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是作家巴金所创作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1927年1月,巴金从黄浦江踏上法国邮船“昂热号”赴巴黎留学,在途中,巴金写出了该文,后收入《海行杂记》。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准确传神地勾画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作者在文中用“浅蓝”、“红霞”、“亮光”、“小半边脸”、“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深红的圆东西”等一系列形象的词语,生动地描摹了海上日出的全过程。文章巧用拟人手法,“负”、“冲”、“跳”、“走”、“镶”、“染”等充满人性化词语的运用,使文章充满生气而富于诗情画意,笼罩着动态的意境美。

《海上日出》绮丽流畅,短小精悍,区区400余字将海上日出描绘得惟妙惟肖,显示了作者得心应手的驾驭文字的功力。《海上日出》一直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被认为是巴金散文的名篇之一。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波及成都市,巴金阅读《新青年》等杂志,受到新思潮的熏陶。1923年,巴金离开家乡到上海市、南京等地求学,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附中。1927年远赴法国求学,在法国创作了处女作《灭亡》,发表时使用笔名“巴金”。1928年年底回到上海,主要从事创作和翻译。1929年至1937年,创作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中长篇小说,有力地奠定了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抗战爆发后,巴金积极投身于抗战文化工作,创作转向对现实的理性审视和批判。主要作品有《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中长篇小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任《收获》杂志主编。“文革”结束后曾担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务。2005年10月在上海去世,享年101岁。

创作背景

1927年1月,巴金从黄浦江踏上法国邮船“昂热号”赴巴黎留学,《海上日出》成文于此。后巴金以沿途见闻写成《海行杂记》一书,该文被收录其中。

作品原文

中文版

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象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本章节参考资料:

英文版

日出 at Sea

I would often get up early to watch the sunrise when it was not yet quite light and all was quiet except for the droning of the ship engine.

The sky was pale with a bluish hue. Soon a streak of pink dawn broke over the horizon,expanding gradually and becoming brighter and brighter. Knowing that the sun was about to rise, I had my eyes fixed on the distant edge of the sea.

As expected, the sun soon appeared revealing half of its face, which was very red but not bright. It kept rising laboriously bit by bit as if weighted down with a heavy burden on its back until,after breaking through the rosy clouds ;it completely emerged from the sea aglow with a lovely 红色 Then,before I knew it, the dark red orb began to shine blazingly,dazzling my eyes until they stung and all of a sudden lighting up the surrounding cloud.

Sometimes,hidden by the clouds, the sun nonetheless shed its rays straight onto the seawater,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m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sky and the sea because what I saw in front of me was nothing but a wide expanse of dazzling brilliance.

Sometimes, with thick layers of dark clouds hanging in the sky, the sun was hardly visible to the naked eye. But its radiance managed to show through the dark clouds to edge them with golden lace.Then, after gradually breaking through the tight encirclement, it came into full view and even dyed the dark clouds purple or scarlet. At the moment, apart from the sun,the clouds and the seawater, I too was luminous.

Wasn't that a marvelous spectacle?

本章节参考资料:

作品赏析

《海上日出》是巴金一九二七年一月赴法国的船上即兴创作的。本篇文章虽然很短,但是语言流畅、风格清朗,如行云流水,蕴意悠远。日出的景象是壮美的,那瞬间闪耀出的令人眩目的光辉,蕴藏着无限的激情和发人深思的力量。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抒发过对它的赞美之情。作家巴金亦受到了这大自然光华的感染,这篇抒情散文充满了他的激情。

作者以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写出了海上日出全过程的壮丽景象,有层次,有变化。一片浅蓝天空——一道红霞——小半边脸——努力上升——跳出海面——夺目的亮光。写出了动感,写出了变化,展现出一幅壮丽的日出奇景,撼人心魄。读之,如身临其境。文中分别描写了天气晴好、白云飘浮和乌云蔽日三种条件下的海上日出的奇观,措辞简洁,描写生动,写出海山不同天气状况下日出的不同。

作者使用反衬、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用“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中的“响声”反衬出看日出时色彩纯净、气氛清幽的“清静”环境;“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话中的“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冲破”“跳出”等词语用来形容太阳升起的缓慢和庄重,描写十分生动,突然太阳顽强的生命力和势不可挡的威力。

作者的感情流露是含蓄的,“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很朴素的几个字,道出了作者的心声。他善于把感情融于景色描写之中,看到他所“创造”的这幅光芒万丈、气势如虹的日出壮景,你会感到作者的感情在流动,在喷薄,那里有作者火焰般的向往,有不可遏止的追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是作者最由衷的赞美和最诚挚的顶礼。没有壮烈的激情,是写不出如此壮丽的景象的,也正是因为作者感受到并描绘出如此壮丽的景象,才抒发出他对大自然壮丽景象和无限热爱与赞美的情怀。

作品影响

《海上日出》一直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版本流变

以《海行杂记》中的《海上的日出》作为此文最早的文本来比勘其他的文本。

比勘的结果显示,一九六一年十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的十四卷本《巴金文集》第十一卷所收《海上的日出》改订主要如下。全文一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在船上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是很静寂的,只有机器房的响声。”这一句改订为:“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是很静寂的,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这是文章的第一段,改订是很成功的。把“在船上”略为“船上”移至后面,一落笔就是“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可谓开门见山。把“机器房的声音”改为“机器的响声”,更简捷,同时也更准确。

第二自然段,“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较之原来“天空变成了浅蓝色,很浅很浅的”,“天边”较之原来的“天际”,“不转睛”较之原来的“不转眼”,主要都是把书面语换成了同样意义的平常语言。而且“变成了浅蓝色”不够准确,因为海上的天空除了下雨之前,一般都是“浅蓝色”的;而“天空变成了浅蓝色”的描述,上文就没有“变”之前的天空颜色述说。

第三自然段,“红是真红”与改后的“红是红得很”以及“红得非常可爱”与改后的“真红得爱人”相比,后者更接近口语。把“什么重担”改为“重荷”,把“向上面走来”改为“上升”,都是订正了形容的失误,比如负“重担”要有双肩,“走”要有双脚,就是与太阳都无可关联的字眼。“同时附近”改为“它旁边”,也是为了更口语化。改“着了光彩”为“突然有了光彩”,更生动准确。

第四自然段,两个“何处”改为“哪里”,也是避免“文腔文调”。“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是暗带贬义的叙说,而“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则是赞美的口吻。全文的几处原“光亮”都改作为“亮光”,“亮光”更确切一些。第五自然段,原来说太阳“慢慢儿透出重围”,改为“慢慢地冲出重围”。

十四卷本《巴金文集》第十一卷中收人的《海上的日出》,一字不动地编入了一九八二年九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印行的十卷本《巴金选集》第八卷中。十卷本《巴金选集》和十四卷本《巴金文集》一样,是巴金自己编的。

二十六卷本《巴金全集》第十二卷,是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的,也由巴金编辑。这个本子中的《海上的日出》与《巴金文集》本比勘有四处异文。第二自然段“这个太阳像负着重荷似的”,《巴金全集》删去了“这个”。估计是接下来有“这个深红的圆东西”,才删去上一处“这个”的。第三自然段“它的光线却从云层里透射下来”,“层”字是《巴金全集》本添加的。第五自然段中“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其中“发亮”在《海行杂记》和《巴金全集》中都是“光亮”,只有《巴金文集》中是“发亮”。还有第五自然段末尾“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唯独《巴金文集》中“光亮”被改为“明亮”,《海行杂记》和《巴金全集》中都是“光亮”。逐字逐标点符号地比勘前面全文抄录的《海上的日出》两种含有几十处异文的文本,还可以发现一些没有论及的精妙修改。

作品评价

巴金的《海上日出》散文作品精短,文字简洁,写得传神,没有社会政治背景映衬,何时阅读都会产生美好心情。(小说家,散文家吴新财 评)

这则不足五百字的《海上的日出》,已成为巴金散文的名篇之一。(龚明德 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