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厂镇
青龙厂镇位于元江县东北部,东与石屏县接壤,西北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扬武镇山水相连,素有元江“北大门”之称。青龙厂镇之“青”指铜,“龙”指矿脉,因曾办厂冶炼青铜而得名,镇政府驻地距离县城35公里,距离省会昆明市200公里。全镇国土总面积484平方公里。
概述
青龙厂镇地域广阔,土地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居全县之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17~22摄氏度,气候宜人,雨量充沛。主产:玉米、稻谷、甘蔗、烤烟、小麦。境内蕴藏有丰富的铜、铁等矿产资源,目前有2户铁合金企业,5个铜矿企业和1个铁矿开采企业。区位优势突出,国道323线和213线玉元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便捷的交通网络,也使该镇交通运输业和饮食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青龙厂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84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7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8元,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的良好局面。
历史
青龙厂镇隶属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国2年(1913年),设置东北乡(今青龙镇、龙潭乡一部)。
民国17年(1928年),改乡为区,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二区。
民国28年(1939年),设青龙厂镇。
1949年8月,元江解放,成立元东北区辖青龙厂乡、泰康乡、隶属蒙自专区。
1950年9月,设朋程为第一区,辖原青龙、泰康保险集团两区;1952年2月又改设青龙厂为一区;
1954年7月,划归玉溪行署管辖;
1958年8月改区为人民公社,青龙为前进人民公社,同年底改设青龙人民公社;
1962年恢复区的建置青龙为六区;1970年4月又改区为人民公社;
1984年5月又恢复至1987年底复区;1988年1月撤区建镇。青龙厂镇辖青龙厂、它克、果洛、铜厂冲、撮科、阿不都、假莫代、朋程、路通、西拉河10个村委会、72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
自然概貌
青龙厂镇位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北部,总土地面积48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7733亩,复种指数58%,森林覆盖率居全县之首;最高海拔2117米,最低海拔452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干热河谷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集坝区、半山区、山区为一体,气候宜人,雨量充沛。主产:玉米、稻谷、甘蔗、烤烟、小麦。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甘蔗、冬早蔬菜、柑橘属、西瓜等,畜牧业发展较快。境内蕴藏有丰富的铜、铁等矿产资源。镇政府所在地青龙厂村距县城34公里。
经济概貌
200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744万元,比上年增7.2%,农村社会总产值〈现价〉10968万元,比上年减25%,工农业总产值(现价)3720万元,比上年减22%,其中:工业总产值1761万元,比上年减41%;农业总产值1959万元,比上年增12%。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61万元,比上年减34%,财政支出513.38万元,比上年增8.0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6万元,比上年减22%。农民人均占有粮食521.9公斤,比上年增1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694元,比上年减440元;人均存款1420元,比上年增7%。主要农产品及产量:粮食678.32万公斤,比上年减0.5%,甘庶35831吨,比上年增19.9%,烤烟31.08万公斤,比上年增76.16%,油料总产4.29万公斤,比上年减4%,水果总产31.82万公斤,比上年增27%。
经济建设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一是烤烟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坚持走科技兴烟、提质增效的路子,狠抓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烤烟总量、质量、效益每年都有新增长。2005年,全镇烤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烟叶收购总量达54.78万千克,适销对路烟叶47.86万千克,烟农种烟收入达703.2万元,烤烟财政收入达112万元。水果资源丰富:柑橘已形成规模和特色
二是甘蔗生产快速发展。认真实施“两推广两提高一完善”措施,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协调服务,调动蔗农生产积极性,甘蔗产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2005年,甘蔗种植面积达1.48万亩,甘蔗产量5.5,蔗农收入770万元。引进镇外资金开办花卉企业,产品远销国内外
三是高效农业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积极引导农民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发民蔬菜、水果、花卉等高效作物,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655亩、优质果品生产基地2500亩、花卉基地368亩,产值1051.5万元。
四是畜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强畜牧科技措施的推广和动物防疫,有效控制禽流感病毒的发生。生猪、肉牛、山羊出栏数量和活禽、禽蛋产量逐年增加。2005年,畜牧业总产值达2418万元。
工业经济蓬勃兴起
一是铁合金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完成铁合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康达铁合金有限公司、新丰公司启动12500K
VA矿热炉建设和6300KVA矿热炉扩建,做好环保技改,推动铁合金工业健康有序发展。2005年,铁合金产量达11592吨,完成工业总产值7547万元。康达新能12500KVA和新丰县6300KVA矿热炉达标后,铁合金工业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
二是铜矿采选冶工业平稳发展。在市场不断变化,开采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各矿山企业抓住铜金属价格大幅上涨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设施,改进工艺,铜矿采选冶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生产电解铜215吨,铜精矿534吨,完成工业总产值563万元。
三是矿产资源勘察有序推进。完成了莫期作铜(铁)矿的现场探矿和绘制图纸、地质论证、地质报告;启动了白打莫铁矿和大明糟铜矿的勘探。全年工业总产值达8347万元,工业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140多万元,首次超过了来自农业的税收。
第三产业较快发展
积极营造环境、切实落实政策、不断改善服务,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饮食服务行业止跌回升,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5年,第三产业户数达603户,完成营业收入1051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逐年完善。完成沼气池1599口,小水窖2005口,坡改梯1256亩,人畜饮水工程23件,小型水利工程79件,小流域治理2件;建成全县最大最好最规范的标准化烟叶收购站;完成仰坝水库、它克调节池、攀枝花市水库除险加固;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完成1340多户的改造任务,减轻了农民负担;完成了勐仰坝、三家、它克大冲等6个村民小组街道建设。
二是交通条件明显改观。修建了5条村组公路,完成它克公路砼路面改造,自然村通车率达100%;新修蔗区公路244公里,完成了高速公路青龙厂出入口建设,形成以玉元高速公路为基本骨架,村组公路为网络,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区位优势逐渐显现。
三是通信和广播电视设施不断完善。建成青龙厂、它克、铜厂冲、马六讯130、139移动电话机站10座,开通它克、果洛垤、撮科程控电话,青龙厂集镇和勐仰坝区开通小灵通;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行政区划
全镇共辖青龙厂、它克、果落垤、铜厂冲、撮科、阿不都、假莫代、朋程、路通、西拉河l0个村民委员会,72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2000年末,全镇总人口13975人,其中:男6951人,女7024人,少数民族人口10879人,占总人口数77%;农业人口13103人,农村劳动力7721人,人口密度为29人/平方公里。
政治
青龙厂镇地处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北部,有6个村民委员会分别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扬武镇,石屏县宝秀镇、大桥乡接壤。由于接边地区少数民族居多,法治观念淡薄,每年因山林、水利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为此,青龙厂镇采取四项措施,确保联防联调工作有序进行。
一是加强行政接边地区联防联调组织领导,提高对联防联调工作的认识。由于镇领导时有变动,青龙厂镇根据实际情况将变动人员即时通知联防联调组织,并相互走访、沟通联系,确保联防联调工作正常开展。
二是加大联防联调工作的管理力度,做好行政接边地区的法制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由于接边地区少数民族居多,又是普法盲点地区,于是根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制宣传措施,适时开展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工作。
三是完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行政接边地区联防联调组织作用。在民族节日、重要会议期间,组织公安、司法、民政、水利、林业、土地等部门开展接边地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四是积极开展接边地区联谊活动,加强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沟通联系,相互监督,调查研究,确保联防联调工作深入人心。在每年的扬武烟盒节、青龙厂正月初六街会、果洛垤正月十六等农村民族节日,相互来往人员较多,借此机会开展声势浩大的法制宣传。
2008年,青龙厂镇协调联防联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扬武镇、石屏县宝秀镇相继召开了一年一度的联防联调会议,确保该项工作不间断、不拖延,有效促进了“护城河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旅游景点
镇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主要有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它克岩画”,清朝时期云南省四大书院之一的“它克文星阁”,打响滇南起义“第一枪”的撮科起义纪念碑,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西拉河水库”,还有独特纯朴的民族风情等。
文化
全镇有文化站1个,藏书4754册、图书流通6000册,村级党员活动室10间,村文化活动室7个、茶室7户、业余文娱宣传队8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1993年12月被云南省体委等单位命名为“云南省体育先进乡镇”;1997年10月,国家体委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被云南省体委命名为“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集体”;2006年2月,被评为“云南省体育特色乡镇”。广播电视覆盖率90%。
它克岩画:它克岩画位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青龙厂镇它克村东北面的扎营峰南麓,绘制于新石器时代。1987年12月,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它克文星阁:始建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有:文星阁、观音庙、龙王庙、观圣庙、石碑、石牌坊,曾经在它克村建有“龙池书院”。
历史遗址:撮科起义纪念碑、朋程建军纪念碑。
传统节日:青龙厂村“正月初六”街会,它克“正月初九”上酒会,果落垤村“正月十六”灯会,彝族的“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每四年一届的农村文艺调演和农民运动会等。
教育
全镇有幼儿园2所、小学7所、初中2所、党职校1所,校舍建筑面积70228平方米。
青龙厂小学在校学生有1374人、教职工116人,教师队伍中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51人、小学一级职称53人、小学二级职称1人。全校各个校点均配备有远程教育播放点,青龙小学、它克小学、果洛垤小学、撮科小学、阿不都小学、假莫代小学配有远程教育接收设备,青龙小学占地8438平方米,建筑面积2882平方米,配有多媒体教室。全镇适龄儿童1295人、入学1288人,入学率99.5%,升学率100%。
甘庄小学占地26637平方米,建筑面积8590.4平方米,在校学生有895人、教职工59人,教师队伍中有中职职称19人、占32.2%,助理级职称34人、占57.6%,员级职称5人、占8.4%,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升学率100%。
青龙厂中学占地26640平方米,建筑面积7529平方米,在校学生有352人、教职工46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6人、占17%,中学一级职称14人、占39%,中学二级职称16人、占44%,。全校配备了理、化、生实验仪器设施,拥有计算机35台、2个多媒体教室,安装了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全镇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6%,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升学率75%。
甘庄华侨中学占地15335平方米,建筑面积3539平方米,在校学生有520人、教职工35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2人、占5.7%,中学一级职称9人、占26%,中学二级职称20人、占57%,小学高级教师职称1人、占52%,。全校拥有计算机34台现代远程教育接收平台1个、电视机2台、录音机5台、图书6277册、打印机2台。全镇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6%,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升学率66%。
青龙厂镇党校占地2977.4平方米,建筑面积1267.8平方米,有教职工3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学一级职称1人、占33.3%,小学高级教师职称2人、占66.7%。全校拥有电视2台、录象机1台。
参考资料
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青龙厂镇 http://www.zgxc.org.cn/co.asp?id=31128
玉溪司法网 http://www.yxzf.gov.cn/sf/jcsfgz/2009/558844.shtml
玉溪新闻网 http://www.yuxinews.com/mlxz/qlc/rwfj/xw/5829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