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龙南市

龙南市

龙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县级市,由赣州市代管,地处江西省最南端,:956东邻定南县,南接广东和平县连平县,西靠全南县,北毗信丰县。国土面积164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30日,龙南市辖9个镇、5个乡。龙南市人民政府驻龙翔大道1号行政中心。截至2021年末,龙南市户籍总人口337009人。

龙南市地处贡水支流桃江上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956是江西的“南大门”,是有千余年历史的客家古域,是世界“重稀土之乡”。春秋时期,地属吴。南唐保大十一年始有“龙南”地名,202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同意撤销龙南县,设立县级龙南市,由省直辖,赣州市代管。

2022年,龙南市被江西省商务厅授予2021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单位。主要景点有南武当风景区、关西围屋景区、虔心小镇、客家酒堡景区、悦龙湾景区。2021年,龙南市实现生产总值200118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3%。

名称来历

龙南市因位于头山(一说百丈龙潭,又一说百丈龙滩)之南,取名龙南,寓“龙兴岭南”之意。

历史沿革

古代

春秋时期,地属吴。战国时期,越灭吴,属越。秦始皇二十六年(221年)至东汉兴平二年(195年),属南垫县,属九江郡豫章郡庐陵郡。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析南整县设南安县,属庐陵南部都尉。晋朝太康元年(280年),南安县改称南康县,辖龙南域地,属南康郡。:956

唐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区东南地设南安县,辖龙南域地,属虔州;天宝(742年),南安县改称信丰县;乾元元年(758年),析信丰县地设百丈成;建中二年(781年),升百丈成为百丈镇,后百丈镇改称虔南镇,时龙南即虔南镇,属信丰县、属南康郡。五代十国后梁贞明四年(918年),改虔南镇为虔南场,地属信丰县,属虔州。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以信丰县虔南场设龙南县,隶虔州。:956

北宋宜和三年(1121年),龙南县改称虔南县。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为赣州市,虔南县复称龙南县,属赣州。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并龙南县入信丰县元贞二年(1296年);改赣州为路,龙南地属信丰县,属赣州路;至大二年(1309年),复设龙南县,属赣州路;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改赣州路为府,属赣州府。明隆庆三年(1569年),割龙南县高砂、下历、横江3堡地并入安远县,信丰县割地设定南县。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割龙南县大龙、新兴2堡地、信丰县地设虔南厅。:956

近代现代

1912年冬,废府及直州,龙南县属江西省。1932年,划全省为13行政区,第十三行政区驻龙南县。1935年,全省划为8行政区,第四行政区驻赣州市,辖龙南等11县。1949年8月19日,隶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9月,改属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州分区;次年,赣西南行政公署改称赣西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1年6月,属赣州分区专员公署。

1954年5月,属赣南行政公署。

1964年5月,属赣州专员公署。

1968年2月,属赣州专区

1971年1月,属赣州地区。:956

1978年7月,撤销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龙南县改属赣州地区行政公署。:62

202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同意撤销龙南县,设立县级龙南市,由省直辖,赣州市代管。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0日,龙南市辖9个镇、5个乡。龙南市人民政府驻龙翔大道1号行政中心。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龙南市地处江西省最南端,贡水支流桃江上游,:956东邻定南县,南接广东和平县连平县,西靠全南县,北毗信丰县。国土面积1646平方千米。

地质

龙南市地层自上元古生界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中间除缺奥陶系、志留系地层外,其余各系均有露布。露布地层的岩性大致可分为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侵入岩、第四纪冲积层等。:91-92

龙南市地位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的东端。构造体系主要有北西向构造由一系列北西向紧密线性折皱、断裂破碎带及沿断裂侵入的同构造期岩体、岩脉所组成。构成县境基底。 东西向构造由东西向断裂及折皱构成。县城以南发育规模较大,有对煤系地层的保存及红层的展布作用。并控制了足洞花岗石体的南北边界。 北东向构造这种构造境内最为发育。有的断裂斜贯县境延至邻县。此构造带切割了县境全部地层及各期次花岗岩体。既构成县境北东向斜列的红色盆地,又控制着红盆的展布,为石灰纪、二迭纪的成煤造就了有利的地理环境。 北北东向构造这种构造在县境东部发育.为境内大量岩浆侵入及火山喷发作用提供了有利的通道,造成东部火山岩明显地呈北北东向展布的趋势。:91-92

地形地貌

龙南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按海拔高度可划分为4个地貌类型。有“八分山地一分田,一分水路和庄园”之说,其“山地”之含义乃指中山、低山和高、中丘中较高的地段。:93南部九连山群山连绵,西北部隆起,北部山峰屹立,形成中低山地形;在县城一带地势低平,四河水系在城北汇合北去,在四河沿岸形成河谷堆积地貌。主要山脉为九连山,主支脉属南岭山系。境内最高峰位于九连山黄牛,海拔1430米;最低点位于龙村坝桃江乡,海拔190米。:956

气候

龙南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956四季中,春夏长秋冬短,夏季炎热冬温和,秋季气温高于春,降水量集中于春夏,春夏易涝秋冬旱。:109多年平均气温19.2℃;1月的平均气温为8.9℃,极端最低气温-6.0℃(1963年1月15日);7月平均气温27.9℃,极端最高气温39℃(2003年7月15日和8月4日)。最低月均气温5.3℃,最高月均气温33.4℃。平均气温年较差0.4℃。无霜期年平均28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12.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1541.9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2595.5毫米(1975年),极端年最少雨量938.50毫米(199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3月至8月,6月最多。:956

水文

龙南市境内河道属赣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桃江、渥江、濂江、洒江、太平江。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桃江从西至北,由全南县入境,流经程龙镇、渡江镇龙南镇桃江乡,境内长53.60千米,流域面积2623.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73.22立方米/秒,其中从犁头咀至龙头滩段长14千米,称桃江干流。10平方千米以上流域面积的桃江支流有55条,总长764.50千米。主要支流有石人河、东坑河、杨坑河、关西河、含湖河、洒江,从西梅山至锁口流经境内桃江乡,长18.9千米,流域面积70.5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9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清源河;太平江,从白沙至盘石流经境内武当镇、杨村镇、夹湖乡、程龙镇,长41.8千米,流域面积44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3.33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双罗河、中洞河、梅久河、东家坑河、小溪河、蕉陂河、新蔡河、东水河。:956-957

土壤

龙南市土壤共划分7个土类13个亚类48个土属100个土种。7个土类即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105

自然灾害

龙南市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寒潮等。1949年至1985年,境内遭受较严重的洪灾24次。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66年6月22日,发生特大洪水,县城超警戒水位3.70米,全城水淹,17972户7.10万人受灾,死亡23人,倒塌房屋2.55万间,冲毁水利工程1170座、桥梁242座,农作物受灾面积4400亩。1949~2009年,发生旱灾的年份有40年。1963年1~5月,仅降雨239.70毫米。农作物受旱面积3853亩;其中无法犁耙播种1312亩、种后无水灌溉1295亩。大风冰雹雷击出现8级以上的大风平均每年约2~3次,以7、8月最多。冰冰雹较多出现在3、4月,对农作物影响较大。:957

龙南市寒潮每年平均约2次,以1、2月居多,11月至次年3月均可出现。2008年1月12日始,受强冷空气不断南下影响,13日至2月5日,遭遇持续低温雨天气过程,龙南发生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次雨雪冰冻灾害。:957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龙南市有耕地8733.11公顷;种植园用地6243.37公顷;林地135418.34公顷;草地778.60公顷;湿地37.0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341.7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397.8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910.89公顷。

矿产资源

龙南市矿产资源丰富,有稀土、煤、钨、锡、铜、铅、锌、、铁、钛、金、银、、锆、石灰岩萤石、饰面石料、石棉正长石、磷、膨润土、瓷土、黏土、建筑用砂、地热等。其中,累计查明煤资源储量1385.3万吨、石灰岩资源储量2852.1万吨、萤石资源储量10.1万吨。已开发的主要矿种有重稀土矿,位于足洞、富坑等地;煤矿,位于五里山、大罗、大田、里陂等地,矿区面积7.0平方千米,年产量30.0万吨;钨矿,位于蒲萝合、夹湖、黄花坳、岗鼓山等地,矿区面积2.8平方千米,年产量200吨,石灰岩矿,位于杨坊玉石岩、南亨东村、渡江破坑等地,矿区面积0.2平方千米,年产量18.0万吨。:957

生物资源

龙南市有陆生脊椎动物81科25属300多种。其中,哺乳动物7目18科57种,鸟类16目50科257种,爬行纲2目13科44种,鱼类6目14科36种,贝类27种,昆虫纲19目202科987属152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蟒蛇、豹、云豹白颈长尾雉金斑喙风蝶;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金猫小灵猫大灵猫鳞甲目、豺、水鹿鬣羚、白鹏、鹰等。

野生植物有297科1112属2796种。中国特有植物分布有19属42种,珍稀植物种类21种。省重点保护植物有80种,兰科有60余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伯乐树水松水杉香果树、南方红豆杉和银杏;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粗齿、半枫柯、观光木等。

水资源

龙南市大小河流组成庞大的灌溉网,河网密度38.42千米/平方千米。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3.82亿立方米,其中市内流域产水量为1541亿立方米,市外流入的过境水量841亿立方米。集雨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总长76.45千米。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末,龙南市户籍总人口337009人,出生人口2929人,死亡人口1069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3%。全市年平均人口319408人。年末,常住人口319609人,其中城镇人口208825人,乡村人口110784人,城镇化率达到65.34%,比上年提高了1.05个百分点。其中少数民族有、蒙古、回、苗等21个。:957

经济

综述

龙南市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已形成电子信息、稀土新材料及锂电、现代轻工、食品药品四大主导产业。1992年,列入江西首批对外开放县,拥有赣粤边际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

2021年,龙南市实现生产总值200118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3%。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160441万元,增长6.4%;二产实现增加值1002169万元,增长8.7%,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为898464万元,增长9.4%;三产实现增加值838575万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人均GDP达62653元。

第一产业

龙南市农产品主要有柑橘属、桃、板栗,其中脐橙51580吨,柚子110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渔业以四大家鱼、鱼、鲤鱼、鲫鱼为主。:957-958

2021年,龙南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69407万元,同比增长6.21%。全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作物总产量60200吨,增长1.43%;油料总产量4897吨,增长31.96%;蔬菜总产量214991吨,增长5.23%。主要林产品产量;油茶籽4905吨,板栗780吨。全年生猪出栏252664头,增长11.01%;家禽出栏631万只,增长8.02%;肉类总产量29174吨,增长4.16%;家禽产蛋量11990吨,下降6.41%。全年水产品产量10106吨,增长6.22%。当年机耕面积17535公顷,增长4.81%;农村用电量4052万度,下降2.1%;化肥施用量20180吨,增长4.06%;农药用量220吨,增长4.76%;农用柴油使用量454吨,下降1.30%。

第二产业

2021年,龙南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实现营业收入3079174万元,同比增长39.0%。其中电子信息及新材料首位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764005万元,同比增长44.51%。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4662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完成产值203888.4万元,增长16.4%。其中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36万平方米,增长10.8%。

第三产业

2021年,龙南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6%,引进2000万元以上省外资金项目24个,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70.54亿元,增长15.1%。保险费总收入19748.4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7.85亿元,同比增长19.1%。龙南市共接待游客739.34万人次,增长21%,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增长21.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0968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各项贷款余额2305790万元,比上年增长15.47%。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87亿元。全年邮政业务总量3373.2万元,邮政业务收入4009.2万元。

人文

文物古迹

龙南市是客家文化积淀较深,文化生态保存较完好的地区之一。龙南市是世界围屋之都,有376座围屋,占赣南客家围屋的70%以上,被誉为“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市”。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乌石围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和“建筑教科书”。全市境内有古建筑、古塔、碑刻、古墓葬等各类文物点55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其中以文塔、罗坝塔、关西塔为代表的古塔,城下南门古城楼、木节形古墓、太平桥、蛇子古驿道,夹湖、关西、玉石岩新石器时代遗址,玉石仙岩名人遗迹,烟园围红军标语,东南工合龙南指导站旧址等。:959

关西新围,位于龙南市关西镇境内,距龙南市区15千米,始建于清爱新觉罗·颙琰三年(1798年),竣工于道光七年(1827年)。关西新围平面为“国”字形,呈长方形,长边94.75米,短边83.36米。 为三层土木结构,每层围屋共79间。二层外墙为带内壁柱厚50厘米的筑墙,三层用35厘米的厚青砖砌成。各层均布有火炮眼,屋顶为硬山搁小青瓦两波顶。炮角为两层的歇山式屋顶。整幢围屋有东门、西门两座大门。围屋中间套建一幢前后三进、五组并列、十四大天井的豪华大宅。与大宅配套的有花园、土屋、边房等建筑,其间以廊、墙、甬道连通屏障。此外,新围西门口另辟2000平方米供人游乐、憩息的“小花洲”和读书的梅花书院等建筑。

燕翼围,位于龙南市杨村镇杨村圩, 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 年),是清代富户赖福之及其长子赖从林倾两代之力建成。围屋坐西南朝东北,面阔41.5米,进深31.8米,占地面积1367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对角四边有守阁炮楼,是座四层楼高、层层环通的砖木结构方形围屋。全围以厅堂为中轴线,四面对称建房共136间,建筑面积3741平方米。燕翼围是生活功能完善,防御体系突出的多功能建筑。2001年7月,燕翼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塔,位于龙南市区西南城市社区金都社区与渡江镇莲塘村交接的五公山顶,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六面三级青砖结构,底面各边宽约3米,占地面积约23.4平方米,塔体分三层,通高约7.5米。建筑结构形式简洁明快。文塔是赣州市圆顶风水塔的典型代表,1982年,文塔被龙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烟园围

烟园围,位于龙南市龙南镇红岩村,处县城东北面,此围由唐永聪由本地河岸头迁此开基,建造于清代道光年间。因当地人们盛种晒烟,围屋四周均为烟园地,围屋建好后一直没有命名,后来人们就把围屋叫做“烟园围”。围屋进深63米,纵深55米,占地3500平方米,围屋内有一门三进厅,围内有一门三进厅厦一栋,分有上、中、下厅,房屋近200间。围屋内房屋整齐,西南面有三层炮楼两座,北面有炮楼一座,院落宽敞,阳光充足,鹅卵石铺就院落地面,生石灰纸筋粉刷墙壁,均为二层楼房。

龙光围,位于龙南市桃江乡清源村下左坑,该围是一座集家、堡、祠于一体的围屋,始建于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年),座西朝东,平面呈四方形,长52.6米,宽47.7米,占地面积2509平方米,围墙高6米,墙体厚0.8米,围屋外墙及炮楼采用麻条石浆砌而成,1992年,被龙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龙光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乌石围又名磐石围,位于龙南市杨村镇杨村村,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年(1583年),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完工,历时28年,系赖氏先祖赖景星所建。因围屋门前有一块状似蟾蜍的乌石,故称“乌石围”。乌石围坐东南朝西北,前方后圆,内方外圆,面阔52.4米,进深42.3米,占地约2400平方米,内有“化胎”特征,设四个炮楼,围屋墙高约9米,主围门外有禾坪、照壁及月池。乌石围是赣州市现存客家围屋中历史较悠久的围屋。2008年12月,龙南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乌石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桥,位于龙南市杨村镇车田村,横跨太平江东西两岸,东连岚岭嶂,西接水口山。该桥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系南赣巡抚王守仁为纪念在赣粤边境平三俐胜利而建,后损毁,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重建。太平桥造型奇特,分砖木和砖石双层结构,全长50米,面宽4米,通身高17.2米。下层三墩两孔,中间桥墩凸出五米,形如船头。上层为砖木结构的四通凉亭,两侧筑有跨径8.4米,高8米的旱拱圈,顶盖琉璃瓦。2013年3月5日,太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南市共有非遗项目8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为赣州市客家围屋营造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为赣南客家围屋习俗、香火龙、太平水酒酿造技术、杨村龙舟赛、龙南客家山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为杨村过山溜、龙南凤眼珍珠制作技艺、客家织带制作技艺、客家婚俗、赣南围屋故事、龙南妈祖信俗、土陶制作技艺、传统榨油技艺、杨村乌粉制作技艺、龙南捶鱼制作技艺、辣腐乳技艺、汶龙曾氏龙灯会。71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孔明灯、板凳龙、莲花调、钟康进报恩故事、徐老四传说、杨坊石雕、龙南竹编、临塘倒给菜制作技艺、传统小吃制作技艺、绣花鞋制作技艺等。

赣南客家围屋整个客家民居的母体,它是一种把家、祠、堡三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大型围合型、防御性传统民居建筑。营造工艺,是研究明清时期赣南以及龙南社会历史极其宝贵的载体,是客家文化艺术的综合载体。其营造程序有选址定位、买地换地、择吉日、定工匠、画线破土、起脚墙、安大门、排楼梁、包挑梁、发梁、升梁、筑瓦栋出水、铺瓦等。

龙南市境内的围屋涵盖了客家围屋的建筑样式,形态多元化,尺度变化跨度较大,有国字型、口子型、回字形和不规则形等多种形式,面积也从200余平方米的猫柜围到一万多平米的关西新围。在建筑高度上,以2层~3层居多。各方面防御功能都比较好。

客家织带是客家妇女绑在额头用于扎头帕的一条丝带。古时候,客家人从相对开阔干燥的北方平原迁移至多雨潮湿的南方丘陵,为了御寒防湿,冬头帕便成为客家妇女服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客家冬头帕由披肩、护额、丝带三部分组成,一般是在妇女坐月子时和步入中年后佩带,成为三南客家中老年妇女服饰的最典型特征,以前的女子在出嫁时杠盒里必定有六根冬头帕的带子作嫁妆,寓为带带(代代)相传。

明清时期,龙船会是赣南客家人喜庆端午的重要活动,它起源于明朝弘治年间,龙南市太平堡龙船会为期5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举行,保留着祀奉龙神、请龙神、龙船会、扫邪、决赛、游船、龙神归位、送游船鸭等传统民俗活动事项。五月初三和初五是龙船会的高潮。

每逢重大节庆活动,便会摆下千人宴。每年端午节,在太平堡龙船盛会上,客家千人宴已经成为招待四方宾朋的重要方式。2004年11月18日至20日,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中,曾有1000名海内外客家乡亲齐聚关西新围,体验千人宴。

龙南的客家山歌,保留了客家传统。龙南客家山歌“过山溜”,音调高亢,节奏明快,采茶歌舞诙谐活泼。

龙南香火龙兴于明末清初,经千百年的传承,仍是元宵节期间最热闹的民俗活动。点燃的香火插在龙身上,点点火光组成了一条光闪闪的龙在夜空邀游,“香火龙”穿街过巷,舞至田边地头。香火龙表演时,火龙劲舞,香火成线。

地方象征

龙南市市花为紫薇市树为樟树。

地方风俗

龙南市有婚嫁、生育、丧葬等风俗,相亲(订婚)男女自由恋爱成熟后,男方到女方家看妹子,男方买礼品和包红包给女方家作见面礼。女方收受礼品、红包并热情款待,婚事便初定。之后,女方到男方家“查人家”。查人家的人由女方的母亲、姊妹、嫂嫂等亲人(男女6人或9人)组成,男方热情款待。“查”完后以布料、毛巾等赠送,俗称“打发”。订婚阶段还有扎庚、睛节等程序。“扎庚”意把根扎稳。“睛节”,指端午、中秋节、过年三大时节要“睛妹子”。“扎根”“哨节”都由男家给女家送酒菜、糕饼、礼金等,女方家也相应回送一些礼物。 :960-961

美食特产

龙南市境内土特产品主要有脐橙、捶鱼、凤眼珍珠、腊皮、乌粉、水酒酿豆腐等。:961

捶鱼是龙南传统名菜之一,为民间宴席中的上菜。捶鱼主要原料为鲜鱼(草鱼或鲢鱼)和甘薯淀粉。制作时将鲜鱼洗净,去鳞去脏除骨,剁绒制饼,和以精制薯粉,用擀棒推碾成薄片即成。煮时,先入沸水锅中余熟,即捞出用冷水浸凉并切成条带,再放入高汤煮熟,起锅盛碗后配上肉丝,香菇丝等料。:961

凤眼珍珠原料为薯粉,制作时将适量的水撒入薯粉,再将粉筛成如绿豆大小颗粒圆珠,晒干即成。烹时,先将珍珠徐徐撒入沸水中,边撒边搅拌,待煮至圆珠仍留微小白点核时,取出纳入凉水中浸泡,加以松散,至颗粒如鱼眼时,再入高汤中烹饪,起锅盛碗撒上香油香料即可。龙南民间古今喜宴及餐馆酒家皆盛行。:961

腊皮是龙南普遍的家庭待客礼品。主要原料为白釉米。制作时将米用“黄板柴”灰汁水浸泡一昼夜,掺入切碎的韭菜叶,或加入槐花磨成米浆,用小勺将米浆入簸箕内,放人锅内蒸熟成薄皮,取出摊凉后,剪成手掌大小的方块,晒干备用。油炸或沙炒均可。:961

乌粉是杨村、武当等地传统名菜之一。主要原料为番薯。将薯粉碾碎加水和成浆,舀入簸箕内,置锅中蒸熟成薄皮,取出摊凉至不黏手时,切成粉丝,晒干即成。:961

水酒为宴客赠送之礼品。将优质糯米洗净浸泡一昼夜,滤干水后入瓶,置大锅内猛火相蒸,至糯米熟透后,将拌好的酒饼倒入糯米饭中,用冷水冲洗至温热时,倒人缸内,盖上米筛(冬天要加盖棉被或稻草保温),3~5天(待酒香浓后)即可兑入适量的冷开水,再发酵约3天,滤去酒渣后,将水酒倒入缸内,盖实缸口,用谷壳和稻草围住整个酒缸,点火焙烧至沸即成。:961

酿豆腐为龙南人节庆时的传统菜。酿豆腐要好吃还必须做到肥、咸、热。“肥”是指煎酿豆腐时油要多;“咸”是指酿豆腐里面要入味、不差盐;“热”是指吃酿豆腐要趁热吃。据说这道菜源于北方饺子,因南方少麦,客家人便用酿豆腐来寄托南迁后对北方饺子和中原文化的眷恋。:961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1年,龙南市拥有学校162所,其中公办学校100所,分别为小学(含教学点18个)41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完全高中1所,中专1所,开放学院1所,特教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38所;民办学校62所,分别为民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61所。在编在职教职工3083人;在校在园学生64263人,其中学前教育学生11671人,义务教育学生42723人,普通高中学生7071人,龙南中专学生1795人,特殊教育学生109人;全市毕业生11774人,其中小学毕业生4980人,普通初中毕业生4408人,普通高中毕业生2079人,龙南中专毕业生307人。

龙南市有3所全日制高中为江西省龙南中学、龙南实验中学、龙南中等专业学校。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龙南市建有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1个、市级博物馆1个,歌剧院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农家书屋94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7个。构建了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对107个农家书屋更新点的图书进行了补充、上架。举办大型群众文艺演出58场,大型文化艺术作品展览16次。举办各类免费文化培训班22次,培训4330余人次。开展送戏下乡144场,观众约5.7万人次;送电影下乡1338场,观众约12.3万人次;各乡镇举办文体活动45场,观众约4万人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末,龙南市共有医疗编制床位2131张,卫生系统工作人员2429人,其中执业医师853人,护理人员1010人,门诊总人数达2531625人次,出院总人数达35729人。其中,龙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龙南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康复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性二级甲等非营利性县级中医院。 龙南县妇幼保健院,是一所集保健、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社会保障

2021年,龙南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共完成参保159933人,其中参保缴费人数为64757人,领取养老金人数为37302人。

2022年,龙南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5.53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59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0.74万人,参保退休人数0.3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5.82万人,其中3.8万人享受了养老金待遇。全市有3.77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1至10月,发放高龄津贴67648人次,发放金额614.24万元;全市有养老机构8家,其中民办养老机构3家、公办敬老院4家、公建民营机构1家。

交通

综述

龙南市是江西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形成四通八达、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距广州市260千米、深圳市320千米。

截至2021年末,龙南市卡车1955辆,吨位33876吨,货运量1193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268286万吨千米。

公路

龙南市有105国道、龙河高速、大庆-广州高速公路赣粤高速公路等纵贯全境,其中赣粤高速公路境内全长26千米;大广高速公路龙南段全长59千米,设里仁、东江、杨村3个互通口;105国道境内全长56千米。2021年11月30日,国道G535龙南汶龙至渡江段全线通车。2022年09月28日,大广高速南康至龙南段扩容项目建成通车。

铁路

龙南市有京九铁路境内全长28.30千米,赣深高铁等过境。2021年12月10日,赣深高速铁路开通运营,龙南东站投入使用。

公共交通

2021年末,龙南市全年载客汽车80辆,客位2294座,客运量362万人,客运周转量24241万人千米,全市拥有汽车2035辆,其中货车1955辆,客车80辆。

2022年1月,龙南市交通货运周转量总额22731万吨千米,增速39.69%;交通客运周转量总额1939万人千米,增速36.07%。

风景名胜

综述

龙南市全域旅游形成“一核三带”的格局,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旅游文化节,成功申办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其中有3个国家4A级、2个国家3A级景区,8个省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为小武当山、玉石仙岩、龙头滩、安基山、程龙千年古树群、汤湖温泉、龙秀温泉等诸多旅游资源,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风情旅游小镇。

主要景点

南武当山,位于龙南县武当镇赣粤交界处,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景区东接广东省和平县,南邻广东省连平县,西邻九连山亚热带原始森林。总规划面积13.5平方千米,主峰海拔864米。

虔心小镇,位于龙南市临塘乡,距龙南市20千米,占地面积10万亩,是以茶、竹、土鸡、油茶等生态农业产业为基础,以“虔”文化为主题,结合山水茶竹资源打造的集自然美景、田园风光、客家民俗、虔茶文化为一体的家庭休闲度假体验式基地。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赣粤边界、南岭东部的核心部位,总面积134.1平方千米。保护区内保存有较大面积的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94.70%,其中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达98.2%,生物多样性,素有“生物基因库”、“动植物避难所”、“赣江源”之称,是南岭东部的一座绿色宝库。保护区境内有山峦、峡谷、溪流瀑布众多,原生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密布,古老孑遗植物繁多,有与恐龙同时代的粗齿锣和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又有白垩纪残遗植物南方红豆杉和竹柏。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观光、森林探险、科普考察、休闲度假、民俗风情旅游为主。:959-960

小武当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赣粤两省交界处的武当镇,距县城40千米,面积13.50平方千米,主峰海拔864米。由数十座排如剑戟的丹霞天峻石林组成,绵延数十千米。有情侣峰、双象凌空、金龟出山、天开一线、众僧朝圣、神猴亮相、定海神针、南天玉屏、寒谷飞虹、武当圣庙、铁索云梯、空中走廊等主要景点。:959-960

龙头滩风景区距县城7千米,以漂流为主的水上景区,沿桃江顺流漂行40分钟可达。途经九曲十八滩,江中危石突兀,江水从石峡中奔腾不息,波涛汹涌,卷起千层雪浪,蔚为壮观,称“龙头雪浪”。岸头上有龙王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庙内有“龙王爷”和“风、雷、雨、电”四大护神神像。过庙入阴阳峡谷,穿翠竹曲径,数十米高的泉水,汇集成百米的五级水帘瀑布,形成一个个深不见底的龙潭。:959-960

杨梅千年古树群位于程龙镇杨梅村境内,距县城20千米,总面积8平方千米。景区内桃江流城建有牛迹潭电站,上游流程长7千米,河面宽100~150米,有镜泊湖、千年古树群、五梅山庵、三合古庙、喜鹊崖、穿石瀑布等22处景物景观。千年古树群树种多为苦槌树,间有红枫黄檀、桂花等名贵树种,大的胸径3米以上,一般的也有2米左右。:959-960

人物

荣誉

参考资料

龙南概况 .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4

龙南市情况简介 .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龙南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1-04

龙南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4

江西省人民政府 市县动态 龙南县: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武当山景区掠影.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01-05

关西新围.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信息公开指南 | 龙南市信息公开.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4

龙南市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1-04

龙南历史渊源 | 龙南市人民政府.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全省先进!龙南再获重磅大奖!.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江西省人民政府 表彰和奖励 关于2021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的公示.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01-05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龙南关西围.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2023-01-05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通知公告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发布全省A级旅游景区名单的公告.江西省文旅厅.2023-01-05

龙南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 龙南市人民政府.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4

龙南县7处文化遗产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围屋之都,山水龙城,江西龙南欢迎您!.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江西省人民政府 公共文化 江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01-05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_中国概况_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1-05

太平桥.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政府网.2023-01-05

沙坝围.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燕翼围.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龙光围 .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乌石围.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龙南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文物场所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统计表 | 龙南市信息公开.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围美龙南 • 客迎天下 .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文物局对文塔进行踏勘调研 | 龙南市信息公开.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烟园围历史背景.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全国航拍大咖齐聚赣州龙南 飞越关西新围感受客家风情_中新网江西新闻.中新网江西新闻.2023-01-0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非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05

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赣南客家围屋民居 .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江西省人民政府 文化风俗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01-05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南客家织带 | 龙南市人民政府.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客家龙船会.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大江网.2023-01-05

客家千人宴.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龙南客家民俗 | 龙南市人民政府.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龙南香火龙.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关于确定龙南市市树市花的决定 | 龙南市人民政府.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公司简介_龙南县第一人民医院.职业病网.2023-01-05

龙南中医院.龙南中医院.2023-01-06

龙南妇幼保健院.康强网.2023-01-06

我为群众办实事之龙南市交通运输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 龙南市信息公开.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龙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 龙南市人民政府.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龙南旅游的春天 .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围屋之都 山水龙城”欢迎您 | 龙南市人民政府.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赣州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开展龙南市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26个自然资源所有权首次登记的通告 | 赣州市自然资源局.赣州市自然资源局.2023-01-05

南武当旅游景区简介 .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6

虔心小镇景色 .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我市获评全省2020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先进县(市、区) | 龙南市人民政府.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

赣州龙南等三地入选全省首批“美丽宜居与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试点县(市).龙南市人民政府.202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