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基
约翰·基(1961.8.9- ),新西兰总理,新西兰国家党领袖。2002年当选议员,2004年任财政部发言人,2006年接替唐·布拉什任反对党领袖,2008年11月,新西兰国家党在新西兰大选中获胜,他就任新西兰第38任总理。
2014年9月,在大选中获胜并蝉联新西兰总理。
2016年12月5日,宣布因家庭原因决定辞职。
人物经历
1981年,他获得了坎特伯雷大学的会计学硕士学位,他也在哈佛大学学习过管理学,但是没有在那里拿到学位。他2002年当选议员,2004年任财政部发言人,2006年接替唐·布拉什任反对党领袖,2008年11月,国家党在新西兰大选中获胜,他就任新西兰第38任总理。
2014年9月,约翰·基在大选中获胜并蝉联新西兰总理。
2016年12月5日,约翰·基宣布因家庭原因决定辞职。此外他还表示,不会在2017年寻求连任。
个人生活
约翰。基生于奥克兰,是乔治。基和鲁斯。拉扎尔的孩子,1967年,乔治因心脏病去世,约翰和两个姐妹由克赖斯特彻奇的母亲抚养。
他的妻子布罗纳·杜根是他的高中同学,两人1984年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Stephie和Max
执政理念
约翰认为自己的政策比前任党领袖布拉什更趋中间,他当议员时的投票记录没有鲜明的立场和政策的特征,如他曾投票反对成立公民联盟的法案,但是又投票反对将婚姻定义为“男人和女人之间”;他还曾经投票支持一向把法定允许喝酒的年龄从18岁上调到20岁的提案,但此提案最终未获通过。
约翰说他承认全球气候变暖的存在,也认为政府将采取措施制止人为的全球变暖影响。他承诺新西兰将在未来50年减少50%的温室气体排放,但是批评家注意到,在2005年他曾经发表声明对气候变化表示怀疑。
批评者称,约翰当选反对党领袖后,就改变了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2003年,作为反对党议员,他强调新西兰对盟友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支持,2007年8月,政府称如果约翰。基早已就任总理,那么他肯定会下令向伊拉克派兵。
就像前任海伦·克拉克一样,约翰认为新西兰的共和制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在近十年来是不太可能。他说:“如果澳大利亚成为共和国,那么塔斯曼海的这一边(新西兰)也要深刻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如果要推进这个进程,需要进行公民投票。”
奶粉事件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2013年8月5日表示,对“恒天然集团”的奶粉污染事件表示失望。他还表示,新西兰政府正全力以赴处理该事件,以确保消费者对新西兰奶粉的信任。他还表示,不排除自己亲自前往中国进行解释的可能性。
约翰·基表示,“中国消费者购买新西兰奶粉,是因为他们信任我们的产品,而如果我们破坏了这种信任,我们也会失去消费者”。他表示,新西兰政府已经成立一个60人的小组,24小时应对本次事件。
新西兰的初级产业部已经停止对恒天然集团生产的含有浓缩乳清蛋白的产品颁发许可证。尽管中国没有完全禁止新西兰奶制品进口,但初级产业部提醒新西兰的奶粉出口商注意中国可能会对新西兰奶粉采取特别的检验措施。
新西兰本地奶企纷纷要求恒天然集团尽快确认受到污染的奶制品,从而保证新西兰奶制品的整体形象。
据了解,受到此次毒菌污染奶粉事件影响的国家除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中国之外,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以及沙特阿拉伯也有污染奶粉流入。
参考资料
新西兰总理宣布辞职“回家陪老婆” 上任8年没领过薪水.国际在线新闻.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