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樟木头镇

樟木头镇

樟木头镇,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地处东莞市东南部,是华南腹地连接深港的通要道,具有840余年建镇历史,古称泰安、大安圩等。樟木头镇东南与清溪镇相连,南与塘厦镇接壤,西与黄江镇相邻,北与常平镇相接,东北与谢岗镇接壤,总面积118.78平方公里。

樟木头古称泰安(又写作大安圩),明初设治所,属广东道广州府东莞县归城乡第五都、第六都。1949年10月底,樟木头乡、石马乡合并为樟石乡,1986年1月撤销区乡建制,实行镇管村体制,称樟木头镇。截至2023年9月5日,樟木头镇下辖10个社区(含1个新型社区),户籍人口5.8万人,常住人口约18万人,镇人民政府驻樟木头镇银河北路1号,是一座生产、生活、生态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城镇。

2022年,樟木头镇实现GDP152.28亿元,全国千强镇排名第135位。2023年1-6月,全镇实现GDP70.95亿元。

樟木头镇是东莞市唯一纯客家镇,客家麒麟舞艺术有近5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民间艺术麒麟之乡”。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镇”“中国百强镇”“国家级生态宜居示范乡镇”“广东省中心城镇”“塑胶重镇”“广东省旅游特色镇”等荣誉称号,被誉为“小香港”“南粤小明珠”。。

历史沿革

南宋

德祐年间(1275年)吴氏七十六世祖念五郎在大埔湖同仁开基,后移居东莞洋凹村。其后裔九十一世祖又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在洋凹银井开基创业。

洪武二十七年(1344)在东莞设南海卫,在樟木头设樟木头营、石潭头营防盗寇。

万历元年(1573)一采药人郭璞在洋凹采药饮酒过桥丧命,6月19日葬于大岭下。1993年8月,樟洋推土建工厂时发现古墓,衣物、陶埋仍完好(现藏于东莞市博物馆)。

万历三十一年(1604)樟木头刘氏先祖自潮州惠来县迁田心村定居,后田心村又称刘屋围。

天启年间(1621~1628)樟木头罗氏先祖从河南省迁江西省,后迁广东省揭阳,再由揭阳迁东莞樟木头田心乡定居,称罗屋围。其后,田心一带村庄称“田心洞”。属广东道广州府东莞县归城乡第五都、第六都。

崇祯五年(1632)樟木头蔡氏先祖由闽入粤居于揭阳市,再由揭阳迁居东莞樟木头官仓立村。以后,蔡氏子孙蕃衍,其后裔播迁石马、柏地、丰门、古坑等地,俗称“蔡屋洞”。

顺治二年(1645)樟木头赖氏先祖从大埔县湖寮上行青甲湖(又写作青哈湖)迁入洋凹(今樟洋)定居;

乾隆年间(1735~1795)张姓先祖也从大埔迁入;而陈氏、赵姓先祖则于乾隆年间从漳州市迁洋凹黄沙和猪岭定居。

康熙二十三年(1682)在东莞设水师营,分防水陆谷径处,在樟木头设洋凹汎(泛),以防盗寇。

光绪三十三年(1907)8月广(州)九(龙)铁路开筑。

宣统三年(1911年)3月建成通车,樟木头站同时建成,并投入营运。

中华民国

民国12年(1923)春粤系军阀陈炯明部骚扰樟木头、石马等地,到处破门掳掠,强拉挑夫,有3人累死军中。后来,滇、粤、桂系军阀杨希闵、陈炯明、莫荣新等部多次经过樟木头、石马,抢劫财物,屠杀牲畜,强拉民夫,为害甚大。群众纷纷避乱,客家人称“走反乱”。

民国16年(1927)12月时在广州市第一中学(现广东广雅中学)读书的张其辉、赖景安参加了广州起义。后张其辉壮烈牺牲,成为樟木头第一位革命烈士。是年东莞县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梁——陈(江)樟(木头)公路石马桥(今烈士桥)建成通车,全长76.2米。

民国18年(1929)1月1日惠(州)樟(木头)公路建成通车。这是东莞县首条跨县公路。6月蒋介石带领黄埔学生军东征惠州,经过石马驻防。7月国民革命军营长姚鸿错部进驻石马圩二帝宫,捉拿“三点会”人员和一些黑社会组织人员。为时一年零二个月。8月樟木头大安圩、石马圩的商户组织商团军,维持坪场治安。

民国20年(1931)12月1日清(溪)、樟(木头)公路建成通车,全长15公里。是年国民政府分别成立樟木乡公所、石马乡公所。两乡同属东莞县第四区管辖,区署设在塘头厦。

民国34年(1945年),中共路东县委在樟木头、石马分别建立抗日民主乡政府,属路东三区管辖。8月15日,日军投降后,樟木头、石马两乡复属东莞市第四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4日,樟木头全境获得解放。樟木头、石马两乡合并为樟石乡,隶属于东莞县新三区。

1950年12月至1952年12月,属东莞县第三区。

1953年3月,改属东莞县第七区。

1955年9月,第七区改称清溪区。

1957年12月,撤区并大乡,析分为清溪、樟木头2个大乡。

1958年9月,撤大乡成立樟木头公社。

1983年10月,撤社改区,称樟木头区。

1986年1月,撤区建镇称樟木头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10月,樟木头镇辖10个社区:百果洞社区、樟洋社区、裕丰社区、柏地社区、官仓社区、圩镇社区、石新社区、金河社区、樟罗社区、樟新社区及1个生活区:樟木头生活区, 镇人民政府驻樟木头镇银河北路1号。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樟木头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是华南腹地连接深港的通衢要道,镇中心位于东经114°5'23",北纬22°55'14"。樟木头镇东南与清溪镇相连,南与塘厦镇接壤,西与黄江镇相邻,北与常平镇相接,东北与谢岗镇接壤,总面积 118.78 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樟木头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是低山、丘陵、盆地三者切割地形。山丘地占全镇总面积的81%,坑、洞田多在其间,只有樟罗、樟洋和柏地官仓3个较大的盆地。

气候

樟木头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四季温暖,一年中有230多天气温高于22℃,常年平均气温21.7℃~22.2℃。一年中其中1月温度最低,日平均气温为13.38℃,7月最热,日平均气温为28.21℃。山区气温最低,极端最低气温–0.5℃,出现于1957年2月11日。2009年曾出现过几天37℃高温。1990年后,整个气温转暖升高,较少出现霜冻。年平均雨量1655.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37.3小时,平均无霜期为332天

水文

石马河,珠江水系东江下游左岸中游,位于东莞市境东部,清代名九江水。源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区镇大脑壳山,北流经龙华、观澜,进入东莞市塘厦、樟木头,于企石镇建塘进入东江。长88千米,流域面积1249平方千米。樟木头附近河中有形似马的大石,故名。官仓水,在石新、柏地之间向东汇入,流域面积36.3平方千米,河长15.7千米。石马河尾闾宽阔,每当山洪暴发又受东江河水顶托,泛及左岸西至寒溪水洼地,右岸东至潼湖洼地。1988年,在左岸筑湖头(东江堤一段),截断石水口、司马、九江水三条道,使石马河经桥头墟、邵岗头、上洞,从企石墟注入东江。

生态环境

樟木头镇四面环山、环境优美,拥有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宝山、九洞等3座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境内的石马河、官仓河经过近年污染防治攻坚,水质已稳定达标,石马河旗岭国考断面水质稳定提升为V类以上水质,重现鱼翔浅底、白鹭成群的水生态美景。樟木头镇是广东省森林小镇,全镇建成区绿化率52.65%,人均绿化率28.5,森林覆盖率76.13%,是全市森林覆盖率最高、森林公园数量最多的镇街。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竹排和上南水库是樟木头镇两大水库,并且互相连通。樟木头镇通过调度,使簕竹排和上南两大水库蓄水达1150万立方米,水质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动植物资源

截至2010年,樟木头镇内己查明有1000多种植物,至少有七种是国家保护的濒危物种,分别是黏木白桂木苏铁蕨、土蚕霜、凹脉金花茶野茶树和野生龙眼,各种动物300多种,主要有野猪、小麂、蟒蛇、鳞甲目鹧鸪八哥、画眉、麻雀、红原鸡、坑螺、山虾等。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据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樟木头镇常住人口173875人。

截至2023年9月5日,樟木头镇户籍人口5.8万人,常住人口约18万人。

民族

汉族为樟木头镇主体民族。

语言

樟木头镇为纯客家镇,方言为客家话。樟木头镇大部分人讲客家话,只有圩镇社区居民有三种语系,即普通话、客家话和粤语。但洋凹与田心洞上了岁数的人,讲的客家话仍然保留着很浓重的中原语音官话,与周边地区,如蔡屋洞、清溪、凤岗镇等村的客家话是有区别的。改革开始后,外来务工者不断增多,语言也复杂化,而大多数人会用三种语言进行沟通。

经济

概述

2021年,樟木头镇地区生产总值148.4亿元,比上年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9.6亿元,增长1.2%;工业投资12.7亿元,下降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1亿元,增长6.3%;常规性财政收入11.3亿元,增长 7.03%;进出口总额118.5亿元,下降9.3%。村组集体经营总收、纯收入保持稳步上升趋势,经营总收入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经营纯收入2.8亿元,增长15%,资产负债率18.4%,下降至近15年新低。

2022年,樟木头镇实现GDP 152.2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54.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55亿元,全国千强镇排名第135位。

2023年1-6月,全镇实现GDP 70.95亿元,同比增长0.7%;工业投资5.42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工业技改投资2.03亿元,同比增长28.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市第14,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市第12。

第二产业

2021年,樟木头镇招商引资对接洽谈24个投资项目,引进投资5亿元,推动 3个项目增资扩产,总投资额超18亿元;建立“小升规”[规模以下小微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梯度动态培育库,加强跟踪服务,全年入库“小升规”企业85家,增加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25亿元。7个市重大建设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截至2023年9月5日,樟木头镇有规上工业企业196家、世界五百强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8家、亿元企业56家。出台《樟木头镇百家亿元企业培育行动方案》,每年设立2000万元培育基金,培育了博世公司、罗曼、永林等一批市倍增企业做大做强。商贸流通氛围浓厚,全镇市场主体3万余户,有塑胶、粮食、水果等六大专业市场,是“广东省商贸服务专业镇”“中国塑胶商贸重镇”,有“北有余姚市、南有樟木头”美称。2023年,我镇实施“大招商”攻坚行动,与20宗在谈项目加紧对接,成功签约项目2宗,为亚士德智能科技制造项目(总投资12亿元)、泰昌仓储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全链条跟踪服务市重大项目,1-6月累计完成投资5.08亿元,完成计划投资进度比例139.89%,完成年度投资57.48%。

第三产业

2021年,樟木头镇组织“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1亿元,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4.6%,。接待游客23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8亿元,比上年增长6%和5%。

社会事业

教育

樟木头镇共有4所公办学校(其中两所小学,一所初中及一所高中),分别为:东莞市樟木头镇实验小学、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小学、东莞市樟木头中学、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

2021年,樟木头镇总投资6.6亿元“一中一小”建设项目正稳步推进,学前教育“5080”(是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80%以上,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50%以上)工程完成,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540个。新增市级教学能手6名,实验小学成为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一批公办学校分别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42项。

爱国教育

樟木头镇历来是军事驻防要地。自从1954年以来,先后有8支部队在该镇驻防,目前仍有6支部队驻扎在这里。樟木头镇一方面大力拥军,支持国防建设;一方面创新发展拥军文化,启动红色旅游,并于2009年建立了全国首家镇级将军馆,共收集了69位曾经在樟木头驻防的共和国将军的珍贵资料。樟木头镇将军馆自成立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近23万人次,并成为了樟木头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及全国双拥标志性纪念馆。

将军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将军厅”,主要展示曾在樟木头镇驻防并在后来成长为部队副军级以上的各位首长的工作经历和风采,他们中有上将6名、中将3名、少将30名、未授将军衔的副军级以上领导30名,总共69名(其中10位已逝世)。“将军厅”还一并展出各位首长的书、画、军功章等实物。第二部分为“双拥厅”,主要展示了多年来樟木头镇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秀事迹、优秀人物、感人画面,以及镇领导拜访将军的图片和视频。

医疗

2021年,樟木头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中心完工,完成樟木头医院新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万人全科医生数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均超市要求指标,名医工作室落户樟木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获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

文化

2023年6月16日,樟木头镇裕丰社区挖掘保护乡村人文历史,打造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村史馆,更好地留住乡愁、激活记忆、传承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23年5月26日,樟木头镇为巩固、发扬麒麟制作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樟木头文化服务中心对外公开招募“眨眼麒麟”制作学徒。

2022年1月18日,樟木头镇新设计的吉祥物亮相辖区核心景区、公园,宣传推广樟木头的特色人文风貌。

社会治理

2021年,樟木头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开展“扫黑除恶”“飓风2021”“亮剑90”系列专项行动,扫黑除恶线索办结率位居全市前列,违法犯罪、盗抢骗警情分别比上年下降10.9%、13.6%。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和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挂牌成立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暨“粤心安”服务室,重大矛盾隐患稳控率100%,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9.7%。食品药品、消防领域安全监管,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实现“双降”。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普惠、精准配置,“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每一个村(社区)至少聘请一位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努力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创建1个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实施普法宜传,依托“互联网+普法宣传”、法律顾问巡回宜讲等形式,提高普法教育覆盖面和精准度。

历史文化

综述

樟木头镇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民间艺术麒麟之乡,麒麟舞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家巷古建筑群、客家山歌及美食等特色浓郁;此外,还有芙蓉寺、冠和博物馆等文化旅游资源,是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区。是革命老区、屯兵重地,建有收藏70位将军珍贵资料的将军馆。

名称来历

传说在清代年间,皇帝派出官员巡视海防,途经泰安市。当时泰安承宝山山脉仙气和黄大仙留下的树种,千年香樟木,满山遍野,阵阵凉风带来阵阵的清香。巡按大人一路南下,舟车劳累,香风飘过,遂觉心旷神怡,于是下令安营扎寨。巡按大人坐于一棵千年古树之树头,询问当地的向导,是何树木如此神奇。向导禀告为樟木树,而大人所坐的树头为樟木头,再告之黄大仙的传说,及樟木树的功效。巡按大人哈哈大笑:樟木树能驱瘴,樟木头能留人,真是一个财丁两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于是下令地方官将此地易名为樟木头。从此,泰安就改名为樟木头。如今,樟木头被誉为“小香港”“南粤小明珠”。

节庆习俗

在樟木头,凡是往年出生、满月的男丁,大多都会在农历新年到元宵节期间举行“点灯”仪式。在客家话中“灯”与“丁”同音,添丁家庭通过“点灯”来庆贺弄璋之喜。樟木头的点灯仪式按照各地区或姓氏约定的日子在正月十五前举行,期间还会宴请亲朋好友“饮灯酒”共贺新春。

交通运输

樟木头镇属东莞市的东南临深片区,有珠三角环线、甬莞、从莞深、惠塘高速在镇内设置4个出入口,惠塘、从化—东莞—深圳高速公路均经过辖区,省道莞惠、东深公路交汇于此,樟木头镇振通汽车站是周边镇区客运的重要中转站,广惠城际轨道在所辖裕丰社区设站,广深铁路每天有近70车次“和谐号”列车停靠,樟木头站至深圳只需18分钟、至广州只需45分钟。广惠城轨每天有近50车次城轨列车停靠,到东莞、惠州市区仅需30分钟,可与东莞地铁1号线换乘穗深城际铁路广州地铁线路、深圳地铁线路,更加方便快捷地抵达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赣深高铁线路是“珠三角”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的重要客运通道,其中东莞在惠塘高速田心出口附近的塘厦林村设置了一个高铁站点为东莞南站,接入深圳北站。东莞南站将成为集高铁、城际、城市轨道、常规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铁路

广深铁路

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樟木头站广九铁路(华段)建成通车同时启用。当时的樟木头站是九广铁路的大站之一,也是东莞的主要旅客、货物中转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樟木头又兴建两条专用线,一条是由樟木头站至白果洞采石场,另一条为军用线。至1985年,樟木头站点年客运量已达41万人次,年货运量达60多万吨。1988年樟木头站增建一条货场线。1995年,樟木头站扩建,新建的客运大楼于1996年9月投入使用。2008年10月18日,开始对站前广场进行大改造,2009年1月1日,新广场正式投入使用。来往广州市深圳市的广深城际列车“和谐号”动车组的大部分班次均会停靠樟木头站,日均办理旅客列车约130列。

京九铁路

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全线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并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权移交予中国前开通运营,当天上午9时13分,首列由北京西站开往深圳站的105次(今K105次)旅客列车经停樟木头站后直接开往深圳站。樟木头站的京九长途列车业务于1998年东莞东站建成后暂停。

莞惠城际轨道(2016年开通)

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自广州地铁5号线鱼珠站起,利用穗深城际轨道至洪梅站正线全长98公里,其中东莞市境内长70公里,惠州市境内长28公里。预计2012年将建成。 莞惠城际轨道在东莞市经过洪梅镇道滘镇、南城、东城、寮步镇大朗镇常平镇、樟木头、谢岗镇等镇(区),随后从沥林、陈江街道、惠环、规划中的汽车客运南站、西湖站,经过惠州市政府到达惠州火车北站小金口。考虑到不同地形,莞惠城际轨道分别采用高架桥形式和地下岛形式建设。

道路

樟木头的道路全长约94公里。并按道路大小来命名,樟木头道路以“大道”“路”以及“街”作为后缀。“XX一路”,“XX二路”这种道路很普遍。连接两地的道路,有时会取两地地名进行命名,例如莞(城)樟(木头)路。

省道莞惠、东深公路在此交汇,惠常、莞从高速从辖区内经过,常虎、龙林、东莞—深圳高速公路均惠及樟木头。

的士

(参考资料:)

巴士

镇内有长途、短途两个汽车站,是公路客运的中转站。

风景名胜

观音山森林公园

观音山森林公园位于樟木头镇石新社区内,距镇中心区1.5千米,总面积18平方千米。观音山原名观音肚山,是樟木头境内东南屏嶂诸山之一,与双面髻山(主峰海拔791.3米)、大细锅、笔架山、仙宫岭、飞鼠山、尖峰等群山互绕,海拔为450-750米,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观音山森林覆盖率达99%,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1100个,年平均气温22.1℃,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无霜期332天。植被完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滨河公园

滨河公园位于樟木头东城街道,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为镇政府斥资4000多万元建造,于2001年2月开放。滨河公园紧依石马河畔,公园全境由中心岛、南端、北端、文化广场四块地域组成。园区计有泥桥、木桥、石砌桥8座,河边栈道长2千米。

冠和博物馆

冠和博物馆于2001年9月建成开放,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广场三楼,是以收藏、展示、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文物陈列面积逾5000平方米,总投资数亿元人民币,拥有上万件各类文物,由十二个综合展厅和一个美术厅组成。并于2004年建成惠州市冠和博物馆,荣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冠和博物馆先后被评为“东莞市旅游协会会员单位”、“樟木头中小学教育基地”、“全省先进民间组织”、“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东莞市文化艺术收藏展示基地”;并获得“樟木头文化贡献奖”。

名胜古迹

官仓三家巷

东莞樟木头官仓村的三家巷,是洋溢着客家文化中国传统村落。官仓传统客家民居群内12条巷子均由麻石铺就,至今已有300年历史。群内三家人(宗亲关系)同居一巷,每家住三间,九间屋组成一条巷,俗称“三家巷”。“三家巷”是最典型的客家民宅建筑风格。明朝崇祯五年(1632年),樟木头蔡氏先祖由闽入粤居于揭阳,再由揭阳迁居东莞樟木头官仓立村。后子孙后裔繁衍,便逐渐散迁到石马、柏地、丰门、古坑等地,俗称“蔡屋洞”。清乾隆年始,蔡氏宗亲后裔不断扩建三家巷,形成了官仓客家古建筑群。

赤山客家古建筑群

赤山客家古建筑群是樟木头镇文物保护单位,是具有典型客家建筑风格的民居。

龙山古庙和凤山古庙

龙山古庙和凤山古庙是具有神秘宗教色彩的古建筑,龙山古庙位于石马河旁,始建于清代,1996年按原址重建。凤山古庙位于樟木头镇官仓社区,因居于凤山山腰而得名。古庙坐南朝北,由五栋建筑组成。主体建筑为六开间,总面阔31.2米,总进深12米,分布面积1051.6平方米。

养贤学校

樟木头石马养贤学校曾是民国东莞县政府旧址。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东莞县党部和县政府隐蔽于樟木头,县党部设在石马圩承平社,县政府设在石马养贤学校。养贤学校属晚清时期建筑,中西合璧式建筑,坐北朝南,建筑总长16.6米,宽13米,后附建一座楼,名养贤碉楼。碉楼长6.5米、宽5米,高六层17.5米。解放战争时,这座碉楼是国民党东莞县政府的最后一个堡垒。

获得荣誉

全国重点镇、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创业示范镇、国家级生态宜居示范乡镇、国家卫生镇、中国塑胶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7年12月,2017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210位。

2021年9月,入选第三批广东省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0年6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公布了“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名单”,樟木头镇名列其中。

2023年10月20日,樟木头镇入选“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第136名。

2024年9月20日,樟木头镇入选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135位。

2024年12月16日,樟木头镇入选2024镇域投资竞争力全国500强,排名第114位。

参考资料

樟城概况.东莞市人民政府.2023-11-06

东莞樟木头镇志.东莞市人民政府.2023-11-06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深圳都市圈.2023-11-06

历史沿革.东莞市人民政府.2023-11-06

行走东莞碧道 感受治水成果⑨樟木头簕竹排水库:碧道绕水库 靓景跃然来.东莞市水务局.2023-11-06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村村通地名网.2023-11-06

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东莞市统计局.2023-11-06

东莞年鉴2022 . 广东省情网.2023-11-06

东莞樟木头镇(公办+民办)学校名录.好师来.2023-11-06

东莞市樟木头镇实验小学简介.东莞市人民政府.2023-11-06

将军馆.东莞市人民政府.2023-11-06

文化强镇——裕丰村史馆:传承文化记忆 助力乡村振兴.东莞市人民政府.2023-11-06

文化强镇——樟木头“眨眼麒麟”制作招募传承弟子.东莞市人民政府.2023-11-06

樟木头吉祥物亮相 本土文化元素十足.东莞市人民政府.2023-11-06

樟木头:添丁点灯饮灯酒 乡村年俗寓意多.东莞市农业农村局.2023-11-06

樟木头港.通用运费网.2023-11-06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2023-11-06

樟木头滨河公园.博雅旅游分享网.2023-11-06

冠和博物馆.冠和博物馆.2023-11-06

客家文化——官仓三家巷.东莞市人民政府.2023-11-06

客家古建筑群赤山村.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2023-11-06

樟洋社区龙山古庙.东莞市人民政府.2023-11-06

官仓凤山古庙.东莞市人民政府.2023-11-06

红色旅游——养贤学校.东莞市人民政府.2023-11-06

2017年,百强县市、百强区、千强镇出炉,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网易.2025-04-04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评估结果的通知.卫健委网站.2023-11-06

枣庄9个!2023年全国千强镇出炉.今日头条.2025-03-31

重磅:2024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出炉!昆山市玉山镇持续领跑全国.凤凰财经.2025-03-22

全国镇域投资竞争力500强榜单出炉,四川上榜11个.新浪财经.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