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阆中市

阆中市

阆[làng]中市,中国四川省县级市,由南充市代管,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底,户籍人口808492人。

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总体呈现为东北、西北部高,南部低。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有嘉陵江水系和渠江水系。区域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2000多年来,阆中市是巴蜀要冲、军事重镇。战国时,阆中古城曾为巴国首都之一。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设立阆中县,其为郡、州、府、道治所。元朝时,阆州升格保宁府,并于元朝、明朝和清朝成为川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

阆中市是第一批内陆开放城市、国家创新改革试验田。其中,食品医药、丝纺服装、家居建材、新兴产业为四大主导产业。2022年,阆中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88.8亿元,三大产业比重为22.1:32.1:45.8,其GDP在南充市排名第三。

阆中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享有“阆中大佛寺”“巴蜀要冲”之称。境内阆中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大古城之一,被誉为“风水古城”。2021年,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成功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名称

阆中市,地名古奥。其名称由来有因山得名和因水得名两种说法。

“阆”字第一次出现在《管子·度地篇》中:“天子中而处,此渭因天之固,归地之利。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土阆”。许慎说文解字》:“阆,门高也,从门,良声”。《太平寰宇记》:“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古城”,又记载:“嘉陵江曲,其三面,县居其中,取以为名。”即阆中因山得名。《巴记》:“阆水纡曲,迳其三面”。《旧唐书地理志》:“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即阆中因水得名。

两种说法并不矛盾。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因名南充锦屏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一段,古称阆水。因城址位于阆山阆水,故名阆中。

历史沿革

先秦

阆中,夏朝属于梁州领域,商朝属于巴方领域,周代属于巴国领域。

巴子国受楚国所迫,约在公元前330年迁都阆中古城

秦汉至南北朝

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及阆中县,郡治阆中,后移治江州

西汉初,汉高祖褒扬纪信舍身保刘、“诳楚救汉”之功,析阆中县南境、纪信的家乡置安汉县,辖今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蓬安县岳池县西部及北部、西充县南部等地。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征东中郎将安汉人赵韪[wěi]想要得到巴名,建议三分巴郡,于是益州牧刘璋分巴郡为巴、永宁、固陵三郡,阆中隶属巴郡,郡治安汉。建安六年(201年),鱼复人蹇[jiǎn]争巴名,刘璋又改原永宁郡为巴郡,改原固陵郡为巴东郡,改原巴郡为巴西郡,巴西郡移治阆中。东汉刘协建安六年(201年)至成汉嘉宁二年(347年),阆中为巴西郡治,巴西郡辖8县。

三国时,巴西郡辖4县,张飞出任巴西知府,镇守阆中7年。

晋朝时,巴西郡辖10县。成汉时,郡辖县减少宣汉县宕渠[dàng qú]两县。东晋永和三年(347年),巴西郡移治绵阳市[fú chéng](今绵阳)。东晋宁康元年(373年),前秦占领东晋梁、益二州后,曾在阆中置巴西郡。东晋太元八年(384年),东晋占领阆中。东晋义熙元年(405年),谯纵[qiáo zòng]割据巴蜀。义熙九年(413年),东晋再次占领阆中,在阆中设北巴西郡

南朝梁天监八年(509年)在阆中设北巴州,州辖6郡。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在阆中设北巴西郡,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北魏孝昌元年(525年)至大统元年(535年),北魏占据阆中。西魏恭帝元年(554年)至隋开皇三年(583年),阆中为隆州和盘龙郡治。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三年(583年)至大业三年(607年),隆州下辖10县。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辖区未变。

唐武德元年(618年),巴西郡又改为隆州,阆内也改为阆中。隆州辖12县。武德四年,南充市、相如属果州,仪陇县、大寅属蓬安县,又设立新政县,隆州共辖9县。武德七年省思恭入阆中,隆州共辖8县。李治时,鲁王灵、滕王元婴先后出任隆州刺史。元婴认为衙宇卑陋,于是大规模营建,最后衙宇像宫苑般华丽,因而称为隆苑。开元元年(713年),为避李隆基讳,改隆州阆州,隆苑亦改为阆中古城天宝(742年),改阆州为阆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次改阆中郡为阆州。其后到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阆中一直为阆州治所。

五代十国天成四年(929年),在阆州置保宁军。

北宋时,曾置安德军。唐开元元年至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州(郡)辖9县。熙宁四年,晋安、歧平分别被下辖至西水、奉国,于是阆州辖7县。

元至元十三年至民国初,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保宁府辖8县。

明清

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和清顺治八年(1651年)至民国五年(1916年),川北道(民国三年改为嘉陵道)亦治阆中。明代,在阆中古城设川北分巡道。

清代设川北兵备道和川北镇总兵署。清顺治四川省会在阆中设立达20年之久,四川总督、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五科。清代,川北道辖保宁府、顺庆府、潼川州共25州县,保宁府除减少梓潼县外,原辖州县未变。康熙帝四年(1665年)四川全境平定以后,省会迁往成都市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在阆中设川北宣慰使署。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川北观察使署。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川北道署,不久改为嘉陵道署,南充市代管。川北道(嘉陵道)辖6县。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suí]靖公署、巴山警备司令部设于阆中。

民国二十二年至民国二十四年期间(1933年-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阆中相继建立阆南县、苍溪县、阆中县、忠发市4个县级苏维埃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29日,阆中和平解放。1950年1月8日,成立阆中县人民政府。1984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阆中古城为历史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1993年8月,阆中被列为省直管市,由南充市代管。

2003年,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阆中市政府由阆中市区内东街7号迁至市区巴都大道66号。2022年11月25日,发起成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县文旅创意产业联盟”。

地理

位置境域

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东与南充仪陇县、巴中恩阳区接壤,西与广元剑阁县毗邻,北连广元市苍溪县,南抵南充市南部县,以阆中古城为中心点,东西界距51千米,南北界距28千米,总面积为1878平方千米。

气候

阆中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气候温和,冬暖夏长霜期短,风速小,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

阆中市历史平均气温为17.8℃,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6.6℃。地区气温变化不大,南北向相差1.0℃。月平均气温变化有一个高峰和一个低谷。最热出现在8月,为24.2~27.1℃;最冷出现在1月,为-6.6~4.5℃。全年无霜期为274~291天。历史平均年降水量为998.5毫米,年最大(1981年)降雨量为1698.3毫米,年最小(1979年)降雨量为622.2毫米。全年降水量多集中在(6~8月),各地平均降水量在450毫米以上,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秋季(9~11月)次之,在30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25~33%;春季(3~5月)各地降水量在150~250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17-25%;冬季(12~2月)最少,仅有20~40毫米,不到全年降水量的5%。

地质

阆中市属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的川中褶皱带。在新生代第三纪之始新世纪时期、第三纪晚期及第四纪时期,喜马拉雅山发生两次造山运动,使得该市所处地区先下沉形成平原,后形成独特的复合造山带地质构造。区内地质构造形迹微弱,一般无明显线形构造,形态单一,无明显断层分布,几乎全为宽缓褶皱,方位为北东与北西,其主要构造形迹有双河场背斜、洪山场向斜等。构造线多呈弧形。

阆中市地层平缓,倾角一般1°~3°,局部5°~9°,不少地区实际上处于水平状态。地层结构简单,广泛分布第四系坡积物和白龙组砂质泥岩,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白垩[è]系下统苍溪组(K1c)、白龙组(K1b)及第四系全新统(Q4al+pl)。

地形地貌

阆中市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总体呈现为东北、西北部高,南部低。阆中市最高点为龙泉镇的天冒水山,其海拔为888.8米;最低处为嘉陵江猫儿井段,海拔为328米,相对高差为560.8米。该市分为东北、西北部低山区和中南部丘陵区两大地貌类型区。该市低山区包括东北、西北部的老观镇望垭镇千佛镇二龙镇文成镇思依镇木兰镇江南街道办北部等地区,约占阆中市面积的60%,嘉陵江为界,以西属于剑门山脉,以东为大巴山脉,多为梁壮山地貌,老观镇大部分为桌状山地貌。丘陵区包括中南部的洪山镇水观镇柏垭镇、保宁街道办、河溪街道办、江南街道办南部等地区,约占阆中市辖区面积的40%,由于受到嘉陵江河流侵蚀与沉积的作用,形成了丘陵带坝地形,主要为宽谷丘陵地貌。

土壤

阆中市内土壤包括紫色土、水稻土、潮土、黄壤4个大类,共6个亚类、10个土属、38个土种。东南、西南部为侏罗系蓬莱镇组棕紫泥母质;东北、西北部为白垩系城墙岩群黄红紫泥母质;嘉陵江两岸为灰棕冲积物母质;嘉陵江二、三级阶地为第四纪沉积物老冲击黄壤土类。东河、构溪河、西河、白溪河边系白垩系中下统和侏罗系上统地带发育而成的紫色潮土。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占耕地面积的81.58%;石质土、沙土居第二位,占耕地面积的11.85%;轻黏土层为第三位,占耕地面积的6.57%;其余为沙壤土。

水文水利

阆中市水系发达,河流众多,主要为嘉陵江水系,其次为渠江水系。全市境内有“一江四河”及169条溪沟。其中,嘉陵江是流经阆中市最大的河流,由北至南纵贯市境中部,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约670亿立方米。构溪河是嘉陵江的支流,总面积876平方千米,年均流量为13.2立方米/秒,流经龙泉、构溪、千佛、石滩、凉水、二龙、红土、妙高等乡镇,至河溪关汇入嘉陵江,有“小三峡”的美誉。

截至2022年12月,阆中古城市共有165座水库,6400多处水利工程。其中,石滩水库和解元水库是阆中市两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石滩水库枢纽位于该市石滩镇境内,嘉陵江水系构溪河支流三岔河中游,集雨面积31.9平方千米,总库容3215万立方米。解元水库枢纽位于阆中市解元乡滚经坪村,集雨面积25.5平方千米,总库容2899万立方米。此外,嘉陵江支流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0处,年发电量5377万千瓦/时。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阆中市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石盐、煤炭、沙金、等。其中,石油、天然气有良好的储油构造。该市东面有仪陇县背斜、土门场背斜,东北有唐山窟窿构造,南面有双河场背斜、石龙窟窿构造。2023年6月数据显示,石油储量约20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20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2019年资料显示,阆中古城市总面积1876.27平方千米,耕地689.78平方千米,占比36.76%;种植园地49.24平方千米,占比2.62%;林地742.79平方千米,占比39.59%;其他农用地包括农村道路、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沟渠、设施农用地、田坎为198.03平方千米,占比10.55%;建设用地155.71平方千米,占比8.3%;未利用地40.73平方千米,占比2.18%。

水资源

2022年,阆中市产水总量6.5072亿立方米,年地表径流总量6.24亿立方米。嘉陵江为流经市域的最大河流,左岸较大的支流有东河构溪河,右岸较大的支流有西河、白溪河()。地下水藏量0.2672亿立方米/年,多分布在境内嘉陵江干、支流两岸第四系冲积、洪积层中。市内水资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地表多年平均径流深约318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6.24亿立方米;“一江四河”年过境水量249.73亿立方米。地下水藏量为5833万立方米/年。

植物资源

阆中古城市市内植物资源包括野生植物和农作物。其中,绿化用材植物有29种,包括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柏树、柳树、桉树、意大利杨树、响叶杨、银杏、红豆杉、楠木(滇楠)、香樟苗菩提树、皂荚树、黄葛树、铁杉、槐树、臭椿、梧桐、泡桐、悬铃木、黄连木槲栎、冬青树、桤木[qī mù]、慈竹斑竹黄荆马桑。药用植物有44种,包括杜仲、黄檗[bò]、盘木瓜、苦、井栏边草、贯仲、沙参、交藤、打破碗花花乌头属、牡丹、芍药、威灵仙、黄连、当归、北柴胡香果[xiōng]、白芷茴香、红花、黄花蒿牛蒡、蒲公英、茵陈蒿、菊花、麦冬、半夏、石蒲、菖蒲、香附子长山药夏枯草蕺菜山茱萸树、泽泻车前、三颗针、栀子马齿苋牛膝女贞、益母草、枸杞、栝楼油料及其他经济植物有7种,包括板栗、核桃、蓖麻[bì má]、油桐、油橄榄、桑树构树禾本科杂草有过路草、过江藤、水灯芯、牛毛毡浮萍五点草马鞭草、子。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阆中古城市有野生维管植物裸子植物8科15属21种,被子植物门128科533属844种。植被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松柏混交林、栎柏混交林以及柏松纯林茂密,分布有野生银杏、红豆、香樟、楠木等10多种珍稀植物,有杜仲沙参桔梗麦冬等天然木本草本野生药材100余种,水域分布有莲、藕、菱、藻类等。全市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水杉、银杏等4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多杆香樟、杜仲等6种。

动物

阆中市脊椎野生动物共有31目94科404种。其中哺乳类6目17科43种,两栖动物2目5科9种,爬行纲2目7科16种,鸟类15目49科207种。兽类有水獭亚科[shuǐ tǎ]、鳞甲目赤狐等,两栖类有鳖、龟、大鲵属[ní]、中华蟾蜍等,鸟类有金雕游隼[sǔn]、红腹锦鸡等。全市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包括金雕、中华鲟等;国家II级保护动物56种,包括胭脂鱼雕鸮等;省重点保护动物210种,包括岩原鲤、红鳞裂腹鱼等。

自然保护区

四川构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境内,是以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8.67平方千米。构溪河流域共有维管植物98科252属346种,由水生、湿生和沿岸山地诸多旱中生植物构成,其中还包括一级保护植物水杉、银杏,二级保护植物香樟、杜仲等珍稀物种。此外,该流域有鸟类16目46科167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冠鱼狗等;有兽类7目18科43种;爬行动物3目8科16种;两栖动物2目3科9种;鱼类4目10科52种,包括川东北地区罕见的胭脂鱼、桂鱼、大鲵等。它曾被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ICGA、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EPA评为“中华100大生态亲水美景”。

自然灾害

阆中市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和森林病虫害。其中,气象灾害种类较多,主要有干旱、大风、冰雹、暴雨、洪涝、连阴雨、寒潮霜冻、雷击等。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地震为外地波及所致。境内小型滑坡、崩塌多发生在6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东北低山区为多发地带。农作物病害常年发生、危害较重,主要有稻瘟病、赤霉病、条锈病、枯萎病;虫害以螟虫[míng chóng]、稻飞虱红铃虫、蚜虫为甚。森林虫害有鳞翅目同翅目等翅目、鞘翅目、毒蛾科天牛、叶蜂等28个科、50多种,以蜀柏毒蛾危害最大;林木病害主要有松柏赤枯病、炭疽病[tàn jū bìng]、松栎锈病、白粉病、褐斑病。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01月,阆中市辖5个街道、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19个镇。阆中市人民政府驻七里街道巴都大道85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阆中市户籍人口808492人。其中,城镇人口280905人,乡村人口527587人,户籍城镇化率为34.74%;男性人口411332人,女性人口397160人,男女性别比为103.57:100;18-59岁人口483315人,占总人口的59.8%,60岁及以上人口212038人,占总人口的26.2%。新出生婴儿2974人,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6.38:100,出生率为4.79‰;全年死亡人口4376人,死亡率为7.05‰,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6‰,政策生育率达到99.9%。

民族

阆中市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散居其中。少数民族主要包括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傣族高山族水族羌族仡佬族[gē lǎo zú]、珞巴族、维吾尔族、瑶族哈尼族等29个少数民族。截至2019年08月,少数民族人口近万人。南街社区位于阆中古城核心区,有回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共计1435人,占社区常住人口的14%。该社区少数民族以回族居多,占少数民族居民总人口的95%。

方言

阆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属北方方言范畴。但与“北方话”不同,阆中方言按照地域分为老观话、思依话和保宁话三个片区。老观话以老观镇话为代表,范围包括老观镇、龙坪镇、土垭镇等地,有卷舌的声调,属于阆中市官话方言;思依话以思依场话为代表,范围包括思依镇、河楼乡、桥楼乡等地;保宁话以保宁镇话为代表,范围包括保宁镇、双龙镇、柏垭镇、水观镇等地。

宗教信仰

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先后传入阆中,教徒们建寺庙、修教堂,构成阆中多元文化。著名的建筑包括道教的云台观、吕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观音寺、永安寺、五龙庙、圆觉寺、千佛寺、长青寺、净圣庵,伊斯兰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的遗迹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阆中福音堂等。阆中市已有批准开放的宗教场所13处,信教群众近6万人。

阆中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刘保时,张道陵四川省修道,侨居阆中云台山传道、炼丹,并作道书24篇,创立道派。云台观成为道教二十四治之第十七治,即下八治之首。唐代,文士吕洞宾杜光庭等不求功名利禄,做了道士,慕名云游到阆中,写下诗篇。

佛教较早传入阆中。阆中大佛凿成于唐元和四年。唐代,境内建有开元、圆觉、永安、东岩、北岩诸寺,有释怀空、释行遵、释法融、宣什等名僧。明代,阆中观音寺为巴西最大丛林,殿前有宰相严嵩所书“佛都”二字的匾额。解放后,佛教活动仍继续开展,建有佛教协会。

阆中是伊斯兰教圣地。明末清初,伊斯兰教嘎德耶林派祖师华哲阿卜董拉西(沙特阿拉伯麦加人)来阆中传教,时年逾百岁。去世后葬于蟠龙山麓,并建巴巴寺,墓地命名“久照亭”。经教民规定,由河州、汉中市等地派阿訇[hōng]轮流守护,已历300余年。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常有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的穆斯林前来朝拜。

天主教基督教分别于明、清时代传入阆中,先后建有天主堂、福音堂和仁济医院、华英小学、天道学校等。

经济

概述

阆中市四大主导产业为食品医药、丝纺服装、家居建材、新兴产业。油橄榄产业为特色产业,打造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油橄榄产业园。在特色扶贫方面,该市已建成33.34平方千米的江东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园、12平方千米的江西干果扶贫产业园、40平方千米的江天休闲农业扶贫产业园和33.34平方千米的江北生态农业扶贫产业园。此外,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2022年,阆中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8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9亿元,增长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9%;第二产业增加值92.8亿元,下降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3%;第三产业增加值132.2亿元,增长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0.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1:32.1:45.8。

第一产业

截至2021年11月12日,阆中市有市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县级星级现代农业园8个。其中,“东柑、甜椒份、南果、北药”一带三片四大农业园区规模不断壮大,晚熟柑橘、生猪、中药材、肉牛生姜、蔬菜等产业链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3.9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08.3亿元,粮食总产量为44.4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为53.7万吨。年末,生猪存栏51.4万头,牛存栏5.7万头,羊存栏14.8万头。全年出栏生猪78.1万头,出栏牛2.4万头,出栏羊19.2万头,出栏家禽846.9万只。全年猪肉产量为5.68万吨,牛肉产量为0.29万吨,羊肉产量为0.28万吨,禽蛋产量为2.15万吨。

第二产业

阆中市丝绸、棉纺、酿造为传统产业。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医药化工、水电能源为该市行业支柱。机械、丝绸、皮革、包装、能源、化工、工艺美术七大行业为该市重点工业结构。阆中市被列为四川省轻工重点发展基地,有国家二级企业和定点出口专厂近20个,50多个产品行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2.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为55.8亿元,比上年下降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4%,营业收入累计达到245.2亿元,比上年增长4.7%,利润总额为12.8亿元,下降12.3%。建筑业增加值为37.03亿元,比上年增长3.1%。新增入库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为5家,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为55家。

第三产业

202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2.2亿元,增长3.3%。其中,文旅业成为阆中市经济优势产业、支柱产业。2018年至2020年,阆中市连续三年成功入围“中国旅游百强县”,全省排名从第5位到第4位、再到第2位,稳居全省前列。全市文旅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0%。自2018年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以来,该市持续擦亮旅游“金字招牌”,游客接待人次从2018年1207.7万人次增长至2020年1479.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33.62亿元增长至181.01亿元,增幅领先全省。截至2021年6月,全市接待游客8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5%、97.7%。2022年,国内外游客149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为187.2亿元。

经济功能区

四川阆中经济开发区总面积约为4.39平方千米,以食品加工、新材料、节能环保为园区三大主导产业。截至2022年10月11日,有企业140家、规模以上企业70家。2020年,规模企业总产值为205.73亿元,同比增速8.52%;纳税21129.90万元,同比增速达到7%;解决人员就业3.14万人。2021年,入园企业13户,协议总投资29.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

截至2022年10月,园区内道路、水电气等各类管网、通讯、照明、环保等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上,主干道、次干道和部分支路建设完成,道路共有20余条,全长20余千米。能源上,有孙家垭220KV变电站、黄土坡110KV变电站、江南35KV变电站为开发区供电,电力线路总长度33千米;阆中市天然气公司、川东能源公司为园区提供稳定气源,已建成10千米输气干管和14千米高压输气干管。消防上,园区消防站亟待竣工投入使用。环保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每天日处理3万吨;100吨/天污泥自蔓延热解焚烧无害化处置项目已建成;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正在建设实施。

四川阆中经济开发区先后被授予“四川省食品加工业基地园区”和“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同时被纳入《中国开发区目录》、省“5+1”特色园区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03月,该开发区入选四川省“第三批院士(专家)产业园”。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11月,阆中市有各级各类县管学校133所,其中学前教育47所(公办10所、民办37所),中小学校83所(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47所、完全小学2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中职学校3所(公办2所、民办1所)。在校学生80308人,其中学前14731人,小学32235人,初中17924人,高中10326人,中职5092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普高本科上线率超全市平均水平,中职专科升学率达85%。

卫生健康

2022年末,阆中市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948个,其中村卫生室699个、诊所182个。各类卫生医疗机构拥有床位5068张,在岗职工595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635人、执业(助理)医师2075人、注册护士1823人。

截至2023年6月15日,阆中市境内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增至987个,其中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5家,卫生服务辐射周边区域。

科技事业

2022年,阆中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90亿元,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2.2亿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0.55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度评价入库90户。该市成功申报南充市2022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2项,获取财政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共计103万元。市内各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项目有14项。该市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0余次、宣讲科技知识12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发放农资折资约3万余元,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普及面达10余万人次。该市成功创建南充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个,通过开展各项科技服务工作,共解决疑难问题60余个,技术征集22条,发放资料1000余份。

文化事业

阆中市已获得15项国省市文旅品牌,成功创建“四川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阆中古城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成功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外,天宫镇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天府旅游名镇”;天宫镇五龙村、宝珠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桥亭中医康养旅游基地入选2021年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千年古城、万家书香”全民阅读项目被评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优秀品牌”。

2022年末,阆中市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54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物保护单位177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共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46个。该市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项。

体育事业

2021年,阆中市举办中小学田径、球类等体育赛事。在南充市第三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中,该市获得团体二等奖;在南充市第六届运动会中,阆中市代表团56支青少年队伍赢得71枚金牌、36枚银牌、37枚铜牌。该市举办“中国体育彩票杯”第五届四川省体育场馆职工运动会暨首届川渝体育场馆职工联谊赛。阆中市依托古城商业体西城1966组织三对三街头篮球挑战赛,依托四川省安逸走四川、阆苑不夜天组织水城杯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实现体育与文化联姻、与旅游融合。

2022年末,阆中市共有公共体育场馆2个、单项体育协会26个;全市经常参加锻炼人数达23.3万人。全年参加阆中市级运动会共61366人次。在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中,该市取得金牌18枚、银牌9枚、铜牌3枚,位列南充市金牌榜首位;在2022年四川省第五届幼儿体育大会中,该市获得3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在2022年南充市中小学生(青少年)6个项目体育比赛中,该市赢得2个团体冠军、4个个人冠军、2个团体季军。

环保事业

2021年,阆中市老城污水处理厂搬迁扩能、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投运;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要求,深入实施马家河、裕龙河流域环境整治,全市“一江四河”、重点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及以上,嘉陵江干流稳定保持Ⅱ类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96.2%2022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3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增至96.7%。此外,构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已于2019年实现无一处工业污染源,水源地水质达国家II类标准,部分区域水质达国家Ⅰ类标准。

社会保障

生活保障方面,2022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531人,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546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4589人,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2034万元。养老方面,阆中市公(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单位41个,共有床位3225张,全年全市发放社会养老金172602万元,发放职工养老保险金56123万元。医保方面,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611687人,支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用36171万元。就业方面,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424人,发放再就业各类补贴资金3875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793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3.76%。

交通

综述

阆中古城市历史上曾作为古蜀道的重要隘口和交通枢纽,处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运营中的兰渝铁路与规划中的成巴高铁在阆中市交汇,已建成的兰州-海口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阆营高速、规划中的南盐三高速、青岳高速穿境而过,嘉陵江55千米Ⅳ级航道全面建成,阆中机场即将建成试飞,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成型。

公路

2022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为4814千米,其中村道为3034千米;等级公路里程为4808千米,其中四级公路为4508千米。

截至2023年6月,阆中市境内有兰海高速公路、212国道、347国道共160千米,304省道、206省道共152千米。其中,兰州-海口高速公路是11条南北纵线中的第10条,起于兰州市七里河区晏家坪东街,终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海口港,途径阆中市,是又一条纵贯中国西部地区南北两端的重要中国高速公路。212国道道路全长约49.6千米,起点位于阆中市区212国道,终点为文成云台水库大坝,途经阆中市区。

铁路

2020年底,阆中市境内兰渝铁路全线贯通。兰渝铁路直连甘肃省重庆市,是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客货共线快速铁路,是西部地区联系新亚欧大陆桥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大能力运输新通道,阆中境内里程约25千米。兰渝铁路的全线贯通标志着阆中古城市全面接入全国铁路网。

航运

阆中机场四川省内地唯一服务于县级市民用运输机场。它采用4C民用机场标准,旅客吞吐量65万人次/年,年货邮吞吐量2000吨/年。机场已于2019年开工,预计2021年—2025年通航,助推南充市“一市两场”格局和阆中“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综合立体交通网构建。

河运

阆中市境内有通航水域一江四河,其中嘉陵江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长度及流量第二大的支流。境内嘉陵江55千米IV级航道全面建成,实现阆中至重庆市500吨级重型船舶全线通航,完成水城码头与客运港码头主体工程建设。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底,阆中市建成公交站152个,开通县际客运班线8条、县内客运班线73条、农村客运班线78条。城郊短线区间路线公交车投放89辆,城市出租车投放250辆。全市营运载客汽车拥有量达247辆,中高级客车比例达80%;营运卡车224辆,平均吨位8.5吨。阆中市县级客运站建有1个,乡镇客运站建有23个,村级招呼站建有424个,基本形成以县级客运站为龙头、重点乡镇客运站为支撑、村级招呼站为节点的三级运输站场体系。其中,阆中汽车站为二级客运站,处于阆中市保宁镇环城东路(嘉陵江四桥西桥头50米),用地35100平方米,车站发车站台15个,客运车辆停发车场面积9419平方米,站前广场面积2301平方米。

人文

综述

阆中市有“阆中古城仙镜、风水宝地”之美誉,也是中国第一风水古城、世界千年古县、春节文化之乡、首批天府旅游名县。阆中人饮食偏辣,“阆中古城三绝”是阆中特色;习俗多种多样,2019年“阆中春节习俗”被列入四川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艺术形式多姿多彩,川北皮影(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红色遗迹和国家级、省级、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保留至今,被称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

饮食

阆中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由回族汉族满族多民族饮食文化构成。经典美食有牛肉凉面张飞牛肉保宁醋、保宁蒸馍、油茶馓子、华珍牛肉等。其中保宁醋、白糖蒸馍和张飞牛肉最为有名。

保宁醋为全国四大名醋之一,产地阆中。保宁醋以皮、大米、小麦为主要原料,采用古传秘方配置60多种药材制曲发酵,取松华井泉水精酿而成,酸中有甘,风味独特,开胃健脾,有益健康。1915年其获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金奖,并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有“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之说。

白糖蒸馍是阆中知名小吃,由清朝乾隆回族技师哈公奎所创。《阆中县志》记载:“保宁麦面最知名,取南麦碾细,重罗筛之,蒸为馒首,名曰蒸馍。远行者携千余里外,虽外霉内燥,蒸之移时,而色、香、味、形如故。外来客商多于县中购蒸馍以作馈品。”保宁白糖蒸馍以上等白面为原料,与一般糖蒸馍不同的是,它不用纯碱,而是在适当气温下自然培殖酵素,这样既保持了面的清香,又因发酵而自发产生了纯正曲香。

张飞牛肉出自保宁干牛肉,是阆中回民生产的一种清真风味的传统食品。相传,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拜兄弟时,曾大摆酒席。为有可口的下酒小吃,张飞提供配方,厨师制作。最后卤制而成的牛肉面黑心红、味美可口。张飞牛肉于1912年在四川省劝业会上被评为“上等食品”,于2010年被公布为第三批阆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先后获得“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四名牌产业”“四川老字号产品”等荣誉称号。

习俗

春节习俗

阆中在汉唐时是中国民间天文学研究中心。刘彻时期的阆中人落下闳[hóng],领衔编撰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历书《太初历》,推算出的农事“二十四节气”,科学无误,沿用至今。落下在《太初历》中定下一岁之末,新年之始为春节,即华人一年一度的“新年”。春节始于落下闳,因此落下闳被人们尊为“春节老人”,阆中被称为春节文化发源地。

巴人习俗

阆中古城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巴国的最后一个首都定于阆中。秦末,阆中巴人领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组成汉军前锋,帮助刘邦“还定三秦”。“巴文化活化石”巴渝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nuó xì]、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均反映了饶有特色的巴人遗风。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阆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计104项,其中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项,包括阆中皮影戏、阆中丝毯织造技艺、阆州情歌、巴象鼓舞、老观灯戏、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盐叶子牛肉烹制技艺、保宁压酒酿造技艺、阆州醋酿造技艺、阆中春节习俗,县市级项目34项。

艺术

阆中艺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有打钱棍、花灯戏、太平牛灯、剪纸、川北皮影、阆中傩戏、山歌调、打夯歌、川剧座唱、茶馆评书等。

阆中灯戏

1200多年前,在道教盛行的邻县苍溪县春社、秋社、清明节、建庙迎神、神佛生日等民俗活动有坛()班和灯班艺术表演,两类戏班相互合形成独特唱腔的灯戏(川派傩戏),经阆中民间艺人吸收并加以发展,形成一定影响力的阆中灯戏。

川北皮影

2000多年前,在陕西省地区出现羊皮戏,俗称皮影戏。皮影戏运用幕影演出,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清代各地方的戏剧唱腔的多样促使皮影艺术表演达到鼎盛时期。阆中的皮影戏是四川省的代表。它糅合进苍溪灯戏(川派傩戏)唱腔进行表演,影响了整个四川皮影艺术的发展,被称为“川北皮影”。

特色文化

红色文化

阆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辈无阶级革命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古城三年之久,共有19000多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地方武装组织。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有11000多人随队长征,其中女兵500余人。据统计,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阆中籍红军战士共7500多人,其中红军女战士200多人。阆中市至今仍留有中共阆南县委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保宁镇红军石刻标语群、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

风水文化

阆中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集形成。“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城市选址是按照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5月,阆中市拥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不可移动文物1000余处,馆藏各类文物藏品近300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000余件(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桓侯祠又称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其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古城西街,是一座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面积为20000多平方米。由山门、敌万楼、左右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大义千古馆、为世虎臣馆、巴西良牧馆、灵弈馆组成,为全国一大胜迹。祠内有众多历代名人碑刻匾联,陈列有武后铜钟等1000余件历史文物。

永安寺位于四川省阆中市东南45千米的水观乡境内,地处大巴山脉余脉大仪山系,为群山环抱的平坝高地黄泥岗之上;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三进四合院格局的古建筑群,由山门、观音殿、东西厢房和大殿组成。唐末,始建永安寺,称本觉院。2013年12月,永安寺灾后抢险维修工程竣工验收。

五龙庙文昌阁位于阆中市东南40千米的河楼乡白虎村五龙山麓。据《阆中县志》记载,五龙庙始建于唐代末年,后经风雨侵蚀、雷击烧毁,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丞相任亨泰组织修复,属任姓聂氏宗祠。大殿正大门两侧分别立有石碑。五龙庙原建筑遗址占地约3000平方米,依山向南,原有厢房16间,有庙门、戏楼等。经过历史的变迁,现仅存后殿文昌阁,庙前保存一株距今800多年的古树。

玉台山石塔位于四川省阆中市保宁镇沙溪办事处滕王阁村北。石塔始建于唐初(7世纪初叶),李渊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被贬作隆州刺史迁阆中时,常游玉台山,后建塔纪念。玉台山原有玉台观、滕王亭,早废,近年修复。石塔保存基本完好,通高8.25米,塔基呈四方形,其上再建四瓣梅花状须弥座,座上下刻仰覆莲瓣,束腰处为镂空卷草纹;塔身呈圆钵状,下内收,正中有一。

观音寺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城东公园路,建于明朝初年,自明代以来即为佛教圣地,也是阆中名刹。据《阆中县志》记载,观音寺最初修建在保宁府治西边,后因修建寿王府,在明弘治四年(公元1451年),将观音庙整体搬迁至古城公园路现址。现存天王殿、罗汉殿、大雄宝殿,均为歇山式屋顶,斗拱繁复。明代宰相严嵩所书有“佛都”二字匾额,明尚书洪钟许赞、四川按察司事分巡川北道杨瞻、清邑人王应沼均留有诗文。

巴巴寺位于四川阆中市城区东郊蟠龙山南麓,前瞻嘉陵江,后枕蟠龙山,巧借地势,就冈建寺,依势而曲,随形而弯,林中有寺,寺中有园,园中有楼亭。全寺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由牌坊门、墓林、山门、照壁、木牌坊、“久照亭”大殿、拱北、礼拜堂、潜花厅、井亭、朝神者住室以及阿訇生活区等部分组成。该寺是阆中市现存唯一的伊斯兰教寺庙园林

川北道贡院是全国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乡试考场,也是全国罕见的一处科举文化圣地。贡院由大门、龙门、号房、序馆、贡院馆、科举制度馆、科举教育馆、科举程序馆、弥封所、收掌所、提调厅、监试厅、誊录所、对度所、至共堂、衡文堂、状元英杰馆、进士英杰馆、阆中进士馆、举人贡生馆、秀才馆、科场贿案馆、科举防弊馆、轶闻趣事馆所组成。

大像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阆中市。据现存碑记记载,大佛凿于唐代开元至元和年间(公元713—820年),通高9.88米,为释迎牟尼佛善枷跌坐像,即文献中所记的“大像”,人称“阆中大佛”。佛头有螺髻[jì]原为瓦泥补塑,现已部分脱落,袒胸,左手平置于膝上,右手上屈,作施无畏印状,两足踏莲花。大佛衣纹镌刻简单,线条清晰,全部为凸纹。佛头偏大而身稍窄,足略大而腿偏小,面容端庄而慈详。头部后面有火焰纹背光。身后有高10.2厘米的小佛干余尊,均坐莲台。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邵家湾墓群、文笔塔、石室观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圆觉寺、天宫院、读书岩石刻、清真寺、朱家山坪上遗址、福音堂、中共阆南县委旧址、汪家楼、陕西会馆、杜家客栈、阆中孔子庙、阆中精兰院、湖广会馆、灵山遗址、兰家坝新石器遗址等23处。

华光楼又称“古镇江楼”,是阆中市的标志性建筑。它横跨大东街南头,位于上、下华街之间,临嘉陵江,正对南津关古渡。华光楼建在唐朝滕王元婴所建的南楼旧址上,明朝嘉靖中称作南楼,后来取名镇江楼、华光楼。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毁于一场大火,同治六年重建“壮丽冠巴阆诸楼”。

风景名胜

综述

阆中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阆中古城、锦屏山、天宫院、滕王阁、东山园林等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个(老观镇),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天宫院村),国家自然湿地公园(试点)1个,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中国工农红军纪念园)。境内有阆中古城5A级旅游景区、天宫院4A级旅游景区和嘉陵江山、凤舞天宫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古城内有汉桓侯祠、贡院、道员衙门、中天楼等著名景点。古城周边有锦屏山、魁星楼、白塔山、东山园林等知名景区。乡村有凤舞天宫、杨家河、老观古镇等旅游景点。

2022年阆中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9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2亿元,并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旅游投资大会。

重要景点

阆中古城景区

阆中古城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面积1.78平方千米。古城融山、水、城为一体,城址选择、街道布局、重点建筑典型地体现古代城市建筑的风水理论,被建筑学家称为“风水古城”。主要景点有汉桓侯祠、四川贡院、华光楼、清真寺、93条古街道、一大批明清古院落和四大特色街区。

天宫院景区

天宫院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天宫镇境内。景区面积10余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52%,景区内有天宫院古建筑群、袁天纲墓、李淳风墓、罗盘广场、推背园、天宫古镇、西河古街、西河观光区、九曲太极水等景点和“九龙朝圣”“二龙捧珠”“麒麟太阳”等风水佳局。

滕王阁景区

滕王阁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阆中古城北玉台山南麓。“5·12”汶川特大地震致使景区内的唐代石塔、滕王阁大殿严重受损。2011年修复重建后,作为城市公园开放。景区面积扩大到0.27平方千米,主要景点有唐代石塔、滕王阁大殿、颐神洞、慈氏洞、摩崖题刻、“万丈丹梯”等。

四川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

构溪河起源于侨盘山,流经阆中市龙泉镇、千佛镇、石滩镇二龙镇凉水镇、西山镇、解元镇、金城镇、妙高镇,在河溪镇汇入嘉陵江,境内长79千米,流域面积658平方千米,其中林地233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为43.1%。构溪河上游为高山峡谷,河床呈“V”字型,下游多丘陵,河床呈“U”字型,流速上急下缓,在河水转弯处,形成宽阔的自然湖泊。

凤舞天宫乡村旅游度假区

凤舞天宫乡村旅游度假区以天宫院AAAA级景区为依托,沿省道347、柏天旅游快速通道和广南高速公路环线布局,以田园和乡村为载体、以沿线景观节点为依托,打造出瓦房沟森海鸠小镇、桥亭康养小镇、五龙田园小镇、临江山水度假小镇,是集生态观光、乡村体验、精品度假、户外运动和文化创意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度假区。

对外交流

国际

2013年5月17日,在南充市外侨办的积极联系和推动下,阆中市与美国托马斯维尔市、多森市、亨特斯维尔市签署《关于经济贸易科技旅游与文化等领域深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一致同意,将推动双方经济、教育、科技合作以及政府间交流,并在友好交流与合作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共同努力推动双方正式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国内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千年古县、历史名城,这里是阆中!.四川文旅厅微信公众平台.2025-01-07

..2023-07-24

阆中简介.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7-18

阆中气候概况.阆中市气象局.2023-07-18

阆中地形概况.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7-18

历史沿革.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7-18

阆中市生态环境局2019年辖区五个区域土壤环境监督性监测及21家企业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督性监测竞争性磋商采购公告.四川政府采购网.2023-07-18

《阆中方言》为游客了解阆中民俗开启新窗口.南充新闻网.2023-07-18

2022年阆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阆中市统计局.2023-07-20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3-07-18

四川阆中机场获批 计划年底前开建.四川日报.2023-07-19

四川阆中古城开建特色火车站 预计2015年建成.华西都市报.2023-07-19

..2023-07-24

阆中构溪河成为南充落实河长制工作典型 流域内维管植物346种.四川在线-南充频道.2023-07-22

西充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西充县发展和改革局.2023-07-23

2022年蓬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蓬安县统计局.2023-07-23

关于南充市高坪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高坪区发展和改革局.2023-07-23

2022年嘉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嘉陵区统计局.2023-07-23

经济发展情况.营山县统计局.2023-07-23

仪陇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仪陇县统计局.2023-07-23

2022年南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南部县人民政府.2023-07-31

【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南充市顺庆区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2023 年计划(草案)的报告.顺庆人大微信公众平台.2023-07-31

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 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国文明网.2023-07-18

阆中市:工业“挺”起脊梁 产业“链”向未来.南充日报.2023-07-18

2022年阆中统计年鉴.阆中市统计局.2023-07-18

【历史文化】寻根探源话阆中.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2023-07-18

阆中市地情.阆中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07-18

四川地情 四川省情 市县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07-25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县文旅创意产业联盟在四川大英成立.封面新闻.2023-07-18

..2023-07-24

探源远古阆中与人类文明.阆中市伏羲文化研究学会.2023-07-23

..2023-07-24

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阆中市构溪河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7-23

在南充这个国家湿地公园,邂逅油画般的夏天.南充播报.2023-07-23

【记忆】千里嘉陵第一坝.政务:方志四川.2023-07-22

基础设施发展情况.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7-18

阆中资源概况.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7-18

阆中市石滩水库建设管理处2018年度部门预算信息公开.阆中市石滩水库建设管理处.2023-07-22

阆中年鉴2022.阆中市人民政府.2023-07-24

阆中构溪河成为南充落实河长制工作典型 流域内维管植物346种.四川在线-南充频道.2023-07-27

3月3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阆中市国土资源局.2025-04-25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游隼“落难” 阆中消防紧急救助.南充政法.2023-07-27

猛禽雕枭鸽棚吃鸽子被捉 四川阆中放归4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封面新闻.2023-07-27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四川构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的公示.南充日报.2023-07-18

四川推选全省最佳最具潜力森林康养目的地 20景点入选.央广网新闻.2023-07-18

安逸!天青水碧国字号加身的阆中“小三峡”简直美惨了.南充晚报.2023-07-18

“巡”有目标 “管”促成效 ——阆中构溪河自然保护区努力提升管护水平.南充市林业局.2023-07-25

涨知识!2021年度四川省行政区划代码公布,你的家乡是啥代码?.四川在线.2023-07-19

阆中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阆中市人民政府.2023-07-19

阆中市人民政府.阆中市人民政府.2023-07-19

刘祎当选为阆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南充政法-今日头条.2025-02-17

张晓波当选为阆中市政协主席.四川在线.2025-02-17

南充市人民政府.阆中市人民政府.2023-07-18

杨德宇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阆中市融媒体中心.2023-07-27

政协第十五届阆中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7-18

曹健当选阆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唐硕当选市长.人民资讯.2023-07-18

欢迎您光临中共南充市委统战部网站!.中共南充市委统战部.2023-07-18

妙趣横生的阆中方言:“车份”是司机,“子孙”是吝啬.搜狐网.2023-07-18

「五一晒游」阆(lang),阆中的阆.同心四川.2023-07-18

四川省阆中市政协委员调研民族宗教工作.四川新闻网.2023-07-28

阆苑仙境说阆中.东方文化杂志.2023-07-18

阆中观音寺背后的传奇故事.阆中在线.2023-07-18

打造特色产业 开辟共富通道 ——阆中市借力东西部协作发展壮大油橄榄产业.阆中市乡村振兴局.2023-07-18

从“望山兴叹”到“靠山吃山” 阆中市乡村产业发展动力强.四川科技报.2023-07-18

2021年阆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阆中市统计局.2023-07-18

阆中市坚持园区带动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潇湘晨报.2023-07-19

阆中市委书记杨德宇:巩成效提品质树品牌,阆中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三连增” |天府旅游名县巡礼· 专访.四川在线.2023-07-18

四川阆中经济开发区 - 川观新闻.川观新闻.2023-07-23

产业园区.南充市人民政府.2023-07-19

阆中:提振工业经济 打造工业强市.南充日报.2023-07-19

阆中经济开发区入选第三批四川省院士(专家)产业园.阆中市经开区管委会.2023-07-19

阆中市人民政府2022年关于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自评报告.阆中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2023-07-19

《南充区域教育体育中心建设阆中实施方案》政策解读.阆中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2023-07-19

阆中市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信息.阆中市人民政府.2023-07-2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22

阆中古城重磅级遗产项目大盘点!.阆中旅游.2023-07-18

..2023-07-24

国道212线阆中段公路提档升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阆中市人民政府.2023-07-19

阆中市综合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阆中市人民政府.2023-07-18

阆中新汽车客运站正式投入运营.四川新闻网.2023-07-18

【拼经济·看文旅】四川阆中:重塑老城形象 千年古城焕“新颜”.四川新闻网.2023-07-18

非遗·项目 阆中春节习俗等入选 第五批四川省非遗项目.南充晚报.2023-07-18

美食文化.古城旅游网.2023-07-18

张飞牛肉.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7-19

这座千年古城曾被诗圣杜甫“点赞”,藏着真正的古城之魂!.四川文旅.2023-07-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22

阆中入选“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南充晚报.2023-07-18

在展览中邂逅四川非遗的魅力 这件阆中皮影演绎文化的传承和坚守|“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封面新闻.2023-07-18

喜报!阆中被认定为四川省文物大县(市).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7-18

阆中新增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充日报.2023-07-18

汉桓侯祠.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7-22

..2023-07-24

..2023-07-24

..2023-07-24

玉台山石塔.中国华夏文化遗产网.2023-07-24

探访南充国宝|观音寺 在尘埃中闪亮的明代建筑.南充晚报.2023-07-24

..2023-07-24

清代四川贡院.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7-22

..2023-07-24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文物局.2023-07-18

文化发展情况.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7-18

四川地情 四川省情 市县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07-18

四川公布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96处入选!.四川发布.2023-07-18

成渝双城记 阆中古城荣获“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 封面新闻.2023-07-18

华光楼.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7-22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阆中+1→.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7-22

阆中古城.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7-18

天宫院景区.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7-18

滕王阁.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7-18

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7-18

凤舞天宫乡村旅游度假区.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7-18

美国南部三市市长考察团访问南充.南充日报.2023-07-19

扩大“朋友圈”!阆中与九寨沟县结为友好县市!.南充晚报.2023-07-19

嘉陵江文化旅游联盟成立大会在阆中召开.中国日报网.2023-07-19

阆中普宁缔结友好城市.南充日报.2023-07-19

肖秧.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7-18

张鼎铭.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7-18

汪易.阆中红军烈士纪念园.2023-07-18

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2023-07-18

学习科学家落下闳,弘扬科学精神.四川省落下闳研究中心.2023-07-18

话说阆中:“范三侯”.阆中旅游.2023-07-18

水利部公布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梁河县人民政府.2025-04-23

《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4》发布.光明网.2025-03-20

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名单出炉 四川一地上榜.四川观察.2023-07-18

通报表扬!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单位、县市区、乡镇、示范村出炉.川观新闻.2023-07-18

2021中国西部百强县揭晓:四川26县上榜.人民网-四川频道.2023-07-18

全国第四!象山入围“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象山发布.2023-07-18

服务农民工,四川这些先进市县和单位受表扬(全名单).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2023-07-18

我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名单公布.四川日报.2023-07-18

2018-2020 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命名名 单.卫健委网站.2023-07-18

直击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30+100+100”名单来了.四川新闻网.2023-07-1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名单的通知.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2023-07-18

「四川在线」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揭晓:四川29个县市上榜,总数西部第一,西昌领跑四川县域发展.央广网.2023-07-18

粮食丰收有奖励!四川表彰2个市州和20个县(市、区).四川在线.2023-07-18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3-07-18

四川首批17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授牌.四川在线.2023-07-18

新闻浏览.中国小康网.2023-07-18

全国传播热度百强市(县级)出炉.中国经济网.2023-07-18

新闻浏览.小康杂志.2023-07-18

阆中起航:打造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四川日报.2023-07-18

阆中入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中国网.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