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所建的村落。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同年,中国国家层面启动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将传统村落列入名录、实施挂牌保护制度。
传统村落在选址、规划等方面,代表了所在地域、民族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历史以及考古的价值,并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承载了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3年,先后有六批8155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基本信息
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主要特点
传统村落是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不相同的另一类遗产,它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同时又饱含着传统 的生产和生活。
1、它兼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而且在村落里这两类遗产互相融合,互相依存,同属一个文化与审美的基因,是一个独特的整体。
人们曾经片面地把一些传统村落归入物质文化遗产范畴,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只注重保护乡土建筑和历史景观,忽略了村落灵魂性的精神文化内涵,徒具躯壳,形存实亡。传统村落的遗产保护必须是整体保护。
2、传统村落的建筑无论历史多久,都不同于古建;古建属于过去时,乡土建筑是现在时的。
所有建筑内全都有人居住和生活,必须不断地修缮乃至更新。所以村落不会是某个时代风格一致的古建筑群,而是斑驳而丰富地呈现着它动态的嬗变的历史进程。它的历史不是滞固和平面的,而是活态和立体的。
3、传统村落不是“文保单位”,而是生产和生活的基地,是社会构成最基层的单位,是农村社区。
它面临着改善与发展,直接关系着村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保护必须与发展相结合。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都没有这样的问题。
4、传统村落的精神遗产中,不仅包括各类“非遗”,还有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宗族传衍、俚语方言、乡约乡规、生产方式等,它们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并使村落传统厚重鲜活,还是村落中各种“非遗”不能脱离的“生命土壤”。
认定标准
1、现存建筑有一定的久远度,文物保护单位的等级达到标准,传统建筑的占地规模、现存传统建筑(群)和周边环境保存有一定的完整性,建筑的造型、结构、材料及装饰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并有对传统技艺的传承。
2、传统村落在选址、规划等方面,代表了所在地域、民族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历史以及考古的价值,并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承载了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状况
在2000年,中国自然村总数为363万个,到了2010年锐减为271万个,仅仅10年内减少90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如此巨量的村落消失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大批农民入城务工,人员与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致使村落的生产生活瓦解,空巢化严重,已经出现了人去村空――从“空巢”到“弃巢”。近10年我们在各地考察民间文化时,亲眼目睹这一剧变对村落生态影响之强烈。
二是城市较为优越的新的生活方式,成为愈来愈多年轻一代农民倾心的选择。许多在城市长期务工的年轻一代农民,已在城市安居和定居,村落的消解势所必然。
三是城镇化。城镇化是政府行为,撤村并点力度强大,所向披靡;它直接导致村落消失,是近10年村落急速消亡最主要缘由。
保护措施
2012年4月,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
通过各省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的调研与审评工作初步完成,全国汇总的数字表明中国现存的具有传统性质的村落近12000个。
2012年9月,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成立了由建筑学、民俗学、规划学、艺术学、遗产学、人类学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评审《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传统村落被认为是农耕文明村落民居的“活化石”,但由于大多都集中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地区,得不到有效保护,面临着数量锐减、毁坏严重、污染威胁等问题。
2012年,我国开始对传统村落开展调查、登记上报,截至去年底,已公布了6批27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4批4153个中国传统村落。在已启动的第五轮调查评估中,预计将有超过5000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庄纳入。
据了解,近5年时间,文物部门对首批实施的51个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中的50处村落投入保护资金12.5758亿元,41处村落有地方配套资金10.3453亿元。经项目评估课题组对其中47个村落进行评估,村落文物保存质量、文物安全明显改善,风貌得到更好保护,文物部门在文物修缮、活化利用、产业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和创新。有一半村落人均收入高于所在县平均水平,70%村落的旅游收入实现近40%的增长。
小小的传统村落在系列保护措施下重新焕发生机,向世界展示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村落名录
2012年12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发通知公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28个省共646个传统村落入选该名单,其中贵州省最多,有90个,云南省和山西省分别为62个、48个,分列2、3位。
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北京市(9个)
门头沟区龙泉镇三家店村
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门头沟区斋堂镇黄岭西村
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
天津市(1个)
河北省(32个)
石家庄市井陉县南障城镇吕家村
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宋古城村
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小龙窝村
邯郸市磁县贾壁乡北贾壁村
邯郸市磁县陶泉乡北岔口村
邯郸市磁县陶泉乡花驼村
邯郸市磁县陶泉乡南王庄村
邯郸市涉县关防乡宋家村
邯郸市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
邯郸市武安市冶陶镇固义村
邯郸市武安市冶陶镇冶陶村
邯郸市武安市邑城镇白府村
张家口市蔚县南留庄镇南留庄村
张家口市蔚县涌泉庄乡北方城村
张家口市蔚县暖泉镇西古堡村
张家口市蔚县宋家庄镇镇上苏庄村
山西省(48个)
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大阳泉村
长治市长治县贾掌镇西岭村
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东庄村
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岳家寨村
晋城市高平市马村镇大周村
晋城市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
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繁峙县神堂堡乡茨沟营村
忻州市繁峙县杏园乡公主村
忻州市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
忻州市岚县宋家沟镇北方沟村
吕梁市临县口镇西湾村
吕梁市柳林县三交镇三交村
内蒙古自治区(3个)
赤峰市老府镇东杖房村
黑龙江省(2个)
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三家子村
上海市(5个)
宝山区罗店镇东南弄村
江苏省(4个)
浙江省(43个)
宁波市余姚市梨洲街道金冠村
宁波市余姚市鹿亭乡中村
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碗窑村
金华市磐安县双溪乡梓誉村
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郑宅镇区
金华市武义县熟溪街道郭洞村
金华市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
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高迁村
丽水市龙泉市兰巨乡官浦村
丽水市龙泉市西街街道宫头村
丽水市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
丽水市龙泉市小梅镇金村村
安徽省(25个)
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龙潭寨古民居
黄山区永丰乡永丰村
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
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潜口村
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
黄山市休宁县商山镇黄村
黄山市县宏村镇宏村
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卢村
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屏山村
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南屏村
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村
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渚湖姜村
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石门高村
福建省(48个)
三明市明溪县夏阳乡御帘村
三明市尤溪县台溪乡书京村
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厚丰村
南平市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
龙岩市连城县莒溪镇壁洲村
龙岩市连城县四堡乡务阁村
龙岩市长汀县三洲镇三洲村
龙岩市长汀县红山乡苏竹村
宁德市古田县吉巷乡长洋村
宁德市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
宁德市屏南县双溪镇双溪社区
宁德市屏南县棠口棠口村
宁德市屏南县棠口乡漈头村
江西省(33个)
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晏家村
景德镇市浮梁县勒功乡沧溪村
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镇绕南村
景德镇市浮梁县峙滩乡英溪村
赣州市龙南县杨村镇杨村村燕翼围
赣州市龙南市关西镇关西村
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横坑村
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
吉安市安福县洋门乡上街村
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
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延村
山东省(10个)
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上端士村
河南省(17个)
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张店村
平顶山市郏县渣园乡渣园村
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西寨村
信阳市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村
信阳市新县八里畈镇神留桥村丁李湾村
湖北省(28个)
武汉市黄陂区李家集街道泥人王村
黄石市阳新县排市镇下容村阚家塘
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铁店村八字沟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白果乡金龙坝村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铁炉村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细杉村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五里乡五里村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中营乡三家台蒙古族村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大河镇冷水溪村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坪坝营镇马家沟村王母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清坪镇中寨坝村郑家坝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
湖南省(30个)
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马路溪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碗米坡镇首八峒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都里乡拉毫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中黄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镇惹巴拉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小溪镇小溪村
广东省(40个)
湛江市雷州市龙门镇潮溪村
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桃源村
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石楼村
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松坪村
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三排村
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龙湖古寨
广西壮族自治区(39个)
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东田村
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荣地村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高友村
桂林市灌阳县水车镇官庄村
桂林市灌阳县新街乡江口村
桂林市临桂区四塘乡横山村
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熊村
桂林市灵川县定江镇路西村
桂林市灵川县灵田乡迪塘村
桂林市灵川县青狮潭镇老寨村
桂林市灵川县青狮潭镇江头村
桂林市灵川县三街镇溶流上村
桂林市兴安县漠川乡榜上村
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渔村
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高山村
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达腊屯
百色市西林县马蚌乡浪吉村那岩屯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福溪村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虎马岭村
贺州市钟山县回龙镇龙道村
海南省(7个)
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东谭村
琼山区国兴街道上丹村
重庆市(14个)
涪陵区青羊镇安镇村
忠县花桥镇东岩古村
忠县新生镇钟坝村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金岭乡银杏村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家乡黄龙村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崃镇新城村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河湾村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后溪村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乡南界村
四川省(20个)
宝兴县碛乡夹拉村委和平藏寨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黑虎乡小河坝村鹰嘴河组
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泥巴乡古西村
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新都镇七湾村
贵州省(90个)
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坪镇龙潭村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石板房村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
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村
石阡县白沙镇马桑坪村
铜仁市石阡县白沙镇箱子坪村
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葛容村高桥自然村
铜仁市石阡县河坝镇小高王村
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黄泥坳村
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廖家屯村
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瓮水屯村
铜仁市石阡县石固仡佬族侗族乡公鹅坳村
铜仁市石阡县五德镇大寨村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巴铃镇百卡村卡嘎布依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则里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
雷山县郎德镇上郎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下郎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蝉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场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兴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青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镇岑扣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高青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滚大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归欧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九江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平架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三团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高寅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贡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吝洞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金城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镇蚕洞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冲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登岑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高近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流芳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寨头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芒岭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高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纪登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绍洞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育洞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朱冠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镇黄岗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岩洞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宰拱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竹坪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肇兴中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纪堂上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堂安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肇兴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八蒙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镇大利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宰荡村
荔波县瑶山民族乡董蒙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永康民族乡太吉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永康民族乡尧古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场河村交懂组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怎雷村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拉揽乡排烧村
云南省(62个)
保山市腾冲县固东镇顺利村
丽江市古城区金山乡贵峰村
丽江市古城区金山乡漾西村
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共和西关村
丽江市永胜县期纳镇清水村
丽江市玉龙县白沙乡白沙村
丽江市玉龙县宝山乡石头城村
丽江市玉龙县石头乡桃园村
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城子三寨村
普洱市景东县文井镇清凉村梁家组
普洱市墨江县那哈乡牛红村委勐嘎村
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乡那柯里村
临沧市凤庆县鲁史镇沿河村
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碗窑组
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永和村委上永和村
临沧市临翔区平村彝族傣族乡那玉村委东岗村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西三镇腻黑村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太邑乡者么村委大村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喜州村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
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禾甸镇旧邑村
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博南镇花桥村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曼东村
西藏自治区(5个)
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吉隆镇帮兴村
陕西省(5个)
榆林市佳县佳芦镇神泉村
甘肃省(7个)
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胡家大庄村
青海省(13个)
海东地区互助县丹麻镇哇麻村
海东地区互助县东沟乡大庄村
海东地区互助县五十镇北庄村
海东地区互助县五十镇寺滩村
海东地区互助县五十镇土观村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下庄村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乡郭麻日村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曲库乎乡江什加村
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
固原市隆德县奠安乡梁堡村一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个)
哈密地区哈密市五堡镇博斯坦村
第六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南安市石井镇奎霞村
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石匣村
济南市莱芜区雪野街道娘娘庙村
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中法山村
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上王庄村
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中茶业村
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潘家崖村
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青石关村
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青龙湾村
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镇门峪村
枣庄市山亭区城镇王家湾村
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商村
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隋庄村
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青山村
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武翟山村
湖南邵阳市绥宁县铁杉林村
湖南邵阳市绥宁县多逸寨村
湖南邵阳市绥宁县朝仪村
湖南邵阳市绥宁县田心村
参考资料
邵阳的中国传统村落.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2-23
用心用情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光明新闻.2024-02-23
保护中国传统村落 让乡愁有“乡”可寻.中国政府网.2024-02-23
背景.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2024-02-23
在时光边缘留住乡愁——我国集中连片传统村落保护见成效.政府网.2018-11-06
关于 公布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13-04-20
泉州6个村落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今日头条-海峡网.2023-03-22
山东43个村落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详细名单来啦.今日头条-大众日报.2023-03-22
湖南绥宁5个村入列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今日头条-中国新闻网.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