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广九铁路

广九铁路

广九铁路(Guangzhou-Kowloon Railway),简称广九线,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广州市、东莞、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区际铁路,广九铁路还是华南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干线铁路。

广九铁路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动工建设,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全线贯通,分华段与英段两部分; 1949年,广九铁路广深段改名广深铁路; 1996年,广九铁路香港段改名港铁东铁线。广九铁路西起广州站、南至红磡站(九龙站),全长183千米,设3座跨境客运站,列车最高运营速度140千米/小时。

广九铁路纪念园是广九铁路上一个著名的景点。它位于曾经的大沙头老广州火车站,也就是历史上广九铁路广州境内的终点站。现在已经重新开放,成了纪念园区,老古董蒸汽火车头也运到了这里,作为展品向大家展示这段历史。

历史沿革

清同治三年(1864年),英国铁路工程师士蒂文生爵士首先提出兴建一条连接中港两地铁路的构思,但当时并未获得清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内的主要商家支持。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女王陛下政府为在中国扩展势力,再次提出兴建广州市至九龙铁路,并计划创办由怡和洋行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组成的中英银公司。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经清政府批准,中英银公司获特许权,兴建广州至香港铁路。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广九铁路英段动工建设。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专项借款协议,借150万英镑给清政府兴建广九铁路华段。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广 九铁路华段动工建设。

宣统二年(1910年),广九铁路英段竣工通车。

清宣统三年(1911年),广九铁路华段竣工通车。

民国10年(1921年),广九铁路沙头角支线通车。

民国17年(1928年),广九铁路沙头角支线停用。

民国26年(1937年),广九铁路与粤汉铁路接轨。

民国27年至民国34年(1938年至1945年),广九铁路在抗日战争期 间被多次切断。

民国28年(1939年),侵华日军在广九铁路增建黄埔支线。

民国29年,侵华日军拆除广九铁路东山至石牌线路,改线沙河至石牌,在于广北联络线接轨处设天河站。

民国36年(1947年),广九铁路永村至广北联络线云麓之间增建云永联络线。

民国38年(1949年),广九铁路在解放战争期间被国民府军队余汉谋 部破坏。

1949年,广九铁路华段改名广深铁路

1950年,广九铁路的和合石支线开通。

1978年,广九铁路英段启动双线兼电气化改造。

1983年,广九铁路英段完成改造工程。

1984年,广九铁路大沙头至天河段被拆除。

1996年,广九铁路英段转变为港铁东铁线

2007年,广深铁路分离出一对客专线路和一对普速线路,其中普速线路重新纳入广九铁路。

2014年12月1日,广九铁路全线实现4G网络信号全覆盖。

2017年1月17日,广九铁路纪念园建成开放;同年12月25日,根据中国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广九铁路为粤省复合型交通要道。截至2017年,广九铁路广州至常平段与广梅汕铁路共线,常平至深圳段与京九铁路共线,香港段纳入东铁线。

线路站点

设计参数

沿线车站

截至2017年,广九铁路广九直通车客运站有广州东站常平站和红站(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称九龙站)。

线路走向

● 广州段

广九铁路广州段西起越秀区广州站,沿广园快速路北侧向东行依次经过天河区黄埔区,至增城区新塘镇与穗深城际铁路交叉,东至仙村镇后南行;向南至石滩镇后跨越东江北支流入东莞。

●东莞段

广九铁路东莞段在石龙镇北接广州段线路,向南跨东江南干流后依次经过茶山镇、东莞生态园湿地、横沥 镇、常平镇,在常平铁路枢纽中与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交汇;向南纵穿樟木头镇区,至塘厦镇深圳市

● 深圳段

广九铁路深圳段北起龙岗区平湖站接东莞,向南跨越平南铁路平盐铁路厦深铁路,经过深圳东站南下至罗湖区罗湖口岸北侧的深圳站,并在南 端经罗湖桥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营运的港铁东铁线相接。

香港特别行政区

广九铁路香港段北起北区罗湖站衔接深圳,向南依次经过新界北区、大埔区、沙田区、九龙深水区,南至油尖旺区,止于红磡站(九龙站)。

运营情况

运营历程

● 清末时期

1910年10月1日,广九铁路英段从香港尖沙咀的临时车站始发首班列车。

1911年10月5日,广九铁路华段开行从广州大沙头站至九龙总站首班列车,全程历时约5小时。

● 民国时期

1936年10月14日,“大埔淑女”号列车仅用不到2小时15分钟从九龙总站运行至广州大沙头站。

1938年至1945年(抗战期间),广九铁路运营中断。

1945年8月15日,广九铁路随战争结束重新运营。

新中国成立以后

1949年10月14日,广九铁路因国共内战停止开行广九直通车,线路以罗湖区为界分华段与英段独立运营。

1954年12月,广九铁路恢复开行跨境邮运列车。

1973年12月,广九铁路恢复开行跨境货物列车。

1979年4月4日,广九铁路恢复开行广九直通车。

1984年,广九铁路华段(广深铁路)启动改造,随中国内地铁路网完善大量开行跨线中长途列车。

1996年,广九铁路英段改造成为港铁东铁线,隶属于港铁公司,但广九直通车可跨境行驶。

1997年5月18日至19日,广九铁路先后开行京九直通车与沪九直通车。

截至2018年,广九直通车每日开行数量已达12对,全程历时约1小时55分钟。

客运流量

截至2014年4月15日,广九铁路广九直通车累计运送旅客超过1亿人次。

2017年,广九铁路广九直通车全年累计运送跨境旅客达360多万人次。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广九铁路在当时是一项困难工程,途经东江流域和深港一带地区的丘陵山脉,华段建桥7座,英段建桥38座、隧道6座。

重点工程

● 石龙铁路桥

广九铁路石龙铁路桥是广深段线路控制性工程,分南北桥段,由中国工程师詹天佑指导设计。石龙南桥采用钢石木混凝土混合结构,桥设5孔,第1至4孔为70米下承梁,第5孔为20米上承钢板梁,桥梁全长274.8米;大桥因承载等级不足,于2007年停用,其功能被石龙南特大桥取代。2013年5月,石龙南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笔架山隧道

广九铁路笔架山隧道是香港段线路控制性工程,全长2.4千米,为当时亚洲最长隧道;工程耗时3年,施工期间牺牲50多名工人。

历史意义

广九铁路见证了百年中国历史,被誉为粤港“亲情线”。

广九铁路架设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与中国内地人员往来的便捷通道,实现了人便其行、货畅其流,成为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经济互动、密切交往的桥梁和纽带。

文化特色

景点文物预览

广九铁路上最著名的景点是广九铁路纪念园,里面包含了一个(建设6501 号)蒸汽车头、复古路皮车厢、詹天佑像;然后是旧大埔墟车站、旧尖沙咀站钟楼这类复古建筑;以及就是石龙南桥、罗湖桥、笔架山隧道等等。香港铁道博物馆也收藏了有关广九铁路的藏品:站内线路及道岔、臂扳信号机、窄轨蒸汽火车头、51 号 柴油电动机车(亚历山大爵士号)、六节车厢、手动及机动工程车各一辆、工具、历史照片等。

入选保护名录

广九铁路是在2019年4月12日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中,入选理由是:沟通广州市、香港交通的重要通道,旧尖沙咀站曾是英国远东的铁路总站;石龙南桥是广东省现存最早的铁路桥;笔架山隧道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隧道工程;旧 大埔墟火车站是当时广九铁路香港段唯一中国式金字顶传统建筑风格的车站;柴油电动机车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引进的第一辆柴油机车。

参考资料

广九铁路纪念园.广九铁路纪念园.2020-10-08

广九铁路.www.kcrc.com.2020-01-07

线路站点.www.12306.cn.2020-01-07

建设成果.www.thepaper.cn.2020-01-07

历史意义.www.gd.gov.cn.2020-01-07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发布_资讯频道_中国城市规划网.中国成市规划网.202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