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胤禧
爱新觉罗·禧(1711年2月27日—1758年6月26日),是康熙皇帝第二十一子、雍正帝同父异母的弟弟、爱新觉罗·弘历的叔叔,生母为康熙帝熙嫔陈氏,后因避雍正帝讳改胤为允,字谦斋,号紫琼,别号紫琼道人、垢庵、春浮居士等。清代宗室大臣、画家、书法家、诗人。
爱新觉罗·胤禧出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月十一日, 九岁时即跟随父皇康熙帝到塞外围猎。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时年20岁的胤禧封授为固山贝子,同年五月以胤禧“立志向上”,封费扬武。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授权办理镶红旗满洲都统事务。雍正逝后,新登基的侄子乾隆帝于当年(1735年)十月,授皇叔胤禧宗人府左宗正之职,并负责管理正黄旗汉军都统事务。同年十一月,胤禧晋封多罗慎郡王。乾隆三年(1738年)七月,胤禧被任为议政大臣,乾隆五年(1740年)授正白旗满洲都统,乾隆七年(1742年)充玉牒馆总裁。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胤禧薨逝,享年四十八岁,谥曰靖。
爱新觉罗·胤禧是康熙帝最小的儿子之一,所以没有资格与年长的哥哥们争夺储位,自幼便淡泊名利,无心政治,专心于笔墨丹青文人雅事。胤禧能诗善赋,书画兼长,著有《花间堂诗抄》《紫琼岩诗抄》等多部诗文著作,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其《盘山十六景图册》,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其山水画《夏山高隐图》。史载乾隆多次为其画赋诗,并将胤禧的画、诗、字评为清宗室第一人,恭亲王府“天香庭院”匾额亦为其手笔。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爱新觉罗·胤禧出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月十一日,生母为康熙帝熙嫔陈氏,其为康熙帝第三十一个儿子,序齿为第二十一子,后因避雍正帝讳改胤为允。爱新觉罗·胤禧与雍正第四子弘历(即乾隆)同年出生,因此二人从小一起读书,关系融洽。 九岁,爱新觉罗·胤禧跟从父皇康熙塞外射猎。胤禧12岁时,康熙帝驾崩,他没有资格也不可能与年长的哥哥们争夺储位,转而钻研书画文章和笃行佛教,还自号“紫琼道人”“春浮居士”。
政治生涯
雍正帝登基之初,同辈的康熙帝皇子为避讳,将名字中的“胤”改为“允”,时年20岁的胤禧封授为固山贝子,同年五月以胤禧“立志向上”,封多罗贝勒。雍正九年(1731年)胤禧获得赐园,名为“红桥别墅”。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胤禧被授权办理镶红旗满洲都统事务。
雍正帝薨逝后第二个月即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胤禧被新登基的侄子爱新觉罗·弘历授宗人府左宗正之职,并负责管理正黄旗汉军都统事务。同年十一月,胤禧晋封多罗慎郡王。乾隆继位之初,为了尽力缓和雍正时期紧张政治气氛,改善皇室内部的关系,释放、宽免了一大批在雍正间获罪的贵族,并重用胤禧、爱新觉罗·胤禄等王叔。乾隆三年(1738年)七月,胤禧擢任为议政大臣。 乾隆四年(1739年),发生“允禄、弘哲案",以此二人为首的一批王公贵族由于非议新政,或被削爵、或被圈禁。虽然胤禧未于其中,但在乾隆帝决心根除宗亲干政的态度下,胤禧只能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诗文、书画当中。
人物逝世
乾隆五年(1740年),胤禧授正白旗都统监管正白旗都统事务。乾隆七年(1742年),胤禧充玉牒馆总裁,负责修皇室族谱《玉牒》。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胤禧被免宗人府事。爱新觉罗·弘历二十三年(1758年)戊寅年五月二十一日,爱新觉罗·胤禧病故,时年四十八岁。谥号赐“靖”。胤禧死后,葬于河北省涞水县洛平村西北(今属幸福庄),其宝顶于1930年被盗发,地面建筑1940年被日伪政权拆毁,余残砖断瓦。
爱新觉罗·胤禧无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二月乾隆帝将17岁的第六子爱新觉罗·永瑢过继给胤禧为孙,并封贝勒。
主要成就
诗歌
爱新觉罗·胤禧著有《花间堂诗抄》《紫琼岩诗抄》《紫琼岩诗续》 等诗集。
《花间堂诗钞》
爱新觉罗·胤禧编写并做序,收录其古今体诗共二百六十六首。花间堂是爱新觉罗·胤禧所居住的西园十二景之一, 诗集中也对这些地方进行了题咏。
《紫琼岩诗抄》
幕僚顾元所编辑,《紫琼岩诗钞》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有五言诗十七首,七言古诗十九首;中卷有五言律诗三十六首,七言律诗四十二首;下卷有五言长律和五言绝句共十六首,六言绝句二首,七言绝句五十一首。胤禧曾经得到一块端溪的岩石,他非常喜欢,刻上“紫琼岩”三字,并自号紫琼,因此用这个名字来命名他的诗集。这部诗集前有果亲王爱新觉罗·胤礼和皇四子乾隆的序,后有顾元揆的跋。
绘画
胤禧是康乾时期绘画创作较丰的宗室贵族之一,但传世的作品并不多见,故宫现藏15件(包括与他人合作作品),纵观各种清代、民国的书画著录,其作品的传世量也十分有限。除了皇家《石渠宝笈》著录其画作20余件以及民国时期《内务部古物陈列所书画录》著录11件之外,仅见民间藏家李王《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著录3件;葛金烺《爱日吟庐书画录》著录两件:陶《红豆树馆书画记》、陈夔麟《宝迂阁书画录》各著录1件。
胤禧的传世作品大致有两种风貌,一是供奉御览的“臣”字款书画,一是自由的个人创作。故宫所藏胤禧作品亦多为前一种情形。画上均书“臣”字款。其规格大多是小幅的手卷和册页,有的册页如《山水图》等都是微型的,纵、横多在10厘米上下,其用途是供皇帝“万几余暇时把玩清赏;另有少量的立轴是巨制,如《渔庄山舍图》,画心几近 30 平方尺,则是为宫中或御苑张挂陈设而应命绘制的。
江山叠巘图卷
纸本设色,纵19、横155厘米。山峦起伏,草木丛生,坡谷间楼阁屋舍若隐若现,近处的水面上一船夫在撑杆摆渡。村舍旁的空地上有孩童在嬉戏玩耍。不远处水岸边,泊着几艘小船。远处江面开阔,江水浩瀚,江上散布桅船数只。远山连绵数重,树木、溪桥、佛塔依稀可见。画山石多处雨点和牛毛皴,秀润清雅。后署款“臣允禧恭画”。“臣”朱文印、“允禧”白文印各一方。通卷有爱新觉罗·颙琰、宣统鉴赏章,可见此幅原为胤禧奉敕恭绘,由清内府所藏之佳作。
盘山十六景图册
纸本设色,本幅16开。画页皆为细笔青绿作品,绘画内容涉及盘山的诸多地点,如静寄山庄、千相寺、万松寺、天成寺等,每张画中景物刻画细致详实,房屋多为灰瓦屋顶,唯有静寄山庄画页中有黄琉璃瓦屋顶,可知是爱新觉罗·弘历的盘山行宫。每开画页均有对题,诗页除了有胤禧书乾隆御制诗外,还有胤禧书唱和诗,为胤禧应制所作。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乾隆帝乾隆在即位前就十分仰慕、钦服胤禧文史兼通,画艺超群,称赞他“胸中早贮千年史,笔下能生万汇春”,屡次与胤禧唱和并向他索要画作,内府收藏的胤禧绘画多是以这种方式入宫的。同时评价他“国朝诗别裁之首,以代钱谦益者”。
时人评胤禧画作“尤长山水,林壑森秀笔墨整暇,以宋元之骨气,运世贤之风采,虽半千、石谷、黄鼎辈亦不能擅美于前”。 更有朱文震,仿吴伟业作“画中十哲歌”,将胤禧与高翔、高凤翰、李世倬、张鹏翀、李师中、董邦达、王延格、陈嘉乐、张士英等十人并列其中。
胤禧的山水画近师王原祁、王翚远溯至黄公望、王蒙,构成了其绘画的两种面貌,即模仿王原祁(麓台)运用干笔皴擦的风格和用笔秀润仿王翚(石谷)晚年的风格。《黄山三十六峰图》册中这两种画风均有体现。仿麓台者,勾勒处,笔锋若透纸背,骨干坚凝;皴擦处多用干笔,然后以墨、色晕之,厚而有神。仿石谷者,笔纤细者而气势恢弘,缜密者不乏意境寥廓,浑厚中见孤峭,苍莽中寓娟妍。其山水间之点景楼台、亭阁、人物,虽小如豆、芥,但规矩严整变化层出,体现了允禧在方寸间构思精微,技巧娴熟的艺术功力。(故宫博物院书画部 杨丹霞评)
人物轶事
与乾隆
胤禧与爱新觉罗·弘历弘历之间感情甚笃。他们的交往,最早始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春。12岁的弘历既颖慧俊秀又娴熟经书,赢得了祖父康熙帝的宠爱,命将其养育宫中。从此,他随侍在祖父身边,并由此结识了仅仅比自己年长8个月的二十一叔胤禧。胤禧是康熙晚年诸多幼子中的佼佼者。他文武双全,能诗、擅书,体格矫健,9岁就跟从父皇康熙塞外射猎。所以,当康熙帝为弘历寻找习射的老师时,首先就想到了与弘历同岁的胤禧。由于二人年龄相仿,又皆聪慧多才,故而一见如故,及雍正继位后,胤禧总是利用入觐的机会,与乾隆“把握深谈,大有水乳之和”。弘历继位前就十分仰慕、钦服胤禧文史兼通,画艺超群,称赞他“胸中早贮干年史,笔下能生万汇春”屡次与胤禧唱和并向他索要画作。
爱新觉罗·弘历在《乐善堂全集定本》中也提到与允禧的交谊:“康熙壬寅三月,皇祖康熙帝特命予随侍宫中,承欢侍顔之暇,每得追陪诸叔父,诸叔父推皇祖爱育之勤,咸善视予,而二十一叔父尤肫然有加也。”(《乐善堂全集定本》卷八)清高宗御制诗集中还有《二十一叔慎郡王生辰诗以寿之》《二十一叔父慎郡王挽辞十韵》等诗,诗中所述情真意切,足见乾隆皇帝对允禧真挚的感情。
与郑板桥
爱新觉罗·胤禧虽是郡王却特别能礼贤下士,与不少书画名家有交往。爱新觉罗·胤禧和“扬州八怪”之一的是一对忘年交。郑板桥与胤禧相识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当时爱新觉罗·胤禧14岁,郑板桥32岁。 乾隆六年(1741),郑板桥进京以求“候补官缺”。到的第一件事,便是拜见慎郡王胤禧。爱新觉罗·胤禧得家人来报,闻听郑板桥来到,便迎到大门。郑板桥很是感激,在叙了近况之后, 胤禧把近几年的诗作取出来,请郑板桥雅正。二人一边品茶,一边谈文论诗。郑板桥一首一首品读,时有赞之,偶尔也提一点意见。他所提出的欠妥之处及修改之见,慎郡王均乐而采纳。掌灯时分,二人兴犹未尽,但酒宴已摆上。在慎郡王几位知己的陪同下,与慎郡王把酒问盏。这一年,49岁的郑板桥经爱新觉罗·胤禧举荐获任范县县令,作《将之范县拜辞紫琼崖主人》一诗惜别,爱新觉罗·胤禧答诗《送板桥郑为范县令》。郑板桥后改任潍县县令,爱新觉罗·胤禧答《喜得板桥书潍县寄到》。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他是康熙最小的儿子,自幼便淡泊名利,无心政治,专心于文人雅事.百家号.2023-12-27
百年风雨承泽园系列之二:承泽园与允禧.今日头条.2024-03-06
爱新觉罗·允禧.爱新觉罗宗谱.2024-04-14
读西城故事 | 恭王府前身会是曹雪芹家宅吗?.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4-04-19
冷峭新奇 笔致超逸——清代名家绘画赏析.今日头条.2024-03-06
“几暇怡情”展故宫开展,“画中画”的皇帝仅此一位!.今日头条.2024-03-06
爱新觉罗宗谱.星源集庆.2024-04-08
寻访郑板桥在北京的足迹.今日头条.2024-03-06
扬州八怪 (1999).豆瓣电影.2024-03-06
后宫·甄嬛传 (2011).豆瓣电影.2024-03-06
宫锁珠帘 (2012).豆瓣电影.2024-03-06
糊涂县令郑板桥 (2016).豆瓣电影.2024-03-06
豆瓣.豆瓣.2024-03-06