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西水痘样疹
卡波西水痘样疹(Kaposi's varicelliform eruption,KVE),又称疱疹性湿疹,属于中医“痘风疮”的范畴,是一种在原有皮炎基础上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A16病毒、牛痘病毒等而发生的病毒性皮肤病,以在异位性皮肤炎或其他皮肤病皮损基础上突然发生脐凹状水痘性皮疹为特点。
卡波西水痘样疹由Moritz Kaposi于1887年首次描述。患病人群集中于3岁以内儿童及20~30岁青年,亦可见于其他年龄。该病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相同,且没有特定的种族优势。水疱或脓疱可见于表皮内或表皮下,伴有网状和气球状变性,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时常有多核的上皮细胞,是疱疹性湿疹特色表现之一,在真皮有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大量炎细胞浸润。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皮损传播,更多的是通过血行播散引起。
病毒感染后潜伏期5~19天,临床表现为高热乏力,皮肤出现大量群集性水痘、脓疱,皮疹基底色红而肿,疱顶有特殊的脐窝状凹陷,合并症可有结膜炎、角膜炎或角膜溃疡、脑炎等。以在原有炎症性皮炎的基础上突然发生多数脐窝状水疱或脓疱,单纯疱疹病毒接触史及所伴有的全身症状为主要诊断依据。辅助检查有病毒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中医常用药物有龙胆泻肝胶囊、参苓白术丸;西医治疗以抗病毒、对症治疗及防止混合感染为原则,常用药物为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预防措施有避免与单纯疱疹患者接触、隔离患者等。
病因
该病以各类炎症性皮肤病为基础,最常见的基础性皮肤病是异位性皮肤炎,亦可见于脂溢性皮炎、脓疱疮、疥疮、天疱疮、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基础上。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A16病毒、牛痘病毒等病毒通过受损的皮肤侵入体内,通过血液播散,引起全身性皮肤损害,或病毒局部播散引起局限性皮肤损害。尚无明确证据证明免疫功能异常与该病有关。
流行病学
患病人群集中于3岁以内儿童及20~30岁青年,亦可见于其他年龄。该病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相同,且没有特定的种族优势。
病理生理学
水痘或脓疱可见于表皮内或表皮下,伴有网状和气球状变性,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时常有多核的上皮细胞,是疱疹性湿疹特色表现之一,在真皮有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大量炎细胞浸润。
传播机制
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皮损传播,更多的是通过血行播散引起。
临床表现
病毒感染后潜伏期5~19天,发病初期可见高热乏力、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出现前驱症状后第2天开始起疹,皮疹为迅速发起的大量群集性水疱,在短时间内转为脓疱,或先出现红色小丘疹继而转变为水疱、脓疱,皮疹基底色红而肿,疱顶有特殊的脐窝状凹陷,2~3天后独立的皮疹可融合成片,部分皮疹可为出血性。发疹部位与原有皮炎部位高度重合,少数也可发生于正常皮肤之上,皮疹严重者可全身发疹。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疼痛。出疹期5~10天,经过2周左右,皮疹渐渐干燥结痂,留有色素沉着及浅表性瘢痕而愈。全身症状也逐渐减轻至消失。合并症可有结膜炎、角膜炎或角膜溃疡、脑炎、中耳炎、肺炎、便血、癃闭或婴儿坏疽性皮炎等。
检查诊断
诊断标准
以在原有炎症性皮肤病的基础上突然发生多数脐窝状水痘或脓疱,单纯疱疹病毒接触史及所伴有的全身症状为主要诊断依据。如果从感染的创面获得病毒感染的证据,对确诊很有帮助。
辅助检查
1.病毒学检查:获取疱液进行病毒培养,或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的抗原,或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可以明确诊断。血清抗体测定对确诊帮助不大。
2.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表皮内或表皮下水疱,有网状变性。真皮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见多核上皮细胞,但难以发现包涵体。
鉴别诊断
原有炎性皮肤病继发感染
主要需与原有炎性皮肤病继发感染相鉴别,后者表现为原有皮损加重,出现脓疱,无典型的脐窝状凹陷性水痘,抗生素治疗有效。
水痘
卡波西水痘样疹虽然有“水痘”字样,但其实和“水痘”疾病无直接关系。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在前驱症状出现1-2天后,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又称“四代同堂”)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多无原发湿疹、特异性皮疹等。疱液涂片上可见核内包涵体。
治疗
该病中医治疗采用清热、利湿、解毒的治疗原则,对伴发热的患者和重症病例,需联合西医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该病在原有皮肤病基础上发病,治疗时在有效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原发病治疗可按原治疗方法进行。
中医治疗
分型论治
1.湿热毒盛证
主症:水痘或脓疱密集,基底鲜红,疱壁紧张,痒痛剧烈;伴身热不适,口干咽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2.正虚毒蕴证
主症:皮损淡红,部分干燥结痂,瘙痒、疼痛不著;困倦乏力,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治法:扶正固本,托毒除湿。
方药:四妙汤加金银花、黄芪等。
内服中成药
1.龙胆泻肝胶囊:清热利湿,解毒消疹。适用于湿热毒盛证。
外治
1.三黄洗剂:皮损初期水痘未破时可适量外洗患处,每天2~3次。
2.马齿苋洗剂:水疱溃破,皮损糜烂、渗出较重时可用适量湿敷患处,每天3次。
3.黄连膏:皮损干燥结痂后适量外涂患处,每天3次。
西医治疗
治疗以抗病毒、对症治疗及防止混合感染为原则。
局部治疗
可用0.1%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或1%新霉素霜、2%莫匹罗星软膏、2%夫西地酸软膏等外涂。
系统治疗
1.抗病毒治疗:病情较轻者可口服阿昔洛韦或其衍生物,如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用法和剂量同单纯疱疹治疗,病情严重者予静脉内输注阿昔洛韦。
2.控制感染:可用磺胺类、抗生素等制剂控制细菌感染。
3.全身治疗:对严重病例,可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肌内注射,每天或隔天1次,每次3~6mL。
预防
1.有异位性皮肤炎等炎性皮炎的患者,应避免与单纯疱疹患者接触。
2.该症患者应隔离,防止传染他人。
3.患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
4.发病期间应加强营养,饮食清淡。
预后
卡波西水痘样疹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致命后果。
历史
卡波西水痘样皮疹由Moritz Kaposi于1887年首次描述。
参考资料
Kaposi’s Varicelliform Eruption: A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of Atopic Dermatitis.ncbi.2025-04-16
Kaposi Varicelliform Eruption.ncbi.2025-04-16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卡波西水痘样疹一例.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25-04-18
家有湿疹宝宝注意了!警惕这种病毒感染~.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