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望
司马望(205年-271年),字子初,河内郡温县(今温县)人,晋宗室,司马懿侄子,安平王司马孚次子,历任中护军将军、散骑常侍等职。
史料记载
《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记载:
《资治通鉴·卷七十九·晋纪一·世祖武皇帝上之上》记载:
《晋书·卷二十四·志第十四》记载:
人物生平
出继伯父
司马望是司马孚(晋朝时封安平王)的次子,年轻时被过继给伯父司马朗。司马望性格宽厚,有父亲的风范。在郡里任上计吏,被举荐为孝廉。后被司徒征辟为掾属,历任平阳郡太守、洛阳市典农中郎将等职。
治边有绩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望跟随伯父司马懿征讨王凌。事后,因功被封为永安亭侯。
后来又升任护军将军,改封安乐乡侯,加职散骑常侍。曹髦曹髦喜欢有才能的人,司马望与裴秀、王沈、钟会一同被他亲近接待,经常陪同饮宴。曹髦性急,裴秀他们在宫里任职,一召就到,但司马望是外官,于是特别赐给他追锋车一辆,配五位虎贲军。
当时司马师、司马昭相继辅政,把握大权,政事不过问曹髦。司马望被曹髦宠待,心里感觉不安宁,于是请求外出任职。出任征西将军,持节,都督武威郡二州诸军事,司马望在任八年,威化清明节严肃,他广泛的制定方针和策略,多次抵挡蜀将姜维的进攻,渭河平原都要依靠他。后来,司马望又被征入朝,拜卫将军,领中领军,掌管禁军。
位高尊崇
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望升任骠骑将军,开府。八月,又接替何曾任司徒。次年十二月,司马炎(晋武帝)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司马望受封义阳王,食邑一万户,配给他士卒两千人。
泰始三年(267年),司马炎下诏任命司马望为太尉,中领军之职如旧。为他多配置了幕僚二十二人,并假借他羽葆、鼓吹。
统领中军
泰始四年(268年),吴将施绩进攻江夏郡,使得边境骚动。朝廷命司马望统率中军的步骑兵共两万人,出屯龙陂,为二方的重镇,又授予他假节,加大都督诸军事。不久,荆州刺史胡烈击破施绩,司马望于是班师回朝。同年,吴将丁奉等人又进攻芍陂,司马望又率诸军迎击,还未到丁奉已经退军。不久,司马望被拜为大司马。
泰始七年(271年),孙皓听信谶文,亲自率军进攻寿春,朝廷再命司马望统率中军二万,骑兵三千,据守淮北市。不久,孙皓撤退,司马望也停止进军。
去世
泰始七年(271年)五月二十三日(6月17日),司马望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朝廷赠许多财物,赐谥为“成”。
人物轶事
晋朝建立之初,司马炎授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师、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义阳王司马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唯独未设丞相之职。世人称之为“八公同辰,攀云附翼”。
家族成员
祖父
祖父:司马防
父亲
兄弟
(注:宗法意义上不属于亲兄弟而血缘上属于的称之为私亲兄弟)
子孙
儿子
孙子
曾孙
玄孙
人物评价
司马炎:以明德近属,世济其美;祖考创业,翼佐大命,出典方任,入赞朝政,文德既著,武功宣畅。
房玄龄:①世祖武皇帝即位之初,以安平王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司马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世所谓八公同辰,攀云附翼者也。②宽厚有父风。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望于第一百一十二回登场,是司马昭族兄,为长城的守将,最初被姜维击败,后用离间计迫使姜维回师。司马炎即晋王位后,封司马望为司徒。
影视形象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吕锁森饰演司马望。
参考资料
司马望名词解释_名词解释大全.7195.net.2020-01-13
《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国学网.2014-02-08
《晋书·卷二十四·志第十四》.国学导航.2017-04-18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国学网.2014-02-08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国学网.201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