-2,椭圆形,长2-2.5厘米。花期6-8月,果期11-12月,同时偶有花果并存。

分布范围

台湾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西南部)、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南部、云南省等省区。本种适应性较强,生于山坡疏林或密林中,沟谷边缘或次生林或灌丛中,海拔100米(封开县),通常为44d-1200米,有时可达1900米(云南金平)。越南北部也有。模式标本采自香港特别行政区

主要价值

种子含油量51.22%,种仁含油量55.6%,可供制肥皂和机械润滑油用;树皮入药,有消炎功效,可治各种炎症;木材暗黄色,坚硬,可供舶板,家俱及工艺雕刻用材。

竹节子是一种常绿乔木果实,在秋天最为常见。

它的果皮有点像竹子表皮,而果实底部像竹子的节部形状,所以当地人就称为竹节子。

竹节子成熟时果皮呈黄皮,果实中有比较浓的酸味,喜酸性食物的人很爱这种野果。秋天气候干燥,吃点这种野果润燥止渴、清心安神,是个很好的选择。

竹节子还具有清热解毒,散消肿的功效。

竹节子君子谷当地人的叫法,学名木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Champ ex Benth)。

多花山竹子为山竹子科常绿小乔木,可高达12m。树体呈圆柱形,紧凑而优美。多花山竹子

病虫很少,作行道树或花坛孤植皆可。其叶片对生,革质,富有光泽,枝叶浓密,枝条着生

角度小,在园林绿化提。

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四川省江西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区,在天然林

居第二、三层,属伴生树种。此树种适应性强,人工移栽后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段生长迅速,

6年生胸径可达5至6厘米、高5米以上,并能正常开花结实。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