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为北宋时期瓷器,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宝丰清凉寺村,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敞口,细长颈、圆腹,圈足,器身曲线流畅。颈部和腹部分别刻有两组折枝莲花纹。整体表面施天蓝釉,釉层均匀莹润,开片疏密有致。圈足底部无釉,露出香灰色胎。
天蓝釉刻花鹅颈瓶造型秀丽,釉面莹润纯净,器表刻有若隐若现的莲花纹样。目前存世的约150件汝官窑器物中,天蓝釉仅有5件。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这五件天蓝釉瓷器中唯一一件刻花作品,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被称为“汝瓷之冠”。因此,它成为陶瓷类器物中唯一入选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的代表作品。
基本情况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高19.5厘米,底径8.2厘米,口径5.6厘米,侈口,细长颈,圆鼓腹,圈足,口小底大,釉面光亮,釉层下颈部和腹部的莲花纹样若隐若现。自东晋以来,瓷器上开始出现莲花纹样,至宋代已经完全脱离佛教的宗教内涵,成为纯粹的装饰性纹饰。器表满施天蓝釉,釉层匀净莹润,釉色明而不艳,柔而不暗,开片疏密有致。圈足底部无釉,露香灰色胎,并粘附有细小砂粒,表明此器是垫烧而成。此瓶造型素雅,口小底大,器身呈流畅的S曲线轮廓,简洁凝重,充分体现出宋代汝窑成熟的制瓷技术和清丽的审美特点。
鹅颈瓶造型在宋瓷中比较少见,仅见于宋代汝窑、张公巷窑和杭州老虎洞窑。与宋代流行的玉壶春瓶相比,鹅颈瓶上部开口与颈部比率相对缩小,瓶身弧度更加自然流畅,器型典雅庄重、美观大方。
天蓝釉的烧制过程需要窑位与火候精妙配合,制作难度极大,在汝官窑器物中较为罕见,目前发现的约150件汝官窑器物中,天蓝釉只有5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其中唯一一件刻花作品。
文化背景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长期混乱割据的局面,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社会生产生活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新兴商业城市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对于瓷器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推动了制瓷业的迅速发展。统治者推行“崇文抑武”“以文治国”的治国理念,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地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益活跃,社会文化素养水平逐渐提高,审美情趣转向简洁、俊秀、清丽。
宋代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理学思想,文人重视自身道德修养,以自然、优雅、理性作为审美的理想追求。瓷器的器型设计受此影响,多仿效商、周、汉青铜礼器和玉器造型,造型古朴,外观庄重。在宋代瓷器各类器物造型中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各种瓶类器型。瓶类器型通过改变自身体量和线型、调整局部比例和运用不同材料,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瓷器造型,展现了简洁含蓄、清劲秀雅的特点。
宋徽宗崇信道教,崇尚自然含蓄、高雅简洁,他本人的审美观念也对整个时代的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在瓷器上则为偏好幽静的青色,推崇天然神韵,反对过分雕饰。宋代瓷器的釉色大体分为月白、粉青、卵青、豆青、天青、灰青、虾青七大类,尽管色调深浅不一,但都以“淡天青”作为基本色调,符合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清淡含蓄的审美倾向。
出土发掘
汝窑官瓷传世数量极少,且经过北宋末期战乱,汝官窑神秘消失,其烧制工艺也从此失传。书画家李苦禅先生曾感叹“天下博物馆,无汝(瓷)者,难称尽善尽美也”。一千多年来,历朝历代一直尝试恢复汝窑,但都以失败告终。明清时期的景德镇市窑场曾多次仿制汝窑瓷器,但釉色、造型仍与宋代汝窑瓷器存在一定差异。解放后,汝州市当地政府落实周恩来总理指示,仿制各个时期的汝瓷精品,但始终无法生产出一件真正的汝官瓷,仿制工厂已经倒闭。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陶瓷界专家陈万里、冯先铭、叶哲民等先生结合文献记载前往汝州考察,各文物部门也进行了多次调查,搜集了大量实物标本并作综合研究分析。在1985和1986年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上,专家学者曾对汝窑的创烧历史、工艺特征及其分布范围等课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叶哲民教授明确提出,宝丰清凉寺窑址天青釉残片与传世汝瓷在胎质和釉质方面非常相似。
1986年,宝丰县清凉寺一位农民意外发现一个完整的汝瓷洗,被冯先铭、耿宝昌等多位专家一致认定为汝官瓷作品。1986年底,上海博物馆首先到宝丰清凉寺开展现场调查,发现部分外裹足残片。1987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清凉寺村组织考古发掘,两个月过去,清凉寺汝官窑依然不见踪迹,在考察工作即将结束时,研究员赵青云意外发现一个窖藏坑,从中出土了7件汝官瓷器物,其中就包括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与其同时出土的还有天青釉小口细颈瓶、粉青釉莲花盏托、豆青釉小握手器盖等文物。
1988至1989年间,考古工作者展开了两次发掘工作,在清凉寺村发现了作坊地基、水井等遗迹,出土各类瓷器、窑具2100余件,但多数为民用瓷。1998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第四次发掘中出土天青釉御用汝瓷片标本2000余件,为汝窑御用烧造区的发现提供了关键线索。同年12月,清凉寺村居民意外发现大量天青釉汝瓷片,次年,考古人员对该区域进行钻探试掘,出土天青釉御用汝瓷片数千件及各种窑具和大型建筑构件。
2000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续发掘约500平方米,清理出窑炉15座,作坊2座,过滤池、澄泥池各1处,排列有序的陶瓮、大口缸20余个,釉料坑4个,灰坑22个和水井1眼,获得多组重要的地层叠压关系,出土一批形制比较完整且品种丰富的天青釉汝瓷和匣钵、垫饼、垫圈等窑具,汝窑的准确位置最终得以确定,解开了清凉寺汝官窑之谜,为汝窑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对中国陶瓷史研究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已发掘的500平方米只是汝官窑整体面积的五分之一。根据考古勘测,埋藏在清凉寺村地下的汝官窑面积约4800平方米,针对汝窑的研究工作仍在进行。
烧制工艺
宋代以后,社会经济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制瓷业的繁荣,出现“汝、哥、定、钧、官”五大名窑。汝窑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始创于北宋初期,因窑址位于宋代汝州而得名。汝窑继承了隋唐时期安阳相州窑的工艺传统,吸收定窑的印花技术、越窑的施釉技术和耀州窑的支钉托烧技术,创造了独特的风格。
汝窑瓷器花纹装饰较少,多为素瓷通体,瓷质细腻。汝窑釉料采用高铝低硅釉料,属石灰釉,施釉较薄,显色均匀。汝州玛瑙储量丰富、质地优良,制作瓷器时就地取材,在釉料中加入少量玛瑙末,使得釉质呈现玉石般的质感。釉中含有铁等着色素,使釉面光滑莹润、颜色多变。此外,釉料配方、烧成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釉色,烧造过程中温度的细微变化都会导致釉色改变,在不同条件下形成天青、豆青、淡粉青、月白等多种釉色,其中天青、粉青和天蓝尤为贵重。
汝窑分为专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官窑和面向广大民众的民窑。官窑与民窑在造型设计、装饰技法和烧造工艺上各具特色。北宋晚期,由于汝瓷造型多样、技艺精湛,被确定为宫廷御用瓷器。汝官窑承担为宫廷烧制御用之器的时间大约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烧制时间短、制作工艺复杂,因此传世品极少。汝官瓷种类以碗、瓶、盂、樽等为主,运用刻、划和模印的装饰手法,纹样题材包括莲花纹、祥云纹和龙纹等,釉面有细小的开片,底部有芝麻粒大小的支钉痕。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属于宫廷御用汝瓷。出土地宝丰清凉寺村窑址即为北宋汝官窑所在地。
文物价值
中国自古就有“器以载道”的传统,汝窑瓷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唐朝的雍容华丽不同,宋代的美学观念注重质朴淡雅、和谐自然。儒家强调礼法,主张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汝窑瓷器多仿照古代礼器的造型,线条简约流畅,含蓄清丽,集观赏和实用为一体,兼具外在形式和内在功用;宋徽宗尊崇道家,道家崇尚自然的理念深刻影响了宋代的文化氛围,汝瓷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开片纹样浑然天成,釉色平淡简约,与道家淡泊宁静的心境和追求自然真美的审美取向相契合。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反映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展现了宋代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意识。
目前发现的约150件汝官窑器物中,天蓝釉只有5件。这五件天蓝釉汝窑瓷器中,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唯一一件刻花作品,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
比较研究
对汝窑瓷器的研究集中于与其他瓷窑的比较研究。张公巷窑址与宝丰清凉寺汝窑瓷器同样采用二次烧成技术,两者制瓷风格相近,存在一定的承袭关系;但在器型、釉色、开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经专家研讨,初步确定张公巷窑就是汝窑之后专为宫廷烧造御用青瓷的北宋官窑遗址。
汝窑与耀州窑在装饰、技法、造型上比较类似,但釉色有明显差别;汝窑与钧窑地理位置相近,瓷器造型、釉料成分和釉色相似,施釉手法和烧造工艺上存在一定差异,两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比较频繁。
仿制工作
明清时期由于皇室需要,景德镇窑场多次仿制汝窑瓷器烧造,但釉色、造型与宋代汝窑瓷器存在一定差异。20世纪50年代起,汝窑研究不断深入,在20世纪80年代陆续成功恢复了汝瓷豆绿釉、天蓝釉、月白釉、天青釉等釉色。
目前,南北方地区积极开展汝窑青瓷恢复和仿制工作,许多名窑品种已仿制到接近历史较高水平。河南禹县和汝州市地区在仿钧和仿汝窑青瓷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制作工艺难度较大,技术不易控制,汝窑天青色青瓷的仿制仍在研究和进行。
馆藏信息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现藏于河南博物院,为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汝官瓷传世数量极少,全世界博物馆及私人收藏总数不超过150件。中国内地博物馆收藏有63件,分布于24个博物馆,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香港电台地区博物馆及私人收藏26件,其中21件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美国费城博物馆等国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31件。
文物评价
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1987年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唯一一件完整的天蓝釉器物,也是5件汝官窑天蓝釉器物中唯一一件刻花作品,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突出代表,成为陶瓷类器物中唯一入选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的代表作品。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青云评价,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中国稀世珍宝,举世无双,不但是唯一一件经考古工作者科学发掘所得的器物,而且是5件汝窑天蓝釉瓷器中的唯一一件刻花作品,稀世难得。在全世界所有汝官窑器物中,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的文化价值和作品审美都堪称第一。
参考资料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河南博物院.2023-09-16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河南博物院.2023-09-16
文博日历丨近千年前的绝美“天鹅颈”.今日头条.2023-09-17
汝窑淡天蓝釉弦纹三足樽式炉.故宫博物院.2023-09-22
汝窑天青釉盘.故宫博物院.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