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献帝春秋

献帝春秋

《献帝春秋》是一部记述东汉献帝时期史事的编年体史书,原本共十卷,现仅存一卷。关于作者的身份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是东汉时人所撰,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晋朝的袁𬀩(又名袁晔)所著。袁,字思光,扬州市(今扬州)人。该书的内容已经大部分亡佚,现存的佚文收录于元朝陶宗仪辑录的《说郛》中,以及《古今说部丛书》中的版本。《献帝春秋》的史料价值受到了后世史学家的质疑,如裴松之在《三国志》中对袁𬀩的记载持批评态度。

书摘

初,黄巾军起。灵帝建九重华盖,自称无上将军,身被介胄谋兵。京城先是造作角钱,犹五铢而有四道,连于边轮,百姓各有。识者以为夭徵,窃言新钱有四道,京城将坏。而此钱四出,散於四方之外乎,遂皆如其言。

孝灵皇帝灵思皇后生太子辩。帝数失子,不敢正名,养于道人史子眇家,号曰史佚

袁绍将兵入宫,诛诸黄门。张让等逼迫以尺一诏开大夏门,将帝及陈留王出,不知所知。

刘协都许,守位而已,宿卫近侍,莫非曹氏党旧恩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忿,因曰:“君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旧仪,三公入庙,令虎贲执刃挟之。操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自诛黄门后,侍中、侍郎出入禁中,机事颇露。由是王允乃奏侍中黄门不得出入。不通太子宾客,自此始也。

张辽问吴降人曰:“紫将军,长上短下,谁也-”答曰:“是孙会稽。”

扬州市刺史刘馥上言荆州牧刘来与会稽郡知府孙权,谋袭京城。

遂堑许,设鹿角。

董卓未诛,有书三尺布幡上,作两口相衔之字,负之於道,歌曰:“布平。”及吕布杀董卓,负布者不复见。

越骑校尉汝南郡伍琼忿董卓无道,欲身自杀之,挟佩刀诣卓。

孚语毕,辞出,卓至阁执手,孚引刀刺卓,卓多力,却,不中,即杀孚。

评价

《献帝春秋》作为一部记载刘协时期的史书,其真实性和史料价值受到了后世史学家的质疑。裴松之在《三国志·荀传》中反驳自己引用荀彧和曹操之间的事情及荀彧之死的故事后,批评袁𬀩的记载为“虚罔之类,此最为甚也”。同样,在《三国志·马超传》中,裴松之反驳自己引用乐资的《山阳公载记》中马超称呼刘备表字的故事后,连同袁𬀩一起批评:“袁𬀩、乐资等诸所记载,秽杂虚谬,若此之类,不可胜言也。”这些批评表明,《献帝春秋》在史学界的争议性,以及其在史料记载上可能存在的不准确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