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文集
《赵树理文集》是2005年5月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树理。本书收录了赵树理的精选优秀作品。
内容简介
《赵树理文集(共4册)》赵树理是最受我国农民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的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报话》体现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成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崛起的新型作家的代表。
赵树理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赵树理的风格,就是民族的、大众的风格。
作者简介
赵树理(1906—1970),我国现、当代的小说家,戏曲作家,一代文学大师,山西沁水人。他从小喜爱民间艺术,1925年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学校学习。1932年第一次开始发表作品。1937年抗战开始,他投身参加了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过《黄河日报》副刊编辑、《中国人》副刊编辑等职。
20世纪40年代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小二黑结婚》(1943)、《李有才板话》(1943)、《李家庄的变迁》(1946)的创作和发表,奠定了他在新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1949年全国解放后,致力于大众文艺的研究工作,主编《说说唱唱》和《曲艺》。
他出席过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次文代会,第八次党代会,担任过中国文艺网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1955年发表了优秀长篇小说《三里湾》,这是我国第一部较为深刻的反映农业合作化的作品,其他如《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泉洞》灵等,都是有影响的作品。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成就在于创造了一种新颖活泼、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他的作品可以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所描写的人物是地道的中国农民,所写的事都具有中国农村的特色,语言是真正的群众语言,并富于幽默感。
赵树理为人民大众的创作道路,在我国现代、当代文学领域内产生了深广的影响,形成了“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其主要成员有马烽、西戎、孙谦、李束为、胡正。赵树理把自己的创作与人民的命运、国家的进步紧紧联系起来,中国文学宝库中留下了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之作,塑造了一批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人物形象。赵树理的很多作品被译成英、法、俄等文字,成为世界文库的宝贵财产。
章节目录
第一卷 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灵泉洞》(上部)
第二卷 中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下乡集》集外小说
第三卷 戏剧 曲艺 诗歌
戏 剧
韩玉娘(上党梆子) /3
邺宫图(上党梆子) /28
万象楼(上党梆子) /59
两个世界(多幕话剧) /82
打倒汉奸(有韵小剧) /118
开渠(秧歌剧) /127
三关排宴(上党梆子) /170
十里店(上党梆子) /203
曲 艺
开河渠(鼓词) /275
茂林恨(鼓词) /282
战斗与生产相结合
——一等英雄庞如林(鼓词) /289
汉奸阎锡山(快板) /302
石不烂赶车(鼓词) /306
王家坡(小调) /339
诗 歌
歌生(叙事诗) /349
第四卷 文论:《三复集》 集外文论
三 复 集
下乡杂忆 /3
新食堂里忆故人 /6
万里同心
——答瓦连津·奥维奇金 /9
谈六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杂感 /1l
一张临别的照片 /14
群众创作的真繁荣 /18
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22
从曲艺中吸取养料 /33
彻底面向群众 /42
我爱相声《水兵破迷信》 /45
我们要在思想上跃进 /47
和工人习作者谈写作 /49
要挖断可右之根 /59
“小戏”小谈 /62
和青年作者谈创作
——在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上的发言 /64
谈课余和业余的文艺创作问题
——答青年文艺爱好者的来信 /71
“才”和“用” /82
愿你决心做一个劳动者 /91
“出路”杂谈 /95
不要这样多的幻想吧?
——答长沙地质学校夏可为同学的信 /101
青年与创作
——答为夏可为鸣不平者 /104
《三里湾》写作前后 /113
也算经验 /124
后记 /126
集外文论
怎样利用鼓词? /131
多看看
——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五周年 /132
农村剧团的地方性与农村性 /134
艺术与农村 /137
对改革农村戏剧几点建议 /141
在连载、章回小说作者座谈会上的发言 /145
在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146
谈群众创作 /148
北京人写什么? /152
在戏剧改革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 /156
在诗歌朗诵座谈会上的发言 /158
本书的产生及其特点
——《工人文艺创作选集》第一集代序 /160
决心到群众中去 /162
我对戏曲艺术改革的看法 /167
我在创作中的一点体会 /173
业余创作漫谈 /176
不要有套子
——在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小说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座谈会上的发言 /181
“百花齐放”声中的上党戏 /182
供应群众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言 /184
关于《三里湾》的爱情描写 /186
理想的会演“准备” /188
谈《花好月圆》 /190
谈语文教学 /196
“普及”工作旧话重提 /204
初看蒲剧的时候 /210
在文风座谈会上的发言 /212
谈文艺卫星 /214
语言小谈 /218
谈“久”
——下乡的一点体会 /221
曲艺沿着工农兵方向继续前进
——在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扩大理事会上的开幕词 /225
在壶关秧歌座谈会上的讲话 /233
对上党郡戏曲的继承传统与整理改编的看法 /235
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剧作讲习班的讲话 /244
文艺与生活 /253
在大连市“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256
与读者谈《三里湾》 /268
在北京市业余作者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272
与青年谈文学
——在旅大市文学爱好者会上的讲话 /276
生活·主题·人物·语言 /281
做生活的主人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艺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291
不要急于写,不要写自己不熟悉的 /296
努力繁荣曲艺创作
——十一月十三日晚上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曲艺工作者的谈话 /299
作家要在生活中做主人 /302
戏外话 /305
戏剧为农村服务的几个问题 /313
文艺面向农村问题
“起码”与“高深” /326
首先要求做一个彻底的革命者
——在曲艺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333
在中华函授学校“讲座”第四学期开学式上的讲话338
回忆历史 认识自己 /342
参考资料
赵树理文集(共4册).豆瓣.2018-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