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俗称司马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山岗上,是为纪念中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始建于晋朝永嘉四年。

司马迁祠东眺黄河,西枕梁山,芝水伴绕,绿树掩映。永嘉四年,汉阳知府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树碑立桓。永安元年汉阳太守殷济敬慕司马迁之才,乃上书司马炽为司马迁立祠,获得恩准。此后历代皆有重修,尤以清代规模为最,形成了沿至今天的格局。司马迁祠共分四个高台,各台之间由石阶相连,层层上升,共九十九级。每座台前立有一个木牌坊,自下而上,最后一台是司马迁墓。

司马迁祠历史悠久,是一个集朝圣祭拜、历史文化熏陶、休闲观光学习于一体的旅游胜地。1982年国务院公布司马迁祠为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经过多年发展,司马迁祠景区已经成为关中地区独具一格的文史和旅游融合的景区。2018年12月7日,司马迁祠入选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和盈科旅游主办的2018《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2023年8月,司马迁祠景区具备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资格,开始为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作准备。

祠墓简介

司马迁祠我们俗称司马庙,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晋朝永嘉4年。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文历史

司马迁祠墓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夏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慕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柏。”又据县志载:“水经注:子长墓有庙,庙前有碑。晋永嘉四年汉阳知府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柏。太史公曰:迁生龙门,是其坟虚所在矣。”到北宋靖康四年重建寝宫。以后,千余年来屡经修缮,增建。

司马迁的祖先,司马迁在自序中说:“昌(高祖)生无泽(曾祖父),无泽为汉市长。无泽生喜(祖),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今嵬东镇有高门村,高门村南距祠墓约四华里有司马迁先。

大规模扩建太史祠,是清康熙七年(公元1669年)。这次扩建由县令翟世琪与芝川乡老扬四可等二十人共同商议,在司马坡上架了一座天桥,用车把南上的土拉到司马祠前。没有几天,就填起堂基长9.6丈,宽5.6丈,把明堂填得又高又宽。为求巩固又将堂基及右岸用灰砖三层,从外严加封裹。基下左侧沟涧,自东绕而前,也填沟数丈为神路,并用砖石砌成九十九层台阶,拾级而上,高入云表。

从建筑角度讲,太史祠虽然建筑规模不大,形式气派却和司马迁的人格、文章、事业一样,超拔于群。它是依据山岭的天然地形,不受中国建筑传统对称布局限制,经过精心擘划,建筑成高峻挺拔、气势雄伟的太史祠,和周围环境非常协调。据古建筑专家鉴定,这座宋代建筑对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地区建筑上的相互影响,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太史祠墓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宝贵遗产,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建筑史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实物史料。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太史祠极为重视,加强保护。1956年8月6日,省人民政府公布司马迁祠墓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拨款进行了重修。1982年国务院公布司马迁祠为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韩城市于1973年6月成立了“司马庙文管所”。1978年以来先后将韩城市境内的彰耀寺、三圣庙、湖北禹王庙、河渎碑、兴善寺山门搬迁至祠内。形成古建筑群。1986年11月至1989年3月,国家又投资230万元对祠台和北坡进行了加固维修。

建筑特色

祠   的北侧,断崖壁立,高约一百公尺。在祠前凭高俯视:黄河绕其前芝水漾乎左,西枕梁山之岗,南临千仞之祠院四周都是用砖砌起的数仞高的朵墙,远瞻俯瞰,备极雄伟。院内有数十株参天古柏,再加上竞芳花木,充分显示司马迁的伟大人格与万代名香。在司马迁祠院的后面,苍松掩映着司马迁的墓茔,这座形状极似蒙古包的八卦墓,传说是孛儿只斤·忽必烈敕命改建的。

在金元时期,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此时《史记》已在全国广泛流传,司马迁进步的民族观不仅为汉民族所接受,他主张全国各民族大一统的思想,也正符合金元统治者的需要。忽必烈不仅在《史记》中看到了进步的民族观,同时也找到了本民族发展的渊源,他以为正是司马迁这位汉族史学家为更多的少数民族记录历史。于是他按照蒙古族的习惯,为史圣改修了这座蒙古包形样的砖砌圆墓。

展室规模

芝川镇到祠墓三公里远的油路已经铺通,路两旁有松柏观赏树,现在这里除参观祠墓外,有九个展馆:

①史记碑苑展馆 ②史圣济世经展馆 ③龙门司马展馆 ④史记博览中心 ⑤十二本纪园景观 ⑥千秋太史公展馆 ⑦铁笔写春秋展馆 ⑧巨著惠万代展馆 ⑨守望家园展馆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八路军东渡黄河抗日纪念碑,并设有司马迁祠景区游客中心:购物超市、照相铺、茶厅、接待室等服务设施,每年接待数十万国内外游客。

司马迁祠民祭

司马迁的祭祀,晋以前已不可考,人们公认的说法,是始于晋朝。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司马迁墓前有庙,庙前有碑。西晋永嘉四年(310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司马迁的)遗文,大其功德,遂在芝水之南的高岗上建石室,立碑树柏,这大概就是司马迁祠的最初状况。

至于祠后之墓,想必是殷公认为有祠无墓,终归是个遗憾,所以便在祠后封起个衣冠冢,以供祭扫。因为史学界对司马迁的卒年卒因至今尚无定论,吉春在其《司马迁生平大事年表》中就说:"司马迁死年死因不明。"司马迁在世蒙冤受屈,又死年死因不明,又不知身归何处,在百姓心中,总是个遗憾。为了抚平百姓心中的伤痛,殷公为其封墓,使其有始有终,也在情理之中。司马迁祠墓修起后如何祭祀,史志无载,但殷济创立司马迁祠墓,却功不可没!

韩城市是司马迁的故乡,历史上一直都有祭祀司马迁的传统,但是规模宏大、比较正式的祭祀是从2005年开始延续到现在。

2016年3月31日,“丙申年祭祀史圣司马迁大典”在韩城市司马迁祠广场举行。“祭祀史圣司马迁大典”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徐村司马迁祭祀”演变而来。“司马迁祭祀”因其独具特色的仪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逐渐从司马后裔自发形成的祭祀,发展到与“公祭黄帝”、“公祭孔子”齐名的祭祀文化活动,成为社会各界纪念伟人、追思先贤、弘扬文化、传承文明的群众参与性公益文化活动。“祭祀史圣”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最后形成了“风追司马”的文化内涵,塑造了“史记韩城市”的城市符号。近年来,“祭祀史圣司马迁大典”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发展成韩城市标志性的城市品牌和文化地标,也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韩城,成为城市文化与旅游宣传的热点话题。“2016丙申年祭祀史圣司马迁大典暨韩城国际旅游文化周开幕式”由中国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朱迅陕西交通广播主持人徐杰联袂主持,在汉代乐舞《春祭》的乐声中开始。《春祭》将韩城当地祭拜史圣的特有传统与清明踏春相结合,展现韩城祭祀史圣的独特性,形成了与众不同、独具魅力的祭祀氛围。今年的祭祀仪式共分六项仪轨:敬献祭礼、子孙叩首、焚香祭拜、敬献黄河、恭诵祭文、鸣乐礼成。韩城市司马迁学会会长孙升担任唱祭人。首先,司马后裔代表敬献祭礼、三拜九叩、追溯根脉,感恩祖先之厚德。然后,社会各界代表焚香鞠躬,高山仰止,风追司马。著名主持人、学者王志担任今年主祭人,先献黄河水,再恭诵祭文,情真意切,意蕴悠远,体现了追思先贤、传承文脉的精神。唱祭人孙升宣布祭祀仪轨礼成。130名小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司马迁名篇《报任安书》,用声音回顾经典,重温司马精神,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墓主信息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人民为了纪念

他,就在他的故乡——韩城市芝川镇东南的高岗上,依据山岭的天然地形,建成气势雄伟,风景秀丽的司马迁祠和墓。

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一生只写了《史记》,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

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

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后,刘彻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这便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元朔二年,司马迁从夏[念"假"] 阳迁居长安,后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史记》。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他因为“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此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

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

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

公元前87年,司马迁逝世。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终年56岁。对于司马迁的死因,因史料无明确记载,至今仍为未解之谜。

交通信息

公共交通:

韩城市普照路、黄河大街、南关等地可以直接搭乘旅游公交前往,票价3元,直达司马迁祠景区,旅游公交大概每10分钟一趟。

外地自驾:

从西安绕城高速上京昆高速公路(G5),行驶182.2公里左右,从芝川/G108出口下高速(经芝川收费站),上G108国道,大概500米左右即可到达。

参考资料

【中国梦·黄河情】司马迁祠:文史+旅游独特融合 未来将打造全国性学研基地 重新播放 大家都在看 咸阳两少年滑落百米山谷 消防员翻山越岭紧急营救 社会青年学“古惑仔”威胁小学生收保护费 不给钱就打.华商网.2023-11-02

司马迁祠.华商网.2024-03-23

人间烟火处 年味正浓时!带你新春打卡韩城景点——司马迁祠景区.澎湃新闻.2024-03-23

华商头条.华商头条.2024-03-28

2022年12月9日 渭南文化旅游资讯微报(组图).陕西网渭南站-今日头条.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